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逐渐形成独立思想和意识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在学生的一生当中有着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广大教师要从小学开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语文科目作为学生的基础性科目,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当中可以发挥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師要在教学时,要积极地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引言: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课堂不仅要帮助学生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还肩负起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承担更多的教学责任,同时也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其实,教材中并不缺少德育教育的素材,缺少的只是发现这些素材的眼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广大教师要敏锐地抓住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促进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完美融合。
1、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分析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德育内容在其教学中的渗透与培养做出了明确要求,指出:“结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正确指导语文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此同时,语文还根植于由来已久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其熏陶影响下,对于学生道德、品行及健全人格的发展大有裨益。
目前,许多学校的小学班主任都是由学生的语文老师兼任,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在根本上是有一定的互通性的。除了语文教学对德育教育的正面推动之外,德育教育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和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教师可以将一些社会热点话题融入到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当中,以德育带动教育。
不过,当前许多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不懂得灵活变通,几乎在每一节课上都穿插进德育教育的内容,这种生硬的教学方式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也很难起到教学效果,甚至会使得部分同学对德育教育乃至语文课堂产生抵触情绪。此外,有些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偏于保守,只注重理论知识和大道理的讲解和灌输,不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就使得学生不能讲德育教育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影响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1]。
2、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融入策略
(1)深挖教材,分析文本人物,自主感知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人物形象都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其中的一些正面人物身上拥有许多让学生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深挖教材中的细节和深意,让学生在这些事迹中受到感染和启发,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在进行教材中《将相和》的学习时,教师要根据文章中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的行为事迹,深入分析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对于蔺相如来说,他既然不畏强暴,不惧强权的精神,那么为什么面对廉颇的一再挑衅却选择了一忍再忍呢?而廉颇这么一个一介武夫,为什么在知道蔺相如的大度和以国家事物为重之后,能做到能屈能伸,“负荆请罪”的呢?在教学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到古代仁人志士的豪迈气魄和英雄情怀,进一步接受到德育教育。
小学生正处在思想意识成长和独立的关键时期,所以语文教材中的正面形象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尤其是教材中的一些先进模范、英雄志士等人物,都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材中《丰碑》这篇文章,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作为一个管理后勤的老士兵,为什么老战士会在冰天雪地中活活冻死?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假如你是文中的将军,当你得知老战士被冻死之后,心里有什么想法?试着写写你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感受到红军战士甘于奉献,忠于革命的崇高信念,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接受爱国爱党教育的洗礼,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2]。
(2)生活实践,借助日常习作,点燃情感火花
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教师在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进行多元素多模块的教学。例如,教师除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外,还可以在阅读课、写作课上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方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德育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更能养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利用德育教育的反馈,更好地掌握好语文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作文课堂是小学德育教育的良好反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写作课堂上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来对学生的德育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下在母亲节当天为妈妈做的事情,可以通过文字或者是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在作品收集以后,教师会发现学生都在这一天帮助妈妈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妈妈干家务,比如给妈妈洗脚,比如帮妈妈按摩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成果,教师可以将这些作品汇总起来,以板报的形式贴到墙上进行展览;教师还可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健全对话交流机制,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教育教育,而且还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3]。
另外,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不要让学生轻易产生沮丧情绪。比如,有些学生可能在日记或者是周记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不自信,觉得自己不聪明、比不上别人。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诫学生:每个人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经常被老师赶回家,最后甚至辍学了,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发明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3)课外阅读,汲取好书力量,约束道德行为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教师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广泛途径。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是传统教材和书籍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网络技术这种“快餐文化”也使得一些学生太过浮躁,从而静不下心来进行学习和阅读,这就得不偿失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书可以让人静下心来,慢慢感受时间的流逝;书可以让人修养品行,读书时就仿佛书中人物在与你对话。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不要让“快餐文化”侵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书籍中感受到知识的荟聚和心灵的教育。书中那些正面的人物和优秀的言行,无时不刻不能影响和启迪学生。比如《孔融让梨》,学生可以从中学到谦让的重要性;比如《凿壁借光》,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今天的学习环境有多么的不易……在这么多活灵活现的文字面前,学生将会浸润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再比如,阅读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学生将会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短暂,从而更好的热爱生活;阅读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学生能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深切含义;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学生能够明白顽强生活,永不放弃的朴素道理。通过大量优秀书籍的阅读,学生能够接受灵魂和精神上的洗礼,在书籍中认识到人性的善与恶,学会明辨是非黑白的本领,从而快速成长。
3、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要深入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广大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语文科目不仅仅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也肩负着浸润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际行动做好德育教育,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邹玲. 以德育促教育——论小学语文德育教学[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38):121.
[2]廖声应. 以德育促教育——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8):92.
[3]任艳艳. 育德于教,育德于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浸润[J]. 好家长, 2019, 000(068):P.21-21.
作者简介:申冬雪(1988年10月)女,汉族,籍贯:天津市蓟州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天津市蓟州区东施古镇西施古中心小学 301900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引言: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课堂不仅要帮助学生传道受业解惑,而且还肩负起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这就需要教师承担更多的教学责任,同时也就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其实,教材中并不缺少德育教育的素材,缺少的只是发现这些素材的眼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广大教师要敏锐地抓住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促进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完美融合。
1、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分析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德育内容在其教学中的渗透与培养做出了明确要求,指出:“结合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正确指导语文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此同时,语文还根植于由来已久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其熏陶影响下,对于学生道德、品行及健全人格的发展大有裨益。
目前,许多学校的小学班主任都是由学生的语文老师兼任,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在根本上是有一定的互通性的。除了语文教学对德育教育的正面推动之外,德育教育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和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教师可以将一些社会热点话题融入到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当中,以德育带动教育。
不过,当前许多学校的德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不懂得灵活变通,几乎在每一节课上都穿插进德育教育的内容,这种生硬的教学方式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也很难起到教学效果,甚至会使得部分同学对德育教育乃至语文课堂产生抵触情绪。此外,有些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偏于保守,只注重理论知识和大道理的讲解和灌输,不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就使得学生不能讲德育教育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影响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1]。
2、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融入策略
(1)深挖教材,分析文本人物,自主感知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人物形象都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其中的一些正面人物身上拥有许多让学生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深挖教材中的细节和深意,让学生在这些事迹中受到感染和启发,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在进行教材中《将相和》的学习时,教师要根据文章中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的行为事迹,深入分析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对于蔺相如来说,他既然不畏强暴,不惧强权的精神,那么为什么面对廉颇的一再挑衅却选择了一忍再忍呢?而廉颇这么一个一介武夫,为什么在知道蔺相如的大度和以国家事物为重之后,能做到能屈能伸,“负荆请罪”的呢?在教学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到古代仁人志士的豪迈气魄和英雄情怀,进一步接受到德育教育。
小学生正处在思想意识成长和独立的关键时期,所以语文教材中的正面形象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尤其是教材中的一些先进模范、英雄志士等人物,都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材中《丰碑》这篇文章,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作为一个管理后勤的老士兵,为什么老战士会在冰天雪地中活活冻死?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假如你是文中的将军,当你得知老战士被冻死之后,心里有什么想法?试着写写你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感受到红军战士甘于奉献,忠于革命的崇高信念,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接受爱国爱党教育的洗礼,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2]。
(2)生活实践,借助日常习作,点燃情感火花
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教师在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进行多元素多模块的教学。例如,教师除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外,还可以在阅读课、写作课上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方式,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德育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更能养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利用德育教育的反馈,更好地掌握好语文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作文课堂是小学德育教育的良好反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写作课堂上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来对学生的德育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录下在母亲节当天为妈妈做的事情,可以通过文字或者是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在作品收集以后,教师会发现学生都在这一天帮助妈妈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妈妈干家务,比如给妈妈洗脚,比如帮妈妈按摩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学生德育教育的良好成果,教师可以将这些作品汇总起来,以板报的形式贴到墙上进行展览;教师还可以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健全对话交流机制,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这些方式,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教育教育,而且还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3]。
另外,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不要让学生轻易产生沮丧情绪。比如,有些学生可能在日记或者是周记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不自信,觉得自己不聪明、比不上别人。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诫学生:每个人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经常被老师赶回家,最后甚至辍学了,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发明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3)课外阅读,汲取好书力量,约束道德行为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教师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广泛途径。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是传统教材和书籍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网络技术这种“快餐文化”也使得一些学生太过浮躁,从而静不下心来进行学习和阅读,这就得不偿失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书可以让人静下心来,慢慢感受时间的流逝;书可以让人修养品行,读书时就仿佛书中人物在与你对话。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不要让“快餐文化”侵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书籍中感受到知识的荟聚和心灵的教育。书中那些正面的人物和优秀的言行,无时不刻不能影响和启迪学生。比如《孔融让梨》,学生可以从中学到谦让的重要性;比如《凿壁借光》,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今天的学习环境有多么的不易……在这么多活灵活现的文字面前,学生将会浸润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再比如,阅读杏林子的《生命·生命》,学生将会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短暂,从而更好的热爱生活;阅读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学生能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深切含义;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学生能够明白顽强生活,永不放弃的朴素道理。通过大量优秀书籍的阅读,学生能够接受灵魂和精神上的洗礼,在书籍中认识到人性的善与恶,学会明辨是非黑白的本领,从而快速成长。
3、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要深入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广大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语文科目不仅仅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也肩负着浸润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际行动做好德育教育,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邹玲. 以德育促教育——论小学语文德育教学[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38):121.
[2]廖声应. 以德育促教育——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 000(008):92.
[3]任艳艳. 育德于教,育德于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浸润[J]. 好家长, 2019, 000(068):P.21-21.
作者简介:申冬雪(1988年10月)女,汉族,籍贯:天津市蓟州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天津市蓟州区东施古镇西施古中心小学 3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