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严冬需防“低温症”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症是一种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体温降至35 ℃以下所致的大脑皮层陷入抑制状态的临床综合征。老年人对来自外界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差,极易患此病。其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思维紊乱,语言不清,四肢肌肉僵硬,皮肤发凉,面部浮胀等。当体温降至34.5 ℃时,呼吸次数减少,心跳加快,血压降低,肌肉抽搐,严重时还会出现血液浓缩、血压升高、心跳停止等危象。据有关资料记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气候恶劣的冬季发生低温症,其死亡率高达70%左右。
  避免此病发生的重点在预防。首先,严冬季节老人要加强适应冷环境的锻炼。如晨起先用双手揉搓面部、颈部、耳部,并常于室内室外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等体育活动,晚上用温水泡脚洗脚搓脚心等。其次,环境保温是重要环节。老人室温保持在22 ℃左右为宜,也可根据体质差别增减。第三,进食温热饮食,如羊肉、鱼肉、热茶、热奶等。
  老年人一旦患低温症,一定要尽早就医诊治,不可延误。不能随便揉搓病人四肢,摇晃病人躯体,以防大脑皮层抑制加重。也不可将病人置入高温(40 ℃左右)环境下复温,以免使大脑受到严重损害。要严遵医嘱,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
其他文献
黄十公将近七十岁了,还下田干活,大家都说他的儿孙们不争气,这么大的年龄还要干活,没有老来福。谁知,黄十公对大家说,一天不干活,自己的身体就闷得慌。他是怕自己因此而得病,才天天下地干活的。  从科学养生的角度来讲,黄十公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值得提倡。有人以为,身不动,膀不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是“享福”。其实不然,人是要劳动的,劳动是长寿的秘诀。运动好比灵芝草,何苦又把仙方找。人们都知道过劳伤人
期刊
老年人处在无声源的环境中,自觉耳内有一种高频声音,此即为人们常说的老年人耳鸣。耳鸣多为高频,如蝉鸣、蚊叫、铃声等。在耳鸣时,外界如有声音,耳鸣可被掩盖而减轻。反之,在安静环境中耳鸣的感觉会加重。耳鸣常在患有耳科、神经科、内科及外科疾病患者中出现,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症状,也是听觉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种反应。  绝大多数耳鸣为耳源性,如外耳、中耳、内耳及听觉中枢的障碍时出现耳鸣。少数为全身性疾病引起,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