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几年来的教学经历。阐述了三个方面教学总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与同行者一起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及技能,并希望能够得到同行者的认可及专家的指点。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学习方式
0引言
自2004年应八职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有快五个年头,在这五年中,结合实际教学,科学实践,我得出一些值得介绍的教学体会,最重要的是我摸索到了一些适合邮電类职业院校教学的,适合课程讲授的教学方法,现列举如下,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指点。
1教学案例生活化。易触化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要引用实际案例,受生源起点的影响,高职类院校学生,比起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自学、理解等方面相对较弱,他们对于一些太过于抽象或者综合类信息较多的复杂案例,一方面表现为理解不透,另一方面会因理解能力跟不上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最终使得学生非但没能理解课程的重点,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有了很大的挫伤。鉴于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列举案例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群体容易接触的身边事例,这样高职类院校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就比较轻松。而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的渊博,生搬硬套强加于教学中过多的复杂案例。
比如,在上<统计>的第一节课,上课之前,我首先让班长站起来把今天的到课情况清点一下,然后将结果汇报给我。然后,我就结合刚刚发生的统计到课事例,非常轻松、简单易学的引申了什么是统计,统计的过程分为几个步骤等等。再比如,讲<通信企业管理》这门课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时,提到“人力资源管理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有的学生就不理解了。这时,我就以学生都了解得,我们所在城市的一家棉纺织厂由于被收购,导致大量职工下岗,最后职工被迫闹事。致使某铁路线被中断几个小时为事例,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解释了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重要结论。这样下来,学生们有兴趣听,而且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树立学生们的主体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及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变“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吸收为辅”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体、教师积极教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方式:
2.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学过程应尽可能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逐渐养成和树立起正确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统计》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统计的过程”时,我将学生分成了三组:调研组、整理组和分析组,三个小组进行串联活动。首先由第一组负责对事先确定的10位同学的手机用途情况(打电话为主、上网为主、短信为主、其他)进行调研,接着再将调查数据传给第二组,第二组将数据整理并绘成统计图。第三组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从第三组找出一位同学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公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是他们了解统计的过程是互相关联的,上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工作,由亲身参与并学习的过程引发他们做人、学习和做事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
2.2户外团队游戏不仅是培训的专属,常规教学也适用
近年国际、国内逐渐兴起了户外团队游戏的培训、教学,各知名企业大多开展过类似的活动,组织员工开展户外团队合作游戏,志在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兴趣。这类培训模式也特别适合在常规教学中使用,通过团队游戏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与自学的兴趣。比如在《通信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讲到“领导能力”这一概念时,我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游戏演练:”拼报纸”和“找伙伴”。完成游戏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结合本节内容谈游戏后的感受,在那样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同学们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学习主动性,比在教室里被动学习更积极、更活跃。最后。我将同学们的感受进行总结,就形成了领导能力的概括。
2.3充分利用激励性评价。
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思维就变得很重要。克服自卑心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学生多采取激励和鼓励措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可见,激励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这也正是我们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尊重学生的充分体现。当然太多的激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激励时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要批评与激励兼用。比如,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批评,批评之后,找各种途径当全班同学的面对其进行表扬。这种“软硬兼施”、“批评与激励并存”的方式有助于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3课间休息不容忽视
我说的课间休息不容忽视并非要让大家利用课间休息上课,而是教师应学会利用课间休息的10分钟,以一种低姿态、亲和性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生活交流,拉近彼此之闻的距离。只有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近了,才能将自己的想法真真切切地、毫无保留的与老师进行交流,教师才能准确的抓住学生的真实心理,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调整,这样对自己的教学才会有所帮助。
以上,是我结合教学过程所得出的一点体会,当然,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因教学经验的欠缺,阐述教学体会会显得有些班门弄斧,所以,还望各位专家能够及时提出“批评和激励”。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学习方式
0引言
自2004年应八职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有快五个年头,在这五年中,结合实际教学,科学实践,我得出一些值得介绍的教学体会,最重要的是我摸索到了一些适合邮電类职业院校教学的,适合课程讲授的教学方法,现列举如下,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指点。
1教学案例生活化。易触化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要引用实际案例,受生源起点的影响,高职类院校学生,比起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自学、理解等方面相对较弱,他们对于一些太过于抽象或者综合类信息较多的复杂案例,一方面表现为理解不透,另一方面会因理解能力跟不上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最终使得学生非但没能理解课程的重点,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有了很大的挫伤。鉴于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列举案例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群体容易接触的身边事例,这样高职类院校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就比较轻松。而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的渊博,生搬硬套强加于教学中过多的复杂案例。
比如,在上<统计>的第一节课,上课之前,我首先让班长站起来把今天的到课情况清点一下,然后将结果汇报给我。然后,我就结合刚刚发生的统计到课事例,非常轻松、简单易学的引申了什么是统计,统计的过程分为几个步骤等等。再比如,讲<通信企业管理》这门课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时,提到“人力资源管理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有的学生就不理解了。这时,我就以学生都了解得,我们所在城市的一家棉纺织厂由于被收购,导致大量职工下岗,最后职工被迫闹事。致使某铁路线被中断几个小时为事例,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解释了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重要结论。这样下来,学生们有兴趣听,而且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树立学生们的主体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及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变“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吸收为辅”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体、教师积极教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方式:
2.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学过程应尽可能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逐渐养成和树立起正确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统计》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统计的过程”时,我将学生分成了三组:调研组、整理组和分析组,三个小组进行串联活动。首先由第一组负责对事先确定的10位同学的手机用途情况(打电话为主、上网为主、短信为主、其他)进行调研,接着再将调查数据传给第二组,第二组将数据整理并绘成统计图。第三组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从第三组找出一位同学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公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是他们了解统计的过程是互相关联的,上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工作,由亲身参与并学习的过程引发他们做人、学习和做事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
2.2户外团队游戏不仅是培训的专属,常规教学也适用
近年国际、国内逐渐兴起了户外团队游戏的培训、教学,各知名企业大多开展过类似的活动,组织员工开展户外团队合作游戏,志在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兴趣。这类培训模式也特别适合在常规教学中使用,通过团队游戏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与自学的兴趣。比如在《通信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讲到“领导能力”这一概念时,我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游戏演练:”拼报纸”和“找伙伴”。完成游戏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结合本节内容谈游戏后的感受,在那样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同学们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学习主动性,比在教室里被动学习更积极、更活跃。最后。我将同学们的感受进行总结,就形成了领导能力的概括。
2.3充分利用激励性评价。
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思维就变得很重要。克服自卑心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学生多采取激励和鼓励措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可见,激励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这也正是我们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尊重学生的充分体现。当然太多的激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激励时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要批评与激励兼用。比如,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批评,批评之后,找各种途径当全班同学的面对其进行表扬。这种“软硬兼施”、“批评与激励并存”的方式有助于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3课间休息不容忽视
我说的课间休息不容忽视并非要让大家利用课间休息上课,而是教师应学会利用课间休息的10分钟,以一种低姿态、亲和性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生活交流,拉近彼此之闻的距离。只有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近了,才能将自己的想法真真切切地、毫无保留的与老师进行交流,教师才能准确的抓住学生的真实心理,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调整,这样对自己的教学才会有所帮助。
以上,是我结合教学过程所得出的一点体会,当然,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因教学经验的欠缺,阐述教学体会会显得有些班门弄斧,所以,还望各位专家能够及时提出“批评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