用光作肥料

来源 :绿色中国·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l8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上世纪末,全世界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面积已由0.4公顷减少到0.2公顷。这就是说,人类要养活自己,必须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必须科学地利用光。就拿一块小麦田来说吧,播种前用激光处理种子,麦苗出得一定比别的麦田齐得多,受春寒和杂草的危害也会小得多。小麦生长期再用激光照射,就不会得病,成熟时间会提前,而且产量也能提高。
  从火到化学杀虫除莠剂
  人类耕种土地大约已有两万年的历史了。为了获得高产,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比如在“火耕”时期,当时森林被烧掉了,田野上堆满了掺了灰烬的土壤。但是过不了几年,土壤就会变贫瘠。接着人们又在另一个地方烧出耕地。结果森林面积越来越小。
  过了几千年,先是简单的木犁取代火,后来又用上了铁犁。新技术促进了生产,但是,土壤很快受到严重侵蚀。这种侵蚀造成的损失是很难计算的。例如,过去北非地区能养活整个罗马帝国,但是犁使北非大部分变成了沙漠。深耕破坏了土壤的天然结构,使其再也不能抵挡风和春汛的侵蚀。
  后来,人们开始使用化肥和化学杀虫除草剂,并使全世界的农作物产量提高了将近四分之一。可悲的是,在农业上广泛使用化学制剂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施放到土壤里的化肥和农药,被雨水冲刷出来带到了河湖泊里。例如,在美国和西德一些地区,水体里含的亚硝酸盐的浓度已经达到人畜无法饮用的地步。此外,化肥进入水里后,使水草疯长,吸收大量氧气,导致鱼类的死亡。最后,被污染了水流到海洋里,杀死了那里的浮游生物。要知道,这些浮游生物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巨大生物链赖以顺利生存的重要一环。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化肥是否更好呢?不,原来这是不可能的。近年来生物遗传学家们创造的高产作物品种是直接依靠人工追肥的,没有人工追肥,那些创纪录的高产作物甚至连很平凡的收成也达不到。看来人们似乎会陷入无出路的窘境。
  光的秘密
  萁实,人们早就发现,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影响。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蘇联科学家科里缅特·季米特里亚捷夫就已强调指出,作物高产的钥匙不应在田地和土壤中寻找。而应在植物能否高效率地吸收太阳光方面寻找。但是,难题就在于,植物通常只能吸收和在自己的“绿色工厂”里加工3~4%的阳光。当然也有少数情况例外,例如在苏联帕米尔的高山植物园里,太阳辐射能比一般地方高好几倍。在那里能够见到一棵杆上生长五十个花盘的向日葵,一年结两次果的苹果树,特大的西瓜和重达四公斤的马铃薯。那里的植物所吸收的太阳能不是通常的3~4%,而是50%。
  看来只要各地的植物都“学会”利用更多的阳光就行了。其实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几百万年以来,大自然已为每一种植物找到了最适宜的营养量和对阳光的吸收量,直到现在也还未使其改变。当然,天气和周围条件是变化的。不过,植物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努力获得只为它规定的份额。如果光照不足,它就竭力趋向于太阳;如果阳光照射太强,植物就会卷叶或者死亡。
  植物在吸收阳光时还有一个秘密。原来它们对辐射光谱的反应是很有选择性的,能够区分出各自所“喜欢”的颜色。例如,洋葱喜欢橙红色,小洋萝卜喜欢蓝色,向日葵喜欢的几乎是紫色光线。在“自己的”光线颜色照射下,植物会很快从冬眠中苏醒过来,长得比较好,患病也少得多。
  “光子追肥”
  科学家们用各种激光装置和不同的功率对植物进行反复多次的试验,最后发现,当氦氖激光装置放出的单一红色光线击中植物细胞时,细胞里的整个动力反应会提高好几倍。后来科学家们用这种激光照射粮食。要知道,即使精选出的最好的种子,经过一个冬天也会损耗不少能量,因为种子内部氧化过程一刻也不会停止。种子里的生命过程尽管很缓慢,但却一直进行着,为维持这个过程,就需要消耗能量。这就是春天种到田里的种子已经变得相当虚弱的原因。在这个时候用激光照射种子正是大好时机。经过激光处理的种子,出的苗又齐又壮,而且产量可提高15%。
  没过多久,生物学家们便把自己的经验从研究所的试验田里带到集体农庄的大田里。于是,“光子追肥”开始在哈萨克斯坦许多农庄里应用起来。现在,照射植物的激光装置不仅能在小麦田、棉花田和玉米田里看到,而且也能在菜园和温室里看到。原来,胡萝卜和洋葱,黄瓜和西红柿也喜欢“光肥”。就拿鲜艳多汁、味道鲜美的西红柿来说吧,在温室里借助于激光的照射一个星期之内果实就能全部成熟。
  (责编:刘倩玮)
其他文献
四面山风景区位于重庆市西南部,距离重庆市主城区130公里,距江津城区90公里,属云贵高原大娄山北翼余脉,系地质学上的倒置山,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的特征,极具世界级品质的景观观赏价值。  四面山风景区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望乡台瀑布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瀑布”之一。这里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是一颗集山、林、水、瀑、石于一身,融幽、险、奇、雄、怪、秀为一体的天然绿色明
期刊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a Mother River  12月28日下午,北京市文联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型原创文艺演出《四季永定河》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影剧院精彩上演。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个文化带的文艺演出。《四季永定河》通过对一条河前世今生的艺术表现,展示和丰富了北京文化的历史源流。  在北京市重点建设的三个文化带中,西山永定
期刊
早春时节,南方各地已经春暖花开,而在“神州北极”漠河,却依然是千里冰封的景象。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再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赛车盛世。  2019年3月7日,由黑龙江省体育局、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主办,漠河市人民政府和黑龙江联盟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16届中国漠河国际冰雪汽车越野赛挥旗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8支车队50余辆赛车在中国最北展开激烈角逐。  本届比赛分为
期刊
Green Oath Engraved on the Xing'an Mountains  兴安低首,根河呜咽,云雾含悲,林海泣诉。  56岁,一个正值壮年的生命,轰然倒下了。倒在他为之倾洒智慧与汗水的兴安大地上,倒在他为之奋斗不息的森林事业上。  2019年6月19日晚23时30分,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牺牲。他的生命历程永远定格
期刊
展览  4月24日,中国当代摄影家逄小威摄影展《萨克森:德国精湛工艺的家乡》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是逄小威与来自德国萨克森州的朗格制表公司合作完成的文化项目,旨在将品牌家乡萨克森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工艺传统、这片土壤所孕育出的追求完美与精益求精的精神信仰介绍给中国人民。  2015年,逄小威积极投入朗格发起的拍摄项目。他将镜头对准德国精湛工艺的家乡——萨克森自由州,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人了解
期刊
3月2日,森林资源管理與生态文明建设暨《森林·环境与管理》丛书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和中国林学会支持,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协办。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出席了研讨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森林·
期刊
2016年12月12日,山东省淄博市原山大区域防火签约仪式正式启动。同日,從全国旅游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原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场长高玉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此项殊荣在山东全省只有3家,而原山的一举斩获,意味着在5A级景区挂牌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在当前各地A级景区纷纷摘牌的大背景下,原山人敢于旗帜鲜明的为淄博创5A,再一次彰显了始
期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历史的车轮将中国农村推到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  开发利用农村光伏发电,是近几年科技扶贫、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位于浙东革命老区、四明山脚下的龙观乡,牢记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近五年来,把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规划建设“光伏村之乡”,整体推进BIPV“寓建光伏”,列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使全乡呈现出一派“新农村 新能源
期刊
我国消费人每天都在不自觉中暴露于这些化学物质,而且在有生之年,由于长期接触而可能导致影响身体的后果———容易患上肥胖症,糖尿病和癌症。如今,消费人经常吃包装食品,也不经意的将自己推入糖尿病和癌症的危机里面。  科学家最近的警告是,食品包装含有可以迁移到食物的毒素,造成长期的健康危害。化学物的来源:食品接触材料是食物加工、储藏以及在各种食物包装过程中,与食物接触的材料和物体。  在食物的生产,加工流
期刊
冬季冰雪美,北方有佳人。  在中国北方的北方,中俄蒙三國边境的小城满洲里,在冬至日零下30度极寒的长夜漫漫里,一场激情四射的国际大赛点燃了北国的寒冬。  2016年12月21日晚,第13届中俄蒙美丽使者国际大赛火爆开幕,来自中国、俄罗斯、蒙古三个国家的共60名佳丽绚丽登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中国·满洲里中俄蒙国际冰雪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内蒙古自治区冬季节庆活动,“中俄蒙美丽使者国际大赛”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