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者从愤激到冷峻的复仇——鲁迅《复仇》解读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7042500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的《复仇》共两篇,写于1924年12月20日,又一同发表在1924年12月29日《语丝》周刊第7期上。这两篇作品,属于同一母题的两个故事。复仇,是鲁迅作品的一个鲜明的主题,也是鲁迅生平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在《野草》里作者明确地以《复仇》为题。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所谓的"旁观者"的看客心态,在先生的小说,杂文,乃至书信、谈话等中都屡屡提及,但从对象关系上来看,似与别处又有所不同,这其中表现着鲁迅先生崭新的思考。
其他文献
近日,上海汉和高端特种新型肥料上市会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上海汉和与合浦农旺公司共同主办。上海汉和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韦敏、合浦农旺公司总经理庞乃雄以及来自钦州地区超过30
任何文本尤其是进入课文的文本,在作者的构思或者编者的编撰中,都会存在一些“留白”的地方。对于创作者来说,留白是一种创作艺术的表达手段,而对于编者来说,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考虑到初中教材的篇幅等原因,留白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正如艺术作品的留白总能给欣赏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一样,文学作品的留白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用学生的思维去填补文本的留白,并不是破坏文本的艺术性,而是通过补白的途径去理清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