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观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并且成为教学的一个隐性目标。教师应深挖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从“知识”到“智慧”的过程中理解数学,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教师便从多个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活动,并重新定义教学目标,而核心素养这一隐性的教学目标,便成为当前教师所热议的话题。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展开教学活动,既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以此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一、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数学活动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在初中阶段,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定理都是抽象的结果,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感受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以此发展数学抽象思维,教师应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创设具体化的情境,这样既能够为学生的思维与抽象知识之间构建沟通的桥梁,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单项式”为例,为了使学生概括出单项式的概念,我首先结合实际问题构建情境,并提出以下几个具体化的问题,即:铅笔的单价为2.5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单价的a倍,圆珠笔的单价是多少?全校学生总数是m,其中女生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八,则男生人数为多少?于是,我请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列出代数式,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代数式有何特征。通过对具体事物特征的描述,便使学生自主概括出单项式的概念,进而使学生抽象思维得到发展。
二、巧设课堂问题,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学习过程中,这便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一味地将数学知识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显然难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启发式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产生探究意识,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结合已有认知解决新问题,还能够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解决思路。以“多边形以及内角和”为例,为了使学生经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我首先出示课堂问题,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为 360 度,那么是不是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 360 度呢?于是,学生结合原有认知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推理。有的学生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并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导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在四边形中添加辅助线,通过计算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在此基础上,学生也是依照同样的方式探究出五边形的内角和,进而推理、归纳出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三、数形结合,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
初中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实施直观性教学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只有使教学直观化,才能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切的感知,才能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与发展。所以,教师要认识到传统讲解灌输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教学时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且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给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知识过程,发现知识与建构知识。如在学习“乘法公式”时,如果教师机械地按照教材的编排让学生推导公式,之后机械记忆,由于学生对公式缺乏实践性体验,往往理解与记忆不牢,甚至在具体应用时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改变了教材编排顺序,采用图形验证公式的方法,让学生探究乘法公式。学生分组讨论,亲手操作,将纸质图形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图形剪拼面积的不变性,学生就会轻而易举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样从图形的剪拼操作到数理的推导,契合了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学习中数形结合,加深直观体验,可以更好地分析数学问题。
四、以点带面,建构数学知识网络
传统模式下的数学教学,学生被动听从教师讲解,按课本编排顺序进行学习,所学知识往往都是一个个相对孤立的点,如果学生缺乏数学思维能力也就不能将这些点连接成网,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会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造成影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适时引导,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点连接成线、成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教师“二次根式”时,教师就采取了由旧知对接新知的方式,在导入环节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把看似没有联系的数学知识通过学生思考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教师设置问题串促进学生思考:写出我们已经学过的,并且是你喜欢的几个数;运用学过的计算方法把这几个数两两组合,如何组合?对于组合得到的这些式子,你如何分类?对于带根号的这类数,你可以给它命名吗?这些问题都是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串联成一体,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知识基础点入手,并且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这样,学生在列举数的过程中复习了实数、整式及运算概念等,又将其与新知“二次根式”联系起来,使学生由旧知到新知,以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习自信。
五、引导学生学习反思,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习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借助数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力量,充分发挥数学内在力量的天然优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慢慢浸润学生。在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个环节之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时,不但要反思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更要反思在获取知识时思维和方法是否正确。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反思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经验表明,如果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会反思,那他就不能形成系统的解题能力,那就不可能在数学学习中行稳致远。即便在一些简单问题的解答中有所收获,但遇到同类型较难的问题时候就会困惑、不知所措。因此,在学习中反思、反思中学习,才是走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学的直观化,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娜仁格日乐,史宁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初中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118-124.
[2]陈遵志.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2):61-63.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教师便从多个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活动,并重新定义教学目标,而核心素养这一隐性的教学目标,便成为当前教师所热议的话题。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展开教学活动,既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挖掘学科知识的本质,以此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一、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数学活动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在初中阶段,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定理都是抽象的结果,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抽象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感受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以此发展数学抽象思维,教师应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创设具体化的情境,这样既能够为学生的思维与抽象知识之间构建沟通的桥梁,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单项式”为例,为了使学生概括出单项式的概念,我首先结合实际问题构建情境,并提出以下几个具体化的问题,即:铅笔的单价为2.5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单价的a倍,圆珠笔的单价是多少?全校学生总数是m,其中女生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八,则男生人数为多少?于是,我请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列出代数式,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代数式有何特征。通过对具体事物特征的描述,便使学生自主概括出单项式的概念,进而使学生抽象思维得到发展。
二、巧设课堂问题,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学习过程中,这便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一味地将数学知识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显然难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启发式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产生探究意识,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结合已有认知解决新问题,还能够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解决思路。以“多边形以及内角和”为例,为了使学生经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我首先出示课堂问题,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为 360 度,那么是不是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 360 度呢?于是,学生结合原有认知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推理。有的学生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并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导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在四边形中添加辅助线,通过计算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在此基础上,学生也是依照同样的方式探究出五边形的内角和,进而推理、归纳出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三、数形结合,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
初中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实施直观性教学符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只有使教学直观化,才能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切的感知,才能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与发展。所以,教师要认识到传统讲解灌输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教学时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且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给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知识过程,发现知识与建构知识。如在学习“乘法公式”时,如果教师机械地按照教材的编排让学生推导公式,之后机械记忆,由于学生对公式缺乏实践性体验,往往理解与记忆不牢,甚至在具体应用时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改变了教材编排顺序,采用图形验证公式的方法,让学生探究乘法公式。学生分组讨论,亲手操作,将纸质图形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图形剪拼面积的不变性,学生就会轻而易举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样从图形的剪拼操作到数理的推导,契合了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学习中数形结合,加深直观体验,可以更好地分析数学问题。
四、以点带面,建构数学知识网络
传统模式下的数学教学,学生被动听从教师讲解,按课本编排顺序进行学习,所学知识往往都是一个个相对孤立的点,如果学生缺乏数学思维能力也就不能将这些点连接成网,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会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造成影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适时引导,让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点连接成线、成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教师“二次根式”时,教师就采取了由旧知对接新知的方式,在导入环节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把看似没有联系的数学知识通过学生思考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教师设置问题串促进学生思考:写出我们已经学过的,并且是你喜欢的几个数;运用学过的计算方法把这几个数两两组合,如何组合?对于组合得到的这些式子,你如何分类?对于带根号的这类数,你可以给它命名吗?这些问题都是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串联成一体,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知识基础点入手,并且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这样,学生在列举数的过程中复习了实数、整式及运算概念等,又将其与新知“二次根式”联系起来,使学生由旧知到新知,以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习自信。
五、引导学生学习反思,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习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借助数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力量,充分发挥数学内在力量的天然优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慢慢浸润学生。在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个环节之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时,不但要反思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更要反思在获取知识时思维和方法是否正确。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反思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经验表明,如果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会反思,那他就不能形成系统的解题能力,那就不可能在数学学习中行稳致远。即便在一些简单问题的解答中有所收获,但遇到同类型较难的问题时候就会困惑、不知所措。因此,在学习中反思、反思中学习,才是走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学的直观化,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娜仁格日乐,史宁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初中数学内容之间的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118-124.
[2]陈遵志.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