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神经影像学探讨

来源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x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一种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系列综合征,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近些年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使我们对VCI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认识逐渐深入,同时也为VCI的早期防控策略提供了依据.本文对VCI及相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及影像学技术临床应用,特别是脑小血管病以及弥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磁图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期望能有助于临床对VCI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更好的认识与理解.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复诊率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观察组到院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PLP-Ⅱ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认知功能障碍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两大类,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最主要的类型.2020年Lancet Public Health报告显示我国目前AD患者约983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000万,并且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这一数字还将加速增长.尽管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有所提高,认为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体内的异常聚集导致神经元大量损伤是AD发病的关键环节,但确切的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AD
目的 分析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7月至2021年3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认知障碍门诊就诊并随访的DLB患者,记录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心理量表评估,按就诊前1年内是否有跌倒分为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85例DLB患者,其中男91例(49.2%)、女94例(50.8%),平均年龄(72.04±8.12)岁.DLB患者就诊前1年内出现跌倒的比例为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