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的夕阳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p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首歌,一响起,我们就仿佛回到了民国。“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眼前的近景一路向前推移,托出远山的一轮夕阳。送别时的苍茫忧伤,至今悬垂在汉字的韵律里。
  李叔同先生还作过一首民国学堂乐歌《夕歌》,夕阳西下,少年背着书包结伴回家,歌声和喜悦一路飘洒。其曲调采自民间乐曲,文辞旋律,平白自然,如口语般亲切:“光阴似流水,不一会,课毕放学归。我们大家想一想,今天功课明白未?老师讲的话,可曾有违背?父母望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呀,同学们,明天再会。”


  追溯民国大师的系列纪录片《先生》播出时,延伸出一场展览《先生回来》。在深圳、北京、广州等地的巡展闭幕式上,当地学生合唱团分别唱了李叔同先生的这两首歌,那种垂暮又盎然的岁月交织感,那种强大的气场,非亲临不足以感知。
  我曾在两部影视剧主题曲歌词中点缀入夕阳。电视剧《锦衣卫》主题歌曲中的落日,取的是意象;纪录片《重返野人山》主题歌曲中的落日,则是亲历。那是全然不同的夕阳,却在历史的天际悬垂着同一种悲凉。
  明朝皇帝的一位锦衣卫首领,负责护驾侍卫,巡查缉捕,忠君好义重情,却终是长河日落,无力回天:
  “一柄剑,出手间江湖已远。
  一回眸,转身处青山遮红颜。
  一壶酒,温热了异乡孤旅,
  又有谁能扛得住太阳下山?
  世事千百万,知己一二三,
  一叶知秋重,大爱不能言,
  几人赴沧海,几人归田园……”
  另一部纪录片《重返野人山》,讲的是跟拍一行人赴缅寻找、祭祀远征军墓地的经历。
  前半个月我们看到英军墓园的齐整肃穆,日军墓园的小桥流水,却只找到两块半中国远征军墓碑。我们准备深入野人山,那也是几万远征军的葬身地。当年由大学从戎的诗人穆旦,九死一生地爬出野人山后留下过一首《森林之魅》: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沒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颠簸在缅北荒野的越野车上,我心里一直回荡着穆旦的诗句。一轮夕阳正在缓慢坠落,突然一个歌名蹦出来,我掏出笔来疾速记下,几行歌词已随泪水涌出。《缅甸斜阳不懂我的忧伤》:
  “像是见过你兄弟
  那一年
  全世界的雨泼洒你
  全中国的苦压着你
  从此一去千万里
  陌生的土地
  故国与你
  只能相互在梦里
  缅甸斜阳不懂我的忧伤
  野人山在哪里
  捧一把埋过你的缅甸的土
  带着你带着你
  回去回去回去
  回家去。”
  40年前的1977年寒冬,我在陕西三原插队当知青。赶上恢复高考,全国数百万人一同走向考场,考毕又散入各自的归宿。我一人寂寥地从空旷的黄昏田野上走回生产队,心绪沉沉。突然,觉得身后像有谁在望,我转过身去,发现一轮浑圆的夕阳。


  我从未见过夕阳那般巨大,那般无遮无掩地静垂于地平线上,我只觉心头一热。许多年后再回望,原来那时正是国家的,也是我生命的转折点。苦难冻结的土地正在复苏,其实,只在一步之间,远方并不远。
  夕阳洒落在每一代人身上。每一代人都能看到启示。
其他文献
小区北边有一条长长的甬道,四周被大树包围,柳树、杉树、杨树、梧桐树……一棵棵浓荫匝地,把甬道装点成秘境一般的所在。这几日,不远处的荒坡上,有一株丁香开了,肥绿的叶子簇拥着一丛丛白花,是绢白色,比纯白更加耐人寻味。每天黄昏经过那里,我脑海中总会无端地冒出一句诗:“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花期长,一直开着,自顾自地,也看不出寂寞来。今天微雨,早晨买菜的时候,我又拐到盲道上疾行一段。雨中的丁香更好看了
期刊
我办公室对面有栖息在屋顶上的海鸥。  海鸥栖息在屋顶。在雨里,海鸥仿佛根本就察觉不到在下雨,它只是伫立在那里,亘古不变。或许,海鸥就是伟大的哲人,伟大得不容冒犯。它停在那里,在屋顶上,那里正在下雨。它伫立于此,好似陷入冥想。  一只海鸥有了孩子。两只灰白的、毛茸茸的、“吱吱”鸣叫的小肉球,那么慌乱、无助。它们左右摇晃着,试图越过砖瓦。那瓷砖曾经是红色的。如今,它们鸟粪里所含的石灰质,早已把瓷砖染白
期刊
1922年,青年张友鸾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求学,后因编辑《文学周刊》而崭露头角。  1925年,《世界日报》总编辑张恨水提出辞职。报社经理吴范寰向社长成舍我推荐,可由张友鸾接任。成舍我见张友鸾是个20岁刚出头的青年,不禁疑信参半。加之张恨水经挽留后已答應暂时不走,故而张友鸾到报社上了3天班就被辞退了。  张友鸾一气之下,写了一封信大骂成舍我,说他“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语出《国语·吴语》)
期刊
张千载跟文天祥是同乡好友,从小在一起读书,被老师视为“双璧”。可惜张千载的运气不是很好,当文天祥高中状元、飞黄腾达甚至官至宰相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举人,郁郁不得志。  文天祥知道张千载的才学,想拉他一把,推荐他出来做官。但张千载心气很高,始终没有去见文天祥,一直在家里种田、读书。  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文天祥率军抗元失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北)被俘,一路北上被押解到大都(今北京)
期刊
假如你今天有两件事要做:买一支新钢笔和买上班穿的套装。  在一家文具店,你看到一支不错的笔标价25美元,你正要买,突然记起同样的笔在离这儿15分钟路程的另一家店里,促销价是18美元。怎么办呢?你会为了节省这7美元而多走15分钟的路吗?在这两者之间,很多人表示他们宁可走远路来节省这7美元。  现在你要办第二件事:买衣服。你发现一套做工精细的灰色暗条纹西装,标价455美元。你决定要买时,另一个顾客悄悄
期刊
我认识明月之前,从不相信世上真有如吸尘器般卷吸知识的人。  我是在巴黎见到明月的,后来去欧洲其他城市时,也见过她——当然,我是去异地旅游,她是在异地上课。明月是我见过最勤谨的学生:她在巴黎上课,在佛罗伦萨上课,在东京上课,在北京上课,在波尔多上课,在马赛上课……明月在世界各地上课。暑期其他学生出游时,她报短期班,抱着笔记本,端一下眼镜,上课。  去欧洲留学的学生大概都明白,许多人去欧洲读书,除了对
期刊
一位前辈对我说:“文学艺术类的作品,当你欣赏到有一分过人之处时,其实作者已耗了十分的力氣。”这句话听在每位曾经惨淡经营过的作者耳中,一定深以为然。  文学艺事,许多人都能达到某一个水平,但能再突破水平高上一分,这一分谈何容易。就像拔尖争冠的决胜时刻,那略胜的一筹,已耗尽获胜者毕生的功力。围棋国手对决时,能胜半目就好;短跑选手对决时,能胜百分之一秒就好,所谓“射较一镞,弈角一着”,胜人之处并不在多。
期刊
阿标叔是我老家的花匠,年纪比阿荣伯小十几岁,他们都是非常疼爱我的长辈。阿荣伯信佛,阿标叔信耶稣。  每到礼拜天,阿标叔就放下所有工作,捧着《圣经》去附近的教堂做礼拜去了,这是最令阿荣伯不高兴的。  有一次,阿标叔从教堂回来,坐在一张藤椅上专心致志地读《圣经》,连我母亲喊他帮忙扫地都不动。他认真地说:“今天是安息日,只能给上帝工作,凡间的事是不能做的。”母亲笑了笑,也不勉强。阿荣伯说话了:“你看,信
期刊
一  二月伊始,凝重的气流在空中盘旋了三日,雾笼罩着整个小镇。二月的风时常令人颓丧消沉。  昨天下午,有消息称今早附近地区会发生骚乱。傍晚时分,军队部署好行动计划以后,便开始集体休整。  童年的记忆突然拉开帷幕——家乡所在的宁静村庄,东边是辽阔无垠的田野,西边是怀抱落日的绵延群山。不远处有一条崎岖的山路,我和弟弟曾在这儿嬉笑打闹;还有家门口那条蜿蜒迂回的河流,我们也曾在那里欢快地戏水……  在我家
期刊
盖勒尔想减肥。他食用某种减肥食品,每天早晨上秤称重。如果发现自己比昨天轻了,他会微微一笑,将结果归功于减肥成功。如果体重增加了,他视之为正常波动,将它忘记。他连续数月生活在这种幻觉中,认为该减肥食品很管用,虽然他的体重其实基本未变。盖勒尔是“确认偏误”的受害者——以一种看似无害的形式。  确认偏误是所有错误思维之父——它倾向于这样诠释新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换句话说,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