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疗法中的医院感染防控与管理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li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6-239-01
  在中医传统疗法中有许多需要进行穿刺的治疗方法,由于在传统观点上中医在控制感染方面的意識落后于西医,所以相对容易出现感染事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该如何控制中医传统疗法的医院感染。
  一、出现感染事件的常见原因
  1.环境因素 很多中医诊室未分区或分区不明确,将针刺、埋线、艾灸、拔罐等多项操作等都在诊室完成,如艾灸治疗时艾条燃烧后空气中微粒较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治疗期间患者身体部位暴露较多,不能开门窗通风,很多中医诊室未安装空气消毒设备,针刺、埋线等治疗属侵入性操作,极易破坏人体正常屏障作用,如果诊室通风不良或空气消毒不到位,空气细菌超标,在操作过程中可将诊室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某些致病菌带入体内,引起针刺部位感染。
  2.针灸针具处理因素 对可重复使用的针灸针具未按照“清洗——修针——整理——灭菌——无菌保存”程序处理,而是采用75%酒精浸泡消毒,未达到灭菌处理的要求,或在灭菌过程中使用的灭菌包装不符合要求,如使用开放式储槽、无孔硬质容器,或将无安全闭锁装置的有孔硬质容器直接作为最终灭菌包装。
  3.术者操作因素
  3.1.操作人员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后未洗手或手消毒,手部微生物持续存在,其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00%,受污染的医务人员手又直接接触另一位患者,或是接触患者需要接触到的周围物品或相关医疗用品,从而带来交叉感染。
  3.2针刺部位消毒方法不正确。很多医生在操作过程中使用一根棉签消毒多个穴位,且消毒范围往往未达到相关要求,消毒剂未达到作用时间即进行操作。
  3.3.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将皮下各层组织内的原有病灶中的细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带入较深层的其它组织内。如有在腰部正中病灶部位行针刺治疗,结果导致严重的硬脊膜外脓肿,即可能与此有关。另外,穴位结扎时,如肠线残端露出表皮之外,该处也极易引起局限性化脓感染。
  二、中医传统疗法院内感染预防措施
  1.诊疗场所的空气通风与消毒。诊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可采用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的方式。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微创类诊疗活动前后、敷熨熏浴类及灌肠类每日活动结束后均应进行空气消毒, 方法遵循《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
  2.物体表面及地面清洁、消毒。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抹布、地巾等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干燥保存。无明显污染时清洁为主,每天2次;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先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方法遵循产品说明书。
  3.织物的清洁消毒。床单、枕巾、被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应每人次更换,或选用一次性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4.医务人员有明显皮肤感染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时,不应参与诊疗工作。操作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工作服、戴口罩,必要时戴帽子、手套等,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方法正确,严格执行中医医疗技术诊疗操作规程。
  5.针刺部位的皮肤管理。避免在有皮肤感染的部位进行针刺治疗。针刺、埋线、针罐或刺络拔罐等需穿透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选用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遵循产品说明书,规范皮肤消毒,消毒棉球应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个消毒棉球擦拭两个及以上部位。针刺完毕,应用无菌棉球起针,按压止血。锋钩针、园利针、火针,因为针粗,治疗时局部损伤较大,更易引起针刺部位感染,如果使用园利针、锋钩针、火针等较粗的针治疗后,嘱患者24小时内局部皮肤避免沾水。
  6.规范操作。严格按照各类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如穴位结扎时,不要让肠线线头露出表皮,指导病人(或其家属)做好术后护理;灸法时,应避免烫伤,特别是在局部皮肤感觉较迟钝时或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化脓灸(疤痕灸)流脓期间,注意皮肤表面的护理,应用无菌纱布包裹,严格消毒,防止感染。若有感染时,应按外科化脓感染常规处理。
  7. 诊疗用具的处理。针具(毫针、耳针、头针、长圆针、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等)进入无菌组织,属高危物品,应达到灭菌要求。可复用的,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产品应“一人一用一丢弃”,严禁重复使用,用后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刮痧、火罐等未破坏正常皮肤屏障的操作,器具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无明显污染时可采取75%酒精擦拭,或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血罐的消毒液浓度应为有效氯2000mg/L)浸泡,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再用清水冲净,干燥保存备用。
  8. 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建议患者保持皮肤清洁, 患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其他文献
摘要:片重差异受到压片机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压片机的精准度,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应对片重差异原因进行分析、调整与改进。本文就高速旋转式压片机片重差异分析及其改进方法进行探究,简单对高速旋转压片机和片重差异进行阐述,并对造成片重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尝试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从而提升片剂制造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高速旋转式压片机;片重差异;片剂生产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起到巨大的优化作用,医院的信息流通量巨大且分类复杂,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集成项目越来越复杂,规模也越发庞大,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在其的正常运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范围管理属于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构成。本文基于此综述医院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范围管理的意义、存在的问题、现有的改进措施予以综述。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范围管理 
期刊
摘要:胆酸是一种固醇,是人类四种主要胆汁酸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作为牛、羊等动物胆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解热、抗菌、抗炎等作用,它存在于动物胆汁中,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大多数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为酰胺,生物体内的胆酸是从胆甾醇转化生成的。文章对胆酸类药物的HPLC分析测定方法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合评述。  关键词:胆酸类;HPLC;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
期刊
摘要: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常常遭受到中到重度术后急性疼痛(acute postoperative pain,APP)的經历,手术后疼痛是机体组织受到手术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其中包括生理和心理,甚至于行为上的改变。因此应该对术后镇痛引起足够重视,寻找到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案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升医疗舒适度。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镇痛,创伤性骨科,多模式镇痛,神经阻滞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牙髓炎采用一次性根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间收治的牙髓炎患者5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次性根充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在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方面差异较小,但观察组在就诊次数与治疗时间方面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一次性根充方法治疗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头孢克罗治疗儿科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儿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9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罗治疗小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时出现淤积胆的原因 方法 通过我院近6年收治的132例临床中使用全静脉营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复习相关参考文献后,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严重淤胆。 结论 出现淤胆与禁食、肠道细菌移位、营养液成分、原发病有关。  关键词: 淤胆 静脉营养  近30年来静脉营养支持在临床营养领域发展迅速,对各种原因导致禁食患者的治疗起到了很重要的治疗作用,但长期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和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951例进行分析,观察感染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麻醉分级(ASA)为ASA1~ASA2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2%和2.6%;ASA3~ASA5的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率高达15.4%和17.6%。结论:手术切口感染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麻醉分级;对于ASA3及
期刊
【摘要】目的:对肛肠手术后并发症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肛肠外科收治的70例行肛肠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对并发症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肛肠手术术后最为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感染、尿潴留、严重水肿疼痛以及肛门狭窄等,其中肛门狭窄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经过我院治疗后所有患者中,67例患者痊愈,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好转。结论:大部分肛肠手术术后的并发症均能够有效治愈,但是需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遵医行为和掌握手术相关知识、技能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达标率比较,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分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和一般临床护理(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