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非肺源性脓毒症和肺部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指标差异,以及各凝血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非肺源性脓毒症和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28 d病死率等。比较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者和肺部感染致ARDS者凝血功能、28 d病死率,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凝血指标与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ARDS患者240例,其中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者145例,肺部感染致ARDS者95例。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者PT[16.90(15.40,19.45)s 比 15.80(14.70,18.00)s,P=0.003]、INR[1.38(1.22,1.68) 比1.28(1.17,1.48),P=0.005]、APTT[48.90(42.35,56.95)s 比 43.50(37.50,55.00)s,P=0.012]明显高于肺部感染致ARDS者,AT-Ⅲ[56.00(42.00,72.00)% 比 75.00(53.50,91.00)%,P<0.001]低于肺部感染致ARDS者。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患者中28 d存活者93例,死亡者52例,病死率为35.9%,28 d死亡者的PT、INR、APTT显著高于生存者,AT-Ⅲ低于生存者;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中28 d存活者49例,死亡者46例,病死率为48.4%,存活者与死亡者的PT、INR、APTT、Fib、D-二聚体、FDP和AT-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包含PLT的SOFA(OR=1.210,95%CI 1.067~1.372,P=0.003)、INR(OR=2.408,95%CI 1.007~5.760,P=0.048)是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指标并非预测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非肺源性脓毒症和肺部感染致ARDS患者凝血功能存在显著差异,INR是非肺源性脓毒症致ARD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