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现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及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若干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是主体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之一。随着抗震要求的提高和新材料的推广使用,传统的砖混结构已逐渐被框架结构所替代,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柱对主体结构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对现场质量检查时发现,目前混凝土柱质量状况较混凝土梁板要差得多,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在混凝土柱子上反映也比较集中。
1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材料选用
1)水泥: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宜不早于1.5h,宜选用标号在325 以上的水泥。所选的水泥品种应通过初凝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要注意水泥的用量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2)粗骨料:应优先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直径的1/6~1/8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粒径在40mm 以内。粗骨料的级配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混凝的含砂率一般为45%~50%,水灰比宜采用0.5~0.6。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3)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4)外掺加料:水下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和早强剂等,掺入外加剂前,必须经过实验,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种类、掺入量和掺入程序。
5)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6)配料。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水泥用量。禁止任意增加水泥用量。配制砼时计量应准确,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搅拌均匀,离析的砼必须重新拌匀后,方可浇筑。施工要求。混凝土灌注时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快速、连续施工。一气呵成、快速灌注成功的桩往往质量比较好,而灌灌停停的桩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的提高,需要工程施工、监理、验收各个环节共同协作来保证。不仅要在设计上提出科学方案,灌注时提高水下施工质量,验收时也要认真对待。对于质量差、无法利用的桩要提出补桩或其它措施。成桩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绝对不能忽视。在灌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m3~0.3m3 水泥砂浆放入滑阀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确认初灌量备足后,即可剪断铁丝,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使滑阀留在孔底,灌入首批混凝土。注意首批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埋深不能小于1.5m,所以漏斗和储料斗及漏斗和输送泵的混凝土储存数量要充足。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造成断桩。
同时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此时要注意到孔口不再返出泥浆时可以微向上提动导管,而如果要提升导管0.5m~1m 以上才能灌入土就应该拆除部分导管。要注意观察孔口是否返出泥浆。当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宜使导管埋得较深。要注意正确控制导管埋深,埋管深度一般应控制在2m~6m,或使用附着式震捣器,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的初凝。
2 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粘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原因。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份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粘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入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粘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混凝土含气量过大,引气剂质量欠佳。
2)露筋现象。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太少、或漏放,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导致露筋;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3)养护方法不当目前在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的养护方法基本沿用过去简易的方法,这种方法已远不适应泵送混凝土的较大温度收缩变形的要求。
3 解决及控制措施
1)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对进场材料必须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
确,按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及调整施工配合比,正确控制加水量及外加剂掺量。
2)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 水泥砂浆袜缝,压平养护;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 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3)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4)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的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其原状结构。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相邻建(构)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础。当建(构)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
总结:
钢筋混凝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已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问题。质量是工程的核心,强化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当我们明确了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才能有所重点、有所关注,并以此为控制的纲领,纲举目张,有效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田哲远;浅淡钢筋混凝土工程中若干质量问题[J];山西电力;2004年
[2] 陈力洲;应注意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影响结构安全的几个问题[J];2001年
[3] 刘曰飞,陈建国;钢筋混凝土裂缝研究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
[4] 郑治国;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焦煤科技;2003年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是主体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之一。随着抗震要求的提高和新材料的推广使用,传统的砖混结构已逐渐被框架结构所替代,竖向承重构件混凝土柱对主体结构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对现场质量检查时发现,目前混凝土柱质量状况较混凝土梁板要差得多,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在混凝土柱子上反映也比较集中。
1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材料选用
1)水泥:水泥一般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宜不早于1.5h,宜选用标号在325 以上的水泥。所选的水泥品种应通过初凝时间和抗压强度试验。要注意水泥的用量要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2)粗骨料:应优先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直径的1/6~1/8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粒径在40mm 以内。粗骨料的级配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混凝的含砂率一般为45%~50%,水灰比宜采用0.5~0.6。宜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粘土含量不超过规定。
3)细骨料: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含泥量较低的中砂。
4)外掺加料:水下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缓凝剂和早强剂等,掺入外加剂前,必须经过实验,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种类、掺入量和掺入程序。
5)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6)配料。应采用低水灰比、低用水量,以减少水泥用量。禁止任意增加水泥用量。配制砼时计量应准确,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搅拌均匀,离析的砼必须重新拌匀后,方可浇筑。施工要求。混凝土灌注时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快速、连续施工。一气呵成、快速灌注成功的桩往往质量比较好,而灌灌停停的桩则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的提高,需要工程施工、监理、验收各个环节共同协作来保证。不仅要在设计上提出科学方案,灌注时提高水下施工质量,验收时也要认真对待。对于质量差、无法利用的桩要提出补桩或其它措施。成桩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绝对不能忽视。在灌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m3~0.3m3 水泥砂浆放入滑阀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确认初灌量备足后,即可剪断铁丝,助混凝土重量排除导管内的水,使滑阀留在孔底,灌入首批混凝土。注意首批混凝土量必须满足导管埋深不能小于1.5m,所以漏斗和储料斗及漏斗和输送泵的混凝土储存数量要充足。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造成断桩。
同时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合理埋深。此时要注意到孔口不再返出泥浆时可以微向上提动导管,而如果要提升导管0.5m~1m 以上才能灌入土就应该拆除部分导管。要注意观察孔口是否返出泥浆。当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宜使导管埋得较深。要注意正确控制导管埋深,埋管深度一般应控制在2m~6m,或使用附着式震捣器,使导管周围的混凝土不致过早的初凝。
2 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粘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原因。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份等,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粘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入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粘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混凝土含气量过大,引气剂质量欠佳。
2)露筋现象。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太少、或漏放,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导致露筋;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3)养护方法不当目前在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的养护方法基本沿用过去简易的方法,这种方法已远不适应泵送混凝土的较大温度收缩变形的要求。
3 解决及控制措施
1)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对进场材料必须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试。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
确,按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及调整施工配合比,正确控制加水量及外加剂掺量。
2)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 水泥砂浆袜缝,压平养护;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 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3)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4)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工作,基坑开挖后应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到现场验收,对较复杂的地基,设计方在基坑开挖后应要求勘察补钻探,当探出有不利的地质情况时,必须先对其加固处理,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开挖基槽时,要注意不扰动其原状结构。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相邻建(构)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础。当建(构)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
总结:
钢筋混凝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已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问题。质量是工程的核心,强化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当我们明确了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才能有所重点、有所关注,并以此为控制的纲领,纲举目张,有效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田哲远;浅淡钢筋混凝土工程中若干质量问题[J];山西电力;2004年
[2] 陈力洲;应注意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影响结构安全的几个问题[J];2001年
[3] 刘曰飞,陈建国;钢筋混凝土裂缝研究综述[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
[4] 郑治国;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焦煤科技;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