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解读1196元新扶贫标准等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131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解读1196元新扶贫标准
  
  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蒋晓华日前表示,从今年起我国实行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覆盖扶贫对象4007万人。我国在2007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绝对贫困标准,把198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6元的农村人口定为扶贫对象,绝对贫困人口为1.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8%。后来此标准随物价调整,到2007年时为785元,人口减少到1479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6%。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低收入标准,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865元以下,在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之间的为低收入人口,当时为6213万人,到2007年年底,低收入标准调整为1067元,低收入人口减少到2841万人。2008年年底,我国宣布上调扶贫标准,把绝对贫困标准与低收入标准合二为一,取消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区别对待的政策。
  (人民网)
  
  农业农村经济如何应对严峻的形势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多年来连续保持良好发展局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因而今年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的难度很大。我们应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密切关注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认真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落实好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部署,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稳定价格为核心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以调整结构、完善体制为根本方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强农惠农、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以强化生产功能为取向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以创新发展模式为抓手推动乡镇企业发展;以农业农村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人民日报)
  
  今年中央财政将会采取四措施支持三农
  
  财政部表示,今年将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突出加强农业基础,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兰农”方面的支出7161.4亿元,比上年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一是加大补贴农民力度;二是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支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四是安排主要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支出576.2亿元。此外,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三农”和民生支出。
  (中国食品产业网)
  
  农业部四项措施力推乡镇企业平稳发展
   从农业部新闻办获悉,今年一季度全国乡镇企业发展呈现四个鲜明特点:工业增速回落明显,效益下降;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劳动者报酬增速放缓。农业部提出四项措施,旨在解决第一季度乡镇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促进乡镇企业全年平稳发展。一是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二是加强对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三是抓住“家电下乡”机遇,引导乡镇企业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四是继续加强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的扶持和指导,扩大农民收入。
  (农民日报)
  
  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我国农村社会建设的这种状况,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居民居住质量较低、社会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六个方面。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建设,积极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一是要大力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二是要大力促进农民就业;三是要努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要着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五是要注重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质量;六是要大力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总之,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六位一体”,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推进。
  (光明日报)
  
  商务部财政部下发通知:加强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商务部、财政部目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市场监测和预测预警水平,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各地加强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所需资金从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通知要求,各地要从6个方面入手,做好市场监测、预测预警和信息发布:一是扩大监测范围,优化样本结构;二是狠抓信息报送,提高数据质量;三是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四是加强运行分析,及时预测预警;五是做好信息发布,提高服务水平;六是提升业务素质,强化队伍建设。
  (经济日报)
  
  农民工就业呈现出三大新趋向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最大就业群体。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工以每年500万人左右的规模不断增加。去年lO月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新增岗位相对减少,使得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突出矛盾与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并存,农民工正面临着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就业压力。”目前,随着扩大内需等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农民工就业趋向正在发生三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分别是;农民工集中输入地由以珠三角地区为主转向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同步聚集;吸纳农民工就业较多的企业逐步由出口加工型向拉动内需型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就地创业转变。
  (人民网)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由于低保政策出台,我国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更加明确,就是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从国务院扶贫办了解到,国家将投入更多资源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对初中和高中毕业后未升学、未就业的“两后生”提供中长期职业教育;对希望继续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提供短期培训;对在家务农的人员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目前,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场所不足、设施陈旧,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要。为此,专家建议在国债资金中立项,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各改造一所“雨露计划”培训基地。
  (农民日报)
  
  全国基层农技人员大培训活动取得实效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素质,农业部于去年11月下发通知,组织发动各级农业部门、科研院所、高中等农业院校,广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大培训活动。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各地已落实培训资金1.84亿元,举办培训班14000多期,累计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30万人左右、农民 技术员500多万人次。大培训活动受到了基层农技人员的热烈欢迎,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凝聚了队伍人心;二是提高了业务技能;三是初步探索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机制。
  (农民日报)
  
  全国今年造林任务已完成37.9%
  
  从国家林业局新闻办公室获悉:截至目前,我国春季造林绿化工作进展顺利,已实现造林3112.5万亩,完成今年全年造林任务8220万亩的37.9%。各地在开展春季造林绿化过程中,更加注重造林绿化质量和效益。近年来,国家林业局和各地认真贯彻“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方针,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效益提高并重的原则,大力加强造林绿化质量管理监督,把质量管理监督贯穿于造林绿化全过程,全国营造林数量和质量保持较高水平。据全国人工造林保存状况调查统计,全国营造林保存率近3年达到91%,核实率连续5年稳定在90%以上,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在85%以上。
  (人民日报)
  
  我国将在5年内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从目前召开的全国农村水利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投资建设力度,确保5年内即2013年底前解决广大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群众喝上干净卫生的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晓东在会上表示,今年我国将力争完成约300亿元的中央水利投资,其中包括新解决6000方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一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目标。
  王晓东说,今年有关部门将完成《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0~2013年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其中县级规划要将饮水不安全人口落实到村、到工程、到人头,确保解决好原规划余下的1.52亿人和国营农场、林场以及农村学校等方面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进一步做好各地提出规划外人口的调查复核工作。
  (人民网)
  
  三年内全国每个行政村都将有卫生室
  
  根据4月7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三年内,我国将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实施方案》同时提出,要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将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
  此外,根据这一《实施方案》,我国还将在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农民日报)
   第12届中国粮食论坛召开
  
  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粮食论坛目前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行业代表、专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产品质量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对近年来粮食行业协会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会议还同时选举产生了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第四届、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成员。
  据了解,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自2001年启动放心粮油工程以来,共建设了超过12万个粮油销售服务网点,初步形成了遍布城乡的放心粮油销售服务网络。
  (经济日报)
其他文献
夏日炎炎,笔者来到江西省新干县荷浦乡南头村,看到的是一幅繁忙喜人的“夏收图”:新修的水泥路上,村民们晒满了被誉为国家地理标志药材产品的商洲枳壳;星罗棋布的特色种养殖基地里,专业户忙得笑口连连;成熟的车前籽随风摇曳……南头村地处赣江西岸,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长期处于贫困状态。2006年初,该村被列入新干县“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自此,扶贫开发开启了南头村的致富之门。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收
期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部署2009年农村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08年12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研究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部署了2009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第一,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570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连续5年增加,这是40年来第一次  第二,2009年我国将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都要继续增加,并逐
期刊
“出门水泥路,自来水到户,住进小洋楼,用电不用愁”这样的顺口溜伴着灿烂的笑脸,出现在江西吉安市的一处处水库移民新村里。日前,笔者从北至南走访了吉安市许多移民新村,所见所闻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广大农村水库移民正在享受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进村入户不再满脚泥泞,住着宽敞的楼房,电视有了几十个频道,用着阀门一开就来的自来水,有了干净的沼气煮饭、洗澡,洗衣
期刊
[提要]小额信贷通过不同方式向农民提供贷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资金基础。本文通过从不同层面阐述农村小额信贷的重要性,辨证地分析其在我国的实践及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完善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工作,使其在新时期为支农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重要性;对策    作为农村金融的创新成果,小额信贷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
期刊
宜春古称“农业上郡”,以占全省11%的耕地、12%的人口生产了全省1/6左右的粮、棉、油、生猪和水产,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茶、优质苎麻生产基地。看到宜春二字,心底那份惬意感和清爽感就油然而生。在我们前往宜春采访前,就想象着这片土地定该如其名般莹媚如春、气候宜人。果不其然,用“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来描述宜春是再合适不过了。对于这么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它的扶贫开发工作也应该是
期刊
为了管好用活移民直补资金,提高后期直补资金的使用效益,帮助移民解决在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条件中存在的资金困难,江西省黎川县移民办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听取广大移民群众的呼声意见和要求,找准工作的切入点,针对广大移民群众在思创业、想致富、谋发展过程中碰到资金短缺的难题,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对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移民(包括移民联户组建成立的经济合作社和协会)创业实行贷款贴息。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了《
期刊
为促进移民增收,提高移民资金使用效益,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刘永思6月11日来我县调研时指出:“扶持工作重点由扶持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产业扶持上来,从解决生存生计问题转移到解决发展问题上来”。刘主任的讲话抓住了当前移民扶持工作的关键问题,非常切合移民扶持工作实际,明确了移民扶持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武宁县移民局对做好下一阶段移民生产扶持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刘主任在我县调研时的讲
期刊
十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助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记者近日从环境保护部获悉,为落实“以奖促治”政策,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10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已陆续下达各地,将有1200多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得到治理,170多个生态示范创建村镇得到奖励,900万群众直接受益。  环境保护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10亿元专项资金将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重点支持位于水污染
期刊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1983年1月,第二个
期刊
城郊经济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区域性经济,具有城郊特色,是城乡经济的综合体。城郊型乡镇地处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发展,是广大城郊型乡镇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近日就修水县竹坪乡发展城郊经济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竹坪乡发展城郊经济的主要做法    竹坪乡离修水县城17公里,是全县36个乡镇中离县城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