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报告了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女性外阴上皮增生43例。有明显病因者34例,其中患有慢性宫颈炎、白带增多、异味者27例;糖尿病3例;人为性行为反复轻度损伤者4例。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行内服和外用,30天为一疗程,西药皮下注射重组人白介素-2 10万单位,每周2次,四周停用。共治疗1个疗程,治愈23例,好转16例,无效4例。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190-01
1、(1)临床资料43例中年龄在28-30岁者7例,31-40岁者28例,41-50岁者5例,51-60岁者3例。病史在25天-3年,43例都以外阴瘙痒、皮肤粗糙或增厚就诊。既往有宫颈炎病史,白带多,有异味者29例。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或自购外用药物治疗,未彻底治愈,时轻时重;糖尿病3例,病史在3-5年,持续服用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在空腹8-9mmol/L;性行为时有外阴轻度外伤者4例,伤后3-5天局部轻度不适和微痛,并未引起注意,10-40天后出现症状;另7例无与本病有关的病史。本组病历有39例从发病开始,曾在多家医院经治疗和反复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哈西奈得乳膏、宫廷肤宝等药物外用,暂能缓解症状,但皮肤病变改善不明显。多数用药时好转,停用又加重。病变在双侧大阴唇者8例,单侧大小阴唇、外侧沟者30例,阴唇阴蒂者5例。
(2)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外阴奇痒,夜间加重。外阴多数有抓痕,皮肤粗糙或增厚,轻度高于皮肤,弹性差,皮肤颜色粉红,有少数呈白色斑块状。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为皮层过度角化不全,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上皮脚向下延伸末端钝圆,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和少量浆细胞侵润,但上皮细胞排列整齐。
(3)中医疗法的全部病历都采用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方法,但多属气虚血瘀、经络阻遏、湿热下注。治则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清热除湿。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芪30克、川芎9克、当归10克、桃仁6克、红花10克、白鲜皮10克、夜交藤15克,水煎服日二次,连服10天,间隔2天,在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30天为一疗程。
(4)中药外用:苍术、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百部、花椒、薄荷各15克[1],熏蒸之后坐浴15分钟,而后用宫廷肤宝每日2次,30天为一疗程。
(5)西医疗法用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10万单位,每三天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用四周后停用。
2.(1)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治愈后3个月内不复发;好转,症状消失,但有某些刺激后再次出现一过性瘙痒。苔藓消失,皮肤弹性基本正常,颜色正常,病灶处皮肤较正常皮肤略粗;无效,症状体征都无变化。
(2)结果:经治疗一疗程后有23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16例明显好转,4例无效,治愈好转39例,治愈好转率90.7%。
3.讨论
女性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临床以30-60岁妇女最多见,以外阴瘙痒和外阴皮肤粗糙或增厚性病变为主,范围和程度不一。主要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阴蒂联合等处。病变可呈局灶性、多发性或对称性。病变早期皮肤多呈暗红或粉红,角化过度部位呈白色,病变晚期皮肤粗糙、增厚、色素增加、皮肤纹理加重,出现苔藓样变,似皮革样增厚,粗糙隆起,严重者多有抓痕,皲裂、溃疡等。病因不明,迄今尚未确切证据表明慢性损伤、过敏、局部营养失调或代谢紊乱是导致此病直接原因。其发生可能与外阴局部潮湿,阴道排泄刺激物及对外来刺激反应过度有关[2]。
本疾病为慢性增生性疾病,与原发病有密切关系。本组病例中有34例与本病有关,特别宫颈炎的炎性白带长期刺激及糖尿病或外阴轻度损伤有密切的关系。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和防止疾病加重的主要措施。
本病病史较长,多数人不能坚持治疗,多于瘙痒较重时才引起重视。但单纯用药膏外用,很难彻底治愈。我们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内服外用同时进行肌注白介素增加机体免疫机能,从而提高患者抗病力,其治疗效果比单一西医治疗效果理想。本组病例从脉相、舌苔、证候的辨证角度来看,多属气虚血瘀、经络阻遏、湿热下注而至,治疗方法多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清热祛湿法为主。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活血祛瘀疗法加清热利湿药物治疗30天,同时外用杀虫止痒、清热利湿诸位中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参考文献:
[1]李丽.中外医学研究.2010年8卷14期81页;
[2]乐杰.妇产科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231页。
关键词: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4-0190-01
1、(1)临床资料43例中年龄在28-30岁者7例,31-40岁者28例,41-50岁者5例,51-60岁者3例。病史在25天-3年,43例都以外阴瘙痒、皮肤粗糙或增厚就诊。既往有宫颈炎病史,白带多,有异味者29例。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或自购外用药物治疗,未彻底治愈,时轻时重;糖尿病3例,病史在3-5年,持续服用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在空腹8-9mmol/L;性行为时有外阴轻度外伤者4例,伤后3-5天局部轻度不适和微痛,并未引起注意,10-40天后出现症状;另7例无与本病有关的病史。本组病历有39例从发病开始,曾在多家医院经治疗和反复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哈西奈得乳膏、宫廷肤宝等药物外用,暂能缓解症状,但皮肤病变改善不明显。多数用药时好转,停用又加重。病变在双侧大阴唇者8例,单侧大小阴唇、外侧沟者30例,阴唇阴蒂者5例。
(2)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外阴奇痒,夜间加重。外阴多数有抓痕,皮肤粗糙或增厚,轻度高于皮肤,弹性差,皮肤颜色粉红,有少数呈白色斑块状。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为皮层过度角化不全,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上皮脚向下延伸末端钝圆,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和少量浆细胞侵润,但上皮细胞排列整齐。
(3)中医疗法的全部病历都采用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方法,但多属气虚血瘀、经络阻遏、湿热下注。治则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清热除湿。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芪30克、川芎9克、当归10克、桃仁6克、红花10克、白鲜皮10克、夜交藤15克,水煎服日二次,连服10天,间隔2天,在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30天为一疗程。
(4)中药外用:苍术、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百部、花椒、薄荷各15克[1],熏蒸之后坐浴15分钟,而后用宫廷肤宝每日2次,30天为一疗程。
(5)西医疗法用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10万单位,每三天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用四周后停用。
2.(1)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治愈后3个月内不复发;好转,症状消失,但有某些刺激后再次出现一过性瘙痒。苔藓消失,皮肤弹性基本正常,颜色正常,病灶处皮肤较正常皮肤略粗;无效,症状体征都无变化。
(2)结果:经治疗一疗程后有23例症状体征完全消失,16例明显好转,4例无效,治愈好转39例,治愈好转率90.7%。
3.讨论
女性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临床以30-60岁妇女最多见,以外阴瘙痒和外阴皮肤粗糙或增厚性病变为主,范围和程度不一。主要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阴蒂联合等处。病变可呈局灶性、多发性或对称性。病变早期皮肤多呈暗红或粉红,角化过度部位呈白色,病变晚期皮肤粗糙、增厚、色素增加、皮肤纹理加重,出现苔藓样变,似皮革样增厚,粗糙隆起,严重者多有抓痕,皲裂、溃疡等。病因不明,迄今尚未确切证据表明慢性损伤、过敏、局部营养失调或代谢紊乱是导致此病直接原因。其发生可能与外阴局部潮湿,阴道排泄刺激物及对外来刺激反应过度有关[2]。
本疾病为慢性增生性疾病,与原发病有密切关系。本组病例中有34例与本病有关,特别宫颈炎的炎性白带长期刺激及糖尿病或外阴轻度损伤有密切的关系。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预防和防止疾病加重的主要措施。
本病病史较长,多数人不能坚持治疗,多于瘙痒较重时才引起重视。但单纯用药膏外用,很难彻底治愈。我们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内服外用同时进行肌注白介素增加机体免疫机能,从而提高患者抗病力,其治疗效果比单一西医治疗效果理想。本组病例从脉相、舌苔、证候的辨证角度来看,多属气虚血瘀、经络阻遏、湿热下注而至,治疗方法多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清热祛湿法为主。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活血祛瘀疗法加清热利湿药物治疗30天,同时外用杀虫止痒、清热利湿诸位中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参考文献:
[1]李丽.中外医学研究.2010年8卷14期81页;
[2]乐杰.妇产科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2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