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胡椒“源头”
位于海南岛东南沿海的琼海市,不仅是誉满天下的“红色娘子军”的故乡,而且是中国胡椒的故乡。据海南官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海南胡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2%以上,收获面积达到35万多亩,产量3.29万吨,居世界胡椒产量第六位。而今年仅琼海一市的胡椒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量已接近1万吨,今年新增5000多亩。海南是中国胡椒之“最”,而琼海则是海南的胡椒之“最”。“中国胡椒看海南,海南胡椒属琼海”的盛誉,其实都蕴藏在琼海无边无际的椒园里。
但琼海的胡椒之“最”,不仅仅在于它的“庞大”,还在于它在中国胡椒种植史上无可取代的“久远”。琼海是中国的胡椒“源头”。在琼海市近郊的一个山坡上,至今仍然生长着一株貌不惊人的胡椒,那是中国第一株胡椒,后人将其尊称为胡椒“母树”。从那株“母树”算起,中国胡椒种植已经有61年的历史!
1947年春天,侨居马来西亚的琼海籍中年男子王裕文携带他的家眷登上了回归祖国的客轮。在他的行囊中隐藏着一个“秘密”:有三株胡椒苗被精心包裹在一个特制的小匣子中。王裕文知道那是“禁运”物品,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家乡还没有胡椒,这次回国定居的第一件事就是无论如何要把胡椒种苗带回去,这已是他多年的心愿。王裕文一回到他的家乡琼海——现在的琼海市嘉积镇加超村,就把三株胡椒苗种在他家附近的一片坡地上,当年全部成活,三年后开花结果!可惜的是,几年后其中两株被一场台风劫杀,最大的那株得以幸存。1960年,王裕文老人在“母树”旁那幢简朴的宅院里去世,但他“繁衍”的胡椒家族已经非常兴旺。如今61岁“高龄”的“母树”子孙已遍及海南,这又何尝不是一幕已然铭感后世的天人奇观和生命奇迹!
普及标准化生产
琼海市境内规模最大的胡椒园当属海南农垦东红农场的胡椒种植基地,或许是因为企业带动的缘故吧,这里除了农场几百亩、上千亩连片的椒园之外,地方农户的胡椒种植也颇具规模。但这个胡椒基地的标本意义不仅在于它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更在于它的标准化示范作用。据海南省胡椒协会秘书长冯克煌介绍,胡椒生产的标准化,从管理层面上讲,就是统一规划、统一规格、统一指导技术、统一排灌、统一机耕、统一有机肥、统一定标、统一机械钻穴、统一石柱、统一遮荫等等。从技术层面上讲,就是要逐步改变传统的耕作和管理模式,从土壤检测、育苗选种、施肥灌水、摘花养蓬、病虫防治,一直到采果加工等各个具体环节,都要充分融入现代科技元素,都要充分体现现代科技内涵。胡椒种植标准化和传统耕作的本质区别,不仅在于前者从根本上摆脱了后者那种见缝插针、听天由命式的小农经济的自然性和随意性,而且还在于它取代后者的同时建立起了一种具有现代农业风范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制度和发展体系,甚至建立起了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发展思想和发展观念。
东红农场胡椒基地,绝大部分正值蓬勃旺盛的生产期,在3月的阳光下,显得郁郁葱葱,蓬勃激扬,蔚为壮观。如果仅仅靠企业的基地,目前尚不足以撑起琼海胡椒产业的大厦。在这些企业的身后,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胡椒“生产力”,那就是大批的胡椒专业户和成千上万的胡椒家庭。他们虽然不具备企业的规模化条件,但他们同样把自己有限的规模经营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在一些椒农的椒园里,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标准化努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是基本设施还是田间管理,他们都同企业种植基地的大型椒园一样做得一丝不苟,甚至记者在同他们交谈时他们所使用的“专业术语”,都不逊色于基地的技术人员。在这里,才能更加深切地体验企业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椒农都是“技术员”
要让农垦种椒职工和地方椒农都发展起来,光靠少数几个技术人员根本不行,要想让所有椒园都提高技术含量,就必须让专业技术从少数人那里解放出来,变为广大椒农手里的常规武器。在东红农场的一个胡椒种植生产队,记者见到了两位中年妇女,椒农称她们都是胡椒种植“技术指导员”,而这样的“技术指导员”在琼海“到处都有”。一位李姓椒农告诉记者,他自己刚刚种植胡椒时对技术一窍不通,全仗这些“技术指导员”到椒园里手把手地言传身教,送来了技术信息和技术观念。他说他自己现在也在为其他椒农“传经”,而被他“带”出来的“徒弟”如今有不少也成了“技术指导员”。正是这种辐射式的传递效应,成就了琼海椒农的素质。当然,这种技术人才的传递效应不是一种自发的社会景观,而是琼海市热作中心、胡椒协会及东红农场,联手建立的一种自觉的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机制。
在一些椒农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两本小册子:《胡椒栽培技术病虫害及病虫害防治》和《海南白胡椒加工技术要点及其质量指标》。这类小册子已经在全省椒农中发行了很多年,琼海市每个种椒企业和农户以及每个胡椒加工企业和专业户都有。由于种椒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小册子的宣传和推广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在所有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中,最具核心价值的莫过于人才发展战略,而在人才发展战略中,最具核心价值的又莫过于社会大众群体的普遍“人才化”——琼海农业技术的这种辐射式传递机制,正是通向这一核心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国的国情或“农情”下,敢说一句“这里的农民素质比较高”实在不容易,而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印证就更不容易了。
(未完待续)
位于海南岛东南沿海的琼海市,不仅是誉满天下的“红色娘子军”的故乡,而且是中国胡椒的故乡。据海南官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海南胡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2%以上,收获面积达到35万多亩,产量3.29万吨,居世界胡椒产量第六位。而今年仅琼海一市的胡椒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量已接近1万吨,今年新增5000多亩。海南是中国胡椒之“最”,而琼海则是海南的胡椒之“最”。“中国胡椒看海南,海南胡椒属琼海”的盛誉,其实都蕴藏在琼海无边无际的椒园里。
但琼海的胡椒之“最”,不仅仅在于它的“庞大”,还在于它在中国胡椒种植史上无可取代的“久远”。琼海是中国的胡椒“源头”。在琼海市近郊的一个山坡上,至今仍然生长着一株貌不惊人的胡椒,那是中国第一株胡椒,后人将其尊称为胡椒“母树”。从那株“母树”算起,中国胡椒种植已经有61年的历史!
1947年春天,侨居马来西亚的琼海籍中年男子王裕文携带他的家眷登上了回归祖国的客轮。在他的行囊中隐藏着一个“秘密”:有三株胡椒苗被精心包裹在一个特制的小匣子中。王裕文知道那是“禁运”物品,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家乡还没有胡椒,这次回国定居的第一件事就是无论如何要把胡椒种苗带回去,这已是他多年的心愿。王裕文一回到他的家乡琼海——现在的琼海市嘉积镇加超村,就把三株胡椒苗种在他家附近的一片坡地上,当年全部成活,三年后开花结果!可惜的是,几年后其中两株被一场台风劫杀,最大的那株得以幸存。1960年,王裕文老人在“母树”旁那幢简朴的宅院里去世,但他“繁衍”的胡椒家族已经非常兴旺。如今61岁“高龄”的“母树”子孙已遍及海南,这又何尝不是一幕已然铭感后世的天人奇观和生命奇迹!
普及标准化生产
琼海市境内规模最大的胡椒园当属海南农垦东红农场的胡椒种植基地,或许是因为企业带动的缘故吧,这里除了农场几百亩、上千亩连片的椒园之外,地方农户的胡椒种植也颇具规模。但这个胡椒基地的标本意义不仅在于它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更在于它的标准化示范作用。据海南省胡椒协会秘书长冯克煌介绍,胡椒生产的标准化,从管理层面上讲,就是统一规划、统一规格、统一指导技术、统一排灌、统一机耕、统一有机肥、统一定标、统一机械钻穴、统一石柱、统一遮荫等等。从技术层面上讲,就是要逐步改变传统的耕作和管理模式,从土壤检测、育苗选种、施肥灌水、摘花养蓬、病虫防治,一直到采果加工等各个具体环节,都要充分融入现代科技元素,都要充分体现现代科技内涵。胡椒种植标准化和传统耕作的本质区别,不仅在于前者从根本上摆脱了后者那种见缝插针、听天由命式的小农经济的自然性和随意性,而且还在于它取代后者的同时建立起了一种具有现代农业风范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制度和发展体系,甚至建立起了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发展思想和发展观念。
东红农场胡椒基地,绝大部分正值蓬勃旺盛的生产期,在3月的阳光下,显得郁郁葱葱,蓬勃激扬,蔚为壮观。如果仅仅靠企业的基地,目前尚不足以撑起琼海胡椒产业的大厦。在这些企业的身后,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胡椒“生产力”,那就是大批的胡椒专业户和成千上万的胡椒家庭。他们虽然不具备企业的规模化条件,但他们同样把自己有限的规模经营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在一些椒农的椒园里,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标准化努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是基本设施还是田间管理,他们都同企业种植基地的大型椒园一样做得一丝不苟,甚至记者在同他们交谈时他们所使用的“专业术语”,都不逊色于基地的技术人员。在这里,才能更加深切地体验企业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椒农都是“技术员”
要让农垦种椒职工和地方椒农都发展起来,光靠少数几个技术人员根本不行,要想让所有椒园都提高技术含量,就必须让专业技术从少数人那里解放出来,变为广大椒农手里的常规武器。在东红农场的一个胡椒种植生产队,记者见到了两位中年妇女,椒农称她们都是胡椒种植“技术指导员”,而这样的“技术指导员”在琼海“到处都有”。一位李姓椒农告诉记者,他自己刚刚种植胡椒时对技术一窍不通,全仗这些“技术指导员”到椒园里手把手地言传身教,送来了技术信息和技术观念。他说他自己现在也在为其他椒农“传经”,而被他“带”出来的“徒弟”如今有不少也成了“技术指导员”。正是这种辐射式的传递效应,成就了琼海椒农的素质。当然,这种技术人才的传递效应不是一种自发的社会景观,而是琼海市热作中心、胡椒协会及东红农场,联手建立的一种自觉的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机制。
在一些椒农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两本小册子:《胡椒栽培技术病虫害及病虫害防治》和《海南白胡椒加工技术要点及其质量指标》。这类小册子已经在全省椒农中发行了很多年,琼海市每个种椒企业和农户以及每个胡椒加工企业和专业户都有。由于种椒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小册子的宣传和推广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在所有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中,最具核心价值的莫过于人才发展战略,而在人才发展战略中,最具核心价值的又莫过于社会大众群体的普遍“人才化”——琼海农业技术的这种辐射式传递机制,正是通向这一核心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国的国情或“农情”下,敢说一句“这里的农民素质比较高”实在不容易,而能够得到相当程度的印证就更不容易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