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任所长,几茬民警,十七年的茫茫追捕路,终于在2005年12月10日这一天随着逃犯朱和的落网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1月6日,记者采访了17年来坚持抓捕逃犯的寿县涧沟派出所干警,听他们讲述这一段充满艰辛的离奇历程。
琐事纠纷起命案
1989年7月13日,寿县涧沟乡蒋庙村。看似平静的村庄,暗流涌动。
上午11时许,村民朱老汉听说其家门兄弟朱宏同侄儿朱运正手持铁锹欲找其闹事。朱老汉气不打一处来,忙带着正在田间干活的第三和第四个儿子,并手持铁锹、铁锨去找朱宏质问此事,后被人劝开。
朱运得知朱老汉率子欲打朱宏,便迅速赶往现场,在朱宏的家门口,正好撞上了朱老汉等人,朱运见对方有凶器,便也匆忙从朱宏家拿了一把铁锨,一场械斗由此而起。
械斗中,朱运被朱老汉的大儿子抓住了双手,四儿子朱和乘机用铁锨击打朱运的头部,朱运当场倒地,三个小时后,朱运因颅骨凹陷性骨折,不治身亡。
事发后,犯罪嫌疑人朱和当夜潜逃。寿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双桥派出所、涧沟派出所针对朱和的长达17年的追捕行动由此展开——
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朱和的潜逃,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
为能抓到朱和,追捕民警足迹遍布新疆、山西、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虽然跑遍了差不多大半个中国,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能查的线索都查过了,堆放在民警们案头的各种调查取证资料足足有1米多厚,但朱和好似人间蒸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一晃15年过去了。
追捕朱和的“接力棒”又交到了李士龙所长及其战友的手中。面对困境,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唯有抓住朱和,否则,一切解释都苍白无力。民警们坚信一条:只要朱和还活着,就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于是,围绕朱和的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的摸排、调查工作再次展开。
据了解,犯罪嫌疑人朱和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和四个表兄,并且都已成家。哥哥们常年在外打工,姐姐及表兄们也大都在外地,再加上他们的亲戚朋友等构成了非常复杂的社会关系网。
据办案民警掌握的材料,朱和可能藏匿的地方就有数十处,分布在山西、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地,可能会联系求助的亲戚朋友也多达数百人。
面对此情,涧沟派出所及时调整了抓捕策略,实行明确分工,包点到人,顺点顺人全面摸排,发现可疑,立即布控。
该所民警一方面和朱和可能藏身的当地警方建立密切联系,必要时请求他们援助;另一方面不断穿梭于上海、杭州、阜阳等地,及时摸排了解朱和的活动线索。
在涧沟派出所,民警邸远志拿出了一本他非常珍爱的16K大小、厚达100页略显破旧的笔记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调查情况,记录着朱和的亲戚、朋友等的地点、联系方式并错落有致地贴上他们的照片,邸远志还将所掌握的情况汇成了4张大表,分门别类,查阅起来也一目了然。
然而,再通过技术侦控,民警们发现,这些千头万绪的线索,真正“有用”的却没有几个。多年来,朱和和他的这些亲朋们几乎没有联系。
朱和究竟在哪?面对厚厚的笔记本和一沓用钢笔整理誊抄的详细通话记录,民警们在焦灼、期望中又陷入了沉思。“其实通过这么多年来连续的奔波,不停的摸排,大家的身心也都有些疲惫了。”民警邸远志的话似乎道出了干警们的心声,“苦,大家不怕;累,大家也不怕,经费紧张,妻儿责难等等也都算不了什么,只要一看到大家满脸的疑惑,看到所长那期待的目光,我就有些受不了。”——难道是追捕方向有误?
拨云撩雾初现端倪
派出所多年来不懈的抓捕工作,引起了该县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5年9月,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陶忠贵亲自来到涧沟,与派出所的干警们探讨抓捕朱和的对策。经过反复讨论,大家认为:目前的追捕思路并没有问题,追捕方向也没有错,但是,现在的网撒得太大,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朱和的几个哥哥、姐姐及其延伸的亲属关系上。
明确了思路,既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也再次坚定大家的信心。
在同县刑警大队反复研谋后,一张更大的监控网撒向了上海、山西、常州、阜阳等地。
伴随着大网的撒下,各种信息纷至沓来。
经进一步排查,民警们了解到,朱和的大哥、三哥自上世纪90年代后一直在常州金坛市某建筑公司打工,常年不回家,和朱和本人几乎没有联系。朱和的两个姐姐一个嫁在颖上县,一个嫁在寿县城关,多年来,也没有朱和的任何消息。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山西晋中和上海等地的信息比较少,朱和藏匿这些地方的可能性也被一一排除。
来自常州的信息多且集中,一部分经核实被排除,还有一部分通过电话等方式无法核实排除。
而这些无法排除的信息,可能会给抓捕工作带来转机。
局领导果断决定,去常州,一查到底,决不能放过任何疑点。
2005年12月5日,刑警大队民警赵强、涧沟派出所邸远志二人组成了追捕小组,他们换上了最不起眼的衣服,带着从寿县、阜阳、上海等地调取的信息资料,挤上了一辆普通的客车,风尘仆仆地赶往常州。
12月6日凌晨,抵达常州,两人顾不上休息便直奔常州市公安局。在常州市公安局的帮助下,调取了大量的资讯记录,长达68页的记录单,详细记载着十三部固定电话、十七部移动电话的通话时间、地点。
6日晚,两天两夜未休息的邸远志、赵强仍无睡意,两人仔细在资讯记录中寻找线索。这时,家住金坛的朱某和区号为0519的两个电话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两人压抑住内心的兴奋,果断做出决定,去金坛重点调查朱某和区号为0519的那两部电话。
电话“拨通”了犯罪嫌疑人
据了解,朱某,江苏金坛市人,金坛市某建筑公司的老板。朱和的两个哥哥十几年来一直在其公司打工,与朱某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而且传闻两家结成了亲家。
回想2001年民警区金坛调查,在核对该公司记工簿时,记工簿却无缘无故少了一本,当时民警们就感到蹊跷,或许这个朱老板已经知道了朱和的下落,或许他另有隐情……
12月7日,在金坛市公安局的协助下,追捕民警围绕朱某展开了全面调查,但经过深入了解,在朱某的亲戚和朋友圈里并未发现与朱和年龄相仿的人,对朱某的调查只得暂时搁浅。
追捕组迅速将调查的焦点集中到区号为0519的那两部电话上。
经调查,这两部固定电话都是打给朱和的大姐,通话时间都较长。自2005年年初,其中一部电话共联系了四次,另一部电话只联系了一次。
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追捕小组很快查明了这两部电话的机主。联系了四次的电话机主为武进县湖塘镇人,与朱和的大姐夫马某的弟弟有生意往来,但除此之外,并未发现其它异常情况;另一部只联系过一次的电话机主为金坛市建昌镇的潘某。查阅户籍资料显示,潘某一家四口:潘某、妻子、女儿、外甥女。
潘某的女婿是谁,哪里人,会不会就是追捕组正在寻找的朱和?带着种种疑问,干警们暗地里走访了当地的管段民警。据管段民警介绍,潘某只有一个女儿,招了个上女婿,是安徽人,名叫“宋家玉”,今年30多岁,个子不高,浓眉大眼,户口一直未迁到当地,群众反映“宋家玉”勤快老实,为人和善。
但仅凭这些,还不能将“宋家玉”和朱和划上等号。
为了不打草惊蛇,追捕民警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专门物色了一名特情。据特情反映,潘某的女儿在常州打工时认识了“宋家玉”,二人于1999年结婚,婚后“宋”一直生活在潘家,至今未回过安徽老家,家里也从没有人来看过他。2000年,他们养了个女儿,如今已有7岁了。“宋家玉”酒量小,平时很少喝酒,而且喝酒上脸,在当地主要替人搞装修。
“宋家玉”究竟是不是朱和呢?追捕组民警既激动,又迷惑。一来追捕组民警谁也没有见过朱和本人;二来当年朱和作案时只有19岁,如今17年过去了,老民警们所描述的那些体征肯定发生了变化。
时间不等人。追捕组在和后方联络后进一步印证,朱和的几个哥哥都有“浓眉”的特征,并且喝酒都上脸。结合特情提供的情况,“宋家玉”就是朱和的可能性骤升,追捕组决定无论如何先要和“宋家玉”见上一面。
根据特情提供的“宋家玉”的住址、体貌特征及生活规律,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12月7日晚,追捕组在“宋家玉”的住地开始了守候。
凛冽的寒风中,民警们守了一夜。至次日上午仍未发现“宋家玉”的踪影,是不是他“闻”到了什么跑了呢?民警们又忐忑不安起来。
12月8日下午,追捕组意外获悉,当地的一名联防队员是潘某的外甥,并且他已经知道了追捕组的意图,会不会是他先给“宋家玉”通风报信了?追捕组迅速将这一情况向当地派出所作了通报。
派出所所长在听了通报后,亲自找该联防队员谈话,讲明利害,要求其能协助调查。在征得该联防队员的同意,并在派出所所长的巧妙安排下,12月8日晚,这名联防队员拨通了“宋家玉”的电话。7时许,还不知情的“宋家玉”赶到赴约地点,抓捕人员迅速将其控制住。
审讯随后开始,近在眼前的“宋家玉”虽然完全是江苏口音,但在凌厉的攻势面前,几招之后便败下阵来。他承认自己就是朱和,并供述了自己致朱宏死亡后,改名换姓、远走他乡、娶妻生子、安家落户的全部过程……
2005年12月10日,犯罪嫌疑人朱和被押回寿县。伴着他那悔恨的泪水,一场长达17年的潜逃幽梦被无情的事实击得粉碎。
(文中人物朱和、朱宏、朱运等均为化名)
琐事纠纷起命案
1989年7月13日,寿县涧沟乡蒋庙村。看似平静的村庄,暗流涌动。
上午11时许,村民朱老汉听说其家门兄弟朱宏同侄儿朱运正手持铁锹欲找其闹事。朱老汉气不打一处来,忙带着正在田间干活的第三和第四个儿子,并手持铁锹、铁锨去找朱宏质问此事,后被人劝开。
朱运得知朱老汉率子欲打朱宏,便迅速赶往现场,在朱宏的家门口,正好撞上了朱老汉等人,朱运见对方有凶器,便也匆忙从朱宏家拿了一把铁锨,一场械斗由此而起。
械斗中,朱运被朱老汉的大儿子抓住了双手,四儿子朱和乘机用铁锨击打朱运的头部,朱运当场倒地,三个小时后,朱运因颅骨凹陷性骨折,不治身亡。
事发后,犯罪嫌疑人朱和当夜潜逃。寿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双桥派出所、涧沟派出所针对朱和的长达17年的追捕行动由此展开——
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朱和的潜逃,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
为能抓到朱和,追捕民警足迹遍布新疆、山西、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虽然跑遍了差不多大半个中国,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能查的线索都查过了,堆放在民警们案头的各种调查取证资料足足有1米多厚,但朱和好似人间蒸发,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一晃15年过去了。
追捕朱和的“接力棒”又交到了李士龙所长及其战友的手中。面对困境,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唯有抓住朱和,否则,一切解释都苍白无力。民警们坚信一条:只要朱和还活着,就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于是,围绕朱和的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的摸排、调查工作再次展开。
据了解,犯罪嫌疑人朱和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和四个表兄,并且都已成家。哥哥们常年在外打工,姐姐及表兄们也大都在外地,再加上他们的亲戚朋友等构成了非常复杂的社会关系网。
据办案民警掌握的材料,朱和可能藏匿的地方就有数十处,分布在山西、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地,可能会联系求助的亲戚朋友也多达数百人。
面对此情,涧沟派出所及时调整了抓捕策略,实行明确分工,包点到人,顺点顺人全面摸排,发现可疑,立即布控。
该所民警一方面和朱和可能藏身的当地警方建立密切联系,必要时请求他们援助;另一方面不断穿梭于上海、杭州、阜阳等地,及时摸排了解朱和的活动线索。
在涧沟派出所,民警邸远志拿出了一本他非常珍爱的16K大小、厚达100页略显破旧的笔记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调查情况,记录着朱和的亲戚、朋友等的地点、联系方式并错落有致地贴上他们的照片,邸远志还将所掌握的情况汇成了4张大表,分门别类,查阅起来也一目了然。
然而,再通过技术侦控,民警们发现,这些千头万绪的线索,真正“有用”的却没有几个。多年来,朱和和他的这些亲朋们几乎没有联系。
朱和究竟在哪?面对厚厚的笔记本和一沓用钢笔整理誊抄的详细通话记录,民警们在焦灼、期望中又陷入了沉思。“其实通过这么多年来连续的奔波,不停的摸排,大家的身心也都有些疲惫了。”民警邸远志的话似乎道出了干警们的心声,“苦,大家不怕;累,大家也不怕,经费紧张,妻儿责难等等也都算不了什么,只要一看到大家满脸的疑惑,看到所长那期待的目光,我就有些受不了。”——难道是追捕方向有误?
拨云撩雾初现端倪
派出所多年来不懈的抓捕工作,引起了该县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5年9月,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陶忠贵亲自来到涧沟,与派出所的干警们探讨抓捕朱和的对策。经过反复讨论,大家认为:目前的追捕思路并没有问题,追捕方向也没有错,但是,现在的网撒得太大,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朱和的几个哥哥、姐姐及其延伸的亲属关系上。
明确了思路,既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也再次坚定大家的信心。
在同县刑警大队反复研谋后,一张更大的监控网撒向了上海、山西、常州、阜阳等地。
伴随着大网的撒下,各种信息纷至沓来。
经进一步排查,民警们了解到,朱和的大哥、三哥自上世纪90年代后一直在常州金坛市某建筑公司打工,常年不回家,和朱和本人几乎没有联系。朱和的两个姐姐一个嫁在颖上县,一个嫁在寿县城关,多年来,也没有朱和的任何消息。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山西晋中和上海等地的信息比较少,朱和藏匿这些地方的可能性也被一一排除。
来自常州的信息多且集中,一部分经核实被排除,还有一部分通过电话等方式无法核实排除。
而这些无法排除的信息,可能会给抓捕工作带来转机。
局领导果断决定,去常州,一查到底,决不能放过任何疑点。
2005年12月5日,刑警大队民警赵强、涧沟派出所邸远志二人组成了追捕小组,他们换上了最不起眼的衣服,带着从寿县、阜阳、上海等地调取的信息资料,挤上了一辆普通的客车,风尘仆仆地赶往常州。
12月6日凌晨,抵达常州,两人顾不上休息便直奔常州市公安局。在常州市公安局的帮助下,调取了大量的资讯记录,长达68页的记录单,详细记载着十三部固定电话、十七部移动电话的通话时间、地点。
6日晚,两天两夜未休息的邸远志、赵强仍无睡意,两人仔细在资讯记录中寻找线索。这时,家住金坛的朱某和区号为0519的两个电话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两人压抑住内心的兴奋,果断做出决定,去金坛重点调查朱某和区号为0519的那两部电话。
电话“拨通”了犯罪嫌疑人
据了解,朱某,江苏金坛市人,金坛市某建筑公司的老板。朱和的两个哥哥十几年来一直在其公司打工,与朱某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而且传闻两家结成了亲家。
回想2001年民警区金坛调查,在核对该公司记工簿时,记工簿却无缘无故少了一本,当时民警们就感到蹊跷,或许这个朱老板已经知道了朱和的下落,或许他另有隐情……
12月7日,在金坛市公安局的协助下,追捕民警围绕朱某展开了全面调查,但经过深入了解,在朱某的亲戚和朋友圈里并未发现与朱和年龄相仿的人,对朱某的调查只得暂时搁浅。
追捕组迅速将调查的焦点集中到区号为0519的那两部电话上。
经调查,这两部固定电话都是打给朱和的大姐,通话时间都较长。自2005年年初,其中一部电话共联系了四次,另一部电话只联系了一次。
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追捕小组很快查明了这两部电话的机主。联系了四次的电话机主为武进县湖塘镇人,与朱和的大姐夫马某的弟弟有生意往来,但除此之外,并未发现其它异常情况;另一部只联系过一次的电话机主为金坛市建昌镇的潘某。查阅户籍资料显示,潘某一家四口:潘某、妻子、女儿、外甥女。
潘某的女婿是谁,哪里人,会不会就是追捕组正在寻找的朱和?带着种种疑问,干警们暗地里走访了当地的管段民警。据管段民警介绍,潘某只有一个女儿,招了个上女婿,是安徽人,名叫“宋家玉”,今年30多岁,个子不高,浓眉大眼,户口一直未迁到当地,群众反映“宋家玉”勤快老实,为人和善。
但仅凭这些,还不能将“宋家玉”和朱和划上等号。
为了不打草惊蛇,追捕民警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专门物色了一名特情。据特情反映,潘某的女儿在常州打工时认识了“宋家玉”,二人于1999年结婚,婚后“宋”一直生活在潘家,至今未回过安徽老家,家里也从没有人来看过他。2000年,他们养了个女儿,如今已有7岁了。“宋家玉”酒量小,平时很少喝酒,而且喝酒上脸,在当地主要替人搞装修。
“宋家玉”究竟是不是朱和呢?追捕组民警既激动,又迷惑。一来追捕组民警谁也没有见过朱和本人;二来当年朱和作案时只有19岁,如今17年过去了,老民警们所描述的那些体征肯定发生了变化。
时间不等人。追捕组在和后方联络后进一步印证,朱和的几个哥哥都有“浓眉”的特征,并且喝酒都上脸。结合特情提供的情况,“宋家玉”就是朱和的可能性骤升,追捕组决定无论如何先要和“宋家玉”见上一面。
根据特情提供的“宋家玉”的住址、体貌特征及生活规律,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12月7日晚,追捕组在“宋家玉”的住地开始了守候。
凛冽的寒风中,民警们守了一夜。至次日上午仍未发现“宋家玉”的踪影,是不是他“闻”到了什么跑了呢?民警们又忐忑不安起来。
12月8日下午,追捕组意外获悉,当地的一名联防队员是潘某的外甥,并且他已经知道了追捕组的意图,会不会是他先给“宋家玉”通风报信了?追捕组迅速将这一情况向当地派出所作了通报。
派出所所长在听了通报后,亲自找该联防队员谈话,讲明利害,要求其能协助调查。在征得该联防队员的同意,并在派出所所长的巧妙安排下,12月8日晚,这名联防队员拨通了“宋家玉”的电话。7时许,还不知情的“宋家玉”赶到赴约地点,抓捕人员迅速将其控制住。
审讯随后开始,近在眼前的“宋家玉”虽然完全是江苏口音,但在凌厉的攻势面前,几招之后便败下阵来。他承认自己就是朱和,并供述了自己致朱宏死亡后,改名换姓、远走他乡、娶妻生子、安家落户的全部过程……
2005年12月10日,犯罪嫌疑人朱和被押回寿县。伴着他那悔恨的泪水,一场长达17年的潜逃幽梦被无情的事实击得粉碎。
(文中人物朱和、朱宏、朱运等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