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教学效果被教育界普遍亲睐。但在肯定多媒体作用的同时,在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多媒体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板书?两种手段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从初中生物教学的角度对此进行思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多媒体教学板书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交互性、直观性,营造课堂教学情境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把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起来,本文从初中生物课教学角度谈谈看法。
1 对多媒体“独步天下”的反思
1.1 现状分析
多媒体的生动性、交互性及巨大的信息容量等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平台,也改善了课堂教学手段,但是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包括:很多老师直接把多媒体当成板书替代品,投影幕成为“美丽的板书”,作用是“印刷体取代手写体”,好处是“课堂节省了时间”。生物课图片多,教师使用多媒体代替板书的情况非常严重,尤其在农村初中,教师的现代化素质不高,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
“彻底放弃原有的传统板书方式”这种“新思维”导致课堂中出现很多“先天不足”之处:课堂没有了知识演示的过程;知识点随着多媒体的翻动不停地出现与消失;在最初的兴奋后,学生对多媒体画面显得木然;下课后对知识的印象不深刻。这引起了很多教师的警觉:多媒体真的能够“独步天下”?
1.2 反思质疑
首先,课件由很多动态的图片构成,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在动态的投影幕上,教学过程呈现出来的不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而是一个个变换的、零散的信息单元,割裂了知识体系,系统性较差。生物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强,细胞的裂变、遗传的逻辑过程、生长等,使用独立的图片无法展示这个过程。一节课下来知识是零散的、印象是模糊的。
其次,多媒体课件是事前设计好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变化,有很多新的发现与始料未及的难题。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固化了教学的节奏与结构,学生与老师操作的空间较少,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及学生的问题都会在固化的节奏中被掩盖,这种过于按部就班的教学是缺乏深度与灵活性的。
另外,多媒体的信息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表达之间是脱节的,难以彻底地融为一体。教师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描述,学生对知识的新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等无法体现在多媒体投影幕上。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仍然不及时板书,课堂会成为“纸上谈兵”。
2 对传统板书的客观思考
首先,好的板书是教案的浓缩,能勾画出一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使知识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知识结构的展示能加深知识的印象。相比而然,多媒体教学在知识的系统性、呈现的稳定性、学生的印象上不如板书。例如: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中,多媒体可以随着讲解的过程依次展示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图,但这样的讲解缺乏整体性。如果在多媒体展示每一个图像的同时,在黑板上同步构建知识结构,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就到位了。
其次,黑板对于教师来讲就是一个画板,教学艺术需要一个教师思维展示平台,这个画板是整体的、是相对自由的,这样才能够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与个人风格。多媒体的课件的使用一方面强化了课堂的音像效果,另一方面却无法满足自由的需要,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由度,成为师生自由思维与个性风格展示的羁绊。
同时,板书能够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板书可以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发言、师生的思维过程、课本知识的形成过程融为一体,同步进行。这样的课堂至少在情境上更容易让师生的思维、情感更好地投入。多媒体用强化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传统的板书却用更为和谐的资源调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青春期”一课中,用多媒体展示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与变化以外,然后让学生思考发言,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时候,多媒体“失效”了,教师在黑板上即时地把师生对话的精彩点与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功能是多媒体做不到的。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板书与多媒体相比是低成本的。这个低成本不仅是资金投入低,更是教学设计过程的低成本。它可以经济快速、简单明了地把知识及其过程展示出来。目前,多媒体课件开发还未成熟,况且课件也不一定与教师教学意图吻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存在勉强的情况;同时,全面靠教师个人制作课件并不现实,课件的制作是个投入很大的工作,如果不是精心制作的课件也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3 对板书与多媒体优势结合的思考
能不能够把多媒体的生动直观与板书的灵活系统性结合起来,取得更加好的教学效果呢?从教学实践中看是可行的。只要客观地看到多媒体与板书的优缺点,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展示资料;板书体现结构。让一些图片、课外文本资料与视频资料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用来辅助书本的核心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级下册 “计划生育”一课中,需要很多资料如: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的对比等来说明国家政策,这些用多媒体展示起来比起教师讲解更加生动,且板书无法做到这些。但基础知识结构应该通过教师的板书进行展示,这样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进度,逐步进行板书,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加深知识的系统性。
(2)多媒体展示要点;板书灵活补充。多媒体展示的知识是设计好的,把必须设计好的内容放到多媒体上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可以把食物营养对比的表格配以食物图片放到多媒体上,直观生动;但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如: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适合放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学生发言中与发言后,教师把关键词板书下来。
(3)多媒体展示静态;板书体现过程。多媒体看似动态的,但它展示过程的流动性与短暂性却使它并不能够充分展示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无法与教师的讲解及思维发展融为一体,只有通过板书一点点书写下来,使板书与师生的思维运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先行思考,教师不断启发,得出结论在放到黑板上,保持思维探究的状态。
(4)学生自主活动中,多媒体难以参与。在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中,学生讲解、讨论、展示等,多媒体显得无能为力。这时候,只有板书才能够成为学生展示的适用工具。
总之,我们要科学认识多媒体的作用,改变目前生物课堂滥用多媒体,忽视板书的情况。板书虽然原始,但是并不代表落后,我们要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还原板书与多媒体本来的面目与功能。
参考文献
[1] 周敏娟,张利顺.多媒体+板书=成功的一节课[J].科学教育,2006(6)12:63-64.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多媒体教学板书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交互性、直观性,营造课堂教学情境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把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起来,本文从初中生物课教学角度谈谈看法。
1 对多媒体“独步天下”的反思
1.1 现状分析
多媒体的生动性、交互性及巨大的信息容量等为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平台,也改善了课堂教学手段,但是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包括:很多老师直接把多媒体当成板书替代品,投影幕成为“美丽的板书”,作用是“印刷体取代手写体”,好处是“课堂节省了时间”。生物课图片多,教师使用多媒体代替板书的情况非常严重,尤其在农村初中,教师的现代化素质不高,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
“彻底放弃原有的传统板书方式”这种“新思维”导致课堂中出现很多“先天不足”之处:课堂没有了知识演示的过程;知识点随着多媒体的翻动不停地出现与消失;在最初的兴奋后,学生对多媒体画面显得木然;下课后对知识的印象不深刻。这引起了很多教师的警觉:多媒体真的能够“独步天下”?
1.2 反思质疑
首先,课件由很多动态的图片构成,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在动态的投影幕上,教学过程呈现出来的不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而是一个个变换的、零散的信息单元,割裂了知识体系,系统性较差。生物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强,细胞的裂变、遗传的逻辑过程、生长等,使用独立的图片无法展示这个过程。一节课下来知识是零散的、印象是模糊的。
其次,多媒体课件是事前设计好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变化,有很多新的发现与始料未及的难题。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固化了教学的节奏与结构,学生与老师操作的空间较少,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智慧以及学生的问题都会在固化的节奏中被掩盖,这种过于按部就班的教学是缺乏深度与灵活性的。
另外,多媒体的信息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表达之间是脱节的,难以彻底地融为一体。教师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描述,学生对知识的新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等无法体现在多媒体投影幕上。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仍然不及时板书,课堂会成为“纸上谈兵”。
2 对传统板书的客观思考
首先,好的板书是教案的浓缩,能勾画出一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使知识具有整体性与系统性,知识结构的展示能加深知识的印象。相比而然,多媒体教学在知识的系统性、呈现的稳定性、学生的印象上不如板书。例如: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中,多媒体可以随着讲解的过程依次展示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图,但这样的讲解缺乏整体性。如果在多媒体展示每一个图像的同时,在黑板上同步构建知识结构,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就到位了。
其次,黑板对于教师来讲就是一个画板,教学艺术需要一个教师思维展示平台,这个画板是整体的、是相对自由的,这样才能够展示教师的教学魅力与个人风格。多媒体的课件的使用一方面强化了课堂的音像效果,另一方面却无法满足自由的需要,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由度,成为师生自由思维与个性风格展示的羁绊。
同时,板书能够体现知识的产生过程。板书可以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发言、师生的思维过程、课本知识的形成过程融为一体,同步进行。这样的课堂至少在情境上更容易让师生的思维、情感更好地投入。多媒体用强化的音像刺激学生的感官,传统的板书却用更为和谐的资源调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青春期”一课中,用多媒体展示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与变化以外,然后让学生思考发言,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时候,多媒体“失效”了,教师在黑板上即时地把师生对话的精彩点与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功能是多媒体做不到的。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板书与多媒体相比是低成本的。这个低成本不仅是资金投入低,更是教学设计过程的低成本。它可以经济快速、简单明了地把知识及其过程展示出来。目前,多媒体课件开发还未成熟,况且课件也不一定与教师教学意图吻合,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存在勉强的情况;同时,全面靠教师个人制作课件并不现实,课件的制作是个投入很大的工作,如果不是精心制作的课件也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3 对板书与多媒体优势结合的思考
能不能够把多媒体的生动直观与板书的灵活系统性结合起来,取得更加好的教学效果呢?从教学实践中看是可行的。只要客观地看到多媒体与板书的优缺点,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展示资料;板书体现结构。让一些图片、课外文本资料与视频资料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用来辅助书本的核心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级下册 “计划生育”一课中,需要很多资料如: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我国人均占有资源量的对比等来说明国家政策,这些用多媒体展示起来比起教师讲解更加生动,且板书无法做到这些。但基础知识结构应该通过教师的板书进行展示,这样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进度,逐步进行板书,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加深知识的系统性。
(2)多媒体展示要点;板书灵活补充。多媒体展示的知识是设计好的,把必须设计好的内容放到多媒体上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中,可以把食物营养对比的表格配以食物图片放到多媒体上,直观生动;但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如: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质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适合放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学生发言中与发言后,教师把关键词板书下来。
(3)多媒体展示静态;板书体现过程。多媒体看似动态的,但它展示过程的流动性与短暂性却使它并不能够充分展示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无法与教师的讲解及思维发展融为一体,只有通过板书一点点书写下来,使板书与师生的思维运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先行思考,教师不断启发,得出结论在放到黑板上,保持思维探究的状态。
(4)学生自主活动中,多媒体难以参与。在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中,学生讲解、讨论、展示等,多媒体显得无能为力。这时候,只有板书才能够成为学生展示的适用工具。
总之,我们要科学认识多媒体的作用,改变目前生物课堂滥用多媒体,忽视板书的情况。板书虽然原始,但是并不代表落后,我们要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还原板书与多媒体本来的面目与功能。
参考文献
[1] 周敏娟,张利顺.多媒体+板书=成功的一节课[J].科学教育,2006(6)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