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浅述笔者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师;角色;导演;模仿
Language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role"
Jia QianCai Jiang
【Abstract】Brief Discussion o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language teaching, for peer reference.
【Key words】language teachers; Role; director; Imitation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饰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在新课标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是一名总导演。为什么我要说语文老师是“导演”呢?我觉得一名老师要上一篇课文、一组课文、乃至一册教材,就应该像电视剧里的导演一样;首先要熟悉一部戏里的各个环节,各个镜头,各个场面。导演只有熟悉了剧本才能导出高质量的戏,同样,我们老师只有熟悉了教材,或许方能上出有效的课;才能在课堂上出彩。
我们要去上一篇课文,首先得在头脑中有一个轮廓;要知道这篇课文所在这一组课文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从而轻松自然地引入课文内容中去,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去掌握课文的内涵;领悟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要想学生在课堂中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只有我们老师先预设好情境,那就得看老师“导戏”的能力了。老师能导出什么样的戏,关键在于老师的情境预设和老师的语言引导方向。要想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觉得:老师应扮演多面手,有时要哭、有时要笑、有时要唱、有时要模仿,有时还得加一些肢体动作。在语气的使用上也得采用多面化:有时要低沉、有时要激情,总而言之,该动的时候要让学生动起来,能让学生动起来;该放的时候要放开,该收的时候要收拢。
譬如说,我在上《草原》这篇课文时,第1自然段就描写了草原美丽的风光。但我们许多的同学,包括老师都没有亲临过草原,没有感受过草原的丽景。我就在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去给学生描绘草原那辽阔美丽的景色呢?怎样更加生动形象地将学生从课堂中融入到美丽的大草原呢?只是单纯地去引导学生读吗?这样不行,于是我就随口唱出了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的几句歌词:“蓝蓝的太空,绿绿的草原,洁白的羊群……”我发现,孩子们投入了,有几个会唱的也跟着哼起来了,马上打住,不能再唱了,不然一节语文课就变成音乐课了,老师运用了语言描述:同学们,刚才老师所唱的这首歌曲就描绘了草原这种美丽的景色,在你们心目中,草原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美”、“太美了”孩子们齐刷刷地脱口而出。课后,我就在反思,虽然我唱得不那么标准,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收到了教学预设的效果。
其次,我觉得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因为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许多多的课文都是关于爱国题材方面的。目的是教育孩子从小有一颗爱国的童心;教师要想将爱国精神注入孩子幼小的靈魂,那就得自己用激情的语言,高尚的灵魂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用我们民族的爱国传统去熏陶孩子,只有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将爱国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孩子的脑海。让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了解祖国的昨天,把握祖国的今天,展望祖国的明天。我在上《欢庆》、《中华少年》等课文时就深有感触。
再次,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富有一颗童心。小学教材也有许多组课文是围绕“童年”这一主题来编辑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珍惜美好的时光,珍惜和回顾自己纯真的童年时代,辨别真、善、美、丑。要想激起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浪花,回忆起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么,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就得童趣化、天真化、生活化。或许,老师所展示的一个小小的肢体动作;一句平平常常的话语;一个普普通通的童年小故事。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勾起孩子们对七彩童年生活的回味。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辙痕,在她们人生的轨迹上将会烙下深深的印记。
下面,我再来谈谈课堂教学的模仿吧。有同志说是不是模仿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啊;当然,也可以啊;但我这里所说的“模仿”是在课堂上模仿一些电视剧里的台词、影视明星的语言、还可以是动画片里那些小动物的语言。现在的小孩不是最爱看电视节目吗?这些都是她们最喜好的,那我们就投其所好,偶尔模仿那么一小段,或许你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经验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在读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有一篇课文《白毛女》选段,属于戏剧,学起来没有多大的意思,大多数学生都很讨厌这类似的课文。可是,教我们语文的何老师他一进课堂,就高声一唱:“北方那个吹,雪花儿那个下……”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去了。下课了,临班的同学挤满了窗口,我们被何老师的戏剧模仿陶醉了。
在《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里,不是有老班长吃战士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吗?战士们怎么劝他,他都说吃过了,多么可贵的革命品质啊!在引导孩子们体会这种品质时是抽象的,我就想起了《青藏高原》这部电视剧里的一个镜头,连长和一名战士去给高原上的乡亲们送信。可是,他们恰好遇上了雪崩,连长不小心掉进了雪窟窿,小战士连忙抓住了连长的一只手。在这危急时刻,连长吼道:小李子,松手!”小战士道:“不,不,我要救你上来……”“快点,老子命令你,松手!”哗,连长被埋了,小战士看见自己的战友被埋,端起机枪向天空猛射:“哒哒哒……”从而引导孩子们体会到革命战士这种可贵的品质。在这则教学实践中,我同样运用了模仿这一手段,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这就得靠我们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可以从电视、网络、书刊……多种渠道去获取,为了课堂,为了孩子们的兴趣;看来,我们在课堂外还得多去挖掘、多去积累、多去思考;多看看、多读读、多写写。
语文教师就如同“千手观音”,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找准自己的坐标,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吧!
收稿日期:2010-10-15
【关键词】语文教师;角色;导演;模仿
Language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role"
Jia QianCai Jiang
【Abstract】Brief Discussion o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language teaching, for peer reference.
【Key words】language teachers; Role; director; Imitation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饰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在新课标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是一名总导演。为什么我要说语文老师是“导演”呢?我觉得一名老师要上一篇课文、一组课文、乃至一册教材,就应该像电视剧里的导演一样;首先要熟悉一部戏里的各个环节,各个镜头,各个场面。导演只有熟悉了剧本才能导出高质量的戏,同样,我们老师只有熟悉了教材,或许方能上出有效的课;才能在课堂上出彩。
我们要去上一篇课文,首先得在头脑中有一个轮廓;要知道这篇课文所在这一组课文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从而轻松自然地引入课文内容中去,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去掌握课文的内涵;领悟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要想学生在课堂中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只有我们老师先预设好情境,那就得看老师“导戏”的能力了。老师能导出什么样的戏,关键在于老师的情境预设和老师的语言引导方向。要想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觉得:老师应扮演多面手,有时要哭、有时要笑、有时要唱、有时要模仿,有时还得加一些肢体动作。在语气的使用上也得采用多面化:有时要低沉、有时要激情,总而言之,该动的时候要让学生动起来,能让学生动起来;该放的时候要放开,该收的时候要收拢。
譬如说,我在上《草原》这篇课文时,第1自然段就描写了草原美丽的风光。但我们许多的同学,包括老师都没有亲临过草原,没有感受过草原的丽景。我就在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去给学生描绘草原那辽阔美丽的景色呢?怎样更加生动形象地将学生从课堂中融入到美丽的大草原呢?只是单纯地去引导学生读吗?这样不行,于是我就随口唱出了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的几句歌词:“蓝蓝的太空,绿绿的草原,洁白的羊群……”我发现,孩子们投入了,有几个会唱的也跟着哼起来了,马上打住,不能再唱了,不然一节语文课就变成音乐课了,老师运用了语言描述:同学们,刚才老师所唱的这首歌曲就描绘了草原这种美丽的景色,在你们心目中,草原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美”、“太美了”孩子们齐刷刷地脱口而出。课后,我就在反思,虽然我唱得不那么标准,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收到了教学预设的效果。
其次,我觉得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因为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许多多的课文都是关于爱国题材方面的。目的是教育孩子从小有一颗爱国的童心;教师要想将爱国精神注入孩子幼小的靈魂,那就得自己用激情的语言,高尚的灵魂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用我们民族的爱国传统去熏陶孩子,只有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将爱国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孩子的脑海。让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了解祖国的昨天,把握祖国的今天,展望祖国的明天。我在上《欢庆》、《中华少年》等课文时就深有感触。
再次,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富有一颗童心。小学教材也有许多组课文是围绕“童年”这一主题来编辑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珍惜美好的时光,珍惜和回顾自己纯真的童年时代,辨别真、善、美、丑。要想激起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浪花,回忆起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么,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就得童趣化、天真化、生活化。或许,老师所展示的一个小小的肢体动作;一句平平常常的话语;一个普普通通的童年小故事。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勾起孩子们对七彩童年生活的回味。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辙痕,在她们人生的轨迹上将会烙下深深的印记。
下面,我再来谈谈课堂教学的模仿吧。有同志说是不是模仿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啊;当然,也可以啊;但我这里所说的“模仿”是在课堂上模仿一些电视剧里的台词、影视明星的语言、还可以是动画片里那些小动物的语言。现在的小孩不是最爱看电视节目吗?这些都是她们最喜好的,那我们就投其所好,偶尔模仿那么一小段,或许你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经验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在读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有一篇课文《白毛女》选段,属于戏剧,学起来没有多大的意思,大多数学生都很讨厌这类似的课文。可是,教我们语文的何老师他一进课堂,就高声一唱:“北方那个吹,雪花儿那个下……”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去了。下课了,临班的同学挤满了窗口,我们被何老师的戏剧模仿陶醉了。
在《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里,不是有老班长吃战士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吗?战士们怎么劝他,他都说吃过了,多么可贵的革命品质啊!在引导孩子们体会这种品质时是抽象的,我就想起了《青藏高原》这部电视剧里的一个镜头,连长和一名战士去给高原上的乡亲们送信。可是,他们恰好遇上了雪崩,连长不小心掉进了雪窟窿,小战士连忙抓住了连长的一只手。在这危急时刻,连长吼道:小李子,松手!”小战士道:“不,不,我要救你上来……”“快点,老子命令你,松手!”哗,连长被埋了,小战士看见自己的战友被埋,端起机枪向天空猛射:“哒哒哒……”从而引导孩子们体会到革命战士这种可贵的品质。在这则教学实践中,我同样运用了模仿这一手段,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这就得靠我们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可以从电视、网络、书刊……多种渠道去获取,为了课堂,为了孩子们的兴趣;看来,我们在课堂外还得多去挖掘、多去积累、多去思考;多看看、多读读、多写写。
语文教师就如同“千手观音”,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找准自己的坐标,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吧!
收稿日期:2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