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在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3263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检测尿路结石成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尿路结石标本1450例。男1032例,女418例。年龄6个月~88岁。男性平均年龄(41.7±15.3)岁,女性(42.0±15.6)岁。肾结石875例(60.34%),输尿管结石504例(34.76%),膀胱结石71例(4.90%)。均采用LIIR型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分析。解析结果均行红外光谱人工解析验证,必要时辅以偏光显微镜、X线衍射或化学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结石总体构成比上,一水草酸钙结石714例(49.24%),碳酸磷灰石结石444例(30.62%),无水尿酸结石93例(6.41%),二水草酸钙结石92例(6.34%),六水磷酸铵镁结石28例(1.93%),胱氨酸结石23例(1.59%),尿酸铵结石20例(1.38%),二水尿酸结石16例(1.10%),二水磷酸氢钙结石12例(0.83%),一水尿酸钠结石2例(o.14%),碳酸钙结石1例(O.07%),其他5例(O.34%)。结石的组合成分上,混合性结石1053例(72.62%),单一成分结石仅397例(27.38%)。混合性结石主要为含钙类结石。其中15例婴幼儿结石为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所致,成分为二水尿酸与尿酸铵的混合结石。验证结果表明,结石主要成分误检6例(0.41%),将无水尿酸误检为尿酸铵或碳酸磷灰石;漏检9例(0.62%),其中漏检六水磷酸铵镁或碳酸磷灰石7例,性质不明2例。在2种和3种成分的混合性结石中,含量相对低的成分各漏检6例和10例,均为六水磷酸铵镁或碳酸磷灰石。结论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分析尿路结石成分具有准确、自动、快捷等优点,适合临床常规使用。

其他文献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2月1日在北京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隆重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有: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罗玲、北京医学会会长金大鹏、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游苏宁、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项晓培、北京医学会副书记李亚伟、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第七届编委会总编辑那彦群、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叶章群.参加本次会议
期刊
TURBt不仅是一种明确肿瘤病理分期的手段,也可以延缓或者防止肿瘤复发和进展。本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针对初发的pT1膀胱尿癌,采用常规第2次经尿道切除对于肿瘤控制的远期作用。2001—2005年,210例初发pT1膀胱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
期刊
2008-2009年,我们应用自制经皮肾碎石清石鞘行微创经皮肾碎石术39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清石鞘制作:按16~18 F筋膜扩张器为模本,取相应大小及长度的薄壁空心不锈钢管(内径0.6~0.7 cm,长20.0cm,管壁厚0.3 mm)作为主鞘,鞘尾段3 cm处开直径0.6 cm窗,另取同直径钢管长4 cm,一端磨成30°斜面,与主鞘焊接,制成清石鞘(图1),使用前消毒。
期刊
2003年9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前列腺囊肿患者9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本组9例.平均年龄36(19~72)岁.因排尿不畅、尿线变细等6~36个月就诊4例,以尿频、会阴部不适等似"前列腺炎"症状7~24个月就诊4例,因血精2个月就诊1例.患者均行经直肠B超、MRI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囊肿,囊肿位于前列腺部尿道后方,大小2 cm×2 cm~5 cm×6 cm。
期刊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时PSA水平尚不清楚。作者回顾性分析1982—2008年美国霍普金斯医院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未行术前或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且发生骨转移的193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以明确根治术后发生骨转移时的PSA水平。结果:患者接受根治术时平均年龄为(60.4±6.1)岁,术后骨扫描发现转移的平均时间为6年,
期刊
患儿,男,11个月.因虚弱、哭闹、拒食8 d,无尿3 d于2007年7月25日入院.外院血生化测定及B超、KUB、CT等检查诊断为双肾重度积水,双肾、双输尿管阴性结石,肾衰竭.复查SCr 1100 μmol/L,血K+5.7 mmol/L.急诊B超引导下行双侧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留置7 F单J管引流.双侧造瘘管每日引流尿液1500~2000 ml,患儿肾功能恢复正常,1周后自尿道排尿,2~3次/
期刊
患者,男,47岁.因腹胀1个月于2006年1月入院.患者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25年,高血压病史5年,诊断肝硬化、肾病综合征2年。
期刊
作者报道膀胱逼尿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前瞻性研究结果。2005-2008年保守治疗无效的非神经源性OAB患者40例,男6例,女34例,平均年龄68(19~85)岁。全身或脊髓麻醉,19.5F膀胱镜下将500U BTX-A注入膀胱逼尿肌。治疗4周后症状无改善者视为失败。治疗超过4周无效或正在失效者,根据患者要求重新注射。本组注射2次者15例,3次者4例,4次者
期刊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已经演变成一种可以替代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微创手术方法。作者通过多中心同时进行连续病例的研究确定RARC的学习曲线。数据来源于国际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协作组数据库,数据均为前瞻性设计收集,并为协作组验证认可,包括14个研究中心2003-2009年由21名外科医生完成的496例RARC。确定手术时间、淋巴结数日、估计出血量和切缘阳性的临界点。
期刊
患者,65岁.发现左阴囊皮肤肿块2个月,左腹股沟肿块1周于2010年1月11日入院.查体:左阴囊根部皮肤见直径1.5 cm红色结节;左腹股沟可触及1枚肿大淋巴结,3 cm×2 cm×2 cm大小,质硬,固定,无压痛.CT检查示左腹股沟区域淋巴结肿大,PET-CT示左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未发现原发灶.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报告转移性癌;左阴囊肿块活检报告阴囊恶性肿瘤.行阴囊肿块扩大切除加左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