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宴年收入近千万

来源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旅游各具地方特色,而“豆腐宴”却具有不分地域的借鉴意义
  
  地处偏远山区的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柳沟村,近日迎来了今年的第30万名游客。预计全村今年民俗旅游收入接近千万元,平均每个民俗旅游户接待约4500人。
  柳沟村是个古老的山村,全村1100多人主要靠种地为生,别无其它收入来源。2003年10月1日,李石娥等14位村民率先在祖传的暖手工具--火盆上架上铁锅圈,铁锅圈上架上沙锅,沙锅里再放上豆腐、粉条、白菜、熏猪肉,推出了“火盆锅、豆腐宴”,迈出了民俗旅游接待的第一步。
  3年多来,“火盆锅、豆腐宴”不断推陈出新,在保留传统白豆腐的基础上,推出了具有祛火清热功能的绿豆豆腐和补肾强体的黑豆豆腐,以及炸豆腐、冻豆腐,并搭配驴打滚、傀儡、三色豆渣窝窝等十几种特色农家主食,形成了豆腐鲜嫩、熏肉不腻、汤汁地道、口味浓厚的地方特色民俗宴。2005年,柳沟村被北京市确定为民俗旅游村。
  有幸成为柳沟村第30万名游客的北京医院急诊部大夫张新超,今年已先后5次同朋友一起驾车到柳沟村吃农家“豆腐宴”。他说:“虽然这里距离城区较远,本身也没什么旅游资源,但农家饭菜很有特色,令人百吃不厌。”
  据柳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双林介绍,目前,全村民俗接待户已由最初的14家发展到67家,共接待了中外游客55万人次,除北京及周边地区游客外,还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的游客,民俗旅游总收入达1640万元。仅今年“五一”期间,民俗户闫松英家就接待游客2000多人,收入4万多元。
  如今,柳沟村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民俗接待户已经超过20家,其中“龙头”接待户闫合花家的年收入超过40万元。原下岗女职工胡素平感慨地说:“搞民俗接待工作一年,顶得上原来在工厂干十年。现在,就是给我找个固定工作,我也不换。”
  “火盆锅、豆腐宴”不仅给民俗接待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而且带动了村里相关产业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柳沟村民俗接待户每天对豆腐的需求量接近500公斤,年需求黄豆14万公斤,既带动了豆腐加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种植结构的调整。此外,还带动了柳沟村及周边村柴鸡、蔬菜等农副产品的销售。
  今年,柳沟村被确定为北京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北京市共投入900多万元用于柳沟村修路、改水、改厕,并为民俗旅游户配备了冰柜和消毒柜,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明显提高。王双林说,今年柳沟村人均收入可突破7000元,比开展民俗旅游前增加1倍以上。
  (摘自新华网)
其他文献
马蹄井村平均海拔1100米。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干群关系、村民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些问题.该村又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相邻.来往人员复杂.社会治安历来是个大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有了一定的延伸和进步,在该专业的建筑史论课程中,针对现在教学的状态进行改革,以此来弥补史论课在新时代发展下的不足。本文笔者主要针对
结合实际,以顶管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技术在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要点,希望分析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土地施工规模不断加大。土地工程建设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土建施工水平仍需进一步的发展,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
随着当今社会竞争的日益强烈,中国所处阶段正是民族伟大复苏的时期,社会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需求的愿望越来越强。因此,孩子的综合教育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以当代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为了切实的保障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质量目标是建设施工的最重要的目标,也
本文论述了在以自己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经验来探讨一下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希望对我们的教师和家长有所帮助。
1978年贾木海高中毕业后回到宋家村务农,日出而作,收入微薄,1982年,他决定换一种活法,最初买了一台拖拉机搞运输,后又换成了汽车。在宋家村他是第一个跳出农田搞经营的人,城镇乡村四
亳州市的城市建设和全国其他城市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她的“味道”。整个市区,到处氤氩着一种中药味。亳州是中药的王国。每一条街道,大大小小的中药材铺面鳞次栉比。店内
楼东乡,一个默默无闻的偏僻小镇。近年来,因为我国著名乡土(古民居)建筑专家季富政教授的一篇名为《最后的楼东》的一篇文章而名噪全国。  楼东乡位于金沙江畔,东邻宜宾县安边镇,南与云南省水富县隔江相望,西邻屏山县福延镇,北邻屏山县鸭池。距县城20公里、向家坝电站坝址5公里。被称为向家坝电站库区第一乡。全乡12个行政村9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12140人。面积59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