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刷单炒信是网络平台交易中司空见惯的违法现象。由于未能厘清其不同样态及法益侵害,理论与实务对刷单炒信的刑法评价仍存在较大争议。普通刷单炒信、组织刷单炒信及提供刷单平台服务是刷单炒信的不同样态呈现,三者在行为结构、社会危害及法益侵害等方面各有不同表现,刑法应当予以区分评价。尽管当前网络平台违法犯罪形势严峻,但普通刷单炒信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不宜适用刑法规制。相比之下,组织刷单炒信严重违反国家广告经营管理制度,应以虚假广告罪论处。提供刷单平台服务严重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制度,应成立非法经营罪。组织刷单炒
【机 构】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基金项目】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刷单炒信的刑法规制误区及其纠偏”(项目编号:20191072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刷单炒信是网络平台交易中司空见惯的违法现象。由于未能厘清其不同样态及法益侵害,理论与实务对刷单炒信的刑法评价仍存在较大争议。普通刷单炒信、组织刷单炒信及提供刷单平台服务是刷单炒信的不同样态呈现,三者在行为结构、社会危害及法益侵害等方面各有不同表现,刑法应当予以区分评价。尽管当前网络平台违法犯罪形势严峻,但普通刷单炒信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不宜适用刑法规制。相比之下,组织刷单炒信严重违反国家广告经营管理制度,应以虚假广告罪论处。提供刷单平台服务严重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制度,应成立非法经营罪。组织刷单炒信中包含提供刷单平台服务内容的,可按牵连犯从一重处断。
其他文献
近现代以来欧洲民族国家模式在世界范围的拓展,带来了国家主权边界的清晰化,以及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公共事业等国家力量在边境两侧的差异化实践。中越边境峒中镇段的经验表明,伴随有效的国家边疆建设介入边界地区,边民的国家意识逐渐被清晰化的边界和差异化的国家力量所形塑,边民在适应清晰化边界的过程中,国民身份与认同逐渐超越边民身份与认同。由此,现代民族国家完成从物理边界到国民身份的双重型构。
通过对城乡市场体系的回溯,可追踪其变迁与发展的过程,探寻其良性发展的可能路径。"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贯穿了城乡之间的市场体系,这一体系经历了自由、计划、开放等多个阶段,并不断形塑着中国的城乡关系。古木县"农村电商全覆盖"方案的展开,使得这一体系得以外显,并促使它发生转型。反过来,转型既可能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的良性发展,也可能导向城乡市场体系分割的风险。基于此,在市场体系转型的背景下,应发挥参与者的主体性,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良性发展的路径。
基于田野调查,在村落转型过程中以"人-村"离合的视角考察了南岗古排旅游开发模式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南岗古排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村民、地方政府以及外来企业等不同主体的行动策略分析,认为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实践中,地方政府和外来企业一定要尊重当地村民的主体性地位,实现政府和外来企业以及当地村民三者间的良性联动。
以嘹歌文化主要流布地--广西平果县的田野资料为例证,"历时"与"共时"视角并重,描述了迈入21世纪的壮族嘹歌由衰至盛的复兴历程。反思嘹歌文化的发展,文章认为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跨界共享"可以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总结其规律,"传承-创新-再融入"是一重要发展模式。在多元互动的语境下,平衡好文化"向上"与"向下"之间的流向关系,对乡村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农村和城市普遍经历过一个从"野厕""公厕"到"家厕"或卫生间的空间转换过程,厕所成为城乡社会治理非常具有显示度的一件事。通过对云南西部和南部傣族村寨厕所问题的考察,探讨人们如何将无遮蔽的野厕空间,变成可遮蔽的家庭共用卫生间;而家庭卫生间这样的私密空间,又是怎样部分地转化成了村落共享的"公厕"。接着,通过几个城市公厕问题的案例分析,探讨在社会治理与粪便控制问题上,厕所这样的私密空间,是如何"公共化"为社会治理指标,甚至成为社会控制空间的。最后,通过城市厕所问题调研和改造的案例,关注作
发表在《南洋研究》上的一些文章,反映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救国思潮在南洋新式学校的引入、传播、接受以及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些材料表明,南洋华侨利用侨校教育,借助教育救国思潮进一步激发华侨的爱国热情,凝聚团结力量,在居住地谋求生存发展与救国图强。教育救国思潮在南洋侨校的传播,与华侨民族意识产生具有内在的关联和互动,呈现出海外华侨投身抗战,为祖(籍)国贡献力量的伟大壮举。
GMS五国华人华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处于较高,但不是很高的水平。年龄、华人代数、祖籍地、汉语水平和汉语使用情况等都是影响华人华侨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性别不是影响因素。华人华侨文化认同十分复杂,但GMS五国华人华侨的中华文化认同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可以对之施加影响。建议:进一步加强对GMS五国华人华侨的研究;面向不同的华人华侨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汉语传播和华文传承工作;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帮助华人华侨传承中华文化;加强正面宣传,与华人华侨交流时注意细节。
以滇池盆地为中心的古滇国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石寨山型铜鼓及其纹饰为图像文本,将石寨山型铜鼓纹饰纳入中国早期青铜文化发展演变序列中进行解读。石寨山型铜鼓的定名源于1980年在南宁召开的"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会上确立了铜鼓的"八分法"。石寨山型铜鼓在八大类型中独树一帜,纹饰特点鲜明,主要有翔鹭纹、羽人纹、牛纹、鹿纹、同心圆纹、锯齿纹等。在对纹饰元素的整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在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维度下,探讨石寨山型铜鼓纹饰形成的动力及其在由祀入礼、神权构建中的功用及意义。
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当前中国基层法院民事案件数量多而司法人员配置有限、法官工作负担过重、法官流失等问题,导致案件审理质量下降、群众司法获得感差、民事司法公信力有待提高。究其根源,在于基层法院诉讼门槛过低,兴讼成风导致诉权滥用,以及纠纷解决渠道不畅通等。要解决当前困局,主张建立诉讼诚信体系、完善诉讼费制度、借鉴太平绅士制度建立诉前裁判庭的解决路径,借助民间力量的参与,让司法审判更加公开透明,减少社会公众对法院案件审判的认知偏差,从而提升法院民事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威性。
涉民族因素煽动言论刑法规制边界不清晰的根本原因是自由与安全的冲突。厘清边界的思路是在满足社会治理的急迫需要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护公民自由。具体路径是以社会治理的急迫需要为方向统领,先通过比例原则的适用进行技术管控,再通过形式要素划定犯罪圈:行为方式必须是思想外化的行为,主观意图必须具备实质恶意,言论内容必须属于不受保护的类型,危害结果必须造成了明显而立即危险或明显而顽固危险,以此达到自由与安全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