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國内乡村振兴示范地区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探索其资源要素结构、耦合作用机理及机制规律。[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浙江金华地区(2010—2019年)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分析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结果]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是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创新性耦合深度协同的机制;耦合协调度指数是耦合机制的重要测度指标,其与资源要素系统评价综合指数呈正相关;2010—2019年金华地区传统村落资源要素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基本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发展到优质协调,已经步入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协同发展的高耦合阶段,其耦合发展模式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结论]该研究为传统村落的全面振兴提供经验、方法、路径的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TU 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8-020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8.05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ve Coupling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Village Resource Element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Jinhua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Samples
LI Zheng-jun, WU Chao-qun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operative coupling mechanism of resource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domestic rural revita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s, and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of resource elements, coupling mechanism and mechanism laws.[Method] Us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fiv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Jinhua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2010-2019) in the lis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s were used as research sample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village culture,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industrial formats on traditional villages.[Result]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resource element cooperative coupling mechanism was a deep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village cultural diversity coupling,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organization coupling and industrial format innovation coupling.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ndex wa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index of coupling mechanism, and i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resource element system evaluation.From 2010 to 2019,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index of traditional village resource elements in Jinhua area showed a trend of volatility and rising, basically from barely coordinated and on the verge of imbalance to high-quality coordination, and had entered a highly coupled stag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illage culture,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industrial formats,its coupled development model was excavable, activatable and extendable.[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s experience, method and path for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Traditional villages;Resource elements;Cooperative coupling;Mechanism of action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YJAZH062);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L19BSH013)。
作者简介 李正军(1969—),男,辽宁清原人,教授,硕士,从事传统村落人文、环境、社会的系统问题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1-20
自2012年以来,国家分5批将7 412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基本涵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已经基本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1]。然而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调查落实的时间不长,传统村落分布的地域广泛,传统村落的综合现状与发展态势参差不齐,还有相当数量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挖掘、居民的生活状况差强人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并于2018年颁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乡村振兴规划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此背景下,传统村落同样面对乡村振兴的任务与要求,如何使得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很好的保护,又使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充分体现,焕发传统村落生机,实现其产业更兴旺、环境生态更宜居、生活更富裕、乡风更文明,解决好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012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多次联合发布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在此背景下,围绕传统村落的保护[2]、旅游开发[3]、发展策略方法路径[4]开展研究。关于机制的研究涉及传统村落价值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融共享共建机制研究[5];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耦合机制研究[6]。关于传统村落研究已经较为系统全面,但从资源要素的横向相关性为切入点,揭示要素间联动协同的内在逻辑研究的成果较少。
该研究为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的矛盾挖掘成功的经验,从深度挖潜的视角发掘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研究样本的案例实证,客观地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要素耦合的必然联系,揭示传统村落资源要素间的耦合关系、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影响经济、社会、环境及村民幸福指数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深化传统村落协调发展的理论,为解决欠发展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全面振兴矛盾、实现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生态优化提供方法、经验、路径的借鉴。
1 乡村振兴中传统村落资源要素耦合作用机理分析
1.1 乡村振兴战略对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的要求与驱动
传统村落是兼有文化、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具有鲜明的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特征[7],所以在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文化传承是重要任务,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传统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满足其振兴发展要求的关键是:统筹历史文化、产业业态、自然生态等特色资源要素;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自然田园景观、基础公共设施环境、历史格局风貌整体协调的空间形态与环境;促进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持续保护与合理利用;推进居民生活习俗和传统民俗的活态传承。这个发展要求驱动传统村落文化、产业业态、环境生态有机协同,内生出良性互促的协同耦合机制(图1)。
1.2 传统村落资源要素结构
依据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理论,传统村落地域系统是包含“人”“地”“文”“产”“居”在内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的耦合系统。相关的研究,学者们阐释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如刘彦随[8]认为这个系统是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李志龙[9]认为这个系统是由经济发展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进步子系统组成的,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开放性特征的复杂系统;黄磊等[10]认为区域系统是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共同维持和决定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学者们研究的关键词集中在人文、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等。该研究从物质性的视角进一步归纳,传统村落地域系统是由村落文化子系统、环境生态子系统、产业业态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传统村落资源要素结构是村落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生态资源要素、产业业态资源要素相互协同的耦合结构,这种耦合结构组织构成耦合机制,推动村落不断地发展变化。
1.3 资源要素协同耦合的作用机理
首先,村落文化是协同耦合的基础,其作用机理特征是多样性耦合,多样性耦合的关键是文化存量保护与开发的多样性。传统村落的文化一般以村落风貌格局、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村落历史、地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内涵丰富。村落文化映衬着村落环境,文化的丰富度决定着环境的品质,影响着环境空间多样性体验。文化是助推传统村落产业融合,发展鄉村服务业的条件和依托,文化存量的丰富度与文化挖掘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文化的价值体验,这种价值体验催生产业业态的多元化。但是文化的主体地位又是十分脆弱的,极易受到过度产业化开发的影响与环境更新的影响,所以要加强保护与合理规划,使文化、环境、业态三者相辅相成,维持和谐共生的正反馈协调关系,维续着村落整体系统的稳定。
其次,村落环境生态是协同耦合的载体,其作用机理特征是组织性耦合,组织性耦合的关键是系统全面的环境生态保护与村落环境整治。村落的环境生态是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共同构建的环境整体。文化环境包括村落风貌格局、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规划组织的物质空间环境与乡风文明的社会文化软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是指村内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消防、河塘沟渠驳岸等设施。自然生态环境包括自然山水与田园景观生态。作为村落的物质空间,环境生态是村落文化的载体,展现与表述着传统村落的文化艺术魅力与价值,提升文化体验,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物质资源与环境条件。可是村落的环境生态极易受到村落文化与产业业态活动影响,当文化活动、产业活动的资源开发总量和开发强度处于环境生态稳态限度内,则环境生态与文化、产业维持和谐共生的正反馈协调关系,三者相辅相成,协同促进自身和对方的持续发展。但当文化与产业活动过度频繁,超出环境生态的可承受阈值,会造成环境生态的退化,并反向抑制文化与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业态是协同耦合的主体,其作用机理特征是创新性耦合,耦合作用的关键是创造力的激活。产业兴旺是传统村落发展的经济基础,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着重于产业的融合、资源的整合、特色优势产业的壮大、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培育。在传统村落系统中,产业的融合、新业态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壮大,既要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又要以环境生态为保障,没有深厚的特色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生态资源,产业兴旺无从谈及。同时产业的创新发展又为文化挖掘与保护、村落环境的建设与生态保护提供经济支撑。
最后,耦合协调度是耦合机制的反馈,通过耦合协调度反馈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间耦合协同相互作用的程度,并反馈保护力、创新力、组织力的耦合动力强度,同时反馈传统村落系统生态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的程度(图2)。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评价指标及权重
依据乡村振兴战略主导性原则、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的作用机理分析、《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11],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咨询相关专家,依据客观性、科学性、现实性的原则,该研究以村落文化(culture)、环境生态(environment)、产业业态(industrial)三大子系统(CEI系统)的数据指标来反映传统村落资源要素耦合状况,从而建立传统村落资源要素耦合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表1)。该研究以客观赋权法(熵值法)为主,并参考专家的经验,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指标的分解与分值评价标准依据相关评价标准与专家经验确定[12]。
完成赋权之后,采用线性加权法对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测算,方法如下:
设Cu(x)为村落文化综合评价函数,可表示为:
Cu(x)=9i=1w i×x i(1)
设En(y)为环境生态综合评价函数,可表示为:
En(y)=11i=1w i×y i(2)
设In(z)为产业业态综合评价函数,可表示为:
In(z)=11i=1w i×z i(3)
式中,w i表示各子系统指标权重;x i、y i、z i分别表示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子系统各指标的无量纲化值。
49卷18期李正军等 乡村振兴中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研究
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包括耦合度模型与协调度模型。耦合度是描述系统或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影响的程度,不分利弊。协调度是在耦合度基础上度量系统或要素间的协同作用的程度,体现系统的协调有序发展程度。该研究参考借鉴Valerie[13]的方法,考慮到传统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的关联性与差异性,借用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和容量耦合系数模型,结合乡村资源要素耦合的系统特征,通过演绎推理得到多系统耦合度模型:
C=Cu(x)×En(y)×In(z)
Cu(x)+Eu(y)2×En(y)+In(z)2×Cu(x)+In(z)21/3×[Cu(x)×En(y)×In(z)]1/3(4)
其中,C为耦合度,0≤C≤1,C值越大,子系统的离散度越小,耦合度越高;C值越小,子系统的离散度越大,耦合度越低;Cu(x)、En(y)、In(z)为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数,该模型是3个子系统的耦合,故取1/3方。参考刘耀彬等[14]关于耦合度与耦合类型的分类方法,将CEI系统耦合度及对应耦合类型划分为四大类(表2)。耦合协调度模型:
D=C×T,T=αCu(x)+βEn(y)+γIn(z)(5)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T为CEI系统综合协调评价指数;α、β、γ为待定权数,α+β+γ=1,考虑到传统村落的资源要素价值分布特点,将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子系统权重分别取为α=0.3、β=0.3、γ=0.4。参考廖重斌[15]关于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协调水平的分类方法,CEI系统耦合协调度类型划分为10个等级、10个类型(表3)。
2.3 数据来源
浙江是中国传统村落分布密度最大和保护完整度最好的地区,依据《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浙江金华地区的新光村、鸽坞塔村、何宅村、中柔村、芝英一村为数据样本,具有国内典型性、示范性、经验性的意义。数据来源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2019年)、《浙江省统计年鉴》(2010—2019年)、《金华市统计年鉴》(2010—2019年)等相关数据库,以及相关各区县统计文件、网络调查数据等,并通过田野调查、结构访谈对数据进行修正。由于各个村落资源要素的数量级差异以及各指标量纲的差异与单位的不同,因此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均采用处理后的相对指标。该研究采用Min-max标准化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X i=x i-x minx max-x min;Y i=y i-y miny max-y min;Z i=z i-z minz max-z min(6)
式中,x i、y i、z i为原始指标值;X i、Y i、Z i为变换后的指标值;x min、y min、z min为历年最小值;x max、y max、z max为历年最大值。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依据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公式(1)、(2)、(3)综合评价函数与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子系统权重,测算得出CEI综合评价指数。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测算结果,结合公式(4)测算,得到研究样本CEI资源要素系统耦合度指标。运用研究样本的综合评价指数测算结果与耦合度测算结果,结合公式(5)进行测算,得到研究样本CEI系统协调度指标(表4)。由表4可知,2010—2019年研究样本CEI系统耦合协调度持续普遍提升,基本从2010年的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发展到2019年的优质协调,反映新光村、鸽坞塔村、何宅村、中柔村、芝英一村的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新业态有机协同,产业融合、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新业态持续发展。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是村落文化多样性的综合挖潜、整理与培育,对村落环境生态持续反哺与环境生态建设组织性的提升,乡村精英的再创新能力激发。已经形成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创新性耦合深度协同的优质协调阶段。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样本的相关数据测算与实证结果分析,并对研究推论进行验证,获得以下研究结论:
(1)乡村振兴中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研究结论:①传统村落资源要素结构是村落文化资源、环境生态资源、产业业态资源相互协同的耦合结构,这种耦合结构在耦合机制的作用下推动村落不断发展;②资源要素协同耦合的作用机制呈现正负耦合共同作用的复杂性,资源要素综合评价指数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评价指数越高,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就越高;③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是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创新性耦合相互作用深度协同的机制,并且这个机制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
(2)金华地区传统村落协同耦合发展研究结论:①2010—2019年金华地区传统村落的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资源要素综合发展指数表现出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其原因是由于金华地区文化多样性深入挖掘,环境生态建设的组织性持续加强,传统村落产业发展理念不断创新;②2010—2019年金华地区传统村落资源要素耦合协调度持续普遍提升,基本从2010年的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发展到2019年的优质协调,已经形成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建设的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发展的创新性耦合良性互促的优质协调阶段。
依据该研究的案例实证与研究结论,借鉴金华地区传统村落协同耦合的持续发展经验,提出传统村落协同耦合发展的政策建议:①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传统村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充分协同耦合;②加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价值的认同,对传统村落文化多样性持续保护,对传统村落文化特色深度挖潜;③对村落环境生态建设的系统组织持续深入,促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有机协同,推行文化控规下的艺术介入与文化乡建;④对产业业态的持续创新,整合优势要素资源,加强产业深度融合,结合网络与媒体科技,大力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网络体验经济、跨界联盟经济等产业经济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综合服务业,拓展文化旅游;⑤将金华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创新性耦合相互作用深度协同的耦合发展模式向其他地区传统村落推广。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图册(一、二、三)[M].北京: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2013.
[2] 胡琳琳,王学勇.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策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6):1071-1075.
[3] 唐胡浩.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研究:基于恩施州鹤峰县三家台蒙古族村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11):79-87.
[4] 许少辉,刘小欢,董丽萍.全域旅游中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陆巷样本[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S1):214-216.
[5] 李伟红,鲁可荣.融合、共享与发展:传统村落保護发展的“松阳经验”及启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6):54-60.
[6] 路小静,时朋飞.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166-172.
[7]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农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A].2018.
[8] 刘彦随.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J].地理研究,2019,38(3):461-466.
[9] 李志龙.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9,38(3):643-654.
[10] 黄磊,吴传清,文传浩.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西部论坛,2017,27(4):83-9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 财政部 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A/OL].(2012-04-16)[2020-09-25].http://www.gov.cn/zwgk/2012-04/24/content_2121340.html.
[12] 向云波,张勇,袁开国,等.湘江流域县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7):1088-1093.
[13] VALERIE I.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phys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6:92-93.
[14]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05-112.
[15]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关键词 乡村振兴;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TU 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8-020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8.05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ve Coupling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Village Resource Element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Jinhua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Samples
LI Zheng-jun, WU Chao-qun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operative coupling mechanism of resource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domestic rural revita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s, and to explore the structure of resource elements, coupling mechanism and mechanism laws.[Method] Us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five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Jinhua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2010-2019) in the lis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s were used as research sample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village culture,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industrial formats on traditional villages.[Result]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resource element cooperative coupling mechanism was a deep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village cultural diversity coupling,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organization coupling and industrial format innovation coupling.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ndex wa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index of coupling mechanism, and i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resource element system evaluation.From 2010 to 2019,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index of traditional village resource elements in Jinhua area showed a trend of volatility and rising, basically from barely coordinated and on the verge of imbalance to high-quality coordination, and had entered a highly coupled stag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illage culture,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industrial formats,its coupled development model was excavable, activatable and extendable.[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s experience, method and path for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Traditional villages;Resource elements;Cooperative coupling;Mechanism of action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YJAZH062);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L19BSH013)。
作者简介 李正军(1969—),男,辽宁清原人,教授,硕士,从事传统村落人文、环境、社会的系统问题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1-20
自2012年以来,国家分5批将7 412个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基本涵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已经基本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1]。然而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调查落实的时间不长,传统村落分布的地域广泛,传统村落的综合现状与发展态势参差不齐,还有相当数量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挖掘、居民的生活状况差强人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并于2018年颁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乡村振兴规划了明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此背景下,传统村落同样面对乡村振兴的任务与要求,如何使得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很好的保护,又使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充分体现,焕发传统村落生机,实现其产业更兴旺、环境生态更宜居、生活更富裕、乡风更文明,解决好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012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多次联合发布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在此背景下,围绕传统村落的保护[2]、旅游开发[3]、发展策略方法路径[4]开展研究。关于机制的研究涉及传统村落价值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共融共享共建机制研究[5];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耦合机制研究[6]。关于传统村落研究已经较为系统全面,但从资源要素的横向相关性为切入点,揭示要素间联动协同的内在逻辑研究的成果较少。
该研究为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振兴的矛盾挖掘成功的经验,从深度挖潜的视角发掘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研究样本的案例实证,客观地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要素耦合的必然联系,揭示传统村落资源要素间的耦合关系、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影响经济、社会、环境及村民幸福指数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深化传统村落协调发展的理论,为解决欠发展地区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全面振兴矛盾、实现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生态优化提供方法、经验、路径的借鉴。
1 乡村振兴中传统村落资源要素耦合作用机理分析
1.1 乡村振兴战略对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的要求与驱动
传统村落是兼有文化、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具有鲜明的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特征[7],所以在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文化传承是重要任务,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传统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满足其振兴发展要求的关键是:统筹历史文化、产业业态、自然生态等特色资源要素;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自然田园景观、基础公共设施环境、历史格局风貌整体协调的空间形态与环境;促进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持续保护与合理利用;推进居民生活习俗和传统民俗的活态传承。这个发展要求驱动传统村落文化、产业业态、环境生态有机协同,内生出良性互促的协同耦合机制(图1)。
1.2 传统村落资源要素结构
依据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理论,传统村落地域系统是包含“人”“地”“文”“产”“居”在内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的耦合系统。相关的研究,学者们阐释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如刘彦随[8]认为这个系统是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李志龙[9]认为这个系统是由经济发展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进步子系统组成的,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开放性特征的复杂系统;黄磊等[10]认为区域系统是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耦合而成的综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共同维持和决定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学者们研究的关键词集中在人文、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等。该研究从物质性的视角进一步归纳,传统村落地域系统是由村落文化子系统、环境生态子系统、产业业态子系统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传统村落资源要素结构是村落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生态资源要素、产业业态资源要素相互协同的耦合结构,这种耦合结构组织构成耦合机制,推动村落不断地发展变化。
1.3 资源要素协同耦合的作用机理
首先,村落文化是协同耦合的基础,其作用机理特征是多样性耦合,多样性耦合的关键是文化存量保护与开发的多样性。传统村落的文化一般以村落风貌格局、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村落历史、地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内涵丰富。村落文化映衬着村落环境,文化的丰富度决定着环境的品质,影响着环境空间多样性体验。文化是助推传统村落产业融合,发展鄉村服务业的条件和依托,文化存量的丰富度与文化挖掘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文化的价值体验,这种价值体验催生产业业态的多元化。但是文化的主体地位又是十分脆弱的,极易受到过度产业化开发的影响与环境更新的影响,所以要加强保护与合理规划,使文化、环境、业态三者相辅相成,维持和谐共生的正反馈协调关系,维续着村落整体系统的稳定。
其次,村落环境生态是协同耦合的载体,其作用机理特征是组织性耦合,组织性耦合的关键是系统全面的环境生态保护与村落环境整治。村落的环境生态是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共同构建的环境整体。文化环境包括村落风貌格局、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规划组织的物质空间环境与乡风文明的社会文化软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是指村内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消防、河塘沟渠驳岸等设施。自然生态环境包括自然山水与田园景观生态。作为村落的物质空间,环境生态是村落文化的载体,展现与表述着传统村落的文化艺术魅力与价值,提升文化体验,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物质资源与环境条件。可是村落的环境生态极易受到村落文化与产业业态活动影响,当文化活动、产业活动的资源开发总量和开发强度处于环境生态稳态限度内,则环境生态与文化、产业维持和谐共生的正反馈协调关系,三者相辅相成,协同促进自身和对方的持续发展。但当文化与产业活动过度频繁,超出环境生态的可承受阈值,会造成环境生态的退化,并反向抑制文化与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业态是协同耦合的主体,其作用机理特征是创新性耦合,耦合作用的关键是创造力的激活。产业兴旺是传统村落发展的经济基础,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着重于产业的融合、资源的整合、特色优势产业的壮大、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培育。在传统村落系统中,产业的融合、新业态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壮大,既要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又要以环境生态为保障,没有深厚的特色文化、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生态资源,产业兴旺无从谈及。同时产业的创新发展又为文化挖掘与保护、村落环境的建设与生态保护提供经济支撑。
最后,耦合协调度是耦合机制的反馈,通过耦合协调度反馈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间耦合协同相互作用的程度,并反馈保护力、创新力、组织力的耦合动力强度,同时反馈传统村落系统生态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的程度(图2)。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评价指标及权重
依据乡村振兴战略主导性原则、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的作用机理分析、《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11],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咨询相关专家,依据客观性、科学性、现实性的原则,该研究以村落文化(culture)、环境生态(environment)、产业业态(industrial)三大子系统(CEI系统)的数据指标来反映传统村落资源要素耦合状况,从而建立传统村落资源要素耦合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表1)。该研究以客观赋权法(熵值法)为主,并参考专家的经验,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指标的分解与分值评价标准依据相关评价标准与专家经验确定[12]。
完成赋权之后,采用线性加权法对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测算,方法如下:
设Cu(x)为村落文化综合评价函数,可表示为:
Cu(x)=9i=1w i×x i(1)
设En(y)为环境生态综合评价函数,可表示为:
En(y)=11i=1w i×y i(2)
设In(z)为产业业态综合评价函数,可表示为:
In(z)=11i=1w i×z i(3)
式中,w i表示各子系统指标权重;x i、y i、z i分别表示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子系统各指标的无量纲化值。
49卷18期李正军等 乡村振兴中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研究
2.2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包括耦合度模型与协调度模型。耦合度是描述系统或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影响的程度,不分利弊。协调度是在耦合度基础上度量系统或要素间的协同作用的程度,体现系统的协调有序发展程度。该研究参考借鉴Valerie[13]的方法,考慮到传统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的关联性与差异性,借用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和容量耦合系数模型,结合乡村资源要素耦合的系统特征,通过演绎推理得到多系统耦合度模型:
C=Cu(x)×En(y)×In(z)
Cu(x)+Eu(y)2×En(y)+In(z)2×Cu(x)+In(z)21/3×[Cu(x)×En(y)×In(z)]1/3(4)
其中,C为耦合度,0≤C≤1,C值越大,子系统的离散度越小,耦合度越高;C值越小,子系统的离散度越大,耦合度越低;Cu(x)、En(y)、In(z)为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数,该模型是3个子系统的耦合,故取1/3方。参考刘耀彬等[14]关于耦合度与耦合类型的分类方法,将CEI系统耦合度及对应耦合类型划分为四大类(表2)。耦合协调度模型:
D=C×T,T=αCu(x)+βEn(y)+γIn(z)(5)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T为CEI系统综合协调评价指数;α、β、γ为待定权数,α+β+γ=1,考虑到传统村落的资源要素价值分布特点,将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子系统权重分别取为α=0.3、β=0.3、γ=0.4。参考廖重斌[15]关于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协调水平的分类方法,CEI系统耦合协调度类型划分为10个等级、10个类型(表3)。
2.3 数据来源
浙江是中国传统村落分布密度最大和保护完整度最好的地区,依据《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以浙江金华地区的新光村、鸽坞塔村、何宅村、中柔村、芝英一村为数据样本,具有国内典型性、示范性、经验性的意义。数据来源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2019年)、《浙江省统计年鉴》(2010—2019年)、《金华市统计年鉴》(2010—2019年)等相关数据库,以及相关各区县统计文件、网络调查数据等,并通过田野调查、结构访谈对数据进行修正。由于各个村落资源要素的数量级差异以及各指标量纲的差异与单位的不同,因此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均采用处理后的相对指标。该研究采用Min-max标准化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X i=x i-x minx max-x min;Y i=y i-y miny max-y min;Z i=z i-z minz max-z min(6)
式中,x i、y i、z i为原始指标值;X i、Y i、Z i为变换后的指标值;x min、y min、z min为历年最小值;x max、y max、z max为历年最大值。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依据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公式(1)、(2)、(3)综合评价函数与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子系统权重,测算得出CEI综合评价指数。运用综合评价指数测算结果,结合公式(4)测算,得到研究样本CEI资源要素系统耦合度指标。运用研究样本的综合评价指数测算结果与耦合度测算结果,结合公式(5)进行测算,得到研究样本CEI系统协调度指标(表4)。由表4可知,2010—2019年研究样本CEI系统耦合协调度持续普遍提升,基本从2010年的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发展到2019年的优质协调,反映新光村、鸽坞塔村、何宅村、中柔村、芝英一村的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新业态有机协同,产业融合、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新业态持续发展。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是村落文化多样性的综合挖潜、整理与培育,对村落环境生态持续反哺与环境生态建设组织性的提升,乡村精英的再创新能力激发。已经形成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创新性耦合深度协同的优质协调阶段。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样本的相关数据测算与实证结果分析,并对研究推论进行验证,获得以下研究结论:
(1)乡村振兴中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研究结论:①传统村落资源要素结构是村落文化资源、环境生态资源、产业业态资源相互协同的耦合结构,这种耦合结构在耦合机制的作用下推动村落不断发展;②资源要素协同耦合的作用机制呈现正负耦合共同作用的复杂性,资源要素综合评价指数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评价指数越高,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就越高;③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是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创新性耦合相互作用深度协同的机制,并且这个机制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
(2)金华地区传统村落协同耦合发展研究结论:①2010—2019年金华地区传统村落的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资源要素综合发展指数表现出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其原因是由于金华地区文化多样性深入挖掘,环境生态建设的组织性持续加强,传统村落产业发展理念不断创新;②2010—2019年金华地区传统村落资源要素耦合协调度持续普遍提升,基本从2010年的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发展到2019年的优质协调,已经形成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建设的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发展的创新性耦合良性互促的优质协调阶段。
依据该研究的案例实证与研究结论,借鉴金华地区传统村落协同耦合的持续发展经验,提出传统村落协同耦合发展的政策建议:①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传统村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充分协同耦合;②加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价值的认同,对传统村落文化多样性持续保护,对传统村落文化特色深度挖潜;③对村落环境生态建设的系统组织持续深入,促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有机协同,推行文化控规下的艺术介入与文化乡建;④对产业业态的持续创新,整合优势要素资源,加强产业深度融合,结合网络与媒体科技,大力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网络体验经济、跨界联盟经济等产业经济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综合服务业,拓展文化旅游;⑤将金华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创新性耦合相互作用深度协同的耦合发展模式向其他地区传统村落推广。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图册(一、二、三)[M].北京: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2013.
[2] 胡琳琳,王学勇.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策略[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6):1071-1075.
[3] 唐胡浩.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策略研究:基于恩施州鹤峰县三家台蒙古族村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11):79-87.
[4] 许少辉,刘小欢,董丽萍.全域旅游中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陆巷样本[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S1):214-216.
[5] 李伟红,鲁可荣.融合、共享与发展:传统村落保護发展的“松阳经验”及启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6):54-60.
[6] 路小静,时朋飞.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166-172.
[7]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农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A].2018.
[8] 刘彦随.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J].地理研究,2019,38(3):461-466.
[9] 李志龙.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9,38(3):643-654.
[10] 黄磊,吴传清,文传浩.三峡库区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西部论坛,2017,27(4):83-9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 财政部 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建村〔2012〕58号[A/OL].(2012-04-16)[2020-09-25].http://www.gov.cn/zwgk/2012-04/24/content_2121340.html.
[12] 向云波,张勇,袁开国,等.湘江流域县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7):1088-1093.
[13] VALERIE I.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phys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6:92-93.
[14]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05-112.
[15]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