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认为挖掘禅的思维理念来指导学生注重学习能力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并阐述了通过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禅心修养来塑造学习者新型人格的途径。
关键词:禅 教育理念 新型人格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b)-0153-02
分析当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极强艺术感的禅意境界,总结和创新教育艺术的禅意境界的策略和方法,来指导学生注重学习能力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期望通过对老师与学生禅悟的互动达成禅与教育的现实之间的互动影响,以为教育者参考之用。
1 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禅心
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重要的是“心”的教育与管理,用教师的“心”来管理学生的“心”,教育本是一种心的交流与沟通。禅讲究的是明心见性,对教育有积极的作用,禅与教育、禅与创新、禅与学生入世之修为、“心—— 智慧资本”这一些思维的新视角,让老师可以重新审视学生年龄、个性特征、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心理机制等一系列客体要素,从而抛弃从上至下的命令控制式的管理逻辑,转而形成生命世界自觉组织的非管理式逻辑。
1.1 在工作中享受人生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应该把工作当作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途径,当做一种禅,一种佛教中的意趣,活的般若。教育工作如禅,禅如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可以观,可以道,可以名。教书匠只在赚钱谋生,教育家是在做人。事实上,教师无论高低,要想追求卓越,使阳光下的事业长青,都面临着一个做人问题,一个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一个基本目的和核心理念是否深植于宇宙人性根源中的问题。没有或丧失了教育的基本精神,就不可能有优秀的教师和有活力的学校;而有了教育足以维系千百年而不坠的核心理念,就可以时时可死,步步求生;随时归零,随时创造;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力争上游,止于至善。禅只要如实修炼,真修实证,即可证得[2]。如此,工作于我们应该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1.2 在逆境中开发心灵
在禅看来,真理的探求,是与开发人的潜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的。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同时决定了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应该成为一种建设性的力量。先贤以大勇之力创造的中国禅,其所激发的不仅是宗教,而且是整个文明。它在当今世界上正变成后现代社会以及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种帮助人们更好地认清自己,认清周围环境的特殊动力和特殊的方法论。它不是迷昧地把人们推进那种虚渺的乐园,也不是用各种幻觉、恐惧和罪恶感,去恐吓和烦扰人们。禅的内涵和方法,只是客观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现实世界,并且明示我们达到圆满解脱、和平、宁静的幸福之道。当前我们看到,禅正在进一步吸引着东方和西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更多的人们,这也正是因为,它没有教条,却具有“现实性”、“前瞻性”以及“方法性”的特质。它坚持自我的价值,也容忍和尊重他人。它包容科学、哲学、心理学、伦理道德,也包含艺术。禅的实质就是:人自己才是现实生命的设计者和创造者。
1.3 在团队中超越自我
禅帮助教师教育学生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每个学生都可发展他自己的能力,依靠自力,去争取成就。多少年来,禅满足了无数人们的精神需求,今天,它理应继续发挥这些作用,让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它帮助教育界来建设现实生活的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知识源泉,不断地释放所有教师及学生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让每个教师与学生都深感被尊重和被重视,鼓励坦诚交流,避免恶性竞争,用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大家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和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所以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团队精神的境界是凝聚力,团队建设的重点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鼓励自我超越,构建主动性成长机制,我们应该是建设学习型团体的核心目标,小到一个班级,大到整个教育界,激发团体成员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鼓励成员不断地超越自我,是建设学习型集体的核心目标。以禅的理念为指导所形成的自我超越的特征应该有:(1)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完善;(2)清晰的个人愿望;(3)展望未来,正视现实;(4)修身养性,坚定的信念[3]。信念不够强烈的学习者,往往由于挫折而对自我超越失去信心,而现实状况良好的学习者往往对自我超越排斥。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其意义在于以创造的现实来面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并在此创造的基础上,将自己融入团体之中。
1.4 在实践中坚持主动探索研究与终身学习
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改变,意味着教师的学习心态也必须改变,或者说:为确保教育教学的效果,教育者的心理必须有所改变。知识的创造累积是竞争力的指标之一,背后的挑战则是:知识如何习得,智慧如何传承,这需要所有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学问之海,浩瀚无涯,教师可以在禅的智慧中理解当今多元智力理论,从而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考查、评价,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充分发展。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形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潮应该可以与禅的终身修持相结合。教师作为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在学习化社会的当前,同样面临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应具备学习者的新型角色定位,以禅的智慧和定力来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2 塑造学习者新型人格
现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教师应该理解当今多元智力理论,从而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考查、评价,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充分发展。在禅教育理念引导下,我们的学生是具有知识结构新,用大智慧来思考,有个性、能吃苦、善办事、会做人的新型人格的一代,应该做到如下。
2.1 是一个有目标、有信念的人
依循组织的使命,掌控达成目标的过程,有清楚的信念,并相信愿望的力量,不会偏离航道,肯坚持到最后一刻。这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创新意识。在禅理念的学校环境中,学生具有的应该是“释放”而不是“被规范”的生命的创造力。这样,在这种自觉合作的学校环境中,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并且形成时时刻刻的公开自由交流讨论的“头脑风暴”研讨式学习气候,再加上禅文化对学生“心”的持续洗炼、点化、升华,如此就奇妙的打开了教育内部的隐含着的智慧大门,也意味着我们同时打开了学生心灵的大门。坚定的理想信念应该是由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则表现为一种性格素质、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追求卓越的心理取向、一种主动改变自己和环境的应变能力;禅不是语言文字、知识推理的“戏论”,而是提升直觉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
2.2 做一个终身快乐的学习者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培养一项核心专长,建立自己的知识宝库,不断自我更新,如教育者一般,也需要终身学习,快乐学习。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5],中国传统禅学的人间化、现世化的丰富内涵,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方向,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训练,都有极为现实的操作性意义,禅悟形式上是唯心的,然本质却是唯物的[6],它表现在禅的价值品格,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方向,具有一种前瞻性的引导作用。
2.3 是一个融入组织、主动服务的人
认同组织的价值观,理解工作的意义,相互肯定,分享资讯,形成坚定的连结,创造团队的综效力量,自在自得,共存共荣。应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包括伦理道德、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内化为稳定的品质,懂得何以做人、为何而生,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学校中的伦理价值教育,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使学生建立价值选择的伦理基础,二是对这些学生今后的人生以及事业具有行为指导的意义。但是,任何一个方面的作用,在现实中都不可能只通过不断的说教,以及仅仅依靠知识性的传播,来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它需要一种内在的纯粹自我价值选择的倾向性来发挥实际作用。教师了解了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教师认可了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就能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2.4 是一个学会感恩与分享的人
在学校里师生之爱不应该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教会学生学会感恩与分享,学生不仅接受来自教师之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因为将来的社会不仅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
禅使我们学会感恩的思想,学会去爱别人,能看到很多美好的东西,这是做人的快乐,也是学会感恩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潘永辉,梁燕玲.研究古禅法对教育教学艺术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9,6(中旬刊):108~109.
[2] 樊祥林整理.中国禅的实证方法—— 参话头[EB/OL].http://www.uni-zen.com/training_01.asp?NewsID=844,(2010-2-21)[2010-10-9].
[3] 上海虹口高级中学“创建学习型班级”课题组.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与思考(上)[EB/OL].http://www.zhuzeschool.com/jiaoshi/swj/bjgl/3.DOC.来源:班主任网,(2004-1-6)[2010-10-9].
[5] 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6(2):80.
[6] 傅家旺.论禅悟及其教育哲学的意义[J].民族论坛,2007,6:50~51.
关键词:禅 教育理念 新型人格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b)-0153-02
分析当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极强艺术感的禅意境界,总结和创新教育艺术的禅意境界的策略和方法,来指导学生注重学习能力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期望通过对老师与学生禅悟的互动达成禅与教育的现实之间的互动影响,以为教育者参考之用。
1 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禅心
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重要的是“心”的教育与管理,用教师的“心”来管理学生的“心”,教育本是一种心的交流与沟通。禅讲究的是明心见性,对教育有积极的作用,禅与教育、禅与创新、禅与学生入世之修为、“心—— 智慧资本”这一些思维的新视角,让老师可以重新审视学生年龄、个性特征、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心理机制等一系列客体要素,从而抛弃从上至下的命令控制式的管理逻辑,转而形成生命世界自觉组织的非管理式逻辑。
1.1 在工作中享受人生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应该把工作当作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途径,当做一种禅,一种佛教中的意趣,活的般若。教育工作如禅,禅如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可以观,可以道,可以名。教书匠只在赚钱谋生,教育家是在做人。事实上,教师无论高低,要想追求卓越,使阳光下的事业长青,都面临着一个做人问题,一个身心健康发展问题,一个基本目的和核心理念是否深植于宇宙人性根源中的问题。没有或丧失了教育的基本精神,就不可能有优秀的教师和有活力的学校;而有了教育足以维系千百年而不坠的核心理念,就可以时时可死,步步求生;随时归零,随时创造;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力争上游,止于至善。禅只要如实修炼,真修实证,即可证得[2]。如此,工作于我们应该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1.2 在逆境中开发心灵
在禅看来,真理的探求,是与开发人的潜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的。对人的潜能的开发同时决定了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应该成为一种建设性的力量。先贤以大勇之力创造的中国禅,其所激发的不仅是宗教,而且是整个文明。它在当今世界上正变成后现代社会以及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种帮助人们更好地认清自己,认清周围环境的特殊动力和特殊的方法论。它不是迷昧地把人们推进那种虚渺的乐园,也不是用各种幻觉、恐惧和罪恶感,去恐吓和烦扰人们。禅的内涵和方法,只是客观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现实世界,并且明示我们达到圆满解脱、和平、宁静的幸福之道。当前我们看到,禅正在进一步吸引着东方和西方现代信息社会中的更多的人们,这也正是因为,它没有教条,却具有“现实性”、“前瞻性”以及“方法性”的特质。它坚持自我的价值,也容忍和尊重他人。它包容科学、哲学、心理学、伦理道德,也包含艺术。禅的实质就是:人自己才是现实生命的设计者和创造者。
1.3 在团队中超越自我
禅帮助教师教育学生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每个学生都可发展他自己的能力,依靠自力,去争取成就。多少年来,禅满足了无数人们的精神需求,今天,它理应继续发挥这些作用,让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它帮助教育界来建设现实生活的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知识源泉,不断地释放所有教师及学生潜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够让每个教师与学生都深感被尊重和被重视,鼓励坦诚交流,避免恶性竞争,用岗位找到最佳的协作方式。为了一个统一的目标,大家自觉地认同必须担负的责任和愿意为此而共同奉献。所以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团队精神的境界是凝聚力,团队建设的重点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鼓励自我超越,构建主动性成长机制,我们应该是建设学习型团体的核心目标,小到一个班级,大到整个教育界,激发团体成员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鼓励成员不断地超越自我,是建设学习型集体的核心目标。以禅的理念为指导所形成的自我超越的特征应该有:(1)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完善;(2)清晰的个人愿望;(3)展望未来,正视现实;(4)修身养性,坚定的信念[3]。信念不够强烈的学习者,往往由于挫折而对自我超越失去信心,而现实状况良好的学习者往往对自我超越排斥。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其意义在于以创造的现实来面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并在此创造的基础上,将自己融入团体之中。
1.4 在实践中坚持主动探索研究与终身学习
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改变,意味着教师的学习心态也必须改变,或者说:为确保教育教学的效果,教育者的心理必须有所改变。知识的创造累积是竞争力的指标之一,背后的挑战则是:知识如何习得,智慧如何传承,这需要所有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学问之海,浩瀚无涯,教师可以在禅的智慧中理解当今多元智力理论,从而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考查、评价,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充分发展。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形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潮应该可以与禅的终身修持相结合。教师作为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在学习化社会的当前,同样面临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应具备学习者的新型角色定位,以禅的智慧和定力来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和信息,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2 塑造学习者新型人格
现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教师应该理解当今多元智力理论,从而树立多种多样的评价观,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考查、评价,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充分发展。在禅教育理念引导下,我们的学生是具有知识结构新,用大智慧来思考,有个性、能吃苦、善办事、会做人的新型人格的一代,应该做到如下。
2.1 是一个有目标、有信念的人
依循组织的使命,掌控达成目标的过程,有清楚的信念,并相信愿望的力量,不会偏离航道,肯坚持到最后一刻。这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创新意识。在禅理念的学校环境中,学生具有的应该是“释放”而不是“被规范”的生命的创造力。这样,在这种自觉合作的学校环境中,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并且形成时时刻刻的公开自由交流讨论的“头脑风暴”研讨式学习气候,再加上禅文化对学生“心”的持续洗炼、点化、升华,如此就奇妙的打开了教育内部的隐含着的智慧大门,也意味着我们同时打开了学生心灵的大门。坚定的理想信念应该是由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则表现为一种性格素质、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追求卓越的心理取向、一种主动改变自己和环境的应变能力;禅不是语言文字、知识推理的“戏论”,而是提升直觉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
2.2 做一个终身快乐的学习者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培养一项核心专长,建立自己的知识宝库,不断自我更新,如教育者一般,也需要终身学习,快乐学习。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5],中国传统禅学的人间化、现世化的丰富内涵,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方向,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格训练,都有极为现实的操作性意义,禅悟形式上是唯心的,然本质却是唯物的[6],它表现在禅的价值品格,对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方向,具有一种前瞻性的引导作用。
2.3 是一个融入组织、主动服务的人
认同组织的价值观,理解工作的意义,相互肯定,分享资讯,形成坚定的连结,创造团队的综效力量,自在自得,共存共荣。应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包括伦理道德、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内化为稳定的品质,懂得何以做人、为何而生,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学校中的伦理价值教育,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使学生建立价值选择的伦理基础,二是对这些学生今后的人生以及事业具有行为指导的意义。但是,任何一个方面的作用,在现实中都不可能只通过不断的说教,以及仅仅依靠知识性的传播,来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它需要一种内在的纯粹自我价值选择的倾向性来发挥实际作用。教师了解了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教师认可了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就能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2.4 是一个学会感恩与分享的人
在学校里师生之爱不应该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教会学生学会感恩与分享,学生不仅接受来自教师之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因为将来的社会不仅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
禅使我们学会感恩的思想,学会去爱别人,能看到很多美好的东西,这是做人的快乐,也是学会感恩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潘永辉,梁燕玲.研究古禅法对教育教学艺术的启示[J].文教资料,2009,6(中旬刊):108~109.
[2] 樊祥林整理.中国禅的实证方法—— 参话头[EB/OL].http://www.uni-zen.com/training_01.asp?NewsID=844,(2010-2-21)[2010-10-9].
[3] 上海虹口高级中学“创建学习型班级”课题组.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与思考(上)[EB/OL].http://www.zhuzeschool.com/jiaoshi/swj/bjgl/3.DOC.来源:班主任网,(2004-1-6)[2010-10-9].
[5] 万福,于建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6(2):80.
[6] 傅家旺.论禅悟及其教育哲学的意义[J].民族论坛,2007,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