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万荣县苹果园2012-2015年4年来褐斑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得出:褐斑病的发生与温度、降雨量、品种、管理水平等因素关系密切。加强田间管理,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是防治苹果褐斑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苹果褐斑病;环境因子;综合防治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2-0014-03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A
山西省万荣县地处晋西南黄土高原,黄河与汾河交汇处,全县耕地面积6.8万hm2,果树栽植面积为2.3万hm2,果业是万荣县的主导产业之一,果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万荣苹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苹果褐斑病是引起果树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万荣县果园普遍发生,近4年除2012年为中等偏轻外,2013、2015年为大发生,2014年为中等偏重发生,造成苹果叶片大量提早脱落,使当年果实发育受阻;严重影响花芽分化,使来年开花不整齐,坐果率降低,果实质量变差;使树体贮藏营养不足,降低了树体抗逆性,致使腐烂病、干腐病等病害流行,给苹果树的生长结果造成严重影响[1],成为制约万荣苹果高产优质的一大障碍。笔者从事果树病虫害的测报工作多年,从实际调查中发现,褐斑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管理水平及早春气温、降水等关系较大,笔者旨在通过4年的调查分析,寻求防治苹果褐斑病的对策。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分别在山西省万荣县解店镇太贾村陈延吉果园(面积0.8 hm2,主栽品种为红富士、授粉品种为新红星)和同村冯俊杰0.67 hm2的秦冠园。两个调查园地势平坦、肥水等管理条件均匀一致,土壤均为壤土。陈延吉果园土壤pH值为7.2,树龄10年,667 m2栽植50株,管理水平一般。冯俊杰秦冠园土壤pH值为7.1,树龄11年,667 m2栽植50株,管理水平一般。试验调查的品种为红富士、新红星、秦冠,苹果园除品种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1.2 调查方法
分别于2012-2015年5月1日至9月10日,对果园褐斑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从每年的5月1日始至9月10日止,每5 d调查一次,园内采用5点取样,每一品种随机调查5株果树,每株分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每个方向调查20片叶,记载褐斑病发病情况(依据褐斑病为害程度分级标准分为5级,以平均病叶率来确定发生程度级别[2]。1级:病叶率≤5%;2级:病叶率5%~10%;3级:病叶率10%~20%;4级:病叶率20%~30%;5级:病叶率≥3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褐斑病发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表1),品种之间褐斑病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其中,新红星发病最为严重,红富士次之,秦冠发病最轻。2012年红富士、秦冠苹果树褐斑病发生程度为2级,即中等偏轻发生;新红星褐斑病发生程度3级,即中等发生。 2013、2015年新红星、红富士褐斑病发病程度均为5级,即大发生;秦冠苹果树褐斑病发生程度为3级,即中等发生。2014年新红星、红富士褐斑病发病程度为4级,即中等偏重发生;秦冠苹果树褐斑病发生程度为2级,即中等偏轻发生。以上数据说明红富士、元帅系易感病,秦冠品种较抗病。
2.2 气象因素与苹果褐斑病的发生流行密切相关
该病的发生流行与降雨、温度关系密切,春季温暖潮湿年份有利于病害流行,发病早,反之则发病推迟。据笔者4年的调查研究发现:5-7月份连续3 d或以上平均气温超过23 ℃,日降水≥6 mm,或田间湿度大,褐斑病菌就能侵染发病。
图1显示,2012年5月6-10日平均气温为23.8~24.3 ℃,5月7日降水6 mm,5月10日田间出现病叶;2013年5月19-22日平均气温为24.9~28.6 ℃,5月22日降水20.3 mm,5月25日田间出现病叶;2014年5月27-30日平均气温为25.7~26.8 ℃,5月23-24日降水16.5 mm,5月30日出现病叶;2015年5月上旬气温低于23 ℃,中旬17-19日气温为23.6~24.6 ℃,下旬24-28日气温为23.8~25.3 ℃,但从5月2日至5月28日降雨仅18.1 mm,且日降雨量均未达到6 mm,5月29-30日日降雨虽超过6 mm,但气温却低于23 ℃,均不利于褐斑病的侵染。6月上旬气温回升,田间湿度大,6月5日田间出现病叶。
田间发病后,降水成为影响褐斑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降水多则病情发展迅速,发病盛期提前,发生程度重,反之则病情发展缓慢,盛期推迟,发生程度轻。以2013年为例(图2),果树新增病叶率与降雨量基本同步,6月30日前降雨少,病叶率就低,6月30日后随着雨量增加,病叶率也急剧升高,8月10日达高峰,降雨高峰与发病高峰相差20 d。后期随着雨量减少,病叶率也逐渐下降。
2.3 田间管理水平影响褐斑病发生的轻重
4年来对全县果园褐斑病发生情况普查发现,不同管理水平褐斑病的发病程度差异很大。以2015年9月10日的调查结果为例,间伐过的果园发病叶率(20%~25%)明显低于苹果栽植过密、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性差的果园(病叶率50%~60%),施有机肥园发病叶率(20%~30%)明显低于只施氮肥园(40%~60%),前期喷波尔多液园发病叶率(15%~20%)明显低于未喷园(40%~50%),幼树园病叶率(15%~20%)明显低于老龄果树园(60%~70%),疏花疏果园(30%~40%)明显低于未疏花疏果园(40%~50%)。同时在普查中发现,苹果内膛下部叶片最先发病,发病最重,后逐渐向外围上部叶片扩展蔓延,外围上部叶片发病轻。
3 防治褐斑病的对策
鉴于环境因素对褐斑病的发病程度的影响,防治褐斑病要从改善环境条件入手,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田间生态环境,特别是对元帅系、红富士园更要引起足够重视,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减轻危害。
3.1 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要及时清园。秋末冬初彻底清除果园内落叶、摘除僵果、刮树皮,集中烧毁或深埋;生长期摘除病叶、病果、病梢,铲除越冬、越夏的菌源,降低发病基数。二是要加强土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增施磷钾肥,强壮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避免单纯过多施用氮肥。土壤物理性状不好的果园要进行改良,及时修好排水设施,排除积水,防止果园过于潮湿。三是要合理修剪。春季剪除主干基部的丛生枝和离地面50 cm以内的枝条,可减少初侵染源[3];改造郁闭果园,合理负载,无论采取何种树形,冬季修剪后的果园都要达到行间畅通,枝不交接,通风透光,方便作业的要求,防止夏季枝叶郁闭。生长季节及时清除剪锯口萌芽、无效枝叶,进一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尽早疏花疏果,合理负载,避免过多消耗树体营养,增强树势[4]。
3.2 化学防治
防治病害要以防为主,在药剂选用上,发病前、降雨前应选用保护性杀菌剂,发病后和雨后应选用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5月初对于褐斑病未发病园应选用1︰(2~3)︰(220~240)倍的波尔多液或3%多抗霉素WP 600~800倍液进行普防,或隔10~15 d交替轮换喷1次,雨后及时补喷;已发病园可选用10%多抗霉素WP 1 000~1 500倍液或50%扑海因WP 1 500倍液防治,10~15 d喷1次,遇雨后及时补喷。
参考文献
[1]魏生强,李 波,段红霞,等.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果农之友,2009(10):28.
[2]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防站.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文件及测报方法(补充)[S].2003.
[3]李保华,董向丽,李桂舫,等.苹果褐斑病在山东烟台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果树,2008(6):33-35.
[4]周吉生.苹果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13(5):21-22.
关键词:苹果褐斑病;环境因子;综合防治
文章编号:1005-345X(2016)02-0014-03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识码:A
山西省万荣县地处晋西南黄土高原,黄河与汾河交汇处,全县耕地面积6.8万hm2,果树栽植面积为2.3万hm2,果业是万荣县的主导产业之一,果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80%以上,万荣苹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苹果褐斑病是引起果树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万荣县果园普遍发生,近4年除2012年为中等偏轻外,2013、2015年为大发生,2014年为中等偏重发生,造成苹果叶片大量提早脱落,使当年果实发育受阻;严重影响花芽分化,使来年开花不整齐,坐果率降低,果实质量变差;使树体贮藏营养不足,降低了树体抗逆性,致使腐烂病、干腐病等病害流行,给苹果树的生长结果造成严重影响[1],成为制约万荣苹果高产优质的一大障碍。笔者从事果树病虫害的测报工作多年,从实际调查中发现,褐斑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管理水平及早春气温、降水等关系较大,笔者旨在通过4年的调查分析,寻求防治苹果褐斑病的对策。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分别在山西省万荣县解店镇太贾村陈延吉果园(面积0.8 hm2,主栽品种为红富士、授粉品种为新红星)和同村冯俊杰0.67 hm2的秦冠园。两个调查园地势平坦、肥水等管理条件均匀一致,土壤均为壤土。陈延吉果园土壤pH值为7.2,树龄10年,667 m2栽植50株,管理水平一般。冯俊杰秦冠园土壤pH值为7.1,树龄11年,667 m2栽植50株,管理水平一般。试验调查的品种为红富士、新红星、秦冠,苹果园除品种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1.2 调查方法
分别于2012-2015年5月1日至9月10日,对果园褐斑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从每年的5月1日始至9月10日止,每5 d调查一次,园内采用5点取样,每一品种随机调查5株果树,每株分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每个方向调查20片叶,记载褐斑病发病情况(依据褐斑病为害程度分级标准分为5级,以平均病叶率来确定发生程度级别[2]。1级:病叶率≤5%;2级:病叶率5%~10%;3级:病叶率10%~20%;4级:病叶率20%~30%;5级:病叶率≥3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褐斑病发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表1),品种之间褐斑病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其中,新红星发病最为严重,红富士次之,秦冠发病最轻。2012年红富士、秦冠苹果树褐斑病发生程度为2级,即中等偏轻发生;新红星褐斑病发生程度3级,即中等发生。 2013、2015年新红星、红富士褐斑病发病程度均为5级,即大发生;秦冠苹果树褐斑病发生程度为3级,即中等发生。2014年新红星、红富士褐斑病发病程度为4级,即中等偏重发生;秦冠苹果树褐斑病发生程度为2级,即中等偏轻发生。以上数据说明红富士、元帅系易感病,秦冠品种较抗病。
2.2 气象因素与苹果褐斑病的发生流行密切相关
该病的发生流行与降雨、温度关系密切,春季温暖潮湿年份有利于病害流行,发病早,反之则发病推迟。据笔者4年的调查研究发现:5-7月份连续3 d或以上平均气温超过23 ℃,日降水≥6 mm,或田间湿度大,褐斑病菌就能侵染发病。
图1显示,2012年5月6-10日平均气温为23.8~24.3 ℃,5月7日降水6 mm,5月10日田间出现病叶;2013年5月19-22日平均气温为24.9~28.6 ℃,5月22日降水20.3 mm,5月25日田间出现病叶;2014年5月27-30日平均气温为25.7~26.8 ℃,5月23-24日降水16.5 mm,5月30日出现病叶;2015年5月上旬气温低于23 ℃,中旬17-19日气温为23.6~24.6 ℃,下旬24-28日气温为23.8~25.3 ℃,但从5月2日至5月28日降雨仅18.1 mm,且日降雨量均未达到6 mm,5月29-30日日降雨虽超过6 mm,但气温却低于23 ℃,均不利于褐斑病的侵染。6月上旬气温回升,田间湿度大,6月5日田间出现病叶。
田间发病后,降水成为影响褐斑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降水多则病情发展迅速,发病盛期提前,发生程度重,反之则病情发展缓慢,盛期推迟,发生程度轻。以2013年为例(图2),果树新增病叶率与降雨量基本同步,6月30日前降雨少,病叶率就低,6月30日后随着雨量增加,病叶率也急剧升高,8月10日达高峰,降雨高峰与发病高峰相差20 d。后期随着雨量减少,病叶率也逐渐下降。
2.3 田间管理水平影响褐斑病发生的轻重
4年来对全县果园褐斑病发生情况普查发现,不同管理水平褐斑病的发病程度差异很大。以2015年9月10日的调查结果为例,间伐过的果园发病叶率(20%~25%)明显低于苹果栽植过密、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性差的果园(病叶率50%~60%),施有机肥园发病叶率(20%~30%)明显低于只施氮肥园(40%~60%),前期喷波尔多液园发病叶率(15%~20%)明显低于未喷园(40%~50%),幼树园病叶率(15%~20%)明显低于老龄果树园(60%~70%),疏花疏果园(30%~40%)明显低于未疏花疏果园(40%~50%)。同时在普查中发现,苹果内膛下部叶片最先发病,发病最重,后逐渐向外围上部叶片扩展蔓延,外围上部叶片发病轻。
3 防治褐斑病的对策
鉴于环境因素对褐斑病的发病程度的影响,防治褐斑病要从改善环境条件入手,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田间生态环境,特别是对元帅系、红富士园更要引起足够重视,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减轻危害。
3.1 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要及时清园。秋末冬初彻底清除果园内落叶、摘除僵果、刮树皮,集中烧毁或深埋;生长期摘除病叶、病果、病梢,铲除越冬、越夏的菌源,降低发病基数。二是要加强土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增施磷钾肥,强壮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避免单纯过多施用氮肥。土壤物理性状不好的果园要进行改良,及时修好排水设施,排除积水,防止果园过于潮湿。三是要合理修剪。春季剪除主干基部的丛生枝和离地面50 cm以内的枝条,可减少初侵染源[3];改造郁闭果园,合理负载,无论采取何种树形,冬季修剪后的果园都要达到行间畅通,枝不交接,通风透光,方便作业的要求,防止夏季枝叶郁闭。生长季节及时清除剪锯口萌芽、无效枝叶,进一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尽早疏花疏果,合理负载,避免过多消耗树体营养,增强树势[4]。
3.2 化学防治
防治病害要以防为主,在药剂选用上,发病前、降雨前应选用保护性杀菌剂,发病后和雨后应选用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5月初对于褐斑病未发病园应选用1︰(2~3)︰(220~240)倍的波尔多液或3%多抗霉素WP 600~800倍液进行普防,或隔10~15 d交替轮换喷1次,雨后及时补喷;已发病园可选用10%多抗霉素WP 1 000~1 500倍液或50%扑海因WP 1 500倍液防治,10~15 d喷1次,遇雨后及时补喷。
参考文献
[1]魏生强,李 波,段红霞,等.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果农之友,2009(10):28.
[2]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防站.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文件及测报方法(补充)[S].2003.
[3]李保华,董向丽,李桂舫,等.苹果褐斑病在山东烟台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果树,2008(6):33-35.
[4]周吉生.苹果褐斑病、炭疽菌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13(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