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制定了更为具体的训练目标及方法措施序列,使每个年级都有各自的训练目标及具体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循序渐进的训练活动。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说”的基础、“说”的技巧几个方面谈了我的认识,同时应注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应课内课外相互兼容。这样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关键词:口语和书面语言态度大方声音清晰
在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语文能力的整体,虽然各具特点 ,但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长时间以来,还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
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说”是最直接、最普遍、运用最频繁的一种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要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人,能说会道,办成事的可能性就在;笨嘴拙舌,就办不成事,甚至会败事,所以把“说”放到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的应有地位,是现实的要求,是现代人才素质的要求。
所谓“说”的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有计划、有目的、严格的、系统的科学训练,使他们能将自己的内部语言迅速的、准确的转化为外部语言。那么,如何对中学生,特别是对农村中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呢?
首先,要依据《教学大纲》制定计划,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其次,是根据训练目标采取具体措施。
《新教材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初一学生“能介绍课文和内容简单的读物,影视剧:能讲述见闻。”初二学生“跟别人交谈,注意用语恰当;当众发表意见,意思清楚,态度自然,能借助资料清楚地介绍事物。”初三学生:“能做简短的即席发言,有中心,有条理,态度自然。讨论问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有条有理。”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制定了更为具体的训练目标及方法措施序列,使每个年级都有各自的训练目标及具体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循序渐进的训练活动。(以初一为例进行说明)初中一年级(第一阶段)
目标:1、说话时态度大方,声音清晰,内容清楚。2、能根据教师的课堂板书复述课文。3、能讲述内容简单的故事,影视剧,梗概要完整。
具体措施:
1课前三分钟说话:
(1)要求每天有一位同学在讲正课前三分钟以“自我介绍”为题进行说话训练。说自己的家庭地址,兴趣爱好等这样的训练,学生有话可说,说起来自然流畅,而且刚组合一个新集体,这样的介绍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以文体知识指导学生说话。学生刚升入初中,第一单元就接触到记叙的要素,每次上课前三分钟由一名学生讲一个见闻,要注意讲请记叙的要求。
2、复述课文
学生学完一篇文章,可根据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进行复述课文练习。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谈自己的感想感受。
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注意抓住“感受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说出来,这样训练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说”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通过 以上几个阶段系统的说话练习,不但能够改变不会说、不敢说、不爱说的毛病,还能培养起学生积极发言,辩论,讲演的兴趣,到初三毕业,一般学生都能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总的来说我认为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说”的能力。
利用朗读让学生把口语和书面语言沟通起来。在朗读时应注意:第一,朗读指导应切实中肯,从发音、语速到停顿、语调,都要一一指导。第二,应采取分段读、个人读、集体读的方法,并力求使全班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第三、教师应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倾听和模仿录音朗读。第四、应配乐朗读,调动朗读兴趣。还有让学生每节课后讲名言、成语;表演课本剧都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培养“说”的基础。多读好书。
阅读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说”,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只有丰富的“吸收”,学生才会尽情的“倾吐”。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说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指导学生“多读、乐读”,是关键所在。读书,读好书,多读好书,这是“读”的取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把名言警句、哲理语句、精彩片断多朗读并且背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增强语感,而且也能锻炼学生记忆力,增强其词汇量。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部分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杂文等。还有摘抄笔记。这些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无形之中巩固了学生的记忆,为“说”提供了必要的储备库。
(三)培养“说”的技巧。
1、“说”要动情。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以学过的重点课文为本,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人物,从而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或沉着有力,或洪亮激昂,或委婉凄恻……这样长久的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色美感,而且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内涵。
2、学会应变。就是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说错了话等能机智应变。训练之法有很多,比如老师进行快速提问,学生必须立即做出回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这种练习,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而且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3、“说”要精辟。语言精辟就是“说”得要精致,要简明扼要,概括力强,要有“点睛”之语。另外还要注意音韵美、节奏美、整齐美,说起来琅琅上口,让人听了过耳难忘。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的方法绝不仅于此,实施说话能力训练也绝不仅限于语文教学中。事实上,配合语文教学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说话训练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目标的实施应分阶段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各阶段的训练中又要根据教学环节各自的特点,把阶段目标再分解贯穿到个教学环节中,把说话能力的训练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紧紧扣住教学内容,又时时不忘训练说话,切不可“为了训练说话而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