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推动着市场经济高速运转。对于普通大学出生的毕业生来说,人才市场处于饱和状态的现状致使很多学生不得不选择另谋出路,通过自己创业来展现自我,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很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并不完全,所拥有的能力不足于支撑他们完成项目的提出和实施。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从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面出发,进行探讨并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素;分析
引言
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各个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的门槛越来越高,为了缓解高校生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家和政府已经出台了各项支持项目和计划,降低大学生失业率。其中“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型建设计划提出,在社会和高校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将创新创业引向了一个高潮。
一、社会新格局背景下的创新意识需求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高速化、經济化、微型化。新型社会的建设和科技技术的进步,早已离不开“创新”与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起步,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的升级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因素。创新创业的主要优势体现在:
1.为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党和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的政策,比如税收、项目融资、创业项目指导和技术指导,在创业项目成型后还可以申请创业基金,为大学生的创业计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参与创业可以缓解人才市场的压力,也缓解了自己的就业压力,使得每个毕业生都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国家栋梁。
3.大学生的社会理念并未成型,在思想上具有更多的先进性和理念性,不会被社会结构所支配。
4.大学生的创业方式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项目,不拘一格。
5.在微时代背景的环境下,多媒体技术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大学生可以全面利用微信息的优势创造出新的创业模式,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创新性。
6.高校创业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也能够体会到创业的乐趣,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创业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
7.大学生的创业成果可以科研化,带动国内科技技术的创新,这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
以上的优势都凸显了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和和重要性,作为正处于探索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必须要认清社会发展现状,立足于“创新”和“创业”两个基本点,调整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适应学校提出的人才能力培养计划,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时代迅猛进步的潮流中站稳脚跟,突出自己的个性,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
二、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个体
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首先从学生个体进行阐述与说明。
①缺乏社会经验,创新意识不足
在传统教育和入职观念的影响下,竞争意识普遍薄弱,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缺乏创新能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不能正视创业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并且很多大学生多为家中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管理并不严谨,认为创业太过冒险,还是寻得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比较好,导致大部分学生产生子承父业,得过且过的观念。这严重抑制了学生对于社会现状的认知,使得学生完全脱离了社会发展轨迹。
②专业知识欠缺,实践能力不足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发展需求,而伴随全球化经济趋势的覆盖,企业在相互竞争中保证自己的收益与发展。想要与同行竞争,就要有新的产品产出,这免不了创新观念的提出,只有创新,才能让企业冒头,成为领头企业。所以,在招聘时,他们更家倾向于重点大学的高端人才。现如今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并不扎实,只能勉强保持及格,对于专业的实践训练更不注重,显得自己非常平庸。
③网络技术运用不到位,信息渠道单一
现如今,国内外对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很多,效果也比较明显。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途径,以短小精炼的特征将信息传递的效率发挥到极致。而大学生对正确使用网络的认知率较低,无法利用多元化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创业思路开拓途径。
大学生想要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就需要在这个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综合自身的优缺点,权衡利弊,摆脱传统思想的控制,培育自己的独立意识,其次,在选择创业方向时,要慎重考虑,不要在做了一半的时候才发现这并不适合自己。在制定创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研究性,选择有价值的方向进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各方面能力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就要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积极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参与社会实践,拥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心态,为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高校与社会
我国的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致使创新创业观念没有一个良好的传播平台。在高校设置相关课程时,教学目标和方法单一化,偏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部分高校由于资金的不足,创新创业基地的设施并不完善,不能使每一个学生亲身体验到创业的能动性。其,师资力量的不足不能对学生起到专业知识的培训效果,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只注重对于理论的研究,忽视了学生的多样性与差异,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学生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丧失主观能动性。
对于社会来说,虽然已经出台了很多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一直处于理论上,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没有起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创业政策的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考评还停留在学业绩点上,认为只有成功的创业项目才能加入素质评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高校和社会是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两个重要平台,想要立足提高大学生科研成果的诞生,就要创造出良好的创业气氛,政府在学生的项目研究资金申请手续中应该降低要求,简化申请手续,降低申请周期,加大对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力度。对于高校来说,要积极改善教师的创业意识,形成先进的创新理念,注重创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理念。
结束语: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考核大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高校与政府都要致力于以适度创新为目标,发展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动性与主观性,提高创新意识,在社会市场中独占鳌头。
参考文献
[1]曹卫健.信息时代下素质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5):117-117.
作者简介
刘彩霞(1987.01.19)毕业学校:南京政治学院 籍贯:甘肃省张掖市;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素;分析
引言
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各个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的门槛越来越高,为了缓解高校生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家和政府已经出台了各项支持项目和计划,降低大学生失业率。其中“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型建设计划提出,在社会和高校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将创新创业引向了一个高潮。
一、社会新格局背景下的创新意识需求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高速化、經济化、微型化。新型社会的建设和科技技术的进步,早已离不开“创新”与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起步,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的升级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因素。创新创业的主要优势体现在:
1.为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党和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的政策,比如税收、项目融资、创业项目指导和技术指导,在创业项目成型后还可以申请创业基金,为大学生的创业计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参与创业可以缓解人才市场的压力,也缓解了自己的就业压力,使得每个毕业生都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国家栋梁。
3.大学生的社会理念并未成型,在思想上具有更多的先进性和理念性,不会被社会结构所支配。
4.大学生的创业方式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项目,不拘一格。
5.在微时代背景的环境下,多媒体技术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大学生可以全面利用微信息的优势创造出新的创业模式,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创新性。
6.高校创业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也能够体会到创业的乐趣,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感觉到创业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
7.大学生的创业成果可以科研化,带动国内科技技术的创新,这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
以上的优势都凸显了创新创业的可行性和和重要性,作为正处于探索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必须要认清社会发展现状,立足于“创新”和“创业”两个基本点,调整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适应学校提出的人才能力培养计划,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时代迅猛进步的潮流中站稳脚跟,突出自己的个性,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
二、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个体
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首先从学生个体进行阐述与说明。
①缺乏社会经验,创新意识不足
在传统教育和入职观念的影响下,竞争意识普遍薄弱,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缺乏创新能力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不能正视创业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并且很多大学生多为家中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管理并不严谨,认为创业太过冒险,还是寻得一份稳定安逸的工作比较好,导致大部分学生产生子承父业,得过且过的观念。这严重抑制了学生对于社会现状的认知,使得学生完全脱离了社会发展轨迹。
②专业知识欠缺,实践能力不足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发展需求,而伴随全球化经济趋势的覆盖,企业在相互竞争中保证自己的收益与发展。想要与同行竞争,就要有新的产品产出,这免不了创新观念的提出,只有创新,才能让企业冒头,成为领头企业。所以,在招聘时,他们更家倾向于重点大学的高端人才。现如今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并不扎实,只能勉强保持及格,对于专业的实践训练更不注重,显得自己非常平庸。
③网络技术运用不到位,信息渠道单一
现如今,国内外对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很多,效果也比较明显。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途径,以短小精炼的特征将信息传递的效率发挥到极致。而大学生对正确使用网络的认知率较低,无法利用多元化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创业思路开拓途径。
大学生想要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就需要在这个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综合自身的优缺点,权衡利弊,摆脱传统思想的控制,培育自己的独立意识,其次,在选择创业方向时,要慎重考虑,不要在做了一半的时候才发现这并不适合自己。在制定创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和研究性,选择有价值的方向进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各方面能力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就要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积极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参与社会实践,拥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心态,为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高校与社会
我国的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致使创新创业观念没有一个良好的传播平台。在高校设置相关课程时,教学目标和方法单一化,偏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部分高校由于资金的不足,创新创业基地的设施并不完善,不能使每一个学生亲身体验到创业的能动性。其,师资力量的不足不能对学生起到专业知识的培训效果,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只注重对于理论的研究,忽视了学生的多样性与差异,无法真正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学生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丧失主观能动性。
对于社会来说,虽然已经出台了很多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一直处于理论上,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没有起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创业政策的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考评还停留在学业绩点上,认为只有成功的创业项目才能加入素质评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高校和社会是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两个重要平台,想要立足提高大学生科研成果的诞生,就要创造出良好的创业气氛,政府在学生的项目研究资金申请手续中应该降低要求,简化申请手续,降低申请周期,加大对大学生的创业扶持力度。对于高校来说,要积极改善教师的创业意识,形成先进的创新理念,注重创业的实践能力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理念。
结束语: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考核大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高校与政府都要致力于以适度创新为目标,发展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动性与主观性,提高创新意识,在社会市场中独占鳌头。
参考文献
[1]曹卫健.信息时代下素质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5):117-117.
作者简介
刘彩霞(1987.01.19)毕业学校:南京政治学院 籍贯:甘肃省张掖市;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