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好,日本!
飞机在仙台缓缓降落,外面下着雨,雨珠在舷窗上变成了一条条的裂纹,把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分解得支离破碎。广播里播着陌生的日语,但工作人员那礼貌、认真的态度,夹杂着生疏的汉语和英语,让人颇感亲切。
出了机场,上了大巴,因为时间原因,错过日本百大名城中的仙台城,直接出发去旅馆,反而给这紧张的旅途增添了一丝闲适。
晚餐是在马路边的休息站解决的。
我们是最后的客人,精心煎过、炸过、煮过、蒸过的饺子摆在餐盘上等待着我们进门的那一刻惊喜地叫出声来,还留有余温,几个服务员姐姐躲在暖帘后面笑。老妈的餐盆里少了种煎的饺子皮,其中一个姐姐小碎步走过来,用一口流利的日语加上几句“对不起”向老妈解释,老妈充当我们的翻译,说是还没有准备好,待会儿再给客人端上来。刚说完,那个姐姐便端来一个精致的小碗,里面放着煎好的饺子皮,我们相视一笑……
我们入住的小旅馆,房间大小虽然是国内的一半,但是设施齐全。随处都能见到的便利店24小时开着门,真是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大鸟居
来到明治神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鸟居。那一人都抱不过来的树木,听导游介绍有1500年的树龄,很是庄严地竖立着,略有些青色,有些黑色,有些棕色。本应有着淡淡的清香,但在时间长河中,这清香也随着往事烟消云散了,走近用手慢慢抚摩,光滑得如丝绸般悄悄滑过手指。我抬头看看它,不知该形容它是少女还是老婆婆。
很难想象大鸟居这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森林都是人工的。植物学家按东京的气候环境在这里种植了椎树、橡树、楠树等常绿阔叶树,期待它们百年后会成长为壮观的自然林。
阳光在林间投下点点光斑,白色鹅卵石铺成的小道反射的闪亮点营造出一种幽深禅意的气氛。突然想起了《萤火之森》里废弃的神社,踏着长满青苔的神社台阶,一级一级地上去,带着狐狸面具的银发少年早就已经在最顶端的台阶上,坐着等我。大鸟居后面也是一片森林。这片森林仿佛把两个次元的大门连接起来了。
忍野村
巴士在远远的停车场停下,我们一路走进忍野村。
天气不是太好,灰蒙蒙又厚重的云层,像出嫁时新娘子的面纱,把那顶着雪帽的富士山秀丽的面孔遮盖了,但一路上日本乡间悠闲自在的气氛是怎么也遮盖不了的。街头,有摆起小摊的当地村民,却从来不叫卖,神态安然,或是亲切地和游客打招呼,或是低头做自己的事;房角,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绿色,或者是挂上一串风铃,叮叮当当地迎风唱歌,在闷热的天气中竟凉快了些。
转个弯,一池碧绿的泉水,倒映着湖面上的小亭子,湖底的水草一簇一簇地聚在一起,像一幅水粉画似的,晕染出了湖底下的另一个神奇世界,“水天一色”,我想起了《大魚海棠》中的那个奇幻的世界。
目光越过小桥,眼前豁然开朗,也不算是很大的湖,就像一颗蓝宝石被周围的一圈绿带包裹着,还有好几尾金黄色和黑色的小鱼在其中自由穿梭,是要制造生命的星空吗?
绕过一圈食品商店,便到了居中的底无池。凭栏观望,仿佛就像个小池塘似的,眼见不为实,这个池有8米深,池中游着数不清的金色、黑色小鱼,似乎被缠上了一圈圈的黑底金边丝带,再加上“人面鱼”的传说,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
富士山
只有你登上山,才知道“一览众山小”的诗情画意。对于3775.63米的富士山也是这样。
乘车来到了五合目——相当于半山腰的位置,便是巴士所能及的最高高度了,听够了一路的啾唧鸟声,看够了一路的碧绿林色,突然投入到人潮中,有点喧嚷。起风了,细雨就一层一层地吹过,像沙漠中的沙被风吹起,飘过一个又一个山丘,但这儿的雨,比沙来得温柔。
天边出现了一片云海,在细雨中虽然看不清那一片“海洋”和“海洋”下的陆地,但我见过富士山晴天时的图片:阳光一片明媚,放眼望去,都是一片棉花似的白云,柔柔的,铺满了整个眼界。好不容易,目力所及处出现了一圈靛蓝色的群山,把整个云海都给包围住了。视线慢慢向上移,仍有丝丝白云像撕扯下来的棉花糖,粘在群山的“嘴”上。抬头看,天空一片蔚蓝。
■
清水寺
最后一天的早上,我们来到了清水寺。
绕过一个转角,由下而上的一条狭窄又古色古香的街道,直通向尽头一座大红色的飞檐建筑。老巷子的风,轻飘飘地扫过潮湿的石板小路,刚刚还下着小雨,雨珠连着串儿似的,淅淅沥沥挂在街角的屋檐上,滴答——滴答,落入石砖缝内的青苔上。高低不平的黛色瓦片屋檐,两旁小店的琳琅满目商品,还有如潮的人流,让我想起《城南旧事》中那老北京的旧巷子。寺庙靠山而建,我靠在庙前的木栏杆上,眺望山间。背后突然响起一阵敲钟声,沉厚悠长,仿佛是一位前世的故友,踏过时空的阻隔,前来相见。
过了一会儿,气温升高了,阳光也洒下来了,是钟声引来的故友又拨开云雾回去了吗?我们沿着路标继续往前走,渐渐进了山。
阳光似黏人的小猫,越过了漫长的时空来到地球,还要钻入树叶中,变成一条条光束悦动在沙沙的林间。地球上的生命真是神奇,高楼大厦带不来的清凉舒适,在这个大树底下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太阳投下的影子黑影斑驳,在微风中极富动感,仿佛整个世界都随着摇摆起来了。闭眼静听,一只只飞舞的小麻雀,do——re——mi,听音即可判断出它们所在的位置。这里若只有山,没有水的话,山必定会孤独吧?看,竹子栅栏是最好的导游,不用说那著名的音羽瀑布,就是简简单单一潭道边的绿水就足够动人心弦了。水里时而暗潮涌动,水面漾起条条波斑,时而平静似镜,倒映出另一个奇妙世界。水面上拂着些松柏,与柳树不同,它们更加含羞,甚至连接触水面都不太好意思……
■
艺妓区
进了祗园,这个著名的艺妓区,世界仿佛一下子静了下来。这里没有车辆,只有羊肠小道、参天大树、道旁酒家。日本的房子大多矮小可爱,明明是一层楼的建筑,却比我高不了多少,周围一圈栅栏确实可爱,全是用竹子做的,栅栏外的竹子和小草也迫不及待地攀上了篱笆。这是一个酒家,进门处的屋顶上也懒洋洋地趴着些青苔,或许正在一边打量着我们一边打着哈欠,屋檐下挂着一盏纸制的灯笼和一盏白色的灯,垂着的暖帘上用毛笔工整地写着酒家的名字,再下面就是看似杂乱无章的碎石块铺成的道路延伸到里面,被暖帘遮住了清秀面容……
运气还真是不错,碰到了艺妓。
听导游说,现在的艺妓已经很少,大概只有1000位,而100年前这个数字为8万。眼前的三位姐姐脸涂得雪白,点缀着猩红的嘴唇,黝黑略带些红色的眉毛和眼角略红的眼睛,发髻处留着自然的皮肤色,宛若一个精心雕琢的人偶。她们梳着日本传统的发髻,带着繁复华丽的发饰,身着华丽的和服,足蹬着厚重的木屐,很是优雅地撑着一把碎花伞。大部分人不熟悉艺妓,其实“艺”才是主体,“妓”不过是辅助,她们就好像少林寺的习武者一样,从小便开始学习各种歌舞乐器,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少林寺的习武者、和尚们,那又何尝不能正确看待艺妓们呢?艺妓也是一种职业,也应该受到尊敬。尽管艺妓艺术与世界众多文化一样,不得不面对走向没落的命运,但它仍然是京都的象征,是日本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
时间胶囊
大阪城到处都是梅树、樱花树、枫树、柳树等,一月中旬至三月上旬是梅花的舞台,而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的主角就变成了樱花,还好,错过了这些美丽,还有一棵在大阪城公园中央树立着的大柳树,风起,咔擦,这些柳条定格成了大阪城最好的相框。
公园中间还有一块圆形不锈钢的突起,说是“时间胶囊”,这样奇幻的名字,还只有在《哆啦A梦》里听到过。
为纪念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的日本世界博览会,每日新闻社和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联合制作了内容相同的两个时代文物密藏容器,并将其埋入了地下15米深处。
我们坚信世界会永远和平与幸福,为此将时代文物密藏容器留给5000年后的人类。在此,希望后世的人们在每个世纪之初打开上部的容器,并在6970年打开下部的容器。
这是摘录于“时间胶囊”旁边的告示牌上的一段文字。
“时间胶囊”于1971年埋下,原来那时的人们就有如此情趣。经常看见动漫里的人物在长大后某个约定的时间,去挖小时候大家一起埋下的东西,这个道理和中国的女儿红酒不是一样的吗?都是为了纪念过去的我们。
飞机在仙台缓缓降落,外面下着雨,雨珠在舷窗上变成了一条条的裂纹,把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分解得支离破碎。广播里播着陌生的日语,但工作人员那礼貌、认真的态度,夹杂着生疏的汉语和英语,让人颇感亲切。
出了机场,上了大巴,因为时间原因,错过日本百大名城中的仙台城,直接出发去旅馆,反而给这紧张的旅途增添了一丝闲适。
晚餐是在马路边的休息站解决的。
我们是最后的客人,精心煎过、炸过、煮过、蒸过的饺子摆在餐盘上等待着我们进门的那一刻惊喜地叫出声来,还留有余温,几个服务员姐姐躲在暖帘后面笑。老妈的餐盆里少了种煎的饺子皮,其中一个姐姐小碎步走过来,用一口流利的日语加上几句“对不起”向老妈解释,老妈充当我们的翻译,说是还没有准备好,待会儿再给客人端上来。刚说完,那个姐姐便端来一个精致的小碗,里面放着煎好的饺子皮,我们相视一笑……
我们入住的小旅馆,房间大小虽然是国内的一半,但是设施齐全。随处都能见到的便利店24小时开着门,真是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大鸟居
来到明治神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鸟居。那一人都抱不过来的树木,听导游介绍有1500年的树龄,很是庄严地竖立着,略有些青色,有些黑色,有些棕色。本应有着淡淡的清香,但在时间长河中,这清香也随着往事烟消云散了,走近用手慢慢抚摩,光滑得如丝绸般悄悄滑过手指。我抬头看看它,不知该形容它是少女还是老婆婆。
很难想象大鸟居这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森林都是人工的。植物学家按东京的气候环境在这里种植了椎树、橡树、楠树等常绿阔叶树,期待它们百年后会成长为壮观的自然林。
阳光在林间投下点点光斑,白色鹅卵石铺成的小道反射的闪亮点营造出一种幽深禅意的气氛。突然想起了《萤火之森》里废弃的神社,踏着长满青苔的神社台阶,一级一级地上去,带着狐狸面具的银发少年早就已经在最顶端的台阶上,坐着等我。大鸟居后面也是一片森林。这片森林仿佛把两个次元的大门连接起来了。
忍野村
巴士在远远的停车场停下,我们一路走进忍野村。
天气不是太好,灰蒙蒙又厚重的云层,像出嫁时新娘子的面纱,把那顶着雪帽的富士山秀丽的面孔遮盖了,但一路上日本乡间悠闲自在的气氛是怎么也遮盖不了的。街头,有摆起小摊的当地村民,却从来不叫卖,神态安然,或是亲切地和游客打招呼,或是低头做自己的事;房角,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绿色,或者是挂上一串风铃,叮叮当当地迎风唱歌,在闷热的天气中竟凉快了些。
转个弯,一池碧绿的泉水,倒映着湖面上的小亭子,湖底的水草一簇一簇地聚在一起,像一幅水粉画似的,晕染出了湖底下的另一个神奇世界,“水天一色”,我想起了《大魚海棠》中的那个奇幻的世界。
目光越过小桥,眼前豁然开朗,也不算是很大的湖,就像一颗蓝宝石被周围的一圈绿带包裹着,还有好几尾金黄色和黑色的小鱼在其中自由穿梭,是要制造生命的星空吗?
绕过一圈食品商店,便到了居中的底无池。凭栏观望,仿佛就像个小池塘似的,眼见不为实,这个池有8米深,池中游着数不清的金色、黑色小鱼,似乎被缠上了一圈圈的黑底金边丝带,再加上“人面鱼”的传说,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
富士山
只有你登上山,才知道“一览众山小”的诗情画意。对于3775.63米的富士山也是这样。
乘车来到了五合目——相当于半山腰的位置,便是巴士所能及的最高高度了,听够了一路的啾唧鸟声,看够了一路的碧绿林色,突然投入到人潮中,有点喧嚷。起风了,细雨就一层一层地吹过,像沙漠中的沙被风吹起,飘过一个又一个山丘,但这儿的雨,比沙来得温柔。
天边出现了一片云海,在细雨中虽然看不清那一片“海洋”和“海洋”下的陆地,但我见过富士山晴天时的图片:阳光一片明媚,放眼望去,都是一片棉花似的白云,柔柔的,铺满了整个眼界。好不容易,目力所及处出现了一圈靛蓝色的群山,把整个云海都给包围住了。视线慢慢向上移,仍有丝丝白云像撕扯下来的棉花糖,粘在群山的“嘴”上。抬头看,天空一片蔚蓝。
■
清水寺
最后一天的早上,我们来到了清水寺。
绕过一个转角,由下而上的一条狭窄又古色古香的街道,直通向尽头一座大红色的飞檐建筑。老巷子的风,轻飘飘地扫过潮湿的石板小路,刚刚还下着小雨,雨珠连着串儿似的,淅淅沥沥挂在街角的屋檐上,滴答——滴答,落入石砖缝内的青苔上。高低不平的黛色瓦片屋檐,两旁小店的琳琅满目商品,还有如潮的人流,让我想起《城南旧事》中那老北京的旧巷子。寺庙靠山而建,我靠在庙前的木栏杆上,眺望山间。背后突然响起一阵敲钟声,沉厚悠长,仿佛是一位前世的故友,踏过时空的阻隔,前来相见。
过了一会儿,气温升高了,阳光也洒下来了,是钟声引来的故友又拨开云雾回去了吗?我们沿着路标继续往前走,渐渐进了山。
阳光似黏人的小猫,越过了漫长的时空来到地球,还要钻入树叶中,变成一条条光束悦动在沙沙的林间。地球上的生命真是神奇,高楼大厦带不来的清凉舒适,在这个大树底下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太阳投下的影子黑影斑驳,在微风中极富动感,仿佛整个世界都随着摇摆起来了。闭眼静听,一只只飞舞的小麻雀,do——re——mi,听音即可判断出它们所在的位置。这里若只有山,没有水的话,山必定会孤独吧?看,竹子栅栏是最好的导游,不用说那著名的音羽瀑布,就是简简单单一潭道边的绿水就足够动人心弦了。水里时而暗潮涌动,水面漾起条条波斑,时而平静似镜,倒映出另一个奇妙世界。水面上拂着些松柏,与柳树不同,它们更加含羞,甚至连接触水面都不太好意思……
■
艺妓区
进了祗园,这个著名的艺妓区,世界仿佛一下子静了下来。这里没有车辆,只有羊肠小道、参天大树、道旁酒家。日本的房子大多矮小可爱,明明是一层楼的建筑,却比我高不了多少,周围一圈栅栏确实可爱,全是用竹子做的,栅栏外的竹子和小草也迫不及待地攀上了篱笆。这是一个酒家,进门处的屋顶上也懒洋洋地趴着些青苔,或许正在一边打量着我们一边打着哈欠,屋檐下挂着一盏纸制的灯笼和一盏白色的灯,垂着的暖帘上用毛笔工整地写着酒家的名字,再下面就是看似杂乱无章的碎石块铺成的道路延伸到里面,被暖帘遮住了清秀面容……
运气还真是不错,碰到了艺妓。
听导游说,现在的艺妓已经很少,大概只有1000位,而100年前这个数字为8万。眼前的三位姐姐脸涂得雪白,点缀着猩红的嘴唇,黝黑略带些红色的眉毛和眼角略红的眼睛,发髻处留着自然的皮肤色,宛若一个精心雕琢的人偶。她们梳着日本传统的发髻,带着繁复华丽的发饰,身着华丽的和服,足蹬着厚重的木屐,很是优雅地撑着一把碎花伞。大部分人不熟悉艺妓,其实“艺”才是主体,“妓”不过是辅助,她们就好像少林寺的习武者一样,从小便开始学习各种歌舞乐器,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少林寺的习武者、和尚们,那又何尝不能正确看待艺妓们呢?艺妓也是一种职业,也应该受到尊敬。尽管艺妓艺术与世界众多文化一样,不得不面对走向没落的命运,但它仍然是京都的象征,是日本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
时间胶囊
大阪城到处都是梅树、樱花树、枫树、柳树等,一月中旬至三月上旬是梅花的舞台,而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的主角就变成了樱花,还好,错过了这些美丽,还有一棵在大阪城公园中央树立着的大柳树,风起,咔擦,这些柳条定格成了大阪城最好的相框。
公园中间还有一块圆形不锈钢的突起,说是“时间胶囊”,这样奇幻的名字,还只有在《哆啦A梦》里听到过。
为纪念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的日本世界博览会,每日新闻社和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联合制作了内容相同的两个时代文物密藏容器,并将其埋入了地下15米深处。
我们坚信世界会永远和平与幸福,为此将时代文物密藏容器留给5000年后的人类。在此,希望后世的人们在每个世纪之初打开上部的容器,并在6970年打开下部的容器。
这是摘录于“时间胶囊”旁边的告示牌上的一段文字。
“时间胶囊”于1971年埋下,原来那时的人们就有如此情趣。经常看见动漫里的人物在长大后某个约定的时间,去挖小时候大家一起埋下的东西,这个道理和中国的女儿红酒不是一样的吗?都是为了纪念过去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