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旧迎新的日子,走在路上,看见路边摆着的剪纸,大红福字红彤彤的,不由联想起新年的红窗花,顿时感觉喜盈盈的。望着各式各样的剪纸,心里叹,又是一年过去了。抬起头,更看见,街上挂满了红灯笼,数百棵的路沿树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闪光灯。鲜艳的彩旗、喜庆的歌曲,处处花团锦簇,一派祥和的景象。
同事问,年,怎么过?还能怎么过?吃好喝好玩好,可不就是过年么?给家人买件新衣,可不就是过年么?可是,还觉得,这样的年也太没年味儿了,就像小时和玩伴做游戏藏猫猫,甲方藏好了,乙方便去找,找啊找,怎么也找不到。越是找不着,越是想找到,游戏的兴趣也来了。遇到笨一点的小孩子,时或出现这样的意外:我藏好了,你來找我吧!“哗”的一下,在场的人都笑了,说这孩子,是真傻。
谜底掀开了,再让人竞猜,就不新鲜了。游戏如此,过年何尝不是如此呢?年是不需要躲猫的,然而,年,也要新颖一点才好,新颖、新奇,思之若渴,才有年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门,别说家家户户蒸馒头做年糕,把年整得热热闹闹,就是出得门,走在街上,都有年的气氛在张扬。扫除一新的门楣下,悬挂着花花绿绿的过门钱,风一吹,哗啦啦作响。那过门钱在人们的目光里,就如同往后的日子,崭新鲜亮,掀起一张是一张。
那时候,气候好像比现在要差,大人大都猫在屋子里,空旷的院子里,天空飘落着零星的雪花。而我们小孩子,从不老实躲在屋里的,学校放假了,父母收工了,久违了一年的暖意回来了。平日调皮的小孩子,此刻,不是躲进父母怀里享受温暖和爱抚,而是兴高采烈地跑向院子,等待大片大片的雪花的降临,做过年的滑车。滑车是一根树杈做成的,那树枝呈人字状,树杈朝上张开着,交叉的地方搭在雪地上,两个人一组,一个伙伴坐上去,可以相互替换拉着跑。洁白的雪地里,便有了童年那欢欣的笑,跟银铃一般。
赶年集,买鞭炮,买绢花,这又是孩子们的乐趣。再调皮的孩子,那一刻也变得乖起来。牵着大人的手,在人群里挤来钻去,很是自豪。鞭炮就买两挂吧,一挂在年三十晚上点,一挂在年初一早上放——手里的钱不多,大人还要买年货。对女孩,大人就上心了,买头花,是从不吝啬的,想要哪样买哪样,把女孩打扮得花朵儿一样。
年来时,母亲会去商店里买红纸,小心翼翼地剪成几个长纸条,由父亲在上面写对联,“东风浩荡革命形势无限好,红旗招展生产战线气象新”,“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对联写好了,并不急于贴门上,而是小心地把它卷起来,等到年三十早上才张贴。这是乡村里的风俗,那才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记忆最深刻的,是剪窗花。院子里有个大姐姐,窗花剪得特别好,她家在外地,每年过年都不回家,母亲便让她到我家吃年夜饭。她帮母亲蒸馒头,做年菜,剪窗花。母亲把红纸分下来,我们按她的要求剪成几个块,大小如同我们用的小手绢,先描摹出线条,再开始动手,窗花就在这纸的“手绢”里一刀一刀剪出来。有四方连续图案的,也有独立图案的,独立图案是我们独创的,比如金鸡报晓、鲤鱼跳龙门。在农村,还要剪几张福娃,寓意来年人口兴旺,日子顺达,连年有余。
剪啊剪啊,从前窗上的窗花,剪到后窗上的窗花,剪出的窗花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进腊月门就剪,一直剪到到年三十的晚上。剪窗花很费工夫,需要留神每一刀,一刀剪错,万刀无补。除夕之夜,我们将窗花贴在窗户上,窗花贴上,年就在这一刻降临了。所有的尘嚣与浮华,困苦与艰难,都在这一刻封存为旧事。年,让忧郁走远。
在衣食不丰的年月里,年味却是浓的。想一想,原来,年,是父亲笔下大红的门对,是母亲手上的窗花,是我们堆砌的雪人,是与父母围炉笑谈的夜话,是捧在手里的年糕,更是戴在头上的美丽的绢花呀。
同事问,年,怎么过?还能怎么过?吃好喝好玩好,可不就是过年么?给家人买件新衣,可不就是过年么?可是,还觉得,这样的年也太没年味儿了,就像小时和玩伴做游戏藏猫猫,甲方藏好了,乙方便去找,找啊找,怎么也找不到。越是找不着,越是想找到,游戏的兴趣也来了。遇到笨一点的小孩子,时或出现这样的意外:我藏好了,你來找我吧!“哗”的一下,在场的人都笑了,说这孩子,是真傻。
谜底掀开了,再让人竞猜,就不新鲜了。游戏如此,过年何尝不是如此呢?年是不需要躲猫的,然而,年,也要新颖一点才好,新颖、新奇,思之若渴,才有年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门,别说家家户户蒸馒头做年糕,把年整得热热闹闹,就是出得门,走在街上,都有年的气氛在张扬。扫除一新的门楣下,悬挂着花花绿绿的过门钱,风一吹,哗啦啦作响。那过门钱在人们的目光里,就如同往后的日子,崭新鲜亮,掀起一张是一张。
那时候,气候好像比现在要差,大人大都猫在屋子里,空旷的院子里,天空飘落着零星的雪花。而我们小孩子,从不老实躲在屋里的,学校放假了,父母收工了,久违了一年的暖意回来了。平日调皮的小孩子,此刻,不是躲进父母怀里享受温暖和爱抚,而是兴高采烈地跑向院子,等待大片大片的雪花的降临,做过年的滑车。滑车是一根树杈做成的,那树枝呈人字状,树杈朝上张开着,交叉的地方搭在雪地上,两个人一组,一个伙伴坐上去,可以相互替换拉着跑。洁白的雪地里,便有了童年那欢欣的笑,跟银铃一般。
赶年集,买鞭炮,买绢花,这又是孩子们的乐趣。再调皮的孩子,那一刻也变得乖起来。牵着大人的手,在人群里挤来钻去,很是自豪。鞭炮就买两挂吧,一挂在年三十晚上点,一挂在年初一早上放——手里的钱不多,大人还要买年货。对女孩,大人就上心了,买头花,是从不吝啬的,想要哪样买哪样,把女孩打扮得花朵儿一样。
年来时,母亲会去商店里买红纸,小心翼翼地剪成几个长纸条,由父亲在上面写对联,“东风浩荡革命形势无限好,红旗招展生产战线气象新”,“喜气洋洋过春节,身强力壮迎长征”。对联写好了,并不急于贴门上,而是小心地把它卷起来,等到年三十早上才张贴。这是乡村里的风俗,那才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记忆最深刻的,是剪窗花。院子里有个大姐姐,窗花剪得特别好,她家在外地,每年过年都不回家,母亲便让她到我家吃年夜饭。她帮母亲蒸馒头,做年菜,剪窗花。母亲把红纸分下来,我们按她的要求剪成几个块,大小如同我们用的小手绢,先描摹出线条,再开始动手,窗花就在这纸的“手绢”里一刀一刀剪出来。有四方连续图案的,也有独立图案的,独立图案是我们独创的,比如金鸡报晓、鲤鱼跳龙门。在农村,还要剪几张福娃,寓意来年人口兴旺,日子顺达,连年有余。
剪啊剪啊,从前窗上的窗花,剪到后窗上的窗花,剪出的窗花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进腊月门就剪,一直剪到到年三十的晚上。剪窗花很费工夫,需要留神每一刀,一刀剪错,万刀无补。除夕之夜,我们将窗花贴在窗户上,窗花贴上,年就在这一刻降临了。所有的尘嚣与浮华,困苦与艰难,都在这一刻封存为旧事。年,让忧郁走远。
在衣食不丰的年月里,年味却是浓的。想一想,原来,年,是父亲笔下大红的门对,是母亲手上的窗花,是我们堆砌的雪人,是与父母围炉笑谈的夜话,是捧在手里的年糕,更是戴在头上的美丽的绢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