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和国家领导人把创新当作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重要标准来倡导,从而引发了全国性的创新浪潮。对于作文教学与写作而言,创新更有其重大的意义,因为这关系到学生完美人格的建立,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就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学生自主写作的、没有任何限制的快乐作文,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作文
1.“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的实现途径
(1)观念创新
“手随心愿,心随手移”实现的难关其实在于我们的作文思想观念上。如果我们仍然以旧观念为出发点,再努力的作文指导,都不会赢得学生的共鸣。我们可能会让学生作文写得中规中矩,严谨周密,一丝不苟,语言流畅……可是我们不会感受到他们成长的气息,不会觉得他们是有个性的活生生的生命。
要实现“手随心愿,心随手移”,我们不改变观念是不行的。具体说是这样一些作文观念:作文是自主性、真实性、情感性、开放性、生活性、多元性的统一:作文是学生生命的体现;作文没有禁地;作文无所不可。只要我们有了这些观念,“手随心愿,心随手移”就一定能实现。
(2)珍视生活
“手随心愿,心随手移”首先应该是尊重生活的,即文章中的一切来自生活。要做到这一点,要提倡写作的普通化,不要把文章看成传经授道的工具,把作文看成培养学生爱国思想的惟一手段。
从写作指导观念上讲,作文就是说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说生活中的事件和人物,说听到的他人的话……不虚美事件,不拔高人物。这样就能粉碎我们思想意识深处所谓的崇高理念,粉碎旧观念、旧做派,一切以尊重生活为标准。
从材料的选择上讲,绿色作文以学生自我感受为中心,取材广泛,凡生活所有,无所不有,无所不可。这样才真正打开了创作的源头。
用一句古代诗歌描述“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的这一品质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想想,我的爸爸好吃懒做、喜欢吹牛;我的老师竟然当众哭鼻子;妈妈买东西怕多出钱,买三毛钱的小白菜讲了半天的价……当这些作文出现在学生的作文本里的时候,那是多么新鲜独特的一道风景。
(3)文中有我
“文中有我”是近几年呼声较高的一个口号,据说因为大多数中考、高考考生一写文章,就摆出一副成人腔调,全然没有率真、活泼的自我特征,他们的文章当然就陷入了或者空洞说教、或者托词矫情、或者无病呻吟、或者为文造情、或者编造情节的境地。
“文中有我”其实就是文中有真,有真实的自我体验。这是文章的根本生命。说小点,就是文章以真实的自我体验为基础;说大点,就是一切出现在文章中的情感——喜怒哀乐愁,一切思想基调——喜恶、对人生的思考,均来自于作者的生活体验。这种生活体验就是生命的特性。
允许孩子说真话是一种高尚的智慧。我们过去忽略了对这一点的研究。我们,包括家长找孩子谈话,往往不自觉地从我们的视角出发,强迫孩子与我们保持一致。我们过去的作文指导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把孩子的那点纯真的自我一点点地剔除了。可想而知,孩子们说的真话越来越少了。比如我们不喜欢孩子们说讨厌爸爸妈妈、讨厌老师,我们不希望孩子们对我们的权威提出挑战。
“文中有我”要求我们一切求真,这就要打破我们早已习惯的思维方式,粉碎我们既定的话语体系和评价方法,使我们从自己建造的监牢里突围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带领学生写绿色作文。
(4)追求自然
我们常常教导学生: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可是我们在进行作文指导或评价的时候,就把生活与作文截然分开。打个比方,生活好比一条大河,不分昼夜地奔流着,而我们的作文指导却好比是开运河。这样的写作,因为有了许多的雕琢而显得面目可憎。绿色作文的指导观是:作文指导是让学生领悟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素材的过程。
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看到或熟识,生活中的花草树木我们抚摸过、观察过,还有风花雪月、真善假恶、悲欢离合,这些都不是技术化的训练就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没有体验就没有作文。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习惯了说假话,说一套,做又是一套,长大了就会习惯成自然。“都说做人影响作文,殊不知作文同样也能影响做人”。
只有追求自然的“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我们才可以对“套公式”、“催泪弹”、“范文带路”、“制定框架”的技术化倾向说一声:“不!”
(5)不设障碍
“手随心愿,心随手移”的实质是无拘无束地写作。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没有障碍是首要条件。否则,“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就会被污染。实现“手随心愿,心随手移”的写作思想就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任何成见套路,没有任何关卡。
“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体现着孩子的独特个性和生命特征,不设置写作的障碍也是为生命负责,为人的终生发展负责。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清代诗人龚自珍笔下的“病梅”,在我们现在看来,也不在少数。
(6)快乐写作
让孩子体验写作的快乐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当写作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才会高涨,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洋溢着他们的个性色彩。假如我们给学生出这样一个题目:“写作文乐(或苦)”,让他们说说心里话,我想,80%的学生不会选择写“乐”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样,成了束缚孩子的东西,当然没有快乐可言。
快乐写作也是贯彻课程标准“自主写作”要求的惟一途径。这里的快乐写作不仅指写快乐的事,意思是写作的快乐,写悲伤的事情也是一种快乐。我们选择作文指导方法或教学步骤时,应该始终围绕“快乐”二字做文章,“手随心愿,心随手移”的春天就来临了。
2.“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的评价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让孩子自始至终参与一个过程:独立运思—材料选取—写出作品—相互交流—自我愉悦。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重点也许在于教会学生写作方法,而评价本次教学指导是否成功只在于了解孩子是否产生了写作的愉悦感、自豪感。这一点小小的自豪,也许来自一段描写、一个比喻、一个准确的词语、一个恰当的句子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自豪,就能成就一位伟大的作家。
当然,我们的语文教育和作文教学不是为了培育作家,但我们通过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我们的目标,让孩子们具备了“独立思考、思维创新、乐于表达、个性鲜明”等品质。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要想方设法实现我们的目标。
3.结语
“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教学是让学生放开手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应该看到,一位教师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因为在过去许多年里,在今天,在将来的许多年里,仍然有许许多多陈腐不堪的思想观念左右和支配着我们,这些东西盘踞在我们的脑海里,出现在课本中,禁锢在他人的头脑中,成为理所当然。总有一天,它们会像传染病一样,让我们感染。但是,我们就是要打破这样的局面,我们就是要推倒这样的旧习惯、旧势力,我们就是要开创“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的新局面。
1.“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的实现途径
(1)观念创新
“手随心愿,心随手移”实现的难关其实在于我们的作文思想观念上。如果我们仍然以旧观念为出发点,再努力的作文指导,都不会赢得学生的共鸣。我们可能会让学生作文写得中规中矩,严谨周密,一丝不苟,语言流畅……可是我们不会感受到他们成长的气息,不会觉得他们是有个性的活生生的生命。
要实现“手随心愿,心随手移”,我们不改变观念是不行的。具体说是这样一些作文观念:作文是自主性、真实性、情感性、开放性、生活性、多元性的统一:作文是学生生命的体现;作文没有禁地;作文无所不可。只要我们有了这些观念,“手随心愿,心随手移”就一定能实现。
(2)珍视生活
“手随心愿,心随手移”首先应该是尊重生活的,即文章中的一切来自生活。要做到这一点,要提倡写作的普通化,不要把文章看成传经授道的工具,把作文看成培养学生爱国思想的惟一手段。
从写作指导观念上讲,作文就是说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说生活中的事件和人物,说听到的他人的话……不虚美事件,不拔高人物。这样就能粉碎我们思想意识深处所谓的崇高理念,粉碎旧观念、旧做派,一切以尊重生活为标准。
从材料的选择上讲,绿色作文以学生自我感受为中心,取材广泛,凡生活所有,无所不有,无所不可。这样才真正打开了创作的源头。
用一句古代诗歌描述“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的这一品质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想想,我的爸爸好吃懒做、喜欢吹牛;我的老师竟然当众哭鼻子;妈妈买东西怕多出钱,买三毛钱的小白菜讲了半天的价……当这些作文出现在学生的作文本里的时候,那是多么新鲜独特的一道风景。
(3)文中有我
“文中有我”是近几年呼声较高的一个口号,据说因为大多数中考、高考考生一写文章,就摆出一副成人腔调,全然没有率真、活泼的自我特征,他们的文章当然就陷入了或者空洞说教、或者托词矫情、或者无病呻吟、或者为文造情、或者编造情节的境地。
“文中有我”其实就是文中有真,有真实的自我体验。这是文章的根本生命。说小点,就是文章以真实的自我体验为基础;说大点,就是一切出现在文章中的情感——喜怒哀乐愁,一切思想基调——喜恶、对人生的思考,均来自于作者的生活体验。这种生活体验就是生命的特性。
允许孩子说真话是一种高尚的智慧。我们过去忽略了对这一点的研究。我们,包括家长找孩子谈话,往往不自觉地从我们的视角出发,强迫孩子与我们保持一致。我们过去的作文指导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把孩子的那点纯真的自我一点点地剔除了。可想而知,孩子们说的真话越来越少了。比如我们不喜欢孩子们说讨厌爸爸妈妈、讨厌老师,我们不希望孩子们对我们的权威提出挑战。
“文中有我”要求我们一切求真,这就要打破我们早已习惯的思维方式,粉碎我们既定的话语体系和评价方法,使我们从自己建造的监牢里突围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带领学生写绿色作文。
(4)追求自然
我们常常教导学生: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可是我们在进行作文指导或评价的时候,就把生活与作文截然分开。打个比方,生活好比一条大河,不分昼夜地奔流着,而我们的作文指导却好比是开运河。这样的写作,因为有了许多的雕琢而显得面目可憎。绿色作文的指导观是:作文指导是让学生领悟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素材的过程。
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看到或熟识,生活中的花草树木我们抚摸过、观察过,还有风花雪月、真善假恶、悲欢离合,这些都不是技术化的训练就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没有体验就没有作文。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习惯了说假话,说一套,做又是一套,长大了就会习惯成自然。“都说做人影响作文,殊不知作文同样也能影响做人”。
只有追求自然的“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我们才可以对“套公式”、“催泪弹”、“范文带路”、“制定框架”的技术化倾向说一声:“不!”
(5)不设障碍
“手随心愿,心随手移”的实质是无拘无束地写作。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没有障碍是首要条件。否则,“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就会被污染。实现“手随心愿,心随手移”的写作思想就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任何成见套路,没有任何关卡。
“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体现着孩子的独特个性和生命特征,不设置写作的障碍也是为生命负责,为人的终生发展负责。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清代诗人龚自珍笔下的“病梅”,在我们现在看来,也不在少数。
(6)快乐写作
让孩子体验写作的快乐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当写作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才会高涨,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洋溢着他们的个性色彩。假如我们给学生出这样一个题目:“写作文乐(或苦)”,让他们说说心里话,我想,80%的学生不会选择写“乐”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样,成了束缚孩子的东西,当然没有快乐可言。
快乐写作也是贯彻课程标准“自主写作”要求的惟一途径。这里的快乐写作不仅指写快乐的事,意思是写作的快乐,写悲伤的事情也是一种快乐。我们选择作文指导方法或教学步骤时,应该始终围绕“快乐”二字做文章,“手随心愿,心随手移”的春天就来临了。
2.“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的评价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让孩子自始至终参与一个过程:独立运思—材料选取—写出作品—相互交流—自我愉悦。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重点也许在于教会学生写作方法,而评价本次教学指导是否成功只在于了解孩子是否产生了写作的愉悦感、自豪感。这一点小小的自豪,也许来自一段描写、一个比喻、一个准确的词语、一个恰当的句子等。成千上万个这样的自豪,就能成就一位伟大的作家。
当然,我们的语文教育和作文教学不是为了培育作家,但我们通过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我们的目标,让孩子们具备了“独立思考、思维创新、乐于表达、个性鲜明”等品质。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要想方设法实现我们的目标。
3.结语
“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教学是让学生放开手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应该看到,一位教师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因为在过去许多年里,在今天,在将来的许多年里,仍然有许许多多陈腐不堪的思想观念左右和支配着我们,这些东西盘踞在我们的脑海里,出现在课本中,禁锢在他人的头脑中,成为理所当然。总有一天,它们会像传染病一样,让我们感染。但是,我们就是要打破这样的局面,我们就是要推倒这样的旧习惯、旧势力,我们就是要开创“手随心愿,心随手移”作文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