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酶是参与有机物分解和养分循环的关键成分,其活性可以用作衡量土壤健康的指标.了解土壤酶活性对农田利用方式的响应,对评价土壤健康状况、建立可持续耕作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不同农田生产方式下农田土壤酶活性分布及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以果园、蔬菜大棚、水田3种农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农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S-CAT)、脲酶活性(S-UE)、水解酶活性(FDA)、中性磷酸酶活性(S-NP)分布特征与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农田土壤酶活性因耕作管理方
【机 构】
: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233;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 2002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酶是参与有机物分解和养分循环的关键成分,其活性可以用作衡量土壤健康的指标.了解土壤酶活性对农田利用方式的响应,对评价土壤健康状况、建立可持续耕作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不同农田生产方式下农田土壤酶活性分布及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以果园、蔬菜大棚、水田3种农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农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S-CAT)、脲酶活性(S-UE)、水解酶活性(FDA)、中性磷酸酶活性(S-NP)分布特征与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农田土壤酶活性因耕作管理方式不同,存在较大差异(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蔬菜大棚<果园<水田,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蔬菜大棚<水田0.05),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水田<蔬菜大棚<果园.前3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大于16%,为中等变异,中性磷酸酶为强变异.冗余分析(RDA)表明,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是土壤全钾TK(P=0.002)、水解性氮HN(P=0.002)、呼吸通量SR(P=0.002)、pH(P=0.008)、有效磷AP(P=0.016)、全氮TN(P=0.002)和阳离子交换量CEC(P=0.040).在上海农田的主要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呼吸通量、pH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农田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进行土壤健康评价时,应合理选择针对性的酶活性指标.
其他文献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中国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为有效评估和预测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危害程度,以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测定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应用方差比率法(Rv)、χ2检验、匹配系数Ochiai(IO)和贡献定律法,对群落中17个主要物种进行生态位、种间联结和群落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喜旱莲子草植物群落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群落中共发现草本植物18科38属41种,其中喜旱
作为国家“新基建”的首选,5G承担着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重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万物互联的基础.在国家工信部的指导下,我国通信技术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移动公众网经历了1G引进、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后,在5G发展上进入了“第一梯队”.移动通信系统从1G到5G的发展演进过程中,网络和应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机制也从最初不成体系逐渐发展演进到日趋完善.因此,系统梳理1G到5G移动通信的信任模型、安全架构以及安全机制,分析5G面向垂直行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