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时期是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终伴随着幼儿的生活、游戏和认知等过程,语言交流是幼儿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那么,怎样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学习观察,积累表象
1.观察大自然。大自然包罗万象,像一本绚烂多彩的画册,观察时,我着重引导幼儿用眼睛看。如学习诗歌《雾》,我有意选择一个大雾天,让幼儿来观察雾天的特征:有雾的时候是怎样的,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幼儿的脑中积累下雾的画面,再组织幼儿学习儿歌,幼儿就很容易地学会了。我还教幼儿用耳朵听,如“嘀嘀嗒嗒”的春雨,“唧唧喳喳”的鸟鸣,这样幼儿既观察了事物的静态,又感受了事物的动态,在观察中让一幅幅画映入小小的心灵。
2.留心身边的事物。幼儿平时大量接触的是身边的事物,对这些事物只要留心观察,就可能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生动的表象。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留心身边的事物,如春天到了,我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在实验中观察。冬天,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将萝卜挖空后,可在里面种蒜,上水后撒上小麦等,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春天,我还带幼儿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如松土、选种、种植、移植……使其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在做每一项工作时,我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
二、训练说话,促进思维
1.指导幼儿有序地说,训练思维的直觉性。多数幼儿已能独自讲述一段话,但是他们说话时往往是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顺序,因此,教师要指导幼儿有序地说。在语言课上,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看图说话。如教《小红浇花》,我出示第一幅图,让幼儿思考: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用优美的词句讲述春天的景色,经过这样的指导,幼儿就能独立有序地讲述几幅图的意思了。如此下来,幼儿虽一个字都不认识,却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2.指导幼儿具体地说,训练思维的形象性。幼儿说话往往比较笼统,要指导他们说具体,必须从培养他们仔细观察入手。如讲述活动《乌鸦和狐狸》,我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后回答:为什么肉一会儿在乌鸦嘴里,一会儿又到了狐狸嘴里?开始,幼儿只会笼统地说“肉是给狐狸骗去的”,我进一步启发幼儿细细观察“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它想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对乌鸦说的”,让故事形象具体明确,发展了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鼓励求异,敢于设疑
1.设开放性问题。针对幼儿好奇的特点,教师可对其未知的事物进行开放性的质疑,以此引发其投入活动的兴趣。我就常用活动前导语、活动中点拨等方式巧妙布疑,引发幼儿思维。如故事《小蚂蚁上天》中,我一开始就让幼儿思考“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幼儿开始对出示的小蚂蚁和蒲公英图片并不在意,就等着教师把故事讲下去,然而这一问,就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呈辐射状,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2.用多种比较方法。我经常采用的比较方法有:①故事中不同角色之间的比较,如《白雪公主》中恶皇后与七个小矮人对待白雪公主的不同态度,让幼儿分辨好与坏、美与丑;同一角色前后不同表现的比较,如《不怕冷的大衣》中小白兔锻炼前后的不同行为及语言,让幼儿明白得失。②正误知识的比较,如儿歌《颠倒歌》,让幼儿辨别正与误。③同一事物纵向的系统性比较,如谈话《我长大了》,通过对自己从小到大的行为比较,获得对自我的一些认识。总之,运用不同的角度比较,有利于幼儿进行理解、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3.鼓励幼儿说完整的话。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就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讲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条鱼也没钓到。接着我就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很快就有孩子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讲述了:“上课时,我三心二意,一会儿摸摸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结果什么也不会。”这样练习,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事实上,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正是在幼儿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成人就应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一、学习观察,积累表象
1.观察大自然。大自然包罗万象,像一本绚烂多彩的画册,观察时,我着重引导幼儿用眼睛看。如学习诗歌《雾》,我有意选择一个大雾天,让幼儿来观察雾天的特征:有雾的时候是怎样的,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幼儿的脑中积累下雾的画面,再组织幼儿学习儿歌,幼儿就很容易地学会了。我还教幼儿用耳朵听,如“嘀嘀嗒嗒”的春雨,“唧唧喳喳”的鸟鸣,这样幼儿既观察了事物的静态,又感受了事物的动态,在观察中让一幅幅画映入小小的心灵。
2.留心身边的事物。幼儿平时大量接触的是身边的事物,对这些事物只要留心观察,就可能在大脑中形成鲜明生动的表象。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留心身边的事物,如春天到了,我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在实验中观察。冬天,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将萝卜挖空后,可在里面种蒜,上水后撒上小麦等,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春天,我还带幼儿种植,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如松土、选种、种植、移植……使其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在做每一项工作时,我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
二、训练说话,促进思维
1.指导幼儿有序地说,训练思维的直觉性。多数幼儿已能独自讲述一段话,但是他们说话时往往是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顺序,因此,教师要指导幼儿有序地说。在语言课上,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是看图说话。如教《小红浇花》,我出示第一幅图,让幼儿思考: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用优美的词句讲述春天的景色,经过这样的指导,幼儿就能独立有序地讲述几幅图的意思了。如此下来,幼儿虽一个字都不认识,却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2.指导幼儿具体地说,训练思维的形象性。幼儿说话往往比较笼统,要指导他们说具体,必须从培养他们仔细观察入手。如讲述活动《乌鸦和狐狸》,我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后回答:为什么肉一会儿在乌鸦嘴里,一会儿又到了狐狸嘴里?开始,幼儿只会笼统地说“肉是给狐狸骗去的”,我进一步启发幼儿细细观察“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它想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对乌鸦说的”,让故事形象具体明确,发展了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鼓励求异,敢于设疑
1.设开放性问题。针对幼儿好奇的特点,教师可对其未知的事物进行开放性的质疑,以此引发其投入活动的兴趣。我就常用活动前导语、活动中点拨等方式巧妙布疑,引发幼儿思维。如故事《小蚂蚁上天》中,我一开始就让幼儿思考“小蚂蚁”和“蒲公英”之间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幼儿开始对出示的小蚂蚁和蒲公英图片并不在意,就等着教师把故事讲下去,然而这一问,就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呈辐射状,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2.用多种比较方法。我经常采用的比较方法有:①故事中不同角色之间的比较,如《白雪公主》中恶皇后与七个小矮人对待白雪公主的不同态度,让幼儿分辨好与坏、美与丑;同一角色前后不同表现的比较,如《不怕冷的大衣》中小白兔锻炼前后的不同行为及语言,让幼儿明白得失。②正误知识的比较,如儿歌《颠倒歌》,让幼儿辨别正与误。③同一事物纵向的系统性比较,如谈话《我长大了》,通过对自己从小到大的行为比较,获得对自我的一些认识。总之,运用不同的角度比较,有利于幼儿进行理解、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3.鼓励幼儿说完整的话。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就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在《小猫钓鱼》的故事中,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讲述:小猫钓鱼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结果一条鱼也没钓到。接着我就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很快就有孩子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讲述了:“上课时,我三心二意,一会儿摸摸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结果什么也不会。”这样练习,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事实上,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正是在幼儿与他人交往和主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成人就应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