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允价值自1994年引入我国以来,对其一直争论不休。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更将公允价值运用的争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文章从公允价值本质属性入手,结合经济学相关原理,对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提高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质量,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更好趋同。
【关键词】 公允价值;价值;现值
一、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意义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一波三折,自1994年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编译的会计准则丛书之《国际会计准则》中,将“Fair value”译为“公正价值”后,1998年公允价值便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会计理论文献中,由于在公允价值运用观点上的分歧,造成我国对公允价值“先用后弃”、“禁而又用”和“用而无方”,使会计准则相互矛盾,可操作性差。2006年2月发布的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一大亮点。然而,因为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尚不完善,从而使其遭到非议。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公允价值再次遭到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对公允价值本质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公允价值的理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很多人开始怀疑公允价值的科学性,对于其在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议论纷纷,可见公允价值在运用中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不完善,助长了主观臆断的非理性,从而加大了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可能性,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建立公允价值估值模型提供参考,使其更加客观、科学。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通过对公允价值本质的分析,指出其影响因素,它与公允价值的本质密切相关;外部因素则从公允价值的运用环境入手,研究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分析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早在西汉时期,司马迁便对利来利往看得如此通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是如此,各利益主体都希望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会计信息,而各方博弈的结果往往是客观地反映各资产负债项目的内在价值。从定性角度研究,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是计量客体本身的某一可测量、可度量的特性或外在表现,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用来反映计量对象内在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它既可以表现为投入价值,即成本,也可以表现为产出价值,即市价”。因此,公允价值是基于多种市场因素对计量对象的内在价值进行计量的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它的表现形式有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根据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而在活跃的市场中,价格就是公允价值,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然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往往不一致,但是这种价格与价值的相背离,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价格不会遵从价值规律,相反会大大的偏离价值运动,从而使公允价值计量没有公允地反映价值,这些因素主要有:
1.垄断
在市场经济中,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这样,在较高利润的诱惑下,垄断者制定的价格通常要大大的高于非垄断经济下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公允地反映商品价值,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的计量。
2.政府干预价格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是政府干预价格的典型实例。所谓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行业的生产,而对该行业的产品所规定的高于市场价格的最低价格。限制价格是政府为限制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规定最高限价的主要目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护消费者利益,因此,执行最高限价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限制价格对市场影响的情况恰好与支持价格相反。然而,政府的这种价格干预,确实使得价格与其实际价值相背离,这种背离并不符合价值规律,而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规定。因而,政府干预价格也是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从定量角度研究,自公允价值被采用以来,各国均认为公允价值采用难,到底难在哪里?谢诗芬在《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辨析》一文中指出:“解决公允价值采用难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公允价值与现值的关系,建立现值计量框架并采用现值。”结合图1从现值的定义入手分析现值与公允价值的关系:
现值是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它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对资产价值最精确的计量,而其他报表要素均可用资产来定义。由此可以看出,现值是对资产负债项目价值的数学计量,它是将资产负债项目价值量化的过程,而资产负债项目的价值通过公允价值来反映。因此,现值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而是对资产负债项目内在价值的量化,最终反映了公允价值,是公允价值本质特征的数学表达。价值和现值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上决定了公允价值,但是因为现值计量比较困难,所以纯粹的现值会计模式难以存在,而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可变现净值可以是良好替代,当不存在同样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的市價时才用现值。因此,现值是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另一内在因素,与确认现值相关的因素也就成为影响其计量的因素。
(二)外部因素分析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能与其环境相分离,公允价值亦是如此。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信息披露程度、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1.信息披露程度
公允价值要求交易的双方对交易的情况要熟悉。然而,在现实交易中,经常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资料不同。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会计目标的转变使得债权人、政府等和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信息使用者更加注重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信息披露是公司和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全面沟通信息的桥梁。信息披露的程度直接影响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对公司资产负债项目价值的判断,如果在信息披露上避重就轻,将严重误导相关信息使用者对公司资产负债项目价值的判断,造成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在不平等的交易环境中进行交易,进而影响公允价值的计量。
2.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其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计信息具有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能力、业绩、道德水平监督和评价的功用。因此,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很容易出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各种目的而操纵会计利润的情况。因为经理人可根据预期的利润目标,将合约指定为套期保值目的或非套期保值目的。在国内,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代表国家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优势,而代表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的董事虽然人数众多但处于票数上的劣势,这就使得董事会的投票决策机制形同虚设,出现了公司治理上的“无效区”。一些公司还经常出现一人兼任董事与监事职务的现象,股东大会对高级经理层的约束力几乎名存实亡,这就使得公司在管理上有较大的任意性,严重扭曲了运用公允价值的初衷,影响了公允价值的计量。
3.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作为一种技术型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运用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如果既不存在活跃或类似市场,也不能运用模型法确定公允价值,那么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将成为企业取得资产或者负债公允价值的一个重要选择。但评估机构的业务操作规程会影响评估机构的执业质量,继而影响到公允价值。同时,评估师执业时的自我意识和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公允价值的一个原因。公允价值是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的条件及其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对被评估资产客观交换价值的合理估计值。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评估人员的素质及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允价值。同时,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提高了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公允价值较广泛的获取途径和多样的计量技术手段,使得需要会计人员在运用过程中做出大量的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結论
公允价值是市场主体基于多种市场因素对资产负债项目内在价值进行认定的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其公允性的影响因素既包括垄断、政府干预价格和现值等内部因素,又包括相关信息披露程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外部因素。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作为“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黄世忠,1997)和“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吴水澎,2002)的公允价值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其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谢诗芬.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2):7-12.
[2] 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64.
[3] 谢诗芬,戴子礼.会计计量中的现值:国际会计的一个前沿课题[J].时代会计,2001(1):26-27.
[4] 谢诗芬,戴子礼. 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9):12-17.
[5] 许家林. 会计理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48-156.
[6] 万美,刘小丽,龙柏秋.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公允价值思考[J].财会通讯,2009(3):83-85.
[7] 周驾华. 公允价值内涵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J].财会通讯,2009(2):13-15.
[8] 沈仲阔. 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8(12):59-61.
【关键词】 公允价值;价值;现值
一、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意义
在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一波三折,自1994年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编译的会计准则丛书之《国际会计准则》中,将“Fair value”译为“公正价值”后,1998年公允价值便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会计理论文献中,由于在公允价值运用观点上的分歧,造成我国对公允价值“先用后弃”、“禁而又用”和“用而无方”,使会计准则相互矛盾,可操作性差。2006年2月发布的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一大亮点。然而,因为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尚不完善,从而使其遭到非议。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公允价值再次遭到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对公允价值本质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公允价值的理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很多人开始怀疑公允价值的科学性,对于其在次贷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议论纷纷,可见公允价值在运用中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不完善,助长了主观臆断的非理性,从而加大了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可能性,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为建立公允价值估值模型提供参考,使其更加客观、科学。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通过对公允价值本质的分析,指出其影响因素,它与公允价值的本质密切相关;外部因素则从公允价值的运用环境入手,研究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分析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早在西汉时期,司马迁便对利来利往看得如此通透。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是如此,各利益主体都希望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会计信息,而各方博弈的结果往往是客观地反映各资产负债项目的内在价值。从定性角度研究,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是计量客体本身的某一可测量、可度量的特性或外在表现,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用来反映计量对象内在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它既可以表现为投入价值,即成本,也可以表现为产出价值,即市价”。因此,公允价值是基于多种市场因素对计量对象的内在价值进行计量的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它的表现形式有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和可变现净值。根据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而在活跃的市场中,价格就是公允价值,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然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往往不一致,但是这种价格与价值的相背离,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价格不会遵从价值规律,相反会大大的偏离价值运动,从而使公允价值计量没有公允地反映价值,这些因素主要有:
1.垄断
在市场经济中,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这样,在较高利润的诱惑下,垄断者制定的价格通常要大大的高于非垄断经济下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公允地反映商品价值,从而影响了公允价值的计量。
2.政府干预价格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是政府干预价格的典型实例。所谓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行业的生产,而对该行业的产品所规定的高于市场价格的最低价格。限制价格是政府为限制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规定最高限价的主要目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护消费者利益,因此,执行最高限价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限制价格对市场影响的情况恰好与支持价格相反。然而,政府的这种价格干预,确实使得价格与其实际价值相背离,这种背离并不符合价值规律,而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规定。因而,政府干预价格也是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从定量角度研究,自公允价值被采用以来,各国均认为公允价值采用难,到底难在哪里?谢诗芬在《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辨析》一文中指出:“解决公允价值采用难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公允价值与现值的关系,建立现值计量框架并采用现值。”结合图1从现值的定义入手分析现值与公允价值的关系:
现值是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它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对资产价值最精确的计量,而其他报表要素均可用资产来定义。由此可以看出,现值是对资产负债项目价值的数学计量,它是将资产负债项目价值量化的过程,而资产负债项目的价值通过公允价值来反映。因此,现值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而是对资产负债项目内在价值的量化,最终反映了公允价值,是公允价值本质特征的数学表达。价值和现值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上决定了公允价值,但是因为现值计量比较困难,所以纯粹的现值会计模式难以存在,而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可变现净值可以是良好替代,当不存在同样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的市價时才用现值。因此,现值是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另一内在因素,与确认现值相关的因素也就成为影响其计量的因素。
(二)外部因素分析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能与其环境相分离,公允价值亦是如此。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信息披露程度、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1.信息披露程度
公允价值要求交易的双方对交易的情况要熟悉。然而,在现实交易中,经常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资料不同。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但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会计目标的转变使得债权人、政府等和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信息使用者更加注重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信息披露是公司和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全面沟通信息的桥梁。信息披露的程度直接影响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对公司资产负债项目价值的判断,如果在信息披露上避重就轻,将严重误导相关信息使用者对公司资产负债项目价值的判断,造成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在不平等的交易环境中进行交易,进而影响公允价值的计量。
2.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其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会计信息具有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能力、业绩、道德水平监督和评价的功用。因此,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很容易出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各种目的而操纵会计利润的情况。因为经理人可根据预期的利润目标,将合约指定为套期保值目的或非套期保值目的。在国内,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代表国家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优势,而代表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的董事虽然人数众多但处于票数上的劣势,这就使得董事会的投票决策机制形同虚设,出现了公司治理上的“无效区”。一些公司还经常出现一人兼任董事与监事职务的现象,股东大会对高级经理层的约束力几乎名存实亡,这就使得公司在管理上有较大的任意性,严重扭曲了运用公允价值的初衷,影响了公允价值的计量。
3.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作为一种技术型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运用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如果既不存在活跃或类似市场,也不能运用模型法确定公允价值,那么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将成为企业取得资产或者负债公允价值的一个重要选择。但评估机构的业务操作规程会影响评估机构的执业质量,继而影响到公允价值。同时,评估师执业时的自我意识和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公允价值的一个原因。公允价值是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的条件及其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对被评估资产客观交换价值的合理估计值。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评估人员的素质及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允价值。同时,公允价值的运用也提高了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公允价值较广泛的获取途径和多样的计量技术手段,使得需要会计人员在运用过程中做出大量的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結论
公允价值是市场主体基于多种市场因素对资产负债项目内在价值进行认定的一种复合计量属性,其公允性的影响因素既包括垄断、政府干预价格和现值等内部因素,又包括相关信息披露程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外部因素。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作为“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黄世忠,1997)和“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吴水澎,2002)的公允价值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其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谢诗芬.价值计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2):7-12.
[2] 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64.
[3] 谢诗芬,戴子礼.会计计量中的现值:国际会计的一个前沿课题[J].时代会计,2001(1):26-27.
[4] 谢诗芬,戴子礼. 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9):12-17.
[5] 许家林. 会计理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48-156.
[6] 万美,刘小丽,龙柏秋.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公允价值思考[J].财会通讯,2009(3):83-85.
[7] 周驾华. 公允价值内涵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J].财会通讯,2009(2):13-15.
[8] 沈仲阔. 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8(12):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