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立足课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活动及心理暗示和启发,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支持和表扬学生的创新行为,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废弃“举手回答制”,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站起回答,当多个学生举手时,教师只能从中点名来回答。这样的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只可使少部分甚至几个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一般选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容易忽视其他学生的思维闪光处;再次,有时某些思维只是一闪而过,长时间的等待可能造成思维火花的瞬间熄灭。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寻疑意识,发现和呵护学生们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鼓励学生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形成创新个性、提高创新能力”等目标就无法实现。如何克服这些弊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慧火花,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呢?”
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努力探索,改“举手回答”为“自由回答”,即允许学生不举手自动起立回答,又允许其他学生随时站起进行补充和纠正,给学生一个及时发现自我、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形成一个深入探究、相互补充、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具体操作如下:把全班同學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依学习程度及各种素质分别编出组号,这样不同小组的同一学号基本体现同一档次的学生。做好了准备工作,课上就只需提问某一组号了。另外,在上课时编写的问题应照顾全体学生,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如:课上问题属中档水平,中游学生即可回答,而每组中游学生编号为5号,这时教师只说明由5号来回答,就可以给5、6个甚至十几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并可不受教师是否允许的限制,可主动站起抢先回答,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教师问问题时,学生们就像整装待发的战士,更象做好起跳准备的田径小将,教师的问题刚刚问完,少则3、4个,多则7、8个学生一起站起开始回答:若是板演题,这时就会有7、8个学生象离弦的箭向黑板冲去。“占据有利地形”的学生面带笑容,迅速抓起粉笔动手答题,而没有抢到位置的同学面带遗憾无可奈何的回到座位上。
二、设立“出奇制胜奖”,让学生的思维“新”起来
在中学阶段,学生个性特点已经发展的比较明显和突出,教师应对教育的“偏才”、“怪才”予以重视,根据学生情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这些学生的特殊才能和兴趣得以充分发挥,给特长生尤其是“偏才”、“怪才”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一些特殊的政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力求发现并捕捉学生们每一个具有新意的思维火花,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新意的言行。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设立了出奇制胜奖,对每节课中出现的特殊方法,特殊发现、奇特思路、奇思妙想、创新设计等均以分值或小星星的形式予以奖励,结合班级的星级专栏和奖惩制度加到个人得分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高涨,除了必须的学习内容外,都积极想办法、求简法、寻思路,班级形成一股求新、求异、求进步的创新学风,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涌现出一些思维敏捷独特、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
如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的图案设计中,刘晨曦的《家》、李海梦的《啄木鸟》、《飞翔车》、刘旭的《小鸟》、肖克的《秤》以及杨宁的《哥俩好》等图形不仅构思新颖、思维独特、设计精巧、生动活泼,且充满童趣、想像丰富、意境深远,显示出学生们极强的创造力。
“自由回答制”和“出奇制胜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一种热烈兴奋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原来不专心听课的学生开始集中起注意力。部分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学生也变得主动起来,无拘无束先后的回答方式使同学们你争我抢,比速度、比反应、比质量、比新意。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学生的思维不时进发出奇特的五彩火花,且争先恐后,此起彼伏,形成了一条连续不断的思维“彩带”。
一、废弃“举手回答制”,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方可站起回答,当多个学生举手时,教师只能从中点名来回答。这样的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只可使少部分甚至几个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一般选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容易忽视其他学生的思维闪光处;再次,有时某些思维只是一闪而过,长时间的等待可能造成思维火花的瞬间熄灭。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寻疑意识,发现和呵护学生们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鼓励学生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形成创新个性、提高创新能力”等目标就无法实现。如何克服这些弊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慧火花,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呢?”
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努力探索,改“举手回答”为“自由回答”,即允许学生不举手自动起立回答,又允许其他学生随时站起进行补充和纠正,给学生一个及时发现自我、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形成一个深入探究、相互补充、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具体操作如下:把全班同學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依学习程度及各种素质分别编出组号,这样不同小组的同一学号基本体现同一档次的学生。做好了准备工作,课上就只需提问某一组号了。另外,在上课时编写的问题应照顾全体学生,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如:课上问题属中档水平,中游学生即可回答,而每组中游学生编号为5号,这时教师只说明由5号来回答,就可以给5、6个甚至十几个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并可不受教师是否允许的限制,可主动站起抢先回答,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教师问问题时,学生们就像整装待发的战士,更象做好起跳准备的田径小将,教师的问题刚刚问完,少则3、4个,多则7、8个学生一起站起开始回答:若是板演题,这时就会有7、8个学生象离弦的箭向黑板冲去。“占据有利地形”的学生面带笑容,迅速抓起粉笔动手答题,而没有抢到位置的同学面带遗憾无可奈何的回到座位上。
二、设立“出奇制胜奖”,让学生的思维“新”起来
在中学阶段,学生个性特点已经发展的比较明显和突出,教师应对教育的“偏才”、“怪才”予以重视,根据学生情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这些学生的特殊才能和兴趣得以充分发挥,给特长生尤其是“偏才”、“怪才”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一些特殊的政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力求发现并捕捉学生们每一个具有新意的思维火花,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新意的言行。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设立了出奇制胜奖,对每节课中出现的特殊方法,特殊发现、奇特思路、奇思妙想、创新设计等均以分值或小星星的形式予以奖励,结合班级的星级专栏和奖惩制度加到个人得分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高涨,除了必须的学习内容外,都积极想办法、求简法、寻思路,班级形成一股求新、求异、求进步的创新学风,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涌现出一些思维敏捷独特、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
如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的图案设计中,刘晨曦的《家》、李海梦的《啄木鸟》、《飞翔车》、刘旭的《小鸟》、肖克的《秤》以及杨宁的《哥俩好》等图形不仅构思新颖、思维独特、设计精巧、生动活泼,且充满童趣、想像丰富、意境深远,显示出学生们极强的创造力。
“自由回答制”和“出奇制胜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一种热烈兴奋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原来不专心听课的学生开始集中起注意力。部分回答问题不积极的学生也变得主动起来,无拘无束先后的回答方式使同学们你争我抢,比速度、比反应、比质量、比新意。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学生的思维不时进发出奇特的五彩火花,且争先恐后,此起彼伏,形成了一条连续不断的思维“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