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今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视野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个阐述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表现,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出发。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虽然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要在宏观上、战略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定位不动摇。根据实际的具体阶段性特征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和政策,纠正舆论宣传中的错误偏向,引导人们克服浮躁情绪、调整期望诉求,使之与现阶段国情特点,与国家和政府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相适应。
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探索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时代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只有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型。毛泽东同志的治理思想非常丰富,他强调立足中国国情、民主集中制、《论十大关系》等为中国走自己的国家治理道路提供了思想指导。邓小平强调走自己的路,一国两制等重要思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再有30年的时间,中国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邓小平的这些论断,是现在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以上思想成果,在治理方面提出了非常丰富的思想,特别是他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我们党对治理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要求。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完成三件大事之后,历史的发展正在赋予中国共产党去完成下一个重任,即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民主政治和完善的国家治理结构。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实践中的绩效彰显,是检验国家治理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杠杆。治理能力主要包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国家机构依法履职的能力,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社会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有了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解决中国各种问题,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关键要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适应现代化法治需要的客观要求的状态和水平。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每个历史时期的现代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和标准。现代化又是历史的概念、发展的概念,是涵盖全社会、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包括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等基本要求,它们共同作用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三、稳步有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不断改进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要实行的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治理体系,是要在这个方向之下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提高和发展国家制度的创新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就是国家制度体系,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出路主要在于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和发展国家制度的创新能力。推进制度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在于领导和组织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要善于谋划各个领域的改革举措,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各项配套工作,如制定工作规则、梳理和处理制度运行中的各种关系,克服过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要善于从全局,从长远规划,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努力形成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运行机制。
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国家制度通常是通过法治来体现和维护的。在我国国家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治理国家的能力。因此,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有赖于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有赖于法治力的充分发挥。国家政权体制、国家财政体制、意识形态体制、社会体制等支持体系是由宪法和法律确立并保障的;国家治理的能力有赖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将顶层设计与地方治理改革创新有机结合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中国是一个大国,推进治理现代化需要处理好中央治理和地方治理的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同于过去分领域、分重点各自为政的局部改革,需要秉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总体的改革发展战略,进行通盘考虑和统筹规划,需要对改革的目标、阶段、条件、困难和前景等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设计。顶层设计要更加重视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任务,为国家治理提供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制度保障;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切实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积极大胆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外部条件。在具有几千年封建政治传统的中国,建设民主法治,推动治理变革,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只有清醒認识当前存在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坚持实事求是,以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视野,学习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方面已经积累了众多经验,如“听证制度”、“一站式服务”、“问责制度”等都是直接或间接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中国应该对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教训要认真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加快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步伐。
[关键词]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出发。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虽然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要在宏观上、战略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定位不动摇。根据实际的具体阶段性特征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和政策,纠正舆论宣传中的错误偏向,引导人们克服浮躁情绪、调整期望诉求,使之与现阶段国情特点,与国家和政府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相适应。
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探索的伟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时代的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只有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党的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型。毛泽东同志的治理思想非常丰富,他强调立足中国国情、民主集中制、《论十大关系》等为中国走自己的国家治理道路提供了思想指导。邓小平强调走自己的路,一国两制等重要思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再有30年的时间,中国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邓小平的这些论断,是现在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以上思想成果,在治理方面提出了非常丰富的思想,特别是他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我们党对治理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要求。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完成三件大事之后,历史的发展正在赋予中国共产党去完成下一个重任,即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民主政治和完善的国家治理结构。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实践中的绩效彰显,是检验国家治理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杠杆。治理能力主要包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国家机构依法履职的能力,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社会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有了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解决中国各种问题,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关键要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适应现代化法治需要的客观要求的状态和水平。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每个历史时期的现代化都有自己的特征和标准。现代化又是历史的概念、发展的概念,是涵盖全社会、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包括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等基本要求,它们共同作用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三、稳步有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不断改进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要实行的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治理体系,是要在这个方向之下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提高和发展国家制度的创新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就是国家制度体系,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出路主要在于制度创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和发展国家制度的创新能力。推进制度创新能力最根本的在于领导和组织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要善于谋划各个领域的改革举措,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各项配套工作,如制定工作规则、梳理和处理制度运行中的各种关系,克服过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要善于从全局,从长远规划,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努力形成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运行机制。
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国家制度通常是通过法治来体现和维护的。在我国国家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治理国家的能力。因此,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有赖于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有赖于法治力的充分发挥。国家政权体制、国家财政体制、意识形态体制、社会体制等支持体系是由宪法和法律确立并保障的;国家治理的能力有赖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将顶层设计与地方治理改革创新有机结合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中国是一个大国,推进治理现代化需要处理好中央治理和地方治理的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同于过去分领域、分重点各自为政的局部改革,需要秉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总体的改革发展战略,进行通盘考虑和统筹规划,需要对改革的目标、阶段、条件、困难和前景等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设计。顶层设计要更加重视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任务,为国家治理提供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制度保障;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切实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
积极大胆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外部条件。在具有几千年封建政治传统的中国,建设民主法治,推动治理变革,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只有清醒認识当前存在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坚持实事求是,以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视野,学习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方面已经积累了众多经验,如“听证制度”、“一站式服务”、“问责制度”等都是直接或间接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中国应该对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教训要认真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加快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