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学生语文学得如何,作文水平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但是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个大问题。从我们上学起,学语文最头疼的是上作文课:面对文题无从下手、不知如何选材。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点亮一盏灯,在黑暗中给他们指明道路,给他们点亮希望。那么如何指导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感受中写生活,写作文。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学生有了一颗感受生活的心,就会有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学生的习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习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
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相联系起来,不仅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而且教会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作文和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
2 广泛阅读,丰富学生的心灵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排除杂念,心绪安定,精神专一,学生应该注意培养阅读技能.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重视引导学生阅读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写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首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课外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广泛涉猎历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产生描述、书写的强烈愿望。其次要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着作文本、咬着笔、苦思冥想的不佳状态,使学生变得爱写作文,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读的多了,心里有了,笔下自然会有文字涌出。
3 善于积累,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
"巧妙难为无米之炊",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将这些用卡片积累下来,可以供作文时使用。二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4 勤于练笔,鼓励学生的表达
巴金先生曾说过:"文学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从而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与缺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中就像泼了一盆冷水,使其对写作文的热情顷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总之,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通过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从而调动了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学写作文,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过程。只有做到勤于笔耕,不断练习,手熟才能生巧,久而久之,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1 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感受中写生活,写作文。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学生有了一颗感受生活的心,就会有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学生的习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习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
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相联系起来,不仅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而且教会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作文和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
2 广泛阅读,丰富学生的心灵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排除杂念,心绪安定,精神专一,学生应该注意培养阅读技能.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重视引导学生阅读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写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首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课外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广泛涉猎历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产生描述、书写的强烈愿望。其次要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着作文本、咬着笔、苦思冥想的不佳状态,使学生变得爱写作文,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读的多了,心里有了,笔下自然会有文字涌出。
3 善于积累,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
"巧妙难为无米之炊",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将这些用卡片积累下来,可以供作文时使用。二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4 勤于练笔,鼓励学生的表达
巴金先生曾说过:"文学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从而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与缺点,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中就像泼了一盆冷水,使其对写作文的热情顷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总之,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通过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从而调动了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学写作文,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过程。只有做到勤于笔耕,不断练习,手熟才能生巧,久而久之,才能写出好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