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素细胞研究的进展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heroad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黑素细胞(Melanocyte 简称MC)起源于胚胎神经嵴,在胚胎发 育第7周进入表皮。在胚胎移行中,有少数成黑素细胞(Melanoblast 简称MB)中途停滞或转 化为无黑素静止的黑素细胞〔1,2〕,胚胎时期的黑素细胞不合成黑素。阴部和乳头 部的色素沉着是由于母体内对皮肤的特异性类固醇刺激的结果。移行入表皮的黑素细胞最终 定居在基底膜上,每一个黑素细胞与其毗邻约36个角朊细胞(Keratinocyte 简称KC)在形态 和功能上密切关联构成"表皮黑素单元"。近年来对黑素细胞的生长、分化、移行、信号转 导及与其它细胞的关系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1  黑素细胞储库
  在胚胎发育中,停滞或迷失的黑素细胞看起来无意义,但最近研究发现毛囊外毛 根鞘静止黑素细胞能从外毛根鞘重新移行到脱色区表皮,积极参与白癜风色素脱失斑复色, 黑素细胞从无活性状态慢慢成熟为有活性状态〔3〕。因此,有人提出:毛囊附近真 皮内是否有一个成黑素细胞库? Ortonne〔4〕等对4例白癜风患者采用光化学疗法(PU VA)治疗后,发现皮损区色素恢复,且首先出现在毛囊开口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色素恢复 斑中心的毛囊下部及边缘的表皮中可能存在着肥大的黑素细胞,这些黑素细胞有丝分裂消失 ,活性高,该作者认为毛囊中可能存在着黑素细胞储库。Arrunategui〔5〕等用毛囊 下1/3段作自体移植治疗白癜风,35%的毛囊周围黑素形成。他也认为毛囊下1/3处存在着黑 素细胞储库。这些事实表明皮肤表皮的黑素细胞在某种条件下可相互补充或转化。
  2 黑素细胞与角朊细胞
  Gordon〔6〕发现体外培养的角朊细胞能释放一些因子,刺激黑素细胞和树 突生长以及黑素的合成。经过超微过滤,证明近一半促黑素细胞生长,促树突生长及促黑素 合成因子为低分子,高分子仅刺激黑素细胞生长。Boyce〔7〕研究则认为表皮是一个 内分泌器官,许多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都可由角朊细胞产生。表皮的角朊细胞以旁分泌方式 调节黑素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角朊细胞可释放一些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前列腺素F2(PGF2)、白介素1(IL-1)、干细胞因子(SCF)、白三烯B4等调节黑素细胞生 长,树突形成和黑素生成。Rook〔8〕研究表明表皮黑素细胞的位置和分化受角朊细 胞影响,无角朊细胞培养的黑素细胞不活跃,只有与角朊细胞发生直接联系时才变成树突状 。Stierner〔9〕对21例健康病人行紫外线照射,发现照射部位和非照射部位皮肤黑 素细胞均明显增殖,认为紫外线为一外源性刺激细胞分裂因素。Imokawa〔10〕研究 发现中波紫外线可使角朊细胞分泌内皮素-1、IL-1a增加,它们是与中波紫外线相关的黑素 细胞激活过程中的主要细胞因子。用ELISA法发现长波紫外线照射后人角朊细胞介质中IL-6 、IL-8、GM-CSF(粒/巨细胞集落因子)明显增加,该介质可引起培养人的黑素细胞DNA合成显 著增加。用抗GM-CSF抗体可抑制这种作用,说明角朊细胞分泌的GM-CSF在维持表皮黑素细胞 增殖和长波紫外线引起的色素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3 黑素细胞移行的分子机制
  1994年,Herlyn〔11〕提出黑素细胞可能存在一个由未分化基底层角朊细 胞、角朊细胞衍生细胞因子、基底膜成分、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ECM)等多种因素构 成的特定复杂的微环境中,其增殖、移行、存活、黑素形成等行为可能受到这一局部微环境 多种细胞或分子水平的调节。
  KIT基因编码一种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蛋白。c-kit基因在胚胎移行的成黑素细胞高度表 达,直到成黑素细胞在皮肤定植发育,成人正常黑素细胞也有一定水平c-kit基因表达。c-k it基因突变主要影响KIT受体胞内ATP结合区,使受体自身特定区域酪氨酸的磷酸化障碍,阻 断信息传递。同时与细胞生长、分化、移行、存活有关的功能蛋白磷酸化也可能障碍。Spri tz〔12〕等用人工合成KIT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在体外与正常人MC共同孵育,结果 是该反义DNA链能显著抑制MC增殖。Norris〔13〕等人发现正常成人黑素细胞也有一 定水平kit基因表达。这可能与保持正常黑素细胞缓慢分裂潜能有关,kit表达减少很可能会 导致黑素细胞生存缺陷,成为白癜风皮损黑素细胞丢失一个主要原因。
  SCF(肥大细胞生长因子或干细胞因子)在胚胎期由皮肤成纤维细胞(Fb)表达产生,SCF作用具 有多效应,延长细胞存活时间,影响细胞骨架装配,通过调节黑素细胞表面整合素表达与整 合素受体亲合力来调控黑素细胞在细胞外基质配基上的粘附与移行。除直接调节黑素细胞整 合素表达外,SCF还能通过影响其Kit配基酪氨酸激酶活性来调节对整合素亚单位翻译后的磷 酸化,改变整合素受体亲合力〔14〕。
  整合素是细胞粘除分子中一个复杂家族。整合素参与黑素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动态粘着以及 诱导细胞骨架装配与拆卸,与黑素细胞扩展移行密切相关。增殖态黑素细胞对基底膜粘附减 低,而对纤维粘连蛋白(FN)粘连增加,黑素细胞很容易自基底膜游离并在纤维粘连蛋白表面 移行参与伤口愈合后皮肤色素恢复〔15〕。Zambruno〔16〕发现α5β1、
  αvβ3两种整合素对黑素细胞扩展和移行至关重要。
  既往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不仅影响黑素细胞形态和数目,而且对黑素细胞运动以及酪氨酸酶 活性都有显著影响。Morelli〔17〕等在体外系统评估IV型胶原、LN(层粘连蛋白)、F N对黑素细胞运动的影响,发现IV型胶原能增强黑素细胞移行,这种作用可被a2、a3整 联蛋白抗体所阻滞。
  一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可促进黑素细胞迁移。Morelli〔17〕等用金颗粒技术和72 小时时缩显微电影拍摄术,定量分析单个黑素细胞移动,发现白三烯C4和转化生长因子- α是体外人黑素细胞迁移的刺激因子,进一步研究发现黑素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可诱导黑素细 胞的化学激活和化学趋化性,如白三烯C4、bFGF、SCF、内皮素-1、神经生长因子。Horik awa〔18〕认为这些因子通过诱导毛囊外根鞘的黑素细胞增殖和迁移,对治疗白癜风 有效。
  4 与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生成有关的信号转导
  自1982年Eisinger 成功地培养黑素细胞以来,在体外添加天然生长因子肽不但能 促进体外黑素细胞增殖,而且大多数还刺激酪氨酸酶活性,使黑素细胞高度色素化。许多学 者认为这此因子很可能通过黑素细胞表面的相关受体进入细胞内,经下游信号转导来调控相 应靶点,调节黑素细胞增殖和分化。目前对4条信号转导途径研究比较清楚:DAG/PKC(二酯 酰甘油/蛋白激酶C)、NO/cGMP/PKG(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MAPK(丝裂原激活的 蛋白激酶)级联途径和cAMP/PKA(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19,20〕
  4.1 DAG/PKC 有研究表明PKC主要是通过对酪氨酸酶磷酸化或改变酪氨酸酶和酪氨酸酶相 关蛋白-1(TRP-1)的组成型表达来影响黑素生成。DAG/PKC对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节细胞增殖 和生长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PKC还是以TPA(12-0-十四烷酰佛波醇-13醋酸酯)为代表 的佛波酯类化合物主要受体和靶点,TPA与DAG结构相似,取代DAG活化PKC。Mahalingam 〔21〕研究发现经不同佛波酯处理的B16鼠黑素瘤细胞72小时后已检测不到PKC活性,TRP- 1也随之下降,几乎不能检测。
  4.2 NO/cGMP/PKG 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是人类皮肤着色的主要生理刺激,但其对诱导皮 肤黑素生成的分子机制仍未阐明。有资料表明,NO/cGMP/PKG途径与UVB诱导的黑素生成密切 相关〔22〕。NO通过活化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导致胞内cGMP水平升高,使PKG活化 ,PKG通过磷酸化改变靶蛋白分子活性而发挥不同调节功能。Romero Graillet等〔22〕 进一步研究发现4种外源性NO供体均能刺激酪氨酸酶活性,提高合成黑素量,而鸟苷酸环 化酶和PKG抑制剂不但能阻滞NO供体和cGMP类似物这种诱导黑素生成效应,而且还可以阻滞U VB诱导的黑素生成,作者推测黑素生成可能是通过NO/cGMP/PKG途径来介导的。
  4.3 MAPK级联途径 如上所述,许多因子都能促进体外黑素细胞增殖,这些因子都能刺激 同一关键中间产物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2(MAPK2)和转子因子Ca++/cAMP应答元件结 合蛋白,并能通过MAPK级联反应使停滞在G1期黑素细胞进入S期〔19〕。
  MAPK级联反应是转导胞外增殖信号进入胞核的一条重要信号转导途径。已发现黑素细胞对多 个生长因子配体的协同激活信号,主要是通过MAPK激酶的激酶(MAPKKK)/MAPK激酶(MAPKK/ME K)/MAPK(ERK)组成的一条共同通路来转导的〔19〕。经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介导激活
  MAPK是外界信号进入细胞内的主要通导,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是激活MAPK的另一条途径。
  4.4 cAMP/PKA 许多学者如Halaban、Mahalingam、Mengeaud〔19,21,23〕发现几 种能提高胞内cAMP水平的物质如霍乱毒素(CT)、双丁基环磷酸腺苷、8-溴-cAMP、异丁基甲 基黄嘌呤(IBMX)、毛喉素(forskolin)等能促使黑素细胞分裂、诱导黑素生成。毛喉素为腺 苷酸环化酶的激动剂,另外4种为PKA的激动剂,通过不同方式激活cAMP/PKA途径。但加入百 日咳毒素(抑制G蛋白活化剂)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被抑制,cAMP水平降低抑制黑素生成。
  5 结语
  目前,对皮肤及毛囊中黑素细胞以及胚胎发育中的成黑素细胞移行机制和调控问 题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对于遗传性或获得性色素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调整人 们对此类疾病临床治疗方法有重要价值。参考文献
  1 Battyani Z, Xervi L, Hassoun J.et al. Tryosinasegene expressi on in human tissues.Pigment Cell Res.1993;6(6):440
  2 Levine N. Pigmentation and Pigmentary Disorders. Florida:CRC press.199 3:134~144
  3 Cui J, Shen LY,Wang GC.et al. Role of hair follicles in the repigmenta tion of vitiligo. J Invest Dermatol. 1991;97(3):410
  4 Ortonne JP, Macdonald DM,micoud A. et al. PUVA-induced repigmentation of vitiligo:a histochemical (split-DOPA)and ultrastructural study. Br J Dermatol .1979;101(1):1
  5 Arrunategui A, Arroyo C,Garcia L.et al. Melanocyte reservoir in vitili go. Int J Dermatol.1994;33(7):484
  6 Gordon PR, Mansur CP, Gilchrest BA.Regulation of human melanocyte grow th,dendricity, and melanization by keratinocyte derived factors.J Invest Dermato l. 1989;92:565
  7 Boyce ST Epidermis as a secretory tissue. J invest Dermatol.1994;102(1 1):8
  8 Rook A. Texbook of dermatology. 6thed. MiLand:Blackwell, 1998;1756~17 57
  9 Stierner U, Rosdahl I,Augustsson A. et al. UVB irradiation induces mel anocyte increase in both exposed and shielded human skin. J Invest Dermatol.1989 ;92:561
  10 Imokawa G,Higuchi K,Yada Y.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 uergyinduced melanogenic stimulating factor in brownish guinea pig skin. J. Biol . Chem. 1998;273(3):1605
  11 Herlyn M,Shih M. Interaction of melanocytes and melanoma cells with microenvironment. Pigment Cell Res. 1994;7(2):81
  12 Spritz RA, Hol, Strunk KA.Inhibition of proliferation of human melano cytes by KIT antisense oligodeoxynudeotide:implication for human piebaldism and mouse dominant white spotting(W).J Invest Dermatol.1994;Aug103(2):148
  13 Norris A,Todd C, Graham A.et al. The expression of the C-kit receptor by epidermal melanocyte may be reduced. in vitiligo. Br J Dermatol.1996;134(2): 299
  14 Scott G,Ewing J, Ryan D.et al. Stem cell factor regulates human melan ocyte-matrix interactions.Pigment Cell Res.1994;7(1):44
  15 Danen EH.Jansen KF,Klein CE.et al. Loss of adhesion to basement membr ance components but not to keratinocyte in proliferating melanocyte. Euro J Cell Biol.1996;70(1):69
  16 Zambruno G, Marchisio PC, Melchiori A.et al. Expression of integrin r eceptors and their role in adhesion, spreading and migration of normal human mel anocytes.J Cell Sci.1993;105:179
  17 Morelli JG, Yohn JJ,Zekman T.et al. Melanocyte movement in vitro:role of matrix proteins and integrin receptor.J Invest Dermatol. 1993;101(4):605〖ZK )〗
  18 Horikawa T,Norris DA, Yohn JJ.melanocyte mitogens induced both melano cyte chemokinesis and chemotoxis.J Invest Dermatol.1995;104(2):256
  19 Halaban R.Signal transduction in normal and Malignant melanocyte.Pigm ent Cell Res.1994;Apr7(2):89
  20 Russell M,Hoeffler JD.Signal transducton and the regulation of cell g rowth.J Invest Dermatol. 1996;1(2):119
  21 Mahalingam H,Vaughn J, Novotny J.Regulation of melanogenesis in B16 m ouse melanoma cells by protein kinase C.J Cell Physiol.1996;168(3):549
  22 Romero-Graillet C,Aberdam E,Biagoli N.et al. Ultraviolet B radiation acts through the nitric oxide and cGMP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to stimulate melanogenesis in human melanocytes. J Biol Chem.1996;271(45):28052
  23 Mengeaud V,Ortonne JP. Regulation of melanogesis induced by 5-Methoxy psoralen without ultraviolet light in murine melanoma cells.Pigment Cell Res. 1 994;7(4):245
  收稿日期 2000-03-17
  编辑/姜如蓉
  
其他文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替牙期安氏m类错殆畸形13例(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9.5岁,两侧磨牙关系完全近中者8例,偏近中者3例,一侧近中关系另一侧中性关系者2例,前牙关系:反殆11例,对刃殆2例,均能后退至对刃关系。给患儿配戴改良Fankel-Ⅲ矫治器,反 关系解除最短4个月,最长8个月,反 除后逐渐磨改两侧咬合垫以建立良好后牙咬胎關系。总疗程平均10个月。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饰瓷厚度对新型玻璃渗透氧化锆全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规律,探寻基底与饰瓷颜色匹配的方案。方法:采用Vitadur A1pha饰瓷系统,在氧化锆基底上烧结厚度为0.2mm的遮色瓷,根据体瓷厚度(0.6mm、0.8mm、1.Omm、1.2mm、1.4mm)分为。5个实验组:以Vitadur Alpha体瓷制作的无基底的全层瓷片为对照组,采用CIE 1976L*a*b*标准色度系统比较各实
期刊
洪志坚 廖欣翔 林 梅 姜 涛 陈一飞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烧伤整形科 南京210002)  洪志坚 男,1957年生,1988年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摘 要] 目的:对已明确的眉部下垂为特征的病例,施行额颞上提矫正手术,观察临床效果。 方法:对27例确诊者行两侧颞顶部弧形切口的眉上提手术。使颞额部向外上方提拉。 结果:术后10天~14
期刊
汤苏阳 艾玉峰 董兆麟 杨青芳 施新猷  作者单位:汤苏阳、艾玉峰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  董兆麟 西北大学杨青芳 西北工业大学施新猷 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本课题受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资助(715-004-0160)  摘 要 目的:评价生物可降解性材料聚β羟基丁酯在动物体内 的急、慢性全身毒性。方法:参照ISO对医用植入材料的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生物学试验
期刊
随着文刺美容技术的普及和广大爱美人士对文眉(唇)的普遍接受,近年来出现文刺后異物反应与异物肉芽肿的病例逐渐增多。虽发病率目前还无法计算,但初步统计近10年中约有400例有关此类病变的报告,且目前对该类病变的认识不尽一致,现就我科治疗的36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等作初步探讨。
期刊
周雪雪 综述 曾 抗 周冼苡 审校  自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年轻的生理学家班廷发现胰岛素后,糖尿病的治疗有了很好的控制。之后隨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科研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胰岛素除了调节物质代谢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及促修复细胞增殖、分化等作用。国内外诸多学者将胰岛素外用于创面,惊奇地发现胰岛素治疗纽(与不治疗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速度加快。本文就胰岛素促创伤愈合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期刊
鲜红斑痣(naeus telangiectaticus)又称葡萄酒色斑(vort-wine stain,PWS)或火焰痣(naevus flammeus),为常见的皮肤血管性疾病。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尤其好发于面颈部和头皮,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我科开展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鲜红斑痣13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治療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期刊
杨壮群 苏智勇 侯成群 李 延 谭卫明 白岫峰 屠军波  陈红喜  摘 要 目的:治疗上唇双侧裂术后唇鼻畸形。方法:采用下唇带蒂 组织瓣转移整复上唇畸形17例。结果:术后伤口Ⅰ期愈合,外形均获明显改善。结论:采用 此种方法对于双侧上唇裂术后畸形的整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下唇瓣 双侧唇裂术后畸形 整复  REPAIRING SECONDARY DEFORMITIES OF BILATE
期刊
田晋洪 潘宝华 艾卫兵综述 艾玉峰审校  鼻位于脸部的中央,它有制约五官的作用,稍有缺陷就对容貌影响极大。黄种犬的鼻子较扁,中国人颜面较纤巧,额骨鼻突一般较低平,鼻梁以小巧细窄为美;额骨鼻突至鼻尖,男性近似直线,女性微具凹弧,鼻端微翹较为柔和好看。低鼻,俗称“塌鼻梁”多由外伤、感染引起,也见于先天性发育形成,常给患者带来自卑的心理。隆鼻术是利用充填材料,通过手术矫正鼻根、鼻梁或鼻尖塌陷等外鼻畸形的
期刊
陈 华 综述 李世荣审校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新技术很快应用到医学领域,越来越体现出多學科的交叉和渗透,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虚拟手术(Vidual Surgery,VS)是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数学分析、机械力学、机器人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将该技术应用于整形外科领域有可能进行精确手术方案设计、模拟手术操作,并可借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