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厌学是中学生诸多心理障碍中比较普遍而具危害性的问题,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关注。从爱学的视角反过来分析厌学的原因,有自我因素和社会、学校、家庭这些外部因素。根据各因素的内在原因来对症下药,主要针对家长、教师与学生自身因素来矫正厌学问题。
【关键词】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的心理状态,它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和畏惧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要想改变厌学状态,克服厌学情绪,教师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减少厌学现象。
一、中学生厌学症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
现在,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上一些不良活动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 如酒吧、网吧、台球室、棋牌室等,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整天沉溺其中,不思学习。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也不知学些什么,渐渐地开始厌学。
(二)学校方面
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各种外部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厌学的学生大多数不喜欢学校生活。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是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有些学校和老师因为自身的经济待遇和政治荣誉,分快慢班教学,忽视差生的心理感受,抓住少数放弃多数。频繁的考试,加上考试排名次,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厌学。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方面
在特殊的职业环境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已有制度的维护着,教师的思想总是保守的,落后于时代的。这与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充满活力的中学生本身就是对立的,如果不注重改变自身认识,与时俱进,师生间的代沟就会越来越大,对立情绪随之日益加深。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压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强迫学习,滥用惩罚,束缚了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难度与孩子的能力不相吻合,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积极性未予以应有的尊重,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对学生缺少关心和爱抚。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这会使学生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加入厌学的群体。
(四)家庭教育方面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只看分数,不重实际潜能的开发,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一旦孩子的学习稍不如愿,或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因而迁怒于学习。有些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创设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给孩子报这个提优班,那个补差班,学习上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却偏偏忽视了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有些家长有意无意的向孩子灌输重钱轻学的思想,久而久之,孩子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二、纠正中学生的厌学心理的策略
(一)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家长和老师要形成合力教育,不要互相抵制。家长首先要重视学校及老师的工作,服从学校、老师的教学计划,不要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其次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多和孩子以及学校进行沟通交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点滴做起,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三 )创建优良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知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多方面。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总之,消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教育改革,改变考评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学生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的心理状态,它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和畏惧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要想改变厌学状态,克服厌学情绪,教师必须对学生厌学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减少厌学现象。
一、中学生厌学症产生的原因
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
现在,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上一些不良活动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 如酒吧、网吧、台球室、棋牌室等,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整天沉溺其中,不思学习。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也不知学些什么,渐渐地开始厌学。
(二)学校方面
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各种外部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厌学的学生大多数不喜欢学校生活。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是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有些学校和老师因为自身的经济待遇和政治荣誉,分快慢班教学,忽视差生的心理感受,抓住少数放弃多数。频繁的考试,加上考试排名次,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难以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厌学。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方面
在特殊的职业环境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已有制度的维护着,教师的思想总是保守的,落后于时代的。这与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充满活力的中学生本身就是对立的,如果不注重改变自身认识,与时俱进,师生间的代沟就会越来越大,对立情绪随之日益加深。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压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强迫学习,滥用惩罚,束缚了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难度与孩子的能力不相吻合,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积极性未予以应有的尊重,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对学生缺少关心和爱抚。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这会使学生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加入厌学的群体。
(四)家庭教育方面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只看分数,不重实际潜能的开发,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一旦孩子的学习稍不如愿,或没有达到期望的目标,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的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因而迁怒于学习。有些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创设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给孩子报这个提优班,那个补差班,学习上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却偏偏忽视了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有些家长有意无意的向孩子灌输重钱轻学的思想,久而久之,孩子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二、纠正中学生的厌学心理的策略
(一)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家长和老师要形成合力教育,不要互相抵制。家长首先要重视学校及老师的工作,服从学校、老师的教学计划,不要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其次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多和孩子以及学校进行沟通交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点滴做起,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三 )创建优良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知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多方面。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总之,消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教育改革,改变考评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学生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