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天气预报节目的最终面世是气象部门多方合作的结果,主持人作为这个大体系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至关重要。本文以个人在气象局担任主持人的实践经历为基础,从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二度创作、语言表达能力、主持风格、服务意识、业务素质等方面详细论述气象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关键词:气象;节目;主持人;认识
一、重视主持人的二度创作
电视预报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所用的素材,包括文字稿件、画面、音响等等,已经不完全是原始抽象的天气资料,而是经过预报员、编导、制作的“一度加工”,是工作成果形态化的体现。其中,主持人拿到的文字稿件,已经由编导对预报员得出的天气结论进行了生活化改造;主持人看到的云图,则是制作人员简化提炼的直观图像。主持人需要深入生活,了解相关的气象知识,增加对“一度创作”的感性认识,以便获得真切感受,并在节目中体现出相应的风格。
(一)生活感受在二度创作中的运用
对生活的感受力含有先天的因素,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一篇天气预报节目稿件,经过不同的主持人二度创作后表达出来的感觉也不同。有些人只是照本宣科,有些人却能感受其内涵,让观众不但了解到天气信息,还觉得情真意切。这些都取决于主持人对生活的感受力。
(二)风格在二度创作中的体现
播音主持风格是伴随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出现而出现的。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在“二度创作”时,应在尊重原稿件,尊重天气事实的前提下,体现出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也就是体现风格。
二、培养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主持人,他(她)的各种表现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展现出来,所以能言善辩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语言通顺流畅,是最基本的要求。主持人要口齿伶俐,表达清楚,尤其是较长篇幅的播音词更要讲得如行云流水,才能让观众有信服之感。倘若吞吞吐吐,语流涩滞,前言不搭后语,受众就不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更不了解意图。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锻炼自己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言语用心,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妙。主持人应当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传递给观众更多的信息,所以,主持人语言要具备严密、清晰的逻辑性,这一点十分重要。
三、应具备个性鲜明的主持风格
幽默、潇洒、沉稳、轻快的风格能将受众带到和主持人共同营造的视听意境中,使受众在感受节目气息的同时,也感受到主持人的素质魅力。新闻评论性节目中的主持人形象应庄重大方;文艺娱乐节目中的主持人形象应清新活泼;青少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形象应亲切可爱等等。主持人要成为节目的标志,就必须与节目的形象风格相统一。在具体节目中的形象定位,首先,要准确把握节目的定位,即了解节目的宗旨、内容、形式风格特点;其次,要了解节目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进一步分析该节目需要主持人具备哪些特点;第三,要完整地了解自我,相对于这个节目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强化自己适合于这个节目的优势,避免不适合节目的一些不足。
四、气象节目主持人应具有服务意识
电视气象节目属于信息服务类节目,气象节目主持人应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这类节目无论是在中央台还是在省市台,大多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主持人必须将气象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大量气象信息转换为大众所能接受的语言和信息,从而把氣象信息准确、生动、流畅地传达给受众。实际上,要在这很短的时间里对省内这样复杂地域内将要发生的天气情况表述出来实属不易,这也是气象节目主持人所面临的不容回避的挑战。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为了广大观众的需要去做的,而不是根据主持人的个人喜好去做的,所以节目主持人要主动参加天气会商,了解未来天气的变化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深入其中,知其内容,分析信息,从而对这个栏目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兴奋感,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现场,调动气氛,真正吸引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集中于你的身上,顺利而精彩地完成主持任务。
五、应当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
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舆论阵地,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而神圣的职责。同时,也肩负着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思想的重任。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准确地把握电视媒体正确的服务方向和导向,从而完成所肩负的信息传递任务。
六、气象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气象专业知识
气象节目主持人应该是电视人中最懂天气的,同时也是气象人中最懂传播的。如果气象节目主持人不懂气象专业知识,经常把专业术语说错、把卫星云图或天气图的位置指错,或是干巴巴的“照本宣科”,不能与节目融为一体,受众会觉得这是外行在主持,缺乏信任感,从而违背了设置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初衷。作为非气象专业出身的气象节目主持人,第一紧要的是学习和了解气象专业知识,掌握本省气候背景、不同季节天气和自然灾害规律,了解天气符号和专业术语等,这样主持人才能在所主持的节目中游刃有余,才能将整个节目很好地贯穿在一起,才能增加观众对主持人的信任感。
参考文献:
[1]张桂艳.浅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力[J].新闻世界,2009 (10):93-94.
[2]苗若木.论主持人的素质修养[J].新闻传播,2009 (04):46-46.
[3]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关键词:气象;节目;主持人;认识
一、重视主持人的二度创作
电视预报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所用的素材,包括文字稿件、画面、音响等等,已经不完全是原始抽象的天气资料,而是经过预报员、编导、制作的“一度加工”,是工作成果形态化的体现。其中,主持人拿到的文字稿件,已经由编导对预报员得出的天气结论进行了生活化改造;主持人看到的云图,则是制作人员简化提炼的直观图像。主持人需要深入生活,了解相关的气象知识,增加对“一度创作”的感性认识,以便获得真切感受,并在节目中体现出相应的风格。
(一)生活感受在二度创作中的运用
对生活的感受力含有先天的因素,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一篇天气预报节目稿件,经过不同的主持人二度创作后表达出来的感觉也不同。有些人只是照本宣科,有些人却能感受其内涵,让观众不但了解到天气信息,还觉得情真意切。这些都取决于主持人对生活的感受力。
(二)风格在二度创作中的体现
播音主持风格是伴随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出现而出现的。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在“二度创作”时,应在尊重原稿件,尊重天气事实的前提下,体现出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也就是体现风格。
二、培养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主持人,他(她)的各种表现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展现出来,所以能言善辩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语言通顺流畅,是最基本的要求。主持人要口齿伶俐,表达清楚,尤其是较长篇幅的播音词更要讲得如行云流水,才能让观众有信服之感。倘若吞吞吐吐,语流涩滞,前言不搭后语,受众就不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更不了解意图。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锻炼自己语言和语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语有心、言语用心,要把话说好、说通、说顺、说妙。主持人应当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传递给观众更多的信息,所以,主持人语言要具备严密、清晰的逻辑性,这一点十分重要。
三、应具备个性鲜明的主持风格
幽默、潇洒、沉稳、轻快的风格能将受众带到和主持人共同营造的视听意境中,使受众在感受节目气息的同时,也感受到主持人的素质魅力。新闻评论性节目中的主持人形象应庄重大方;文艺娱乐节目中的主持人形象应清新活泼;青少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形象应亲切可爱等等。主持人要成为节目的标志,就必须与节目的形象风格相统一。在具体节目中的形象定位,首先,要准确把握节目的定位,即了解节目的宗旨、内容、形式风格特点;其次,要了解节目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进一步分析该节目需要主持人具备哪些特点;第三,要完整地了解自我,相对于这个节目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强化自己适合于这个节目的优势,避免不适合节目的一些不足。
四、气象节目主持人应具有服务意识
电视气象节目属于信息服务类节目,气象节目主持人应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这类节目无论是在中央台还是在省市台,大多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主持人必须将气象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的大量气象信息转换为大众所能接受的语言和信息,从而把氣象信息准确、生动、流畅地传达给受众。实际上,要在这很短的时间里对省内这样复杂地域内将要发生的天气情况表述出来实属不易,这也是气象节目主持人所面临的不容回避的挑战。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为了广大观众的需要去做的,而不是根据主持人的个人喜好去做的,所以节目主持人要主动参加天气会商,了解未来天气的变化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深入其中,知其内容,分析信息,从而对这个栏目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兴奋感,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现场,调动气氛,真正吸引观众的视觉和听觉集中于你的身上,顺利而精彩地完成主持任务。
五、应当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
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舆论阵地,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重要而神圣的职责。同时,也肩负着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思想的重任。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准确地把握电视媒体正确的服务方向和导向,从而完成所肩负的信息传递任务。
六、气象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气象专业知识
气象节目主持人应该是电视人中最懂天气的,同时也是气象人中最懂传播的。如果气象节目主持人不懂气象专业知识,经常把专业术语说错、把卫星云图或天气图的位置指错,或是干巴巴的“照本宣科”,不能与节目融为一体,受众会觉得这是外行在主持,缺乏信任感,从而违背了设置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初衷。作为非气象专业出身的气象节目主持人,第一紧要的是学习和了解气象专业知识,掌握本省气候背景、不同季节天气和自然灾害规律,了解天气符号和专业术语等,这样主持人才能在所主持的节目中游刃有余,才能将整个节目很好地贯穿在一起,才能增加观众对主持人的信任感。
参考文献:
[1]张桂艳.浅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力[J].新闻世界,2009 (10):93-94.
[2]苗若木.论主持人的素质修养[J].新闻传播,2009 (04):46-46.
[3]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