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戴秉国经常以特使身份处理中国的重大外交议题,被认为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国家安全顾问”。
鉴于当前新疆局势,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结束对意大利的国事访问后,于当地时间7月8日凌晨提前回国。由国务委员戴秉国代表其出席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的八国集团(G8)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
7月8日起至10日在拉奎拉举行的G8峰会,因其间举行的这场被称为“8+5”的对话会议备受关注。此次峰会讨论多项议题,包括合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以及贸易等,而中国与这些问题息息相关。
外界在解读胡锦涛罕见临阵缺席的同时,也对代表其出席会议的戴秉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甚至有观点指,由戴在胡温外交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来看,他的政治前途或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有相应更进一步的体现。
外界过度解读
胡锦涛缺席G8峰会,创下了中国国家元首因国内动向终止外访、提前回国的先例。此前的1989年政治风波前夕,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万里也曾因国内政局动荡不得不提前结束外访回国处理。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作为高层次的国际会议,G8峰会向来很受中方重视。胡锦涛提前离开缺席,实属罕见,“凸显中国领导层所面对的新疆暴力事件,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新疆骚乱是多年来最为血腥的一次民族冲突,而且就发生在10月1日建国60周年大庆之前。事件至少造成192人死亡、1721人受伤,伤亡之惨重,远甚于去年拉萨骚乱的18人死亡、380多人受伤,在中国近年的骚乱事件中也极为罕见。在内外分裂势力合流下,新疆民族矛盾面临爆发点。中国领导层认为形势异常严重,必须让国家元首回国坐镇。
香港《苹果日报》亦指,胡锦涛临阵缺席,放弃如此重要的外交活动,显示中国的内政问题严重程度已超越外交需求。另外,不排除由于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多国领导人都表示,与胡锦涛会晤时将提及新疆事件,因此胡的缺席也是为避免在这个敏感的民族问题上,与西方政要发生摩擦。
还有分析表示,鉴于中国目前在推动全球经济恢复增长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胡锦涛原定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晤,最好避免在支持美国的政策方面作出明确承诺。胡此次因国内突发事件放弃出席峰会,反而为中国政府创造了一些回旋余地。
《华尔街日报》评论,胡锦涛的这一“进”一“退”都是有指向意义的举动,有可能对中国内政乃至国际政经局势产生微妙影响。
而戴秉国代表胡锦涛出席G8峰会,也引发了前述外界对于戴政治地位和前途的过度解读。熟悉中国政情的人士指,作为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戴秉国此举实属正常,而且他在近年就经常以特使身份处理中国的重大外交议题,被认为是胡的“国家安全顾问”;同时,现年68岁的他到下次政府换届时已年逾70,这是不成文的国家领导人退休年龄,因此,其在仕途上不可能再像早年的吴学谦、钱其琛等中国外交系统掌门人那样,由国务委员更进一步,晋身副总理职阶。
大器晚成的苏联问题专家
1941年3月,戴秉国出生于贵州铜仁地区印江县一个偏远山区的土家族农民家庭,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二。自幼家贫的他5岁便开始学干农活,但父亲还是坚持让他在村里的私塾读书。后来,他是靠国家助学金读完中学的。
1959年,戴秉国考取了四川大学外语系。临毕业前,他被学校推荐参加国家外交学院研究生班考试,成为被录取的50人中的一员。但左倾思潮导致的“四清”运动中断了他的学业,1965年他被派到湖南浏阳参加“四清”,一年后回到北京。1966年,25岁的戴秉国进入外交部,被分配到苏联东欧司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后,戴秉国被派往莫斯科工作,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微妙,能否平安归来都难预料。而他在那里一呆就是4年,直至1973年回国。
用“大器晚成”来形容戴秉国在中国外交界的成长历程,是再贴切不过的了。1985年1月,已经44岁的他才终获提拔,出任苏欧司副司长,一年后升任司长。1989年10月,他被任命为驻匈牙利大使。两年后的1991年12月,升任外交部部长助理,跻身高层外交官员行列。
在对苏联、东欧长达30年的外交历练中,戴秉国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熟稔苏联、东欧事务。也因此,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其长期从事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事务,这为他日后被选中掌管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下称“中联部”)提供了条件,因为中联部主要业务之一,就是面对易帜转型的前“红色国家”中下野或改组了的原执政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首任驻匈牙利大使正是戴秉国的岳父黄镇。黄镇是中国资深的外交家,曾任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外交部副部长、文化部长、中顾委常委等要职,享受副总理级待遇。
戴秉国夫人黄浩是黄镇的二女儿,在北京同仁医院工作。与戴秉国性格类似,黄浩也非常低调,除了陪同一些外国驻华使节夫人出席少数慈善活动外,她在媒体上绝少露面。二人育有一子戴希,任职于商务部,儿媳黄跃,现任中央电视四台主持人。
在戴秉国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他手书的字:“正正派派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也是一贯沉稳低调的他为人处事的风格。在镜头前的戴秉国,总是一副温文尔雅、平易随和的神态。
与胡锦涛渊源深厚
1993年12月,戴秉国出任外交部副部长,成为建国以来外交部第一位少数民族副部长。1995年6月,他转到党的系统,担任中联部副部长。有传言指,戴秉国正是在任职中联部期间与胡锦涛建立了关系,受到胡的器重。1997年8月中共十五大前夕,在当时分管党务、组织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安排下,他升任中联部部长。
戴秉国主政中联部期间,中共对外交往取得不少进展,共派出约400个代表团、组出访各国,接待了800多个外国政党代表团来访。截至2001年年底,有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18个政党和组织跟中共建立或恢复联系。
外媒指,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副总理吴学谦担任外交部长时,戴秉国就是重点培养人才。在唐家璇卸任外交部长前,一度盛传戴是继任人选,但2003年3月接替唐的最终却是李肇星。戴秉国则重回外交部担任常务副部长、党委书记。
另一种说法是,传言中央要让时年62岁的戴秉国“让位”,腾出中联部部长职务,以便安排当时54岁的中联部副部长王家瑞——而2000年调任该职、此前曾任青岛市长等职的王家瑞,据说是前中共领导人江泽民夫人王冶坪的侄子。
“腾位子”之说并没有得到证实。相反,在胡锦涛掌权后,回到国务院外交部系统的戴秉国地位日益崇隆,职权日益重要。2005年3月,他接替刘华秋,兼任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进一步参与外交核心工作。外事领导小组是中共中央跨机构的外事领导机构,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担任正、副组长,由多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成员一般包括负责涉外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商务部、港澳办、侨办、新闻办的负责人,以及中宣部、中联部部长,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等。
过去几年,戴秉国以外事办主任身份扮演了类似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角色,代表胡锦涛处理外交大事,是中美、中日、中俄、中印战略对话的领军人物,更经常扮演与美国针对台湾问题的对话者角色。官方新华社旗下的《望东方周刊》2006年就曾报道称,“每当重要和关键时候,戴秉国均被委以重任,以中国政府特使的身份,就双边关系及重要国际问题与外方进行沟通,寻求解决办法,所处理的都是中国的重大外交议题”。
分析家指,反观时任外交部长李肇星的活动也相当频繁,但却不像戴秉国那样,经常代表胡锦涛与各国主要领导人进行私人互动,一般都是跟着胡锦涛出访,或是替胡在会见外宾前先行热身。
朝核六方会谈奠定地位
中国外交界有所谓“亲苏派”、“亲美派”、
“亲日派”的说法,消息人士说,这种说法不确切,不如说“知苏派”、“知美派”、“知日派”。戴秉国可以列为“知苏派”。而其资历和经验,又为他斡旋朝鲜核危机打下了良好基础。朝核六方会谈奠定了戴秉国在中国外交界的地位,其表现亦颇受中共高层赏识。
2002年年底,朝鲜半岛爆发核危机,2003年1月,朝鲜公开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应对危机,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六方会谈于当年8月启动,到目前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据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对唐家璇、李肇星等为首的中国外交部系统极不信任,认为他们过于亲日、亲美,而对于长期负责苏联、东欧事务和党际交往的戴秉国则有好感,这让戴有机会一展所长。
其间,他多次以特使身份到平壤访问,成了胡锦涛和金正日之间最重要的传话人。他也曾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赴美国劝和促谈。因为戴秉国的工作,美国《华盛顿邮报》曾于2003年7月18日指出,“近来有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发展突出显示了中国试图解决危机的作用”。而经过多轮六方会谈的艰苦努力,2008年10月,美国已决定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除名。
不过,现时戴秉国等人的努力已然化为了泡影。2006年7月,朝鲜试射大浦洞-2导弹,10月进行首次核试验。2009年4月5日,朝鲜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联合国安理会4月13日就此通过一份主席声明,要求其遵守安理会禁止此类发射的1718号决议。次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将重启核设施建设。5月25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此表示严厉谴责,并于16日公布了对朝鲜的具体制裁措施。朝鲜则回应会继续强化核弹制造计划,并警告朝鲜半岛可能会爆发核战。
有博客文章称,尽管2006年朝鲜核试验时,中国前所未有地使用了“悍然”二字,但一直都在做大量的沟通工作,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共同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大局”。朝鲜发射卫星后,中国顶住日本和美国的压力,坚决不赞成制裁朝鲜,也迫使美日放弃出台安理会决议,只是出了一个主席声明。然而,中国试图将朝鲜拉回谈判桌并未能奏效。
上述分析表示,朝鲜拥有核武器,中国是最大的被动者和利益受损者。中国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周边国际环境,中国应当重新检视对朝鲜的政策,不能继续被其“绑架”。
外交系统新掌门人
2008年3月全国“两会”上,国务委员唐家璇因年龄超过70岁而退休,原本外界看好李肇星将接替其职务,但他在与戴秉国的二度角逐中却落败。2007年4月已因“超龄”被免去外长职务的李肇星,次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仅比李年轻一岁的戴则在胡温的第二届任期中,在诸多候选人中一举胜出,成为外交领域的实际领导人。
这一重大任命无疑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而香港《大公报》报道指,尽管分析戴秉国的外交履历可以看到,他既未像李肇星那样任过驻美大使,也未像唐家璇那样任过驻日大使,其在驻外方面的最高职务是驻匈牙利大使。大部分的时间内,他都是在北京各主管外交的部委大院里度过的。但在中国负责外交的两大部门中——负责政府外交的外交部、负责政党外交的外联部,以及在外交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戴都先后担任过主要负责人,可以说对中国的全盘外交都了然于心。这一点,是其他外交官都难以比拟的。
戴秉国早在1997年就位列正部级,并成为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而李肇星当时仅为副部级和中央候补委员。戴的党政资历,实较李为前,也在继任李外长职务的杨洁篪和现任外交部党委书记王光亚之上;戴秉国担任外交部党委书记,时任外交部长李肇星却不是,外长不兼任党委书记,“文革”以降从未出现过;另外,戴是土家族,也令其晋升具有天然优势。
更有海外媒体称,外交领域对李肇星的看法呈现两极,有人认为他很有能力,作风开明、举措大胆,但也有人认为他过于强势霸道,而且许多举止十分粗俗,在面对一些不同意见时,经常出言不逊。
例如,2000年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著名的亲台议员杰西•赫姆斯致函时任驻美大使李肇星,讨论当年2月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加强台湾安全法》 法案,李挖苦说:“连小学生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很多从政者似乎不知道这个事实。”作为中国外交官,坚持本国政府的立场,无可非议,但不顾外交礼仪,讥讽对方“不如小学生”,未免让各国外交官侧目。甚至美国外交界有人称其为“红卫兵大使”。
分析表示,相形之下,戴秉国就作风灵活多了。他不像一般外交官那样字斟句酌、讲究辞令,而更有学者风度,显得亲切和蔼,善于跟各国政要建立互信,长袖善舞,折冲樽俎。
戴秉国简历
1941年3月生,贵州印江人,土家族。1973年6月加入中共,1964年9月参加工作,四川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1959-1964年 四川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学习
1964-1965年 北京外交学院学习
1965-1966年 湖南省浏阳县参加“四清”
1966-1969年 外交部苏欧司科员
1969-1973年 驻苏联使馆随员
1973-1974年 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
1974-1985年 外交部苏欧司科员、副处长、处长(其间:1980-1982年外交部中苏谈判办公室副组长)
1985-1986年 外交部苏欧司副司长
1986-1989年 外交部苏欧司司长
1989-1991年 驻匈牙利大使
1991-1993年 外交部部长助理、党委委员
1993-1995年 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
1995-1997年 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1997-2003年 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2003-2005年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
2007-2008年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
2008-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鉴于当前新疆局势,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结束对意大利的国事访问后,于当地时间7月8日凌晨提前回国。由国务委员戴秉国代表其出席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的八国集团(G8)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
7月8日起至10日在拉奎拉举行的G8峰会,因其间举行的这场被称为“8+5”的对话会议备受关注。此次峰会讨论多项议题,包括合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以及贸易等,而中国与这些问题息息相关。
外界在解读胡锦涛罕见临阵缺席的同时,也对代表其出席会议的戴秉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甚至有观点指,由戴在胡温外交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来看,他的政治前途或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有相应更进一步的体现。
外界过度解读
胡锦涛缺席G8峰会,创下了中国国家元首因国内动向终止外访、提前回国的先例。此前的1989年政治风波前夕,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万里也曾因国内政局动荡不得不提前结束外访回国处理。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作为高层次的国际会议,G8峰会向来很受中方重视。胡锦涛提前离开缺席,实属罕见,“凸显中国领导层所面对的新疆暴力事件,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新疆骚乱是多年来最为血腥的一次民族冲突,而且就发生在10月1日建国60周年大庆之前。事件至少造成192人死亡、1721人受伤,伤亡之惨重,远甚于去年拉萨骚乱的18人死亡、380多人受伤,在中国近年的骚乱事件中也极为罕见。在内外分裂势力合流下,新疆民族矛盾面临爆发点。中国领导层认为形势异常严重,必须让国家元首回国坐镇。
香港《苹果日报》亦指,胡锦涛临阵缺席,放弃如此重要的外交活动,显示中国的内政问题严重程度已超越外交需求。另外,不排除由于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多国领导人都表示,与胡锦涛会晤时将提及新疆事件,因此胡的缺席也是为避免在这个敏感的民族问题上,与西方政要发生摩擦。
还有分析表示,鉴于中国目前在推动全球经济恢复增长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胡锦涛原定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晤,最好避免在支持美国的政策方面作出明确承诺。胡此次因国内突发事件放弃出席峰会,反而为中国政府创造了一些回旋余地。
《华尔街日报》评论,胡锦涛的这一“进”一“退”都是有指向意义的举动,有可能对中国内政乃至国际政经局势产生微妙影响。
而戴秉国代表胡锦涛出席G8峰会,也引发了前述外界对于戴政治地位和前途的过度解读。熟悉中国政情的人士指,作为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戴秉国此举实属正常,而且他在近年就经常以特使身份处理中国的重大外交议题,被认为是胡的“国家安全顾问”;同时,现年68岁的他到下次政府换届时已年逾70,这是不成文的国家领导人退休年龄,因此,其在仕途上不可能再像早年的吴学谦、钱其琛等中国外交系统掌门人那样,由国务委员更进一步,晋身副总理职阶。
大器晚成的苏联问题专家
1941年3月,戴秉国出生于贵州铜仁地区印江县一个偏远山区的土家族农民家庭,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二。自幼家贫的他5岁便开始学干农活,但父亲还是坚持让他在村里的私塾读书。后来,他是靠国家助学金读完中学的。
1959年,戴秉国考取了四川大学外语系。临毕业前,他被学校推荐参加国家外交学院研究生班考试,成为被录取的50人中的一员。但左倾思潮导致的“四清”运动中断了他的学业,1965年他被派到湖南浏阳参加“四清”,一年后回到北京。1966年,25岁的戴秉国进入外交部,被分配到苏联东欧司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后,戴秉国被派往莫斯科工作,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微妙,能否平安归来都难预料。而他在那里一呆就是4年,直至1973年回国。
用“大器晚成”来形容戴秉国在中国外交界的成长历程,是再贴切不过的了。1985年1月,已经44岁的他才终获提拔,出任苏欧司副司长,一年后升任司长。1989年10月,他被任命为驻匈牙利大使。两年后的1991年12月,升任外交部部长助理,跻身高层外交官员行列。
在对苏联、东欧长达30年的外交历练中,戴秉国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熟稔苏联、东欧事务。也因此,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其长期从事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事务,这为他日后被选中掌管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下称“中联部”)提供了条件,因为中联部主要业务之一,就是面对易帜转型的前“红色国家”中下野或改组了的原执政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首任驻匈牙利大使正是戴秉国的岳父黄镇。黄镇是中国资深的外交家,曾任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驻美国联络处主任、外交部副部长、文化部长、中顾委常委等要职,享受副总理级待遇。
戴秉国夫人黄浩是黄镇的二女儿,在北京同仁医院工作。与戴秉国性格类似,黄浩也非常低调,除了陪同一些外国驻华使节夫人出席少数慈善活动外,她在媒体上绝少露面。二人育有一子戴希,任职于商务部,儿媳黄跃,现任中央电视四台主持人。
在戴秉国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他手书的字:“正正派派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也是一贯沉稳低调的他为人处事的风格。在镜头前的戴秉国,总是一副温文尔雅、平易随和的神态。
与胡锦涛渊源深厚
1993年12月,戴秉国出任外交部副部长,成为建国以来外交部第一位少数民族副部长。1995年6月,他转到党的系统,担任中联部副部长。有传言指,戴秉国正是在任职中联部期间与胡锦涛建立了关系,受到胡的器重。1997年8月中共十五大前夕,在当时分管党务、组织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安排下,他升任中联部部长。
戴秉国主政中联部期间,中共对外交往取得不少进展,共派出约400个代表团、组出访各国,接待了800多个外国政党代表团来访。截至2001年年底,有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18个政党和组织跟中共建立或恢复联系。
外媒指,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副总理吴学谦担任外交部长时,戴秉国就是重点培养人才。在唐家璇卸任外交部长前,一度盛传戴是继任人选,但2003年3月接替唐的最终却是李肇星。戴秉国则重回外交部担任常务副部长、党委书记。
另一种说法是,传言中央要让时年62岁的戴秉国“让位”,腾出中联部部长职务,以便安排当时54岁的中联部副部长王家瑞——而2000年调任该职、此前曾任青岛市长等职的王家瑞,据说是前中共领导人江泽民夫人王冶坪的侄子。
“腾位子”之说并没有得到证实。相反,在胡锦涛掌权后,回到国务院外交部系统的戴秉国地位日益崇隆,职权日益重要。2005年3月,他接替刘华秋,兼任中共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进一步参与外交核心工作。外事领导小组是中共中央跨机构的外事领导机构,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担任正、副组长,由多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成员一般包括负责涉外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商务部、港澳办、侨办、新闻办的负责人,以及中宣部、中联部部长,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等。
过去几年,戴秉国以外事办主任身份扮演了类似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角色,代表胡锦涛处理外交大事,是中美、中日、中俄、中印战略对话的领军人物,更经常扮演与美国针对台湾问题的对话者角色。官方新华社旗下的《望东方周刊》2006年就曾报道称,“每当重要和关键时候,戴秉国均被委以重任,以中国政府特使的身份,就双边关系及重要国际问题与外方进行沟通,寻求解决办法,所处理的都是中国的重大外交议题”。
分析家指,反观时任外交部长李肇星的活动也相当频繁,但却不像戴秉国那样,经常代表胡锦涛与各国主要领导人进行私人互动,一般都是跟着胡锦涛出访,或是替胡在会见外宾前先行热身。
朝核六方会谈奠定地位
中国外交界有所谓“亲苏派”、“亲美派”、
“亲日派”的说法,消息人士说,这种说法不确切,不如说“知苏派”、“知美派”、“知日派”。戴秉国可以列为“知苏派”。而其资历和经验,又为他斡旋朝鲜核危机打下了良好基础。朝核六方会谈奠定了戴秉国在中国外交界的地位,其表现亦颇受中共高层赏识。
2002年年底,朝鲜半岛爆发核危机,2003年1月,朝鲜公开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应对危机,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六方会谈于当年8月启动,到目前为止,共举行过六轮会谈。据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对唐家璇、李肇星等为首的中国外交部系统极不信任,认为他们过于亲日、亲美,而对于长期负责苏联、东欧事务和党际交往的戴秉国则有好感,这让戴有机会一展所长。
其间,他多次以特使身份到平壤访问,成了胡锦涛和金正日之间最重要的传话人。他也曾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赴美国劝和促谈。因为戴秉国的工作,美国《华盛顿邮报》曾于2003年7月18日指出,“近来有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发展突出显示了中国试图解决危机的作用”。而经过多轮六方会谈的艰苦努力,2008年10月,美国已决定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除名。
不过,现时戴秉国等人的努力已然化为了泡影。2006年7月,朝鲜试射大浦洞-2导弹,10月进行首次核试验。2009年4月5日,朝鲜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联合国安理会4月13日就此通过一份主席声明,要求其遵守安理会禁止此类发射的1718号决议。次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将重启核设施建设。5月25日,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此表示严厉谴责,并于16日公布了对朝鲜的具体制裁措施。朝鲜则回应会继续强化核弹制造计划,并警告朝鲜半岛可能会爆发核战。
有博客文章称,尽管2006年朝鲜核试验时,中国前所未有地使用了“悍然”二字,但一直都在做大量的沟通工作,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共同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大局”。朝鲜发射卫星后,中国顶住日本和美国的压力,坚决不赞成制裁朝鲜,也迫使美日放弃出台安理会决议,只是出了一个主席声明。然而,中国试图将朝鲜拉回谈判桌并未能奏效。
上述分析表示,朝鲜拥有核武器,中国是最大的被动者和利益受损者。中国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周边国际环境,中国应当重新检视对朝鲜的政策,不能继续被其“绑架”。
外交系统新掌门人
2008年3月全国“两会”上,国务委员唐家璇因年龄超过70岁而退休,原本外界看好李肇星将接替其职务,但他在与戴秉国的二度角逐中却落败。2007年4月已因“超龄”被免去外长职务的李肇星,次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仅比李年轻一岁的戴则在胡温的第二届任期中,在诸多候选人中一举胜出,成为外交领域的实际领导人。
这一重大任命无疑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而香港《大公报》报道指,尽管分析戴秉国的外交履历可以看到,他既未像李肇星那样任过驻美大使,也未像唐家璇那样任过驻日大使,其在驻外方面的最高职务是驻匈牙利大使。大部分的时间内,他都是在北京各主管外交的部委大院里度过的。但在中国负责外交的两大部门中——负责政府外交的外交部、负责政党外交的外联部,以及在外交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戴都先后担任过主要负责人,可以说对中国的全盘外交都了然于心。这一点,是其他外交官都难以比拟的。
戴秉国早在1997年就位列正部级,并成为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而李肇星当时仅为副部级和中央候补委员。戴的党政资历,实较李为前,也在继任李外长职务的杨洁篪和现任外交部党委书记王光亚之上;戴秉国担任外交部党委书记,时任外交部长李肇星却不是,外长不兼任党委书记,“文革”以降从未出现过;另外,戴是土家族,也令其晋升具有天然优势。
更有海外媒体称,外交领域对李肇星的看法呈现两极,有人认为他很有能力,作风开明、举措大胆,但也有人认为他过于强势霸道,而且许多举止十分粗俗,在面对一些不同意见时,经常出言不逊。
例如,2000年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著名的亲台议员杰西•赫姆斯致函时任驻美大使李肇星,讨论当年2月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加强台湾安全法》 法案,李挖苦说:“连小学生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很多从政者似乎不知道这个事实。”作为中国外交官,坚持本国政府的立场,无可非议,但不顾外交礼仪,讥讽对方“不如小学生”,未免让各国外交官侧目。甚至美国外交界有人称其为“红卫兵大使”。
分析表示,相形之下,戴秉国就作风灵活多了。他不像一般外交官那样字斟句酌、讲究辞令,而更有学者风度,显得亲切和蔼,善于跟各国政要建立互信,长袖善舞,折冲樽俎。
戴秉国简历
1941年3月生,贵州印江人,土家族。1973年6月加入中共,1964年9月参加工作,四川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大学学历。
1959-1964年 四川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学习
1964-1965年 北京外交学院学习
1965-1966年 湖南省浏阳县参加“四清”
1966-1969年 外交部苏欧司科员
1969-1973年 驻苏联使馆随员
1973-1974年 外交部“五七”干校劳动
1974-1985年 外交部苏欧司科员、副处长、处长(其间:1980-1982年外交部中苏谈判办公室副组长)
1985-1986年 外交部苏欧司副司长
1986-1989年 外交部苏欧司司长
1989-1991年 驻匈牙利大使
1991-1993年 外交部部长助理、党委委员
1993-1995年 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
1995-1997年 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1997-2003年 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2003-2005年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
2007-2008年 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
2008-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
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