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江苏镇江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注重发挥自身优势,采取以点带面、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式,形成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加快推进了镇江经济国际化进程。
经过多年发展,“走出去”已成为镇江开放型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初步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投资目的地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在镇江现有的43家境外投资企业中,设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30家,占总数的近70%。其中,香港12家、美国11家、德国2家、日本2家,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各1家。二是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以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有38家,占到总数的88%,不少民营企业甚至在境外设立超过2家以上的企业。如江苏威信染纺公司在纳米比亚、南非博茨瓦纳共设有4家境外企业,飞达集团也在欧美设立3家境外企业。三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走出去”步伐较快。丹阳五金工具企业在境外设有8家分支机构,镇江工程承包建筑企业在境外也设立了5家分支机构。四是投资方式和范围多样化。在境外投资方式上,采取实物投资的有6家,采取境外收购的有4家,采取技术投资的有1家,其余都是现汇投资。范围涉及贸易、五金工具、工程、机械、食品、纸张等多个行业。五是逐步创建自有品牌。丹阳大亚集团收购美国凯普的“老鹰牌”家具品牌,迅速打开了当地市场。飞达工具集团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注册“飞达”牌商标,销售额逐年上升,知名度越来越高。汤文斌
总结镇江“走出去”的实践经验,加速镇江经济国际化进程,必须要牢牢抓住以下三点:
一、营造良好氛围,强化“走出去”宣传的必要性
一是从规避贸易壁垒入手,明确“走出去”是开辟世界市场通道的迫切需要。突破这些壁垒,可行的途径就是到产品的主营市场投资设厂,或到与发达国家贸易便利的第三国设立加工贸易企业。这样可以避开原产地的限制,绕过高关税及技术壁垒,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
二是从扩大产品销售入手。明确“走出去”是快速便捷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途径。大亚、天工、飞达等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实践证明,在具有一定销售市场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与境外企业合作,可以迅速建立起销售网络,融入销售主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含金量”,为创造国际知名品牌奠定基础。对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或暂时资金不足的企业,可以从设立销售网点、办事处、专卖店人手,逐步做大做强。
三是从利用境外资源入手,明确“走出去”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镇江是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地区,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的情况下,土地、能源、资金、运输等制约因素更加突出,影响项目投入和产能扩张。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发挥本身优势,大胆“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越发展。
二、形成自身特色,注重“走出去”策略的针对性
一是以二产为重点,积极推进境外投资领域多元化。根据镇江市的产业特点,鼓励境外投资以第二产业为主,积极推进一、三产业。重点支持和鼓励全市有比较优势的五金工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到境外投资,特别是将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生产工艺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按照梯度转移规律,到境外开展生产、加工、销售,逐步形成在境外的生产加工基地。
二是以外贸出口企业为先导。促进境外投资渠道多元化。充分利用全市1185家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这一有利资源,充分发挥外贸出口企业具有的市场在外的优势、国际经贸人才的优势和对外经贸合作经验的优势,引导企业在境外设立生产企业或销售公司。目前镇江市已有不少外贸出口企业在境外产品销售地和原材料来源地投资兴办了加工企业和销售公司,有的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他们是镇江市率先走出去的“主力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力。促进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近年来,镇江市民营企业发展加快,逐步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在现有43家境外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有38家,成为境外投资的主体。全市境外投资呈现出国有、民营和外企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态势。
四是以境外加工贸易为龙头。实现境外投资方式多元化。根据“走出去”企业的实力和条件,确立以境外加工贸易为龙头,指导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
三、充分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走出去”的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走出去”战略协调指导机构,研究制定促进“走出去”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有条件、有实力的各类企业,将“走出去”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各种贸易壁垒的重要策略,抓紧制订“走出去”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加强协作,完善协调机制;加强与各国驻华使领馆商务处、省市驻海外代表处、外国驻华商务机构、跨国中介组织和投资促进机构的联系,拓宽信息渠道。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建立财政扶持体系。设立“走出去”的专项配套资金。从技术创新、带动出口、工程保函等各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和激励,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积极争取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国家各类优惠政策,特别是申请国家“境外投资专项贷款”、“境外加工贸易周转资金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和江苏省“境外加工贸易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境外加工贸易投资贷款贴息”等各项政策性资金支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主动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险业务。对符合境外加工贸易条件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发放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采取多种信贷方式和手段支持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
三是强化服务指导。提高“走出去”审批服务效能。要简化境外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核准程序,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加强“走出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合作办学、“产学研”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跨国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国际经营管理人才,积极组织“走出去”专项国际人才交流,大力吸引国内外“走出去”高层次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成立境外投资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资信息、政策咨询,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外汇管理部门要为境外投资企业在对外担保、境内外融资、跨境资金流动等方面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要为境外投资企业和境外工程承包企业提供通关便利。
(本栏目策划、编辑:杨伯显)
经过多年发展,“走出去”已成为镇江开放型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初步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投资目的地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在镇江现有的43家境外投资企业中,设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30家,占总数的近70%。其中,香港12家、美国11家、德国2家、日本2家,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各1家。二是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以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有38家,占到总数的88%,不少民营企业甚至在境外设立超过2家以上的企业。如江苏威信染纺公司在纳米比亚、南非博茨瓦纳共设有4家境外企业,飞达集团也在欧美设立3家境外企业。三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走出去”步伐较快。丹阳五金工具企业在境外设有8家分支机构,镇江工程承包建筑企业在境外也设立了5家分支机构。四是投资方式和范围多样化。在境外投资方式上,采取实物投资的有6家,采取境外收购的有4家,采取技术投资的有1家,其余都是现汇投资。范围涉及贸易、五金工具、工程、机械、食品、纸张等多个行业。五是逐步创建自有品牌。丹阳大亚集团收购美国凯普的“老鹰牌”家具品牌,迅速打开了当地市场。飞达工具集团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注册“飞达”牌商标,销售额逐年上升,知名度越来越高。汤文斌
总结镇江“走出去”的实践经验,加速镇江经济国际化进程,必须要牢牢抓住以下三点:
一、营造良好氛围,强化“走出去”宣传的必要性
一是从规避贸易壁垒入手,明确“走出去”是开辟世界市场通道的迫切需要。突破这些壁垒,可行的途径就是到产品的主营市场投资设厂,或到与发达国家贸易便利的第三国设立加工贸易企业。这样可以避开原产地的限制,绕过高关税及技术壁垒,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
二是从扩大产品销售入手。明确“走出去”是快速便捷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途径。大亚、天工、飞达等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实践证明,在具有一定销售市场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与境外企业合作,可以迅速建立起销售网络,融入销售主渠道,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含金量”,为创造国际知名品牌奠定基础。对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或暂时资金不足的企业,可以从设立销售网点、办事处、专卖店人手,逐步做大做强。
三是从利用境外资源入手,明确“走出去”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镇江是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地区,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的情况下,土地、能源、资金、运输等制约因素更加突出,影响项目投入和产能扩张。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发挥本身优势,大胆“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越发展。
二、形成自身特色,注重“走出去”策略的针对性
一是以二产为重点,积极推进境外投资领域多元化。根据镇江市的产业特点,鼓励境外投资以第二产业为主,积极推进一、三产业。重点支持和鼓励全市有比较优势的五金工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到境外投资,特别是将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生产工艺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按照梯度转移规律,到境外开展生产、加工、销售,逐步形成在境外的生产加工基地。
二是以外贸出口企业为先导。促进境外投资渠道多元化。充分利用全市1185家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这一有利资源,充分发挥外贸出口企业具有的市场在外的优势、国际经贸人才的优势和对外经贸合作经验的优势,引导企业在境外设立生产企业或销售公司。目前镇江市已有不少外贸出口企业在境外产品销售地和原材料来源地投资兴办了加工企业和销售公司,有的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他们是镇江市率先走出去的“主力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力。促进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近年来,镇江市民营企业发展加快,逐步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在现有43家境外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有38家,成为境外投资的主体。全市境外投资呈现出国有、民营和外企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态势。
四是以境外加工贸易为龙头。实现境外投资方式多元化。根据“走出去”企业的实力和条件,确立以境外加工贸易为龙头,指导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
三、充分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走出去”的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走出去”战略协调指导机构,研究制定促进“走出去”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有条件、有实力的各类企业,将“走出去”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各种贸易壁垒的重要策略,抓紧制订“走出去”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加强协作,完善协调机制;加强与各国驻华使领馆商务处、省市驻海外代表处、外国驻华商务机构、跨国中介组织和投资促进机构的联系,拓宽信息渠道。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建立财政扶持体系。设立“走出去”的专项配套资金。从技术创新、带动出口、工程保函等各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和激励,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积极争取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国家各类优惠政策,特别是申请国家“境外投资专项贷款”、“境外加工贸易周转资金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和江苏省“境外加工贸易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境外加工贸易投资贷款贴息”等各项政策性资金支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主动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保险业务。对符合境外加工贸易条件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发放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采取多种信贷方式和手段支持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
三是强化服务指导。提高“走出去”审批服务效能。要简化境外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核准程序,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加强“走出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合作办学、“产学研”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跨国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国际经营管理人才,积极组织“走出去”专项国际人才交流,大力吸引国内外“走出去”高层次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成立境外投资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资信息、政策咨询,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外汇管理部门要为境外投资企业在对外担保、境内外融资、跨境资金流动等方面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要为境外投资企业和境外工程承包企业提供通关便利。
(本栏目策划、编辑:杨伯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