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小学作文中发现,大多数作文单调乏味、内容干瘪,框架模式化、语言成人化,几乎千篇一律,情感不亲切、不真实、矫揉造作,难以写出真情、绘出童心、显露童趣、叙述童乐,这已成为小学作文习作的一个“瓶颈”。
[关键词]小学 作文 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都怕教作文,更很少有人开作文教学的公开课。今天有幸听了两位老师的作文课,非常佩服他们挑战作文这一高难度教学的勇气。两位老师本着快乐作文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和老师们共同度过了快乐的两堂课,留给了我们很大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刘秋鸯老师执教的《第三只眼》,生动有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的教学中,她将学生的三个练笔分三次进行教学、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篇完整的作文,而不是让学生一气呵成,完成整篇作文,这样学生写得比较轻松。
刘老师选取了一个非常有新意的题材《第三只眼》,一下子把学生的胃口吊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刘老师顺势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地引入游戏。游戏环节的设计,由易而难,富有层次,生动有趣。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游戏,学习热情非常高。刘老师正是抓住了孩子爱玩这一心理特点,创设轻松有趣的玩的情境,抓住孩子的心。在游戏中,刘老师始终把握着怎样玩,以及玩的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了好奇心。尤其是第三个游戏环节的设计,刘老师真是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给学生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矿泉水瓶,学生一下就猜出是水,正当学生还沉浸在自豪中时,教师微笑着说:“错了!没这么简单!”又一次将学生引入了积极的思考中,学生的想法相当活跃,有的说“喝一口好了!”马上有学生指出这样不安全;有的说“摇一摇。”摇晃之后发现瓶子中的液体出现了气泡,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有的猜是汽水,有的猜是肥皂水。那又怎么办呢?这时有学生提出闻一闻,教师立马请一文静的女生上台闻,学生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女生的身上,想从她那里找到答案。女生闻了一下,立刻皱起了眉头,此时,教室里又引发了一场“猜”的争论……这样快乐有趣的情感体验,为之后的写作埋下了伏笔。
用学生的好胜心,把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苗一次又一次地调大、调旺,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状态下,进行更细致深入的观察,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紧紧围绕观察这个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向高潮推进,学生观察兴趣的调动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可谓水到渠成。
如果说这堂课有什么缺憾,我想正如刘老师说的:游戏中,学生确实很快乐,可是,写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快乐了。如何让学生将快乐融入写作呢?本人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有待探讨:在游戏中,教师是否可以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当学生“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尤其是第三个游戏,可谓“一波三折”,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内心冲突,从刚开始自以为猜对了,到老师说没那么简单,再到之后一次又一次的猜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是有一个很生动的过程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心理过程,也可以让台上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心理,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融入文字,文章也会更加生动、饱满了。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 作文 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都怕教作文,更很少有人开作文教学的公开课。今天有幸听了两位老师的作文课,非常佩服他们挑战作文这一高难度教学的勇气。两位老师本着快乐作文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和老师们共同度过了快乐的两堂课,留给了我们很大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刘秋鸯老师执教的《第三只眼》,生动有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的教学中,她将学生的三个练笔分三次进行教学、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篇完整的作文,而不是让学生一气呵成,完成整篇作文,这样学生写得比较轻松。
刘老师选取了一个非常有新意的题材《第三只眼》,一下子把学生的胃口吊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刘老师顺势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地引入游戏。游戏环节的设计,由易而难,富有层次,生动有趣。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游戏,学习热情非常高。刘老师正是抓住了孩子爱玩这一心理特点,创设轻松有趣的玩的情境,抓住孩子的心。在游戏中,刘老师始终把握着怎样玩,以及玩的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了好奇心。尤其是第三个游戏环节的设计,刘老师真是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给学生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矿泉水瓶,学生一下就猜出是水,正当学生还沉浸在自豪中时,教师微笑着说:“错了!没这么简单!”又一次将学生引入了积极的思考中,学生的想法相当活跃,有的说“喝一口好了!”马上有学生指出这样不安全;有的说“摇一摇。”摇晃之后发现瓶子中的液体出现了气泡,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有的猜是汽水,有的猜是肥皂水。那又怎么办呢?这时有学生提出闻一闻,教师立马请一文静的女生上台闻,学生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女生的身上,想从她那里找到答案。女生闻了一下,立刻皱起了眉头,此时,教室里又引发了一场“猜”的争论……这样快乐有趣的情感体验,为之后的写作埋下了伏笔。
用学生的好胜心,把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苗一次又一次地调大、调旺,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状态下,进行更细致深入的观察,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紧紧围绕观察这个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向高潮推进,学生观察兴趣的调动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可谓水到渠成。
如果说这堂课有什么缺憾,我想正如刘老师说的:游戏中,学生确实很快乐,可是,写的时候却不是那么快乐了。如何让学生将快乐融入写作呢?本人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有待探讨:在游戏中,教师是否可以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当学生“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尤其是第三个游戏,可谓“一波三折”,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内心冲突,从刚开始自以为猜对了,到老师说没那么简单,再到之后一次又一次的猜测,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是有一个很生动的过程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心理过程,也可以让台上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心理,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心理活动融入文字,文章也会更加生动、饱满了。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