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门螺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为粪便及口腔,所以在家庭生活中有相互传染的可能性,即使是宝宝也难以幸免。那些年龄比较小的宝宝,营养成分的来源主要是经过母乳的喂养,或者是米粉、奶粉等辅助的食物,危险性会小一点。对于年龄比较大一些的宝宝,吃辅食的时候比较多,而且中国没有分餐的饮食习惯,所以宝宝在进食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和家人共同进餐,甚至有一些比较传统的家庭,家长会把食物嚼好再喂给宝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宝宝加工了食物,但是大多数的父母都不知道这是传播幽门螺杆菌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孩子被传染上幽门螺杆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患有幽门螺杆菌,宝宝要进行检查吗?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展开分析,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宝宝,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英文缩写是Hp。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在24%~63.27%。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口一口、粪一口。简单的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中成员共同居住生活,形成相互传染。如果父母感染幽门螺杆菌,亲吻宝宝也有传染。
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会有哪些症状呢?家长应该重视宝宝的以下症状,及时予以检查。
1.呕吐。呕吐是感染幽门螺杆菌最主要的表现。如果宝宝出现呕吐,应该加以重视。感染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呕吐大多数都是在晚间和下午,而且呕吐的次数逐渐增加。宝宝呕吐物中由于有隔夜的食物,所以会伴酸臭味。
2.上腹膨胀。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胃内排空受到影响,较多的食物就会滞留在胃中,出现胃膨胀的现象。所以,有些家长可以看到宝宝的上腹出现半球式的隆起。
3.脱水症。经过多次呕吐以后,就会导致身体出现脱水的现象。患儿的皮肤干燥而且没有弹性,面貌呈现出面黄肌瘦。
4.蠕动波与震水音。由于胃内残留的食物通过幽门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会导致胃肌出现强烈的收缩,可以看到胃出现蠕动。在患者空腹的时候,用手抚摸患者的腰部,然后左右摇动可以听到水振动的声音,这就说明胃中有较多的积液难以排出。
5.碱中毒。碱中毒就是因为患者呕吐的次数过多,导致大量脱水或电解质紊乱。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抽搐、昏睡不醒等状况,甚至还会出现昏迷。
父母感染幽门螺杆菌宝宝要检查吗
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不推荐对14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常规幽门螺杆菌筛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与成人相比,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消化道严重疾病的风险较低。临床资料显示,由于孩子的身体发育还不够健全,所以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基本不会发生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发生的概率也非常低。
2.反对孩子服用大量的抗生素。儿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因素。由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有多种形式,通常治疗的时候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的疗程大概半个月,而且副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处于宝宝阶段。宝宝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药物会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如果在治疗的时候缩小了药物选择的范围(仅推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会增加治疗失败的风险。
3.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比较多,不只是会在家中传染,在幼儿园等其他的集体活动中也会被传染。同时,感染后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再感染率也可能高于成人。
因此,父母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建议要对宝宝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家长只要做好孩子的预防措施就行了。但是也不是绝对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儿童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因消化不良行内镜检查的儿童建议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治疗。换句话说,宝宝如果有前述的消化道症状,还是要进行检查和治疗的。
附带提醒家长,14C-尿素呼气试验有一定的放射性,儿童应注意选择其他检查方法。
幽门螺杆菌的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应该尽量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相应的预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幽门螺杆菌都是在聚集性的人群中发生,所以在治疗和预防的过程中,家庭的其他成员也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应采用分餐进食的制度,有专用的碗筷,避免受到感染。
2.在食物摄取的时候要控制好量,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和丰富,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应该以易消化、较软的食物为主,要做到细嚼慢咽,吃的不要过于饱;避免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应该禁忌油炸和酸辣的食物。含有硝酸盐过多的食物会增加致癌的风险,再加上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就会加大患癌症的概率。
3.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菌从口进入。教育年龄较小的宝宝,不能食用不干净的食物。
4.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对于那些宝宝来说,应该指导他们勤洗手,至少在便后和进食前要洗手。
5.在家庭中应该坚持分餐制度,而且要自己使用自己的碗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幽门螺杆菌的相互感染。中国的传统习俗是一家人在一个餐桌上吃饭,还有一些家长会把食物咀嚼后喂给宝宝,这样加大了幽门螺杆菌从传染的概率,所以应该尽量杜绝这种現象。
6.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那么应该将其呕吐的物质和粪便进行科学的处理。患者的手和使用的器具都要进行消毒,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染家人。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英文缩写是Hp。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在24%~63.27%。幽门螺杆菌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口一口、粪一口。简单的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中成员共同居住生活,形成相互传染。如果父母感染幽门螺杆菌,亲吻宝宝也有传染。
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会有哪些症状呢?家长应该重视宝宝的以下症状,及时予以检查。
1.呕吐。呕吐是感染幽门螺杆菌最主要的表现。如果宝宝出现呕吐,应该加以重视。感染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呕吐大多数都是在晚间和下午,而且呕吐的次数逐渐增加。宝宝呕吐物中由于有隔夜的食物,所以会伴酸臭味。
2.上腹膨胀。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胃内排空受到影响,较多的食物就会滞留在胃中,出现胃膨胀的现象。所以,有些家长可以看到宝宝的上腹出现半球式的隆起。
3.脱水症。经过多次呕吐以后,就会导致身体出现脱水的现象。患儿的皮肤干燥而且没有弹性,面貌呈现出面黄肌瘦。
4.蠕动波与震水音。由于胃内残留的食物通过幽门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会导致胃肌出现强烈的收缩,可以看到胃出现蠕动。在患者空腹的时候,用手抚摸患者的腰部,然后左右摇动可以听到水振动的声音,这就说明胃中有较多的积液难以排出。
5.碱中毒。碱中毒就是因为患者呕吐的次数过多,导致大量脱水或电解质紊乱。严重的患儿可能会出现抽搐、昏睡不醒等状况,甚至还会出现昏迷。
父母感染幽门螺杆菌宝宝要检查吗
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不推荐对14岁以下的儿童进行常规幽门螺杆菌筛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与成人相比,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消化道严重疾病的风险较低。临床资料显示,由于孩子的身体发育还不够健全,所以感染幽门螺杆菌以后,基本不会发生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发生的概率也非常低。
2.反对孩子服用大量的抗生素。儿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会产生许多不利的因素。由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有多种形式,通常治疗的时候采用四联疗法,治疗的疗程大概半个月,而且副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处于宝宝阶段。宝宝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药物会影响身体发育。而且如果在治疗的时候缩小了药物选择的范围(仅推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会增加治疗失败的风险。
3.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比较多,不只是会在家中传染,在幼儿园等其他的集体活动中也会被传染。同时,感染后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再感染率也可能高于成人。
因此,父母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建议要对宝宝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家长只要做好孩子的预防措施就行了。但是也不是绝对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儿童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因消化不良行内镜检查的儿童建议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治疗。换句话说,宝宝如果有前述的消化道症状,还是要进行检查和治疗的。
附带提醒家长,14C-尿素呼气试验有一定的放射性,儿童应注意选择其他检查方法。
幽门螺杆菌的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应该尽量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相应的预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幽门螺杆菌都是在聚集性的人群中发生,所以在治疗和预防的过程中,家庭的其他成员也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应采用分餐进食的制度,有专用的碗筷,避免受到感染。
2.在食物摄取的时候要控制好量,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和丰富,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应该以易消化、较软的食物为主,要做到细嚼慢咽,吃的不要过于饱;避免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应该禁忌油炸和酸辣的食物。含有硝酸盐过多的食物会增加致癌的风险,再加上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就会加大患癌症的概率。
3.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菌从口进入。教育年龄较小的宝宝,不能食用不干净的食物。
4.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对于那些宝宝来说,应该指导他们勤洗手,至少在便后和进食前要洗手。
5.在家庭中应该坚持分餐制度,而且要自己使用自己的碗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幽门螺杆菌的相互感染。中国的传统习俗是一家人在一个餐桌上吃饭,还有一些家长会把食物咀嚼后喂给宝宝,这样加大了幽门螺杆菌从传染的概率,所以应该尽量杜绝这种現象。
6.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幽门螺杆菌的患者,那么应该将其呕吐的物质和粪便进行科学的处理。患者的手和使用的器具都要进行消毒,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染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