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说”的训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32632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制定了更为具体的训练目标及方法措施序列,使每个年级都有各自的训练目标及具体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循序渐进的训练活动。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说”的基础、“说”的技巧几个方面谈了我的认识,同时应注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应课内课外相互兼容。这样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关键词:口语和书面语言态度大方声音清晰
  在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语文能力的整体,虽然各具特点 ,但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长时间以来,还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
  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说”是最直接、最普遍、运用最频繁的一种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要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人,能说会道,办成事的可能性就在;笨嘴拙舌,就办不成事,甚至会败事,所以把“说”放到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的应有地位,是现实的要求,是现代人才素质的要求。
  所谓“说”的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有计划、有目的、严格的、系统的科学训练,使他们能将自己的内部语言迅速的、准确的转化为外部语言。那么,如何对中学生,特别是对农村中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呢?
  首先,要依据《教学大纲》制定计划,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其次,是根据训练目标采取具体措施。
  《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初一学生“能介绍课文和内容简单的读物,影视剧:能讲述见闻。”初二学生“跟别人交谈,注意用语恰当;当众发表意见,意思清楚,态度自然,能借助资料清楚地介绍事物。”初三学生:“能做简短的即席发言,有中心,有条理,态度自然。讨论问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有条有理。”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制定了更为具体的训练目标及方法措施序列,使每个年级都有各自的训练目标及具体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循序渐进的训练活动。(以初一为例进行说明)初中一年级(第一阶段)
  目标:1、说话时态度大方,声音清晰,内容清楚。2、能根据教师的课堂板书复述课文。3、能讲述内容简单的故事,影视剧,梗概要完整。
  具体措施:
  1课前三分钟说话:
  (1)要求每天有一位同学在讲正课前三分钟以“自我介绍”为题进行说话训练。说自己的家庭地址,兴趣爱好等这样的训练,学生有话可说,说起来自然流畅,而且刚组合一个新集体,这样的介绍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以文体知识指导学生说话。学生刚升入初中,第一单元就接触到记叙的要素,每次上课前三分钟由一名学生讲一个见闻,要注意讲请记叙的要求。
  2、复述课文
  学生学完一篇文章,可根据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进行复述课文练习。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谈自己的感想感受。
  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注意抓住“感受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说出来,这样训练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说”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通过 以上几个阶段系统的说话练习,不但能够改变不会说、不敢说、不爱说的毛病,还能培养起学生积极发言,辩论,讲演的兴趣,到初三毕业,一般学生都能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总的来说我认为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说”的能力。
  利用朗读让学生把口语和书面语言沟通起来。在朗读时应注意:第一,朗读指导应切实中肯,从发音、语速到停顿、语调,都要一一指导。第二,应采取分段读、个人读、集体读的方法,并力求使全班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第三、教师应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倾听和模仿录音朗读。第四、应配乐朗读,调动朗读兴趣。还有让学生每节课后讲名言、成语;表演课本剧都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培养“说”的基础。多读好书。
  阅读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说”,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只有丰富的“吸收”,学生才会尽情的“倾吐”。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说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指导学生“多读、乐读”,是关键所在。读书,读好书,多读好书,这是“读”的取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把名言警句、哲理语句、精彩片断多朗读并且背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增强语感,而且也能锻炼学生记忆力,增强其词汇量。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部分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杂文等。还有摘抄笔记。这些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无形之中巩固了学生的记忆,为“说”提供了必要的储备库。
  (三)培养“说”的技巧。
  1、“说”要动情。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以学过的重点课文为本,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人物,从而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或沉着有力,或洪亮激昂,或委婉凄恻……这样长久的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色美感,而且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内涵。
  2、学会应变。就是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说错了话等能机智应变。训练之法有很多,比如老师进行快速提问,学生必须立即做出回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这种练习,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3、“说”要精辟。语言精辟就是“说”得要精致,要简明扼要,概括力强,要有“点睛”之语。另外还要注意音韵美、节奏美、整齐美,说起来琅琅上口,让人听了过耳难忘。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的方法绝不仅于此,实施说话能力训练也绝不仅限于语文教学中。事实上,配合语文教学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说话训练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目标的实施应分阶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各阶段的训练中又要根据教学环节各自的特点,把阶段目标再分解贯穿到个教学环节中,把说话能力的训练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紧紧扣住教学内容,又时时不忘训练说话,切不可“为了训练说话而说话”。
  
  
其他文献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动起来,激发和养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样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和学习活动动起来,下来我谈谈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选用和语文学习形式相关的形式。  (1)七嘴八舌。所谓七嘴八舌就是让学生自由说讲论评,不严格作条条框框的限制。这个活动可先安排在一些说的能力比较薄弱的班级进行。这些班级的学生有不少人十分胆小,公共场合说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确有多种活动课,但处于“课外”、“业余”地位,不是为其它学科服务,就是当作学科的“附加”、课堂的“延伸”。其名不正,非为课程“一体”,视为份外。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新一轮改革中,对活动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全面动员学生自主参与,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受到学生的欢迎,真正成为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当然,语文
期刊
阅读名著是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古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视野、健康的情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在青少年时期读书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那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情趣。 在传统的教学之中,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许多教师教学完全按教参分析进行,这种千人一面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开展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研究也日益重要。笔者在阅读大量的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如人、路、车、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行车安全、有效管理  一、前言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是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1997年以后,我国进入了高速公路大发展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北流市村镇规划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村镇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规划工作相对滞后、管理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北流市村镇规划建设相对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土地资源浪费、环境脏乱差、开发建设成本增加等问题突出。笔者根据工作实践,谈谈怎样做好村镇规划建设。  关键词:城镇 建设 村镇 规划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北流市村镇规划建设得到较快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