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民族悠悠五千载的历史长河中,“德育品行”一直育人的核心与重点。对于这部分工作,部分学校开展较为优秀,以素质育人为本;小部分则表现不尽人意,一味强调片面的成绩而忽略了品德教育这一根本。本文将详细阐述高中德育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方法,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与精神进步提供更多方法与策略。
德育是否能够贯彻落实,关键在于一些高中的管理政策与教育模式。传统的道德教化模式已逐渐陈旧,学校更应注重新型的以德育人教育方式,采取新的德育教育措施,并在具体实施之后,进一步对德育管理工作进行深刻地探讨研究,总结归纳出正确的方针与战略,最终达到助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这一根本目标。
一、纠正观念,理性对待
一些高中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未进行全面的深入了解,在一些工作计划的制定中过于理想化,变得不切实际,空口夸大,使得最终的德育教育目标定的好高骛远,远超过实际情况与所需要的标准,这样便导致对工作评价过于纸面化与理想化,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高中德育教育程度的正确认识,是展开德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对德育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也是许多学校与老师需要进行的合理改正。因此需要合理的评价流程与监督制度,来帮助学校制定更为契合实际的德育计划,进而从根本实施学生的德育制度。
比如,学校在制定德育目标与管理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与体验效果。为了根治学校目标“假空大”的突出问题,在落实这些方针的实施时,应联系学校所属地区与学生所处环境这一系列现实情况,从学生的家庭入手,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计划,而不是以偏概全。之后,再结合本校的教育风尚以及教育习惯,认真细致地制定出德育计划,反复实验并评估实验结果,以实际的效用来决定方案是否合格进而加以实行。这样德育工作的进展便会变得十分明朗,效果以及进度也会远优于以前的情况,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若正视并改正这些缺点与疏漏,定会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佳绩。
二、正视现状,及时改进
目前,仍有大部分高中德育教育以开展教育讲座、进行德育会谈等潦草敷衍的形式进行,这种浮于表面且毫无实际效应的方式反而更受青睐,因为其简单易操作,且能粉饰表面绩效。但一味地采用这种徒劳的方式,只会使校园德育工作举步维艰。另外,一部分学校仍处于硬式概念灌输阶段,教师与学校一味地揠苗助长,导致学生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缺失。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并不是靠教学而逐步成长的,而是靠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体会慢慢地砥砺成长,经过这样的过程形成的品德才得以完善与全面。然而,通过教育习得的方法,与应试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并无异处,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并无他用。
例如,高中平时德育科目的时长设置便充分体现这一问题。在高中这一紧张的学习时段,人人普遍都认为学习成绩是最为主要且最为有用的,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下,这一观念的形成无可厚非。高中德育课因此只得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并没有根据形势所需而改变教育体制与方针,进行适度的革新与变动,德育课程的地位也远远脱离中心,并不受人重视。正如以上所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仅仅依靠教师的硬式灌输教育,而更应依靠学生自身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所形成的品质为宜。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之下,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所得出的品质,也要远优于课文概念所培养出来的行为品质。针对这一观点,高中应注重学生德育课程的主体地位,划拨其应有的必要时段,使得学生不单单依靠浅显的纸面文字,有大量的机会时间去亲身体验与实践,形成自己独有的道德品质。高中教学也应注意学生德育课程的主体地位规划构建,使得该科目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让学生从心中深刻地认识到该科目的重要与使用,从而更有利于学校对高中生的德育管理。在日常的德育教学中,教師还可以让其他学科的教师们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一定的生态德育,让学生们在全方位的教学中得到培养。当然,在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们需要用心对教材深入挖掘,找到班级文化建设与生态德育的结合点与渗透点。
三、关联家庭,合力培育
家庭教育,固然有其重要的地位与极大的意义,毋庸置疑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所处的重要环境之一。然而结合现实中的实际状况,有极大一部分人认为,学校才是进行德育教育学习教育的主要阵地,家庭只能作为其辅助。实则不然,尤其是在德育教育这一教育环节上,家庭教育的地位要远于学校。在现实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应有的重要性与主导地位并未被足够重视和得到应有的关注,导致家庭教育逐渐被人们所淡化、轻视,直到出现问题时才被想到。此时,大家才希望家长更为关注学生的道德教化,甚至希望学生的道德品质仅仅依靠家长这一环便得以改善,而教师则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并未进行过多教诲与引导。因此,家庭教育主导地位的确立与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如,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面,学生在家庭中出现的次数要远多于在学校中。此时,即便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时机,家长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以正确的做法以身作则,从而使学生的德育成长变得更为高效。如“拾金不昧”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种品质在家庭中出现的比例就远高于学校。在生活中发生前者这种情况,家长不应贪图小便宜,占不义之财,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误导。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失主,作出积极向上的引导并加以道德教化。后者家长更应注重,在日常的一些矛盾纠纷中,展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胸怀与气度,不要给孩子展现一个鸡毛蒜皮,锱铢必较的形象。这两种情况在学校中发生的次数并不常见,反而在家庭生活中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家庭教育的地位之重要,作用之深远。不容小觑,更不可忽视。
四、提高资质,完善自身
在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师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因此,教师在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整体素质这一方面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标杆式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影响深远,一些精神品质与行为习惯,教师的做法可直接影响甚至于传输与学生。教师做法的优良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情况,一些课本纸面知识的传授,其作用效果要远低于学生自己的耳濡目染,这种学习行为才是学生最好的指导老师。因此,教师只要尽其能做好榜样便可。这一原因也直接决定了教师要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于精神品质。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批阅作业犹如学生的做作业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教师对待批阅任务的态度,便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己作业的态度。若是一味地拖沓,明日复明日,势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若是勤勤恳恳,不但能为学生作正确的榜样,也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便是教师应完善自身之处,职责与担当。还比如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更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言行,平时的妙语连珠语字字珠玑,会成为学生心中不可磨灭的一缕春风,平时的污言秽语不堪之语,也是学生心中不可抹去的一片阴霾。因此,教师提升自身品质是十分合理且有必要的,只有品德优良,行为端正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品行优良学习出众的学生。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涉猎一些有关心理、医护类的书籍,以便应对学生的突发意外情况,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教育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改革的,应当跟随时代潮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深刻意识到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树立新德育教育观念、丰富自身德育理论知识、增加德育储备知识是高中班主任需要具体落实的措施。
总之,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德育管理也不可拉开过大距离,与其一味盯着成绩看,顾此失彼,不如统筹协调,二者兼得,让平行德育成为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障,让学习成绩成为精神品质的升华与积淀。没有一个人可以只顾成绩而不顾品德,也没有一个人可只有仁德而碌碌无为,二者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学校与家庭共同联手,教师与家长齐心协力,才是学生品德与成绩齐头并进的基础保证。
编辑/彦章
德育是否能够贯彻落实,关键在于一些高中的管理政策与教育模式。传统的道德教化模式已逐渐陈旧,学校更应注重新型的以德育人教育方式,采取新的德育教育措施,并在具体实施之后,进一步对德育管理工作进行深刻地探讨研究,总结归纳出正确的方针与战略,最终达到助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这一根本目标。
一、纠正观念,理性对待
一些高中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未进行全面的深入了解,在一些工作计划的制定中过于理想化,变得不切实际,空口夸大,使得最终的德育教育目标定的好高骛远,远超过实际情况与所需要的标准,这样便导致对工作评价过于纸面化与理想化,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高中德育教育程度的正确认识,是展开德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对德育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也是许多学校与老师需要进行的合理改正。因此需要合理的评价流程与监督制度,来帮助学校制定更为契合实际的德育计划,进而从根本实施学生的德育制度。
比如,学校在制定德育目标与管理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与体验效果。为了根治学校目标“假空大”的突出问题,在落实这些方针的实施时,应联系学校所属地区与学生所处环境这一系列现实情况,从学生的家庭入手,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计划,而不是以偏概全。之后,再结合本校的教育风尚以及教育习惯,认真细致地制定出德育计划,反复实验并评估实验结果,以实际的效用来决定方案是否合格进而加以实行。这样德育工作的进展便会变得十分明朗,效果以及进度也会远优于以前的情况,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若正视并改正这些缺点与疏漏,定会在学生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佳绩。
二、正视现状,及时改进
目前,仍有大部分高中德育教育以开展教育讲座、进行德育会谈等潦草敷衍的形式进行,这种浮于表面且毫无实际效应的方式反而更受青睐,因为其简单易操作,且能粉饰表面绩效。但一味地采用这种徒劳的方式,只会使校园德育工作举步维艰。另外,一部分学校仍处于硬式概念灌输阶段,教师与学校一味地揠苗助长,导致学生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缺失。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并不是靠教学而逐步成长的,而是靠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体会慢慢地砥砺成长,经过这样的过程形成的品德才得以完善与全面。然而,通过教育习得的方法,与应试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并无异处,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并无他用。
例如,高中平时德育科目的时长设置便充分体现这一问题。在高中这一紧张的学习时段,人人普遍都认为学习成绩是最为主要且最为有用的,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下,这一观念的形成无可厚非。高中德育课因此只得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并没有根据形势所需而改变教育体制与方针,进行适度的革新与变动,德育课程的地位也远远脱离中心,并不受人重视。正如以上所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仅仅依靠教师的硬式灌输教育,而更应依靠学生自身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所形成的品质为宜。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之下,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所得出的品质,也要远优于课文概念所培养出来的行为品质。针对这一观点,高中应注重学生德育课程的主体地位,划拨其应有的必要时段,使得学生不单单依靠浅显的纸面文字,有大量的机会时间去亲身体验与实践,形成自己独有的道德品质。高中教学也应注意学生德育课程的主体地位规划构建,使得该科目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让学生从心中深刻地认识到该科目的重要与使用,从而更有利于学校对高中生的德育管理。在日常的德育教学中,教師还可以让其他学科的教师们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一定的生态德育,让学生们在全方位的教学中得到培养。当然,在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们需要用心对教材深入挖掘,找到班级文化建设与生态德育的结合点与渗透点。
三、关联家庭,合力培育
家庭教育,固然有其重要的地位与极大的意义,毋庸置疑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所处的重要环境之一。然而结合现实中的实际状况,有极大一部分人认为,学校才是进行德育教育学习教育的主要阵地,家庭只能作为其辅助。实则不然,尤其是在德育教育这一教育环节上,家庭教育的地位要远于学校。在现实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应有的重要性与主导地位并未被足够重视和得到应有的关注,导致家庭教育逐渐被人们所淡化、轻视,直到出现问题时才被想到。此时,大家才希望家长更为关注学生的道德教化,甚至希望学生的道德品质仅仅依靠家长这一环便得以改善,而教师则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并未进行过多教诲与引导。因此,家庭教育主导地位的确立与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如,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面,学生在家庭中出现的次数要远多于在学校中。此时,即便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时机,家长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以正确的做法以身作则,从而使学生的德育成长变得更为高效。如“拾金不昧”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种品质在家庭中出现的比例就远高于学校。在生活中发生前者这种情况,家长不应贪图小便宜,占不义之财,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误导。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失主,作出积极向上的引导并加以道德教化。后者家长更应注重,在日常的一些矛盾纠纷中,展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胸怀与气度,不要给孩子展现一个鸡毛蒜皮,锱铢必较的形象。这两种情况在学校中发生的次数并不常见,反而在家庭生活中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家庭教育的地位之重要,作用之深远。不容小觑,更不可忽视。
四、提高资质,完善自身
在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师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因此,教师在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整体素质这一方面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标杆式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影响深远,一些精神品质与行为习惯,教师的做法可直接影响甚至于传输与学生。教师做法的优良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情况,一些课本纸面知识的传授,其作用效果要远低于学生自己的耳濡目染,这种学习行为才是学生最好的指导老师。因此,教师只要尽其能做好榜样便可。这一原因也直接决定了教师要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于精神品质。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批阅作业犹如学生的做作业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教师对待批阅任务的态度,便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自己作业的态度。若是一味地拖沓,明日复明日,势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若是勤勤恳恳,不但能为学生作正确的榜样,也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便是教师应完善自身之处,职责与担当。还比如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更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言行,平时的妙语连珠语字字珠玑,会成为学生心中不可磨灭的一缕春风,平时的污言秽语不堪之语,也是学生心中不可抹去的一片阴霾。因此,教师提升自身品质是十分合理且有必要的,只有品德优良,行为端正的教师,才能教育出品行优良学习出众的学生。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涉猎一些有关心理、医护类的书籍,以便应对学生的突发意外情况,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教育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改革的,应当跟随时代潮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深刻意识到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树立新德育教育观念、丰富自身德育理论知识、增加德育储备知识是高中班主任需要具体落实的措施。
总之,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德育管理也不可拉开过大距离,与其一味盯着成绩看,顾此失彼,不如统筹协调,二者兼得,让平行德育成为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障,让学习成绩成为精神品质的升华与积淀。没有一个人可以只顾成绩而不顾品德,也没有一个人可只有仁德而碌碌无为,二者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学校与家庭共同联手,教师与家长齐心协力,才是学生品德与成绩齐头并进的基础保证。
编辑/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