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去常熟公干,途经沙家浜镇,仅是路两旁浩浩荡荡、绵延不绝的芦苇,已是让人心弛神往,更何况还有儿时耳熟能详的样板戏《沙家浜》,感觉尤其的亲切,却因行程匆忙未能一游,心里不免留了些许的遗憾。而这样的一个秋日,“芦花放,稻谷香”,当我再一次踏上这条路,再一次重逢这片大气磅礴的芦苇荡,却是另一份的感慨了——有时候,错过也是一种美丽,因为错过,我才更憧憬这一次的旅程,更珍惜旅途中各异的风景。
进入沙家浜景区,映入眼帘的便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亲笔题词的抗战纪念碑,碑文意义深刻、字体遒劲有力,偌大的广场上高高屹立着郭建光与阿庆嫂的大型雕像,后面是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弥足珍贵的史料图片及实物,一张张一件件,向人们娓娓叙述着在沙家浜这片革命热土上所发生的动人故事,“历史无言,精神永恒”,沙家浜的旗帜永远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到了沙家浜,自然要坐船去芦苇荡中一游。诗经上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婆娑的芦苇、相思的伊人,构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还有“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仿佛古人诗词中的芦苇,大都与忧伤浪漫、离愁闲情有关。而沙家浜的芦苇,则是全然不同的气势。极目而望,高远的蓝天下,是无边无际的芦苇荡,青翠的芦苇叶,密密麻麻,灰白的芦花絮,迎风猎猎,开出一片片的苍茫,它们浩浩荡荡、肆无忌惮的占领了整个水面,它们挺拔且坚韧,它们是阳澄湖的主人,它们为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而骄傲!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岁月,这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荡,曾经是乡亲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的革命战场,它如一道天然屏障,保存并发展了革命武装。历史不会忘记,新四军“江抗”的36名伤病员留驻于沙家浜养伤,在芦苇荡里与敌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也与当地的父老乡亲结下了鱼水情深。沙家浜的芦苇呀,一杆杆一簇簇皆挟带着英雄的豪气与胆气,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完成了它们神圣的职责,“芦荡火种”就此燎原。
小船吱吱呀呀地穿梭在这曲折迂回的芦苇丛中,呼吸着空气中淡淡的苇香,不禁让人联想浮翩——这甘甜清洌的芦根水,曾滋润过多少新四军伤员的心房?黄昏的芦苇丛,是否记得战士们吹响的悠扬哨声?还有,那厚厚的芦花鞋,则肯定捎带着阿庆嫂与沙奶奶们手心的温暖,陪伴着他们度过江南水乡的瑟瑟寒冬……
游过芦苇荡,少不得要喝一壶茶馆的清茶。春来茶馆的茶无疑是香醇的,除了阳澄湖的水清澈无比,还有那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阿庆嫂的勇敢机智八面玲珑在这段样板戏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阿庆嫂也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眼前的春来茶馆,是地道的江南水乡茶楼建筑,八仙桌、七星灶、大铜壶等物件亦是一件不少,游人在此休憩品茗时,便会有穿着青花白底大褂、腰系围裙的“阿庆嫂”上前抹桌倒茶,她们热情好客、手脚麻利,眉目间满是精明,茶馆的生意因而做得风生水起,绝对有着现代阿庆嫂练达的人情与风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灵秀的山水孕育了沙家浜人勤劳朴实的品质,也赋予了他们无穷的智慧,逛老街、喝新茶、品好酒、看“智斗”,他们更是把《沙家浜》中的一幕幕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令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行程即将结束,回首斜阳之下的沙家浜,芦苇依依、湖水盈盈,“沙家浜”三个红色大字愈显熠熠生辉。这一刻,当日的遗憾已荡然无存,这一刻,我也终于明白,沙家浜的历史,其实便在这随风摇曳的芦苇荡中,在招待八方客的春来茶馆内,也在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腔里。
进入沙家浜景区,映入眼帘的便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亲笔题词的抗战纪念碑,碑文意义深刻、字体遒劲有力,偌大的广场上高高屹立着郭建光与阿庆嫂的大型雕像,后面是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弥足珍贵的史料图片及实物,一张张一件件,向人们娓娓叙述着在沙家浜这片革命热土上所发生的动人故事,“历史无言,精神永恒”,沙家浜的旗帜永远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到了沙家浜,自然要坐船去芦苇荡中一游。诗经上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婆娑的芦苇、相思的伊人,构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还有“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仿佛古人诗词中的芦苇,大都与忧伤浪漫、离愁闲情有关。而沙家浜的芦苇,则是全然不同的气势。极目而望,高远的蓝天下,是无边无际的芦苇荡,青翠的芦苇叶,密密麻麻,灰白的芦花絮,迎风猎猎,开出一片片的苍茫,它们浩浩荡荡、肆无忌惮的占领了整个水面,它们挺拔且坚韧,它们是阳澄湖的主人,它们为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而骄傲!回到那烽火连天的岁月,这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荡,曾经是乡亲们与敌人斗智斗勇的革命战场,它如一道天然屏障,保存并发展了革命武装。历史不会忘记,新四军“江抗”的36名伤病员留驻于沙家浜养伤,在芦苇荡里与敌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也与当地的父老乡亲结下了鱼水情深。沙家浜的芦苇呀,一杆杆一簇簇皆挟带着英雄的豪气与胆气,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完成了它们神圣的职责,“芦荡火种”就此燎原。
小船吱吱呀呀地穿梭在这曲折迂回的芦苇丛中,呼吸着空气中淡淡的苇香,不禁让人联想浮翩——这甘甜清洌的芦根水,曾滋润过多少新四军伤员的心房?黄昏的芦苇丛,是否记得战士们吹响的悠扬哨声?还有,那厚厚的芦花鞋,则肯定捎带着阿庆嫂与沙奶奶们手心的温暖,陪伴着他们度过江南水乡的瑟瑟寒冬……
游过芦苇荡,少不得要喝一壶茶馆的清茶。春来茶馆的茶无疑是香醇的,除了阳澄湖的水清澈无比,还有那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阿庆嫂的勇敢机智八面玲珑在这段样板戏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阿庆嫂也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眼前的春来茶馆,是地道的江南水乡茶楼建筑,八仙桌、七星灶、大铜壶等物件亦是一件不少,游人在此休憩品茗时,便会有穿着青花白底大褂、腰系围裙的“阿庆嫂”上前抹桌倒茶,她们热情好客、手脚麻利,眉目间满是精明,茶馆的生意因而做得风生水起,绝对有着现代阿庆嫂练达的人情与风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灵秀的山水孕育了沙家浜人勤劳朴实的品质,也赋予了他们无穷的智慧,逛老街、喝新茶、品好酒、看“智斗”,他们更是把《沙家浜》中的一幕幕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令人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行程即将结束,回首斜阳之下的沙家浜,芦苇依依、湖水盈盈,“沙家浜”三个红色大字愈显熠熠生辉。这一刻,当日的遗憾已荡然无存,这一刻,我也终于明白,沙家浜的历史,其实便在这随风摇曳的芦苇荡中,在招待八方客的春来茶馆内,也在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