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现状与问题
农村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普遍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们课题组调研周边普通高中,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發现农村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观念落后,健康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健体风气,造成了学校对体育教学教研不够重视,学生缺乏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
(2)农村普通高中地处偏僻,经济发展落后,体育师资配备达不到国家标准。由于体育是非统考科目,领导观念上、思想上、认识上不够重视,体育教师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造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研教改氛围差,体育教师在学生学业评价上随意性较强,在体育教学创新、新课改研究方面缺乏学习与钻研。
(3)由于财政支出有限,学校用于体育教学的资金少之又少。各校的运动场地由于基建开发陆续消失,体育器材、教学设备陈旧破损,根本无法满足新型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4)普通高中连续扩招生源,班级人数超编,班级授课制成为集体授课制,大班超大班司空见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这些问题在西北偏远地区普通高中普遍存在,具有共性。面临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在一年的探索中,摸索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受到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共同认可。
二、课程设置的变化
首次推行新课改,面临教师短缺、资源有限的问题。高一年级12个班,配备四位体育教师,安排三个班在同一节次进行四个模块教学,这样解决了班大人多的问题(这四位教师还担负其他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师资源优化整合,场地器材充分利用。其次在教学管理上,以“行政班管理,教学班学习”进行课堂教学新模式管理,就是把高一级学生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在实行选修模块学习之前,行政班与教学班是统一的,二者没有差别,无论学习还是开展集体活动是在一起的,由三位教师统一管理,包括考勤、准备活动、课堂教学的一些常规管理,另一名教师则布置场地器材。但这个行政班在课时分配上仅占一节课的10分钟左右。10分钟之后,行政班的学生要分开选修学校规定的某一教学内容,这种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喜爱程度,因此,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在同一课时将在不同的教学班学习不一样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实行一段时期的学生自主选课,这个选课根据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健康程度、男女性别、趣味爱好,由学生自己尝试选修模块。教学班与行政班有分离,管理的主体也跟随发生变化。行政班是原则意义上的单元管理,教学班的核心在于课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变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改变农村普通高中进行新课改面临的实际现状。教材中涉及的教学设施及教学器材,很难满足我们开展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我们课题组组织师生调研,开发征集学生喜爱的具有地方特点的小型运动项目,并纳入适合本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编写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我们研究多年来各种版本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取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地方特色的校内外资源,把它作为必修教学内容。比如,课程资源分为四大类12个小项,把社会普及性较强、最具锻炼学生身心健康的篮球、排球和乒乓球设为精学类教学单元。趣味性、技巧性的小球类(田径、地方武术、羽毛球、毽球)设为粗学类教学单元。表现性与可行性较好的体操、健美操、韵律操、校园交际舞设为健体类教学单元。地方趣味性较佳的适合女同学运动的游戏类比如“打沙包、跳方、跳绳、打麻雀、打雪仗”等一些游戏设为趣味类教学单元。这四种教学单元分别针对不同的运动人群,内容设置符合农村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有特色和针对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爱好都为教学内容的开放和开发创造条件,不仅使学生身心愉悦,并且发展学生个性。
四、评价机制的变化
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变化,促使教学评价机制的改变。针对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材层次,在一学期内,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参与程度、学生的拼搏意识及锻炼习惯上,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搞好激励性和过程性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并不排除学生体育达标测验,相反要加强学生体能测试,可以课课安排5分钟左右的素质练习,或在准备活动结束后安排。达标测验结果在评价上占30%的分值,是硬性指标,是学生必须达到的体能指标。运动技能、知识掌握、锻炼效果占40%。这些指标评定要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来实现,是动态的。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教学效果中最重要的、最能反映教学效果的。还有30%的评定内容是在学生的运动参与、身心健康、健康知识掌握及社会适应上,通过锻炼的态度、出勤情况、开朗的性格、团队意识来评价,是一种辅助性评价体系。高三第二学期认定一个学分,同时安排未完成学分认定的同学进行重修或改修其他模块,使总学分达到规定的11学分方可毕业。因此,评价机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学民主的体现,增进了教学双方互动和提高,体现了开放教育、放开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旦智塔.甘肃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90问[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中学)
(责任编辑:林静)
农村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普遍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们课题组调研周边普通高中,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發现农村普通高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观念落后,健康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健体风气,造成了学校对体育教学教研不够重视,学生缺乏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
(2)农村普通高中地处偏僻,经济发展落后,体育师资配备达不到国家标准。由于体育是非统考科目,领导观念上、思想上、认识上不够重视,体育教师缺乏应有的积极性,造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研教改氛围差,体育教师在学生学业评价上随意性较强,在体育教学创新、新课改研究方面缺乏学习与钻研。
(3)由于财政支出有限,学校用于体育教学的资金少之又少。各校的运动场地由于基建开发陆续消失,体育器材、教学设备陈旧破损,根本无法满足新型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4)普通高中连续扩招生源,班级人数超编,班级授课制成为集体授课制,大班超大班司空见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这些问题在西北偏远地区普通高中普遍存在,具有共性。面临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在一年的探索中,摸索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受到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共同认可。
二、课程设置的变化
首次推行新课改,面临教师短缺、资源有限的问题。高一年级12个班,配备四位体育教师,安排三个班在同一节次进行四个模块教学,这样解决了班大人多的问题(这四位教师还担负其他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师资源优化整合,场地器材充分利用。其次在教学管理上,以“行政班管理,教学班学习”进行课堂教学新模式管理,就是把高一级学生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在实行选修模块学习之前,行政班与教学班是统一的,二者没有差别,无论学习还是开展集体活动是在一起的,由三位教师统一管理,包括考勤、准备活动、课堂教学的一些常规管理,另一名教师则布置场地器材。但这个行政班在课时分配上仅占一节课的10分钟左右。10分钟之后,行政班的学生要分开选修学校规定的某一教学内容,这种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喜爱程度,因此,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在同一课时将在不同的教学班学习不一样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实行一段时期的学生自主选课,这个选课根据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健康程度、男女性别、趣味爱好,由学生自己尝试选修模块。教学班与行政班有分离,管理的主体也跟随发生变化。行政班是原则意义上的单元管理,教学班的核心在于课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变化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改变农村普通高中进行新课改面临的实际现状。教材中涉及的教学设施及教学器材,很难满足我们开展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我们课题组组织师生调研,开发征集学生喜爱的具有地方特点的小型运动项目,并纳入适合本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编写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我们研究多年来各种版本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取适合本校实际的教材,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地方特色的校内外资源,把它作为必修教学内容。比如,课程资源分为四大类12个小项,把社会普及性较强、最具锻炼学生身心健康的篮球、排球和乒乓球设为精学类教学单元。趣味性、技巧性的小球类(田径、地方武术、羽毛球、毽球)设为粗学类教学单元。表现性与可行性较好的体操、健美操、韵律操、校园交际舞设为健体类教学单元。地方趣味性较佳的适合女同学运动的游戏类比如“打沙包、跳方、跳绳、打麻雀、打雪仗”等一些游戏设为趣味类教学单元。这四种教学单元分别针对不同的运动人群,内容设置符合农村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有特色和针对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爱好都为教学内容的开放和开发创造条件,不仅使学生身心愉悦,并且发展学生个性。
四、评价机制的变化
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变化,促使教学评价机制的改变。针对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材层次,在一学期内,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参与程度、学生的拼搏意识及锻炼习惯上,综合评价一个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搞好激励性和过程性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并不排除学生体育达标测验,相反要加强学生体能测试,可以课课安排5分钟左右的素质练习,或在准备活动结束后安排。达标测验结果在评价上占30%的分值,是硬性指标,是学生必须达到的体能指标。运动技能、知识掌握、锻炼效果占40%。这些指标评定要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来实现,是动态的。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教学效果中最重要的、最能反映教学效果的。还有30%的评定内容是在学生的运动参与、身心健康、健康知识掌握及社会适应上,通过锻炼的态度、出勤情况、开朗的性格、团队意识来评价,是一种辅助性评价体系。高三第二学期认定一个学分,同时安排未完成学分认定的同学进行重修或改修其他模块,使总学分达到规定的11学分方可毕业。因此,评价机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学民主的体现,增进了教学双方互动和提高,体现了开放教育、放开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旦智塔.甘肃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90问[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中学)
(责任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