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N-乙烯基咪唑(NVIM)为单体,通过一步法制备得到聚乙烯基咪唑(PNVIM).再以PNVIM和氯乙酸甲酯(EC)为反应物,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1-乙酸甲酯-3-乙烯基咪唑离子液体聚合物(PNVIMEC).最后将离子液体聚合物PNVIMEC作为结构导向剂制备纳米聚苯胺微球(PANI).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仪(1HNM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制备出聚乙烯基咪唑、1-乙酸甲酯-3-乙烯基咪唑离子液体聚合物,并且成功利用离子液体聚合物作为模板添加剂制备出纳
【机 构】
: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N-乙烯基咪唑(NVIM)为单体,通过一步法制备得到聚乙烯基咪唑(PNVIM).再以PNVIM和氯乙酸甲酯(EC)为反应物,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1-乙酸甲酯-3-乙烯基咪唑离子液体聚合物(PNVIMEC).最后将离子液体聚合物PNVIMEC作为结构导向剂制备纳米聚苯胺微球(PANI).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仪(1HNM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成功制备出聚乙烯基咪唑、1-乙酸甲酯-3-乙烯基咪唑离子液体聚合物,并且成功利用离子液体聚合物作为模板添加剂制备出纳米聚苯胺微球.
其他文献
纳米聚合物微球粒径呈高斯正态分布.微球颗粒在水中初期分散均匀,水化后微球边缘变模糊,球形度逐渐降低,并局部聚集形成团簇.微球粒径越大,质量浓度越高,分散体系黏度越高.黏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逐渐下降.剪切速率增大过程中微球颗粒分布状态由分散游离变为交叠黏结,最终有序排列.高质量浓度流变剪切具有明显的Weissenberg效应,表现出粘弹性流体特性.矿化度越高,微球分散体系初期黏度越低.剪切后期不同矿化度下分散液黏度保持稳定.高矿化度水中阳离子的存在对微球有吸附絮凝作用.微球分散体系剪切后放置时间越长,黏度呈逐
本文分别从安全性、经济性、便捷性以及节约性等多个角度分析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的设计优点,通过对车库总体、传动系统、动力系统、车辆存取进行设计,以强化车库设计质量与效果,促使其所具有的各类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确保立体车库良好运作的同时解决停车位缺乏问题。
针对高温深井致密油气藏压裂液存在的高摩阻、高施工压力和抗高温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硼交联剂的合成和压裂液添加剂的优选,研究得到了一种密度为1.38 g/cm3的低摩阻耐高温加重压裂液.并对该体系进行了交联性能、耐温耐剪切性、降阻率、静态悬砂和破胶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的交联时间达10 min以上,其延迟交联性能有效地降低了管路摩阻(降阻率68.44%);此外在170℃、170 s-1下连续剪切90 min后黏度始终保持在60 mPa·s以上,95℃高温下可完全破胶,破胶液残渣含量低于行业标准,且具有
以聚乙烯亚胺(PEI)和有机铬作为复合交联剂,与聚丙烯酰胺(HPAM)制备一种复合凝胶堵剂,考察各因素对成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成胶时间随PEI和醋酸铬质量分数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HPAM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先增长后缩短,体系成胶黏度随HPAM、PEI和醋酸铬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随温度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复合凝胶堵剂的配方质量分数优选为0.8%HPAM、0.1%PEI、0.2%醋酸铬,成胶温度70℃,成胶时间36 h,成胶黏度3 150 mPa·s.该堵剂具有较好的耐剪切性、
本文旨在通过多方面的论述对机械维修过程中的轴承维修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对轴承的故障处理和轴承的损害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轴承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机械设备维修过程中的轴承维修进行了概述,并对轴承的维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电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输煤系统是火力发电厂中的重要环节,输煤系统负责储存、输送、分配、筛选来煤等任务,是燃煤电力生产的核心部分,对于火力发电厂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在火力发电厂中输煤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故障进行全方位分析,并以此提出解决措施。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联苯二氯苄为原料通过季铵化的方法合成双子缓蚀剂BDMA,再以失重实验、电化学阻抗谱、Tafel、形貌、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对Q235钢在含有不同浓度BDMA盐酸中的缓蚀性能进行评价.通过缓蚀率实验可知,30℃时BDMA的缓释率能达到98.8%,说明其具有较优异的缓蚀效果;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缓蚀剂的加入使其保护膜变厚,缓蚀率与浓度成正比;由吸附热力学知,BDMA的吸附属于自发,放热过程,且主要为化学吸附,符合郎格缪尔等温式;量子化学计算可知该缓蚀剂上面有较多吸附位点.
搭建实验装置,研究积砂淹没深、提砂管管径、进砂方式对气提提砂速度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际工程中最佳供气量宜介于:峰值提砂速度下的理论气量<最佳通气量<峰值效率下的理论气量;(2)提升管管径增大对提高气提提砂速度和效率的影响显著于改变积砂淹没深和进砂方式,且有助于提砂速度峰值前移;(3)适当地增加积砂淹没深、增加提升管的管径以及在提升管下部直管设置喇叭口等一系列参数优化配置后,气提装置整体提砂效率提升幅度在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