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实施途径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1 — 0171 — 03
   早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首次提出了社会领域教育,自此,社会领域教育被正式划入幼儿园教学目标中。之后,在2010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又提出了关于幼儿社会教育要具备具体的操作方法的指导建议,这就表明我国幼儿的社会领域教育由一般的涉及角度深入到具体的微观实践当中。可见,国家对于幼儿社会性教学重视程度较高。但是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还不够丰富和完善,课程实施途径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为解决此问题,幼教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社会领域课程的开发与创新研究,各种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产生,其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本文结合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施现状和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内容,思考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实施途径。

一、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施现状


   (一)幼儿园关注幼儿社会领域教育但重视程度还不够
   21世纪的基础教育不再局限于教会孩子读书、写字、算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交往与合作。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早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的一生奠定了基础。随着幼儿社会领域内容的不断丰富,国家政策的倾向,幼儿园作为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实施主要阵地,开始不断的关注幼儿社会教育,但是重视程度还不够。走访各幼儿园我们可以从环境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关于社会领域相关环境设计不多,社会领域主题不鲜明,更换频率低,社会领域渗透性较差。从幼儿园小、中、大班课表中我们也了解到幼儿社会领域课程与其他领域课程相比,课程安排较少。社会领域相关的主题活动也不够丰富,存在片面性。幼儿园缺少专门的社会领域课程的研讨。
   (二)幼儿教师社会领域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比较片面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交往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个性品质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较完整的介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从不同角度针对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目标和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果幼儿园教师能够将这些内容熟记在心,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潜心研究就能够创造和设计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领域活动,服务于幼儿园及家庭。但在问卷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幼儿园中大多数教师对于社会领域教育目标掌握不准确,也不能完整地表述社会领域教育具体内容,社会领域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存在片面性,直接影响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
   (三)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形式、途径和方法比较单一。
   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形式主要集中为集体教学形式、其次是小组教学形式,缺少个别教学和混龄教学形式。缺少个别教学形式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幼儿个性发展。缺少混龄教育无法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主要的实施途径为集体活动,其次是游戏活动,其他活动中社会教育渗透较少,幼儿园只关注了社会领域的专门性教育却忽视了社会领域的渗透性教育。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方法有讲解法、谈话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参观法、价值澄清法、榜样示范法、移情训练法等多种方法。经调查,很多幼儿园老师在进行社会领域课程实施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讲解法、谈话法和角色表演法,其次是价值澄清法等,课程实施中主要以说教的形式进行,缺乏活动体验。
   (四)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实施缺乏家庭与社区的支持与配合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儿童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幼儿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因素不可比拟的。幼儿无法脱离其发展背景而独立成长。只有家园合作,才能够促进家长和教师学前教育能力的发展,共同培养幼儿,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如果幼儿园能够发动社区的力量,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平等、尊重、互助、友爱等良好的社会环境,那么幼儿教育效果将是显著的,幼儿社会性发展会更好。当我们深入各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与家庭合作情况时,我们了解到,受幼儿园对社会领域课程的重视程度,课程内容、教师能力和家长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园合作并不是很理想,多存在走形式,并没有真正的调动家长的力量,更谈不上调动社区的力量,走进各行各业,共同实施社会教育了。

二、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内容


   科学、适宜、可操作性强的社会领域教育内容,是有效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完善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点。目前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内容存在内容单一、片面,所选的教材无法全面覆盖《指南》中提出的幼兒园社会领域内容与要求,也就无法实现《纲要》中提出的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目标。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中,研究者们构建了以“国防军警课程+体智能课程+社会实践活动+N”为核心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内容。
   幼儿园可以通过国防军警课程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组织各种幼儿游戏,国防教育体验,培养幼儿的精神面貌,提升纪律性,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吃苦耐劳,永不言败的精神;提高幼儿自理能力,学会合作,学会坚强的去成长。幼儿园可以通过体智能课程,运用三变、四动、五化的方法,帮助幼儿在运动游戏中提升体力,激发潜能,增进社会适应力,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幼儿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家庭和社区资源,走进自然、社会和各行各业,从多方面、多角度,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N个社会领域拓展课程,例如社会领域绘本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职业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感恩教育课程等等来完善《纲要》提出的社会领域内容和要求,实现幼儿园社会领域目标。

三、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实施有效途径


   幼儿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积累过程。丰富的的社会领域课程内容,只有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真实的生活环境、多元文化熏陶,多元关系合作等才能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幼儿园社会领域扩展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必定要多元化的。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教育的主阵地,将社会教育功能最大化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入园后,幼儿园将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交往、游戏的主要阵地。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的实施将从这里出发。
   1.幼儿园园长要加强社会领域教育的认识,做好相关知识师训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要想有效实施,必须要加强幼儿园园长的认知,做好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相关师训,定期组织教师研讨,主动承担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的实施与实践,才能打通其他途径,有效实施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
   2.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渗透。
   日常生活是教育的载体,蕴含许多社会教育内容,其随机性、生成性更易于幼儿接受。幼儿园可以将社会领域拓展课程的教育思想、内容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常规生活中,例如;入园、离园时文明礼貌、人际交往教育;进餐时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教育;盥洗时卫生习惯、节约环保教育等。
   3.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实施
   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社会教育,渗透社会领域教育知识、情感、态度和能力。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幼儿在“我是小小交通警”中掌握交通规则,知道交通警察的辛苦。在“我从哪里来”中感受生命的伟大、认识自己、真爱生命等。
   4.在幼儿园环境布置中渗透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将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内容变成环境,环境的布置要动静结合、契合主题、及时更换。帮助幼儿在环境中听、观、思、做、多维度体验来习得社会领域知识、感受社会交往中关系和情感、规范社会行为。例如:牙医诊所的区角设计,帮助幼儿模拟看牙医的场景、表演中促进交往、学会勇敢。走廊设计“抗疫英雄”主题墙,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家人、爱祖国等。
   5.在幼儿园游戏中发展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的最佳融合。社会领域扩展课程融入幼儿园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交往;判断和思考客观、真实、具体和规范的社会存在,发展自我认识和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生活,在生活中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和积极地生活态度,丰富社会经验,培养社会认知能力,形成基本的交往技能和良好的社会习惯。
   (二)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亲近大自然
   幼儿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期,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亲自去体验社会、感受社会、从而适应社会,因此,社会实践活动蕴含了广阔的教育契机。为了加深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真实感知,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应该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亲近自然。
   1.走進社会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社会环境可以给幼儿提供更真实的社会领域教育素材,帮助幼儿理解真实的社会环境、感知社会文化、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幼儿通过与社会不同人群接触交流、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在交往中学会理解、尊重、平等,学习初步的交往能力。教师将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搬到广场、商场、图书馆、大学、文化建筑等公共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体验、完善行为,教育效果是显著的。
   2.走进大自然
   自然环境对幼儿的神经系统有着镇静作用。教师将幼儿社会领域拓展课程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不仅能陶冶幼儿情操、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欲望,与自然生物建立联系,萌发幼儿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自然环境感受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还能培养幼儿毅力、不怕苦、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新鲜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
   (三)走进家庭和社区,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走进各行各业
   家庭和社区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境。充分挖掘家长和社区资源,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家庭和社区,走进各行各业开展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可以多维度、多元化的培养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1.走进家庭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幼儿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家庭是第一教育场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园合作可以有效实施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合作中可以引发家长们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视,合作学习和交流中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认识和方法,引导家长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友爱、有榜样的家庭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将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延伸下去。
   2.走进社区
   社区是家庭的主要场所,社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内容。幼儿园可以和社区建立联系。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参观小区的规划、认识小区的环境设施、知道自己居住的位置,知道小区每一个场地的功能,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爱护花草、保护小区、热爱社区的意识。社区的人文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带领幼儿走进社区的超市、商店、餐馆、菜市场、敬老院、物业等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小区的文化,对自己生活的地方萌生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和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走进各行各业
   幼儿家长从事各行各业,社区配置也有不同行业,幼儿园可以借助家长和社区资源,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单位,建立“幼儿园社会实践基地”邀请不同行业的专业人事带领幼儿参观单位环境,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性质和劳动成果,知道各行各业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帮助幼儿认知各行各业、对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产生敬畏之情,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从心理上接受和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同时,在榜样的力量影响下,幼儿更加爱劳动、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
   总之,幼儿园社会领域拓展课程,目的在于丰富幼儿园现有的社会领域课程,更好的帮助幼儿实现其社会性的发展。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一切生活中都有渗透和影响,随着幼儿社会领域拓展课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该课程的实施途径也有待挖掘和细化。
  〔参 考 文 献〕
   〔1〕周世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菠.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丁卫勤.浅谈自然环境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J〕.下一代,2018.
   〔4〕谢灼迪.《指南》背景下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研究〔D〕.2017.
   〔5〕李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探究 〔J〕.考试周刊,2020.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荀子的“义”观念主要涵盖正义与德性两个维度。“分义”是荀子正义观的核心标识,其目的体现出的是“充足主义”,即每个人都应该有着足够的经济资源与基础支撑,从而过一种有物质保障的、德性与能力可以获得发展的良善生活。“分义”的具体实施体现出的是比例正义原则与对社会最不利群体的制度保障,后者是对前者的限制与矫正。“公义”或“公道通义”指向的是具有公正品质的君子人格之养成,既要求道德主体内在动机、志向的转化,又关涉德性认识能力的提升。荀子的政治哲学对于当代正义问题的探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突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全面、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不规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等。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质量,需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严格规范党内政治和组织生活,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强化党员干部
面对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教师还应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践行路径。基于此,文章从课程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创新、精神全面渗透等角度对高职院校教师践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用深邃的历史思维识别出系列政治风险隐患、用科学的问题意识分析出政治风险的严重程度、用勇敢的担当精神指明政治风险的应对策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重要论述产生的理论之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其产生的文化之源,百年大党的优良传承是其产生的历史之维。结合中国实际,习近平防范政治风险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我们百年大党的风险防范理念,具有传承性;与风险管理标准相契合,具有科学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作了深入的思考,具有时代性。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切入点,形成并保持了党的优良作风,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有:突出重点,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上率下,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标本兼治,把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发扬整风精神,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系统施治,把作风建设融入到党的其他各项建设之中。这些经验,是在回顾党的作风建设历程中总结出来的,需要在新时代充分继承发扬。
作为一个历史的概念,必须先思考“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才能确定什么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马克思思想中主体向度与科学向度的关系、经典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具体理论形态上,应该落脚于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增长点、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及后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策略。
高校是意识形态交流交锋的重要阵地,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改革发展与经济安全的强力保障。进入新时代,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围堵、社会思潮多元化冲击以及网络信息化的侵扰,高校意识形态遭受到严重的安全威胁。高校意识形态应从“明确定位、阵地建设、理论武装”三个维度发力,寻求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之道。
红色音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孕育了以冼星海、聂耳、马思聪、任光、张曙、吕骥、陆仲任、李焕之、贺绿汀、张千一、叶小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榫接古今的音乐家。从红色音乐家群体的创作实践、理论建树、美学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出发,可以勾勒出红色音乐家群体的整体概貌及代际传承。这些音乐家力图通过红色音乐传播人民的心声,阐述党的施政纲领,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音乐文化。
城市社区人口密集,各种风险因素叠加,社区公共安全面临多种风险挑战.社会应急力量作为政府救援体系的重要辅助力量,近年来积极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呈快速发展之势.通过搜集
文章回顾了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提出过程,指出了建立此制度的重要意义:能够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能够调动民族斗志,培养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能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同时,提出了建立此制度要以尊崇党章为核心,把党章放到党内法规制度的最高地位加以重视,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对照党章找差距,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守纪律讲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