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一老师新授课的课件-----初中二年级《侵华日军的暴行》。那老师把这堂课的难点定为三个方面:1 右翼势力的概念;2军国主义的概念;3日本修改教科书的内容。那个老师从网上收集了大量文字,来描述这三个概念,且不说怎么和学生去讲述,光是文字资料就有将近2000字。
我反复看了这三个方面,要学生来回答,确实很困难,要我来回答,我也回答不全面,并且我看了两三遍之后,我仍然没有办法自己脱口而出的说出这三个方面来,为此,我暗暗汗颜。
然而,我同时又想,按我的水平,要去接受这三个方面况且这么难,那么学生到底是怎么样才能在课堂上就被那老师给讲透了, 明白了?这一课的难点到底是什么?
什么叫“右翼势力”?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渊源、特点是什么?右翼势力和法西斯的区别是什么?以我们初中学生的认知是无法知道并理解的。“军国主义”指的是什么?从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补充,讲到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再讲到武士道精神的被利用。这些,即使是学完初三的《明治维新》这一课的内容,要学生回答,也还是很难的,更别说是让初二的学生来讲清楚它、分析它。所以,我就想:这是我们初二的学生学习该有的难度吗?是我们这课的难点吗?还有,“日本教科书修改的内容”====对于任何没有做过专门的调查日本的教科书的变化的人来讲都是难点,包括历史专家,如果他没研究过日本这方面的历史,他也无法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到底在哪几年份、分别修订了哪些方面。我们知道的结果是:日本修订教科书后,把关于侵略的说成不是侵略或者轻描淡写化了或者去掉了“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字眼、、、、、、 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否认侵略和美化侵略”。到底怎么通过修改教科书的内容来达到“否认”和“美化”的目的?学生确实不知道。作为老师,我想很清楚这个部分的也不多吧?可就这样,要把这个内容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难点?那当然是“难”了, 那可不是“难”“点”,而是“难”“面”了,因为全盘不知啊。
结合初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认为这课==《侵华日军的暴行》===的难点,是在讲清楚侵华日军暴行的表现后,让我们的学生“痛恨侵略者”(这点很重要,只有是痛恨侵略者,才能在学习中思考,我们要牢记历史,要发奋图强,要让我们的祖国足够强大,不给日本任何侵略我们的机会)。痛恨侵略者,反对战争,这是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最高层次====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侵华日军的种种暴行,让学生得出自己的情感价值判断,而不是我们直接告诉学生说“我们要痛恨侵略者,我们要反对战争”,应该是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由衷的感觉到“侵略者的可恨,战争给人类的灾难”。这是一个难点。
另外一个难点,我觉得是,联系现实,联系“右翼势力军国主义抬头”的当今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小泉去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日本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失败等,说明日本没有认识到他们的侵略给中国、给亚太地区人民带来的灾难,日本没有担当战争罪行的勇氣,而是去歪曲历史,扭曲真相。让学生体会到,日本政治上不可能是个大国(从亚太人民以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立场考虑)。但即便如此,“今天,我们中国如何发展和日本的关系?”这是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的,也是值得突破的一个难点。学生从学习日军侵华的暴行中,形成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情结,容易全盘否认日本,甚至有学生扬言说“要杀掉日本人”“中国要和日本绝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当今中日关系?这个,我认为是这节课的又一难点。
所以,我认为“右翼势力”“军国主义”和“日本教科书修改的内容”,前两者只要强调他们的所做所为,比如参拜存放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就是他们的突出表现,学生大概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就可以。“日本教科书的修改内容”我认为强调的是修改的目的,举例“否认南京大屠杀,称之为南京事件,杀的也不是平民等”就足以说明他们的历史教科书没有正面历史,歪曲真相。初中的学生明白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
以上都是个人看法, 仅仅是用于交流,并不是针对我的同仁。看法肤浅,贻笑大方。
我反复看了这三个方面,要学生来回答,确实很困难,要我来回答,我也回答不全面,并且我看了两三遍之后,我仍然没有办法自己脱口而出的说出这三个方面来,为此,我暗暗汗颜。
然而,我同时又想,按我的水平,要去接受这三个方面况且这么难,那么学生到底是怎么样才能在课堂上就被那老师给讲透了, 明白了?这一课的难点到底是什么?
什么叫“右翼势力”?日本右翼势力的历史渊源、特点是什么?右翼势力和法西斯的区别是什么?以我们初中学生的认知是无法知道并理解的。“军国主义”指的是什么?从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补充,讲到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再讲到武士道精神的被利用。这些,即使是学完初三的《明治维新》这一课的内容,要学生回答,也还是很难的,更别说是让初二的学生来讲清楚它、分析它。所以,我就想:这是我们初二的学生学习该有的难度吗?是我们这课的难点吗?还有,“日本教科书修改的内容”====对于任何没有做过专门的调查日本的教科书的变化的人来讲都是难点,包括历史专家,如果他没研究过日本这方面的历史,他也无法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到底在哪几年份、分别修订了哪些方面。我们知道的结果是:日本修订教科书后,把关于侵略的说成不是侵略或者轻描淡写化了或者去掉了“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字眼、、、、、、 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否认侵略和美化侵略”。到底怎么通过修改教科书的内容来达到“否认”和“美化”的目的?学生确实不知道。作为老师,我想很清楚这个部分的也不多吧?可就这样,要把这个内容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难点?那当然是“难”了, 那可不是“难”“点”,而是“难”“面”了,因为全盘不知啊。
结合初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认为这课==《侵华日军的暴行》===的难点,是在讲清楚侵华日军暴行的表现后,让我们的学生“痛恨侵略者”(这点很重要,只有是痛恨侵略者,才能在学习中思考,我们要牢记历史,要发奋图强,要让我们的祖国足够强大,不给日本任何侵略我们的机会)。痛恨侵略者,反对战争,这是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最高层次====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侵华日军的种种暴行,让学生得出自己的情感价值判断,而不是我们直接告诉学生说“我们要痛恨侵略者,我们要反对战争”,应该是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由衷的感觉到“侵略者的可恨,战争给人类的灾难”。这是一个难点。
另外一个难点,我觉得是,联系现实,联系“右翼势力军国主义抬头”的当今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小泉去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日本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失败等,说明日本没有认识到他们的侵略给中国、给亚太地区人民带来的灾难,日本没有担当战争罪行的勇氣,而是去歪曲历史,扭曲真相。让学生体会到,日本政治上不可能是个大国(从亚太人民以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立场考虑)。但即便如此,“今天,我们中国如何发展和日本的关系?”这是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的,也是值得突破的一个难点。学生从学习日军侵华的暴行中,形成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情结,容易全盘否认日本,甚至有学生扬言说“要杀掉日本人”“中国要和日本绝交”。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当今中日关系?这个,我认为是这节课的又一难点。
所以,我认为“右翼势力”“军国主义”和“日本教科书修改的内容”,前两者只要强调他们的所做所为,比如参拜存放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就是他们的突出表现,学生大概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就可以。“日本教科书的修改内容”我认为强调的是修改的目的,举例“否认南京大屠杀,称之为南京事件,杀的也不是平民等”就足以说明他们的历史教科书没有正面历史,歪曲真相。初中的学生明白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
以上都是个人看法, 仅仅是用于交流,并不是针对我的同仁。看法肤浅,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