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的灾难片《2012》,在地球毁灭之前替我们穷人出了口气。因为最先掉进地裂大坑的正是南加州的豪宅们——所以,终极的问题是,如果2012是真的,炒还是不炒,有什么区别吗?
有名人来华,带动北京的堵车指数大涨。第一天有朋友从东直门打车到国贸,堵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就有谣言说,该名人被亲自堵在二环上,动弹不得。然后就有朋友说,堵车指数同时还代表经济繁荣指数,堵在二环上是我们特意安排的,为的就是要让人家看一看中国北京的经济活力。
说起堵车指数,的确是一个很淳朴的忽悠外行看房的一个标准。据说哪里堵车,哪里的房价就会高,因为人流旺。在北京这是很明显的事。国贸够堵吧?西单够堵吧?亚运村、中关村都够堵吧?所以房价扶摇直上。突然就有人说,把这个指数放大到全球范围,估计也能说得通。前几年的美国大片中,英雄到最后关头才气喘吁吁地现身救美,美人一皱眉头,英雄就说,sorry, traffic jam。此言一出,电影院照例就是一阵会意的笑声。艺术总是最鲜活地反映生活,这几年美国的房价跌得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这个桥段这些年已经没人用了。
中国最近又在讨论二套房贷收紧的问题,去美国抄底的老话题又重新浮出水面。
根据本人在北美两次险些被劝置业的经验来看,在美国也好,加拿大也好,买个便宜房安居(乐业的话,要看你有没有能力在当地找到适合的工作啦),修心养性、上网打游戏,还是容易的,但是要炒房图利,那可是有相当技术难度的,跟在北京上海的售楼处门口提前排队的思路大不一样。
在美国买房,一般是一个经纪人对应一个客户。经纪人根据客户要求筛选出几个项目,再陪着客户慢慢挑选,最顺利的情况下,看房、签约、验房、查房产历史、交割,这个过程最少也要一两个月。请问各位在神州大地忙着赶场的兄弟姐妹们,谁有时间在那边呆一两个月,放下在东三环和延安西路附近的应酬饭局?
就算你有这一个月的时间,顺顺利利买了房,可是之后,必须要恭喜你,从此你就惹上了全世界第一棘手衙门——美国税务局了。在美国,每年要支付的土地使用金,叫做地税,譬如大洛杉矶地区,基本上每年按交易价的0.0125%来收取地税。有人说,那好办,我就买那些标价1美元或者100美元的“法拍屋”,这样的话,就收不了我多少地税了吧?
美国税务局岂是浪得虚名?这里的物业地税是根据城市的同类物业的平均值估算的,而且还根据GDP增长和资产价值的增长同步增加,根本不管你这房子是否最近交易了,也不管交易的价格是多少!当时本人核计,买一套20万美元的公寓,首付3成,贷款14万美元,每个月的按揭还款大约是1000多美元,但是每年的地税就得交2000多美元。加上管理费用,每个月又是接近1000美元!而且公寓有年头了,三五年还得重新修缮一把,又是一笔支出。这样下来,每月物业的使用和维护费用,几乎是按揭还款的一倍半!这样的成本,怎么炒房呢!房价不增长个50%,真是很难体现利润。而你选择租赁一个差不多的公寓,租金也就1000多美元出头,而且随时来去自由。
这还是正常的成本,没有谈到交易费用的大头。二手房交易税占成本的比例相当高,可直接遏制炒房欲望。二手房交易税税率约为2%,买卖时缴纳。对于短期炒作,即拥有产权未满一年就要买卖的房屋,卖房收入列入个人本年度的总收入,税收比例可高至33%左右。拥有产权超过1年以上,即长期投资,须缴付20%左右的税。
当然了,我算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账,对于真正有实力和有需求要去美国炒房的人来说,不值一提。比如说,有时在某处拥有一套房产就是身份的象征,这包括香港的半山,还有美国的南加州。在那个富豪林立,气候宜人,出门就见影帝,隔壁就住着世界500强CEO的地方买上一套房子,那说明什么?一句话,您已经上流社会了。
不过,最近看的灾难片《2012》,在地球毁灭之前替我们穷人出了口气。因为最先掉进地裂大坑的正是南加州的豪宅们——所以,终极的问题是,如果2012是真的,炒还是不炒,有什么区别吗?
作者为时尚财经作家,最近出版有《唐骏日记》与《有钱好好花》等畅销书
有名人来华,带动北京的堵车指数大涨。第一天有朋友从东直门打车到国贸,堵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就有谣言说,该名人被亲自堵在二环上,动弹不得。然后就有朋友说,堵车指数同时还代表经济繁荣指数,堵在二环上是我们特意安排的,为的就是要让人家看一看中国北京的经济活力。
说起堵车指数,的确是一个很淳朴的忽悠外行看房的一个标准。据说哪里堵车,哪里的房价就会高,因为人流旺。在北京这是很明显的事。国贸够堵吧?西单够堵吧?亚运村、中关村都够堵吧?所以房价扶摇直上。突然就有人说,把这个指数放大到全球范围,估计也能说得通。前几年的美国大片中,英雄到最后关头才气喘吁吁地现身救美,美人一皱眉头,英雄就说,sorry, traffic jam。此言一出,电影院照例就是一阵会意的笑声。艺术总是最鲜活地反映生活,这几年美国的房价跌得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这个桥段这些年已经没人用了。
中国最近又在讨论二套房贷收紧的问题,去美国抄底的老话题又重新浮出水面。
根据本人在北美两次险些被劝置业的经验来看,在美国也好,加拿大也好,买个便宜房安居(乐业的话,要看你有没有能力在当地找到适合的工作啦),修心养性、上网打游戏,还是容易的,但是要炒房图利,那可是有相当技术难度的,跟在北京上海的售楼处门口提前排队的思路大不一样。
在美国买房,一般是一个经纪人对应一个客户。经纪人根据客户要求筛选出几个项目,再陪着客户慢慢挑选,最顺利的情况下,看房、签约、验房、查房产历史、交割,这个过程最少也要一两个月。请问各位在神州大地忙着赶场的兄弟姐妹们,谁有时间在那边呆一两个月,放下在东三环和延安西路附近的应酬饭局?
就算你有这一个月的时间,顺顺利利买了房,可是之后,必须要恭喜你,从此你就惹上了全世界第一棘手衙门——美国税务局了。在美国,每年要支付的土地使用金,叫做地税,譬如大洛杉矶地区,基本上每年按交易价的0.0125%来收取地税。有人说,那好办,我就买那些标价1美元或者100美元的“法拍屋”,这样的话,就收不了我多少地税了吧?
美国税务局岂是浪得虚名?这里的物业地税是根据城市的同类物业的平均值估算的,而且还根据GDP增长和资产价值的增长同步增加,根本不管你这房子是否最近交易了,也不管交易的价格是多少!当时本人核计,买一套20万美元的公寓,首付3成,贷款14万美元,每个月的按揭还款大约是1000多美元,但是每年的地税就得交2000多美元。加上管理费用,每个月又是接近1000美元!而且公寓有年头了,三五年还得重新修缮一把,又是一笔支出。这样下来,每月物业的使用和维护费用,几乎是按揭还款的一倍半!这样的成本,怎么炒房呢!房价不增长个50%,真是很难体现利润。而你选择租赁一个差不多的公寓,租金也就1000多美元出头,而且随时来去自由。
这还是正常的成本,没有谈到交易费用的大头。二手房交易税占成本的比例相当高,可直接遏制炒房欲望。二手房交易税税率约为2%,买卖时缴纳。对于短期炒作,即拥有产权未满一年就要买卖的房屋,卖房收入列入个人本年度的总收入,税收比例可高至33%左右。拥有产权超过1年以上,即长期投资,须缴付20%左右的税。
当然了,我算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账,对于真正有实力和有需求要去美国炒房的人来说,不值一提。比如说,有时在某处拥有一套房产就是身份的象征,这包括香港的半山,还有美国的南加州。在那个富豪林立,气候宜人,出门就见影帝,隔壁就住着世界500强CEO的地方买上一套房子,那说明什么?一句话,您已经上流社会了。
不过,最近看的灾难片《2012》,在地球毁灭之前替我们穷人出了口气。因为最先掉进地裂大坑的正是南加州的豪宅们——所以,终极的问题是,如果2012是真的,炒还是不炒,有什么区别吗?
作者为时尚财经作家,最近出版有《唐骏日记》与《有钱好好花》等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