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则属于价值评论的范畴,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论,尽量做到客观与公正。价值评论可以有主观色彩,学生也可有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但教师要加强引导。如关于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问题,过去多持否定的观点,只是在同农民战争有联系时才给予一点肯定。而事实上宗教与我们每一个民族、与我们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对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以人为本 教学模式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英语、数学等学科不同的难题是:轻视历史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方方面面,如教材和课时安排的频繁改动,选修课的如同虚设,历史学而无用等等。如果不在认识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很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正是对历史充满着这般的敬畏与热爱,使我对这一门学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将它融入到我的教学生涯之中。
1、教学思想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指导思想,是登高远望的山石
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对个体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培养,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内容。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它既包括对教材的阐释要正视历史人物,也包括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来教学。马克思在论及历史学时曾多次强调:“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总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关注历史人物的教学,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只有对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鲜活再现,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和他那“慷慨赴死易,从容守义难”的人生实践,强烈地震撼了后人;又如华盛顿在美国顺利走向民主道路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一样深深地吸引了后人。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有尚待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伟大人物的生平和品格,为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借鉴。当然,我们也要正确处理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中的关系。一方面人民群众为个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是历史的主人;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又是一个虚化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历史教学应突破这一难点,要能认识到历史的必然性正是通过无数的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以人为本的教学还应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和个性需求。由于传统文化中学科带头人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消极因素的影响,由于教师素质的个性差异,还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等等,常常会使我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学生的一分尊重,一份关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必备素质之一。对历史教材的专业性把握,应本着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切忌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一切真的、善的都是美的,历史学如果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美,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当代社会正走入信息时代,学生的历史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和教师处在同一个平台。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成人感特别强,逆反心理也强。一旦假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后果是严重的。那样我们将失去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将失去对他们正确价值观培养和引导的最佳时期。
那么该如何处理和把握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对于历史的表述,有再现历史事实和价值评论两种类型。再现历史事实应尽量真实,不附加主观色彩。如中国近代史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关于南京国民政府30年代的经济建设、对日抗战等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避免对领袖人物高大全的阐释,又要避免对国民党的全盘否定。要坦诚地、不割裂地把历史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学生,只有真实才能养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则属于价值评论的范畴,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论,尽量做到客观与公正。价值评论可以有主观色彩,学生也可有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但教师要加强引导。如关于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问题,过去多持否定的观点,只是在同农民战争有联系时才给予一点肯定。而事实上宗教与我们每一个民族、与我们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对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劳德·阿克顿所说的:“宗教是历史的钥匙”。如果忽视宗教对人类的影响,历史将是不完善的。
3.对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思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潮流把广大第一线教师推到了潮头。对此,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改革,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同时也要冷静思辨,保留和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通过综合编排处理,不仅扩大了学习容量,节省了时间,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直观的感性材料。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比较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购买了相应教学软件制作课件,应用于教学。但是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概否定。因为传统教学手段有自身的长处,更有多媒体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手段结合,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我们反对“计算机中心论”,因为任何计算机或教学软件都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都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课堂。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教学 以人为本 教学模式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英语、数学等学科不同的难题是:轻视历史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方方面面,如教材和课时安排的频繁改动,选修课的如同虚设,历史学而无用等等。如果不在认识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很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正是对历史充满着这般的敬畏与热爱,使我对这一门学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将它融入到我的教学生涯之中。
1、教学思想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指导思想,是登高远望的山石
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对个体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培养,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内容。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它既包括对教材的阐释要正视历史人物,也包括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来教学。马克思在论及历史学时曾多次强调:“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总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关注历史人物的教学,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只有对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鲜活再现,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和他那“慷慨赴死易,从容守义难”的人生实践,强烈地震撼了后人;又如华盛顿在美国顺利走向民主道路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一样深深地吸引了后人。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有尚待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伟大人物的生平和品格,为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借鉴。当然,我们也要正确处理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中的关系。一方面人民群众为个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是历史的主人;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又是一个虚化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历史教学应突破这一难点,要能认识到历史的必然性正是通过无数的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以人为本的教学还应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和个性需求。由于传统文化中学科带头人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消极因素的影响,由于教师素质的个性差异,还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等等,常常会使我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学生的一分尊重,一份关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必备素质之一。对历史教材的专业性把握,应本着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切忌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一切真的、善的都是美的,历史学如果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美,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当代社会正走入信息时代,学生的历史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和教师处在同一个平台。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成人感特别强,逆反心理也强。一旦假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后果是严重的。那样我们将失去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将失去对他们正确价值观培养和引导的最佳时期。
那么该如何处理和把握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对于历史的表述,有再现历史事实和价值评论两种类型。再现历史事实应尽量真实,不附加主观色彩。如中国近代史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关于南京国民政府30年代的经济建设、对日抗战等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避免对领袖人物高大全的阐释,又要避免对国民党的全盘否定。要坦诚地、不割裂地把历史的本来面目呈现给学生,只有真实才能养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而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则属于价值评论的范畴,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论,尽量做到客观与公正。价值评论可以有主观色彩,学生也可有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但教师要加强引导。如关于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问题,过去多持否定的观点,只是在同农民战争有联系时才给予一点肯定。而事实上宗教与我们每一个民族、与我们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对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劳德·阿克顿所说的:“宗教是历史的钥匙”。如果忽视宗教对人类的影响,历史将是不完善的。
3.对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思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潮流把广大第一线教师推到了潮头。对此,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改革,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同时也要冷静思辨,保留和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通过综合编排处理,不仅扩大了学习容量,节省了时间,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直观的感性材料。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比较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购买了相应教学软件制作课件,应用于教学。但是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概否定。因为传统教学手段有自身的长处,更有多媒体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学中应将两种教学手段结合,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我们反对“计算机中心论”,因为任何计算机或教学软件都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都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课堂。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