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悟解题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uang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能有条理地一一列举,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先后进行了三次磨课,现将我的三次磨课过程呈现给大家,以期与大家共同进步。
  第一次教学:
  我首先出示例1及其场景图(略):“王大叔用18根l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学生读题后,我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引导:(1)要围长方形必须知道什么?生:“长方形的长与宽。”(2)看到“18米”,你想到了什么?生:“18÷2=9,求出长方形长与宽的和。”(3)怎么确定长方形的长与宽?生:“长8米,宽1米;长7米,宽2米……”(4)结果是怎样呈现的?生:“一一列举。”(5)怎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生:“有序列举。”……
  分析与思考:这节课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进步,最终获得新知。但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例题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看似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实是我心中已经装有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没有想学生之所想,“牵”着学生向目标迈进。教师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但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性和创造性,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摆在我面前最为重要的问题。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次磨课。
  第二次教学:
  师(出示例1及其场景图,指名学生读题):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答略)
  师:问题要求“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那看到“18米”,你想到了什么?”
  生:18÷2=9,求出长方形长与宽的和。
  师:老师就提示到这里,接下来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可以结合已学的方法,通过画图、摆小棒等操作进行探究,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写一写。
  ……
  分析与思考:这节课我在突破教学难点(9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画图、摆小棒、列表等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发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表面上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涣散,没有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这引起了我的进一步思考。美国脑科学家詹森在《适于脑的科学》中说过:“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环境,还需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对那一部分没有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而言,如果缺少参与数学活动,就不能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无法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的。紧接着,我进行了第三次的磨课。
  第三次教学:
  师(出示例1及其场景图,指名读题):“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说明了什么?(生答略)
  师:既然有多种围法,那你有什么好的策略能把所有的围法都找出来?(学生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
  师: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呢?
  生:一一列举。
  师: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呢?
  生:有序列举。
  师:回想一下,我们是用什么策略解决“有多少种不同围法”这个问题的?
  生:不重复、不遗漏,一一列举出所有的结果。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
  ……
  分析与思考:既然是策略,须靠自悟,自悟就要让学生呈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思考过程,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走在教师教学之前。这就需要教师布置适当的任务,设计合理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本课教学中,我通过“你有什么好的策略能把所有的围法都找出来”的问题,既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又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新策略,这样就让学生经历、体验了策略形成的过程,加深了对策略的认识和体会,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
  通过这三次磨课,我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策略的价值,但这种感受不是靠教师简单的说教就能够形成的。教师应立足于解决问题的过程,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以具体的解题方法为载体,先将策略转化为方法,再将具体的方法逐步上升为策略。当然,策略的形成需要经历逐渐内化的过程。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发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第二次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现实情境,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仍是以我个人的设计为主线,学生没有产生迫切求知的需要,至少还有部分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不符合“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由、主动地学习。在第三次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学会解决“有多少种不同围法”这个问题,并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身体验,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极强的学科,随着年级的增高,数学学困生的人数也随之增多,这已成为普遍现象。数学是万花筒,神奇美妙,有着无限的魅力。可是对学困生来说却是一条跨不过去的沟壑,一种对数学的恐惧、厌倦情绪始终缭绕在他们心中,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么,谁该为学困生的形成“买单”呢?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但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从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入手。为此,我设计以下10个项目的调查内容,对我校3
[摘 要]教师在思考如何确定教学难点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更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点。只有准确了解、把握学生的学情,才能确定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知识结构 原有经验 算理 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34  如何科学、合理地
天气越来越寒冷,不少人的手脚也越来越冰凉,入冬后更是感觉雪上加霜,更有甚者一年四季都有手脚冰凉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经常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状况?  手脚冰凉说明我们的身体缺乏火力滋养。火力来自哪里?气血是原料,原料不够了,火力自然不旺;原料够了,如果仍然不旺,那是燃烧动力不足的问题。手脚冰凉常见于以下原因:  气血不足。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血不足,则推动无力,从而导致手脚
[摘 要]学生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提问的机会;要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他们会问。  [关键词]以学定教 问题意识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3  教学片断:  教学“长方体
教学背景:  “数学生活化”“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理念。“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体验、创造,从而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与学中都要以“做”为中心,达到“
翟老师的最爱是课堂。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灵活的教学方法、风趣的教学语言、高超的驾驭能力,创设了充满情趣与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获得快乐,展示了他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彰显了他独具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把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即看作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翟老师的课堂教学最大特色是“活”——气氛轻松活泼,环节合理灵活
[摘 要]数学练习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平台。在组织学生数学练习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逆练习”,即让学生由算式说情境,让学生先计算后操作,并从结果想算式,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逆练习 发展 思维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53  数学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年第6期刊登了《把“数学术语”转换成标准句型》一文,笔者阅后觉得原文有几处不够准确,特写此拙文与原作者商榷。  其一,原文“按20%的利润定价,就是定价比成本多20%”。笔者认为按20%的利润定价是把定价看作单位“1”,利润是定价的20%,即利润率是20%,定价比成本多25%。错误之处是转换前后单位“1”的量不同了,转换前把定价看作单位“1”,转换后把成本看作单位
教师成长须读书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不读书的教师只能当庸师。读书有三境界一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敌,教师每进入一个境界,便向前发展一步。  以书为师,造就听话型教师。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通过读书,可以明确现代教育观念,了解一线工作实际,学习别人的教学或管理经验,尽快进人教师角色。以书为师,对教师是一种补充和滋养,对书的消化与吸收,能使教师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以书为师
这学期,县实验小学和我校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活动,以第四册“统计”为教学课题,以“有效课堂,个性教学”为主题,对小学低年级的统计课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都比较感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有效地完成信息的分类整理,学会条形统计图的作画,能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有质量的练习。但我们在课堂观摩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堂的导入如何让学生的新旧知识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